首页 »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 »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全文在线阅读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万头牧场之殇,规模化是出路吗?

关灯直达底部

奶制品行业大致浓缩了中国食品行业的各种特征:需求增长迅猛、生产源头散而乱、几家全国性巨头竞争激烈、历史上的重大安全事故严重损耗了消费者的信任、政府的重视和投入越来越大,消费者的信心却没有相应恢复……

这一切的核心,都在于“安全”——在重大的安全事故之后,消费者的心理可以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哪怕是微小的事故都会被放大,从而再次激发新的不信任。

消费者把怒气都发在奶企身上,而奶企则把原因都归结于“源头”。过去,中国的奶源主要以“小户散养,奶企收购”的形式来生产。这对于奶企来说,避免了在奶牛养殖上的投入,从而使得企业结构明晰,管理上也更方便。

然而,这样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奶企对奶农的约束力很弱。先进、规范的养殖方式很难得到保证,奶企也难以承担过多的生奶检测,这就为劣质生奶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了生存空间。而在各奶企对奶源的激烈争夺中,奶企甚至可能降低标准甚至默许弄虚作假——三聚氰胺事件,算是这种弊病的集中爆发。

规模化就成了解决这些弊病的药方。奶企或者自建奶场,或者与大型奶场战略合作——总之,规模化的牧场,为人们描绘了“规范、安全、优质”的美好图景。“万头牧场”,吸引了大量眼球,也赢回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

然而,热闹之后问题逐渐暴露。“牧场出售病牛被查”、“牧场污染环境被村民围堵”、“牧场连年有员工感染布病”……大型牧场的负面信息,让消费者开始怀疑:规模化,真的是食品安全的出路吗?

历史已经证明,小户散养模式带来的不确定性几乎无法克服。所以,尽管规模化养殖出现了问题,也并不意味着“退回去”就是出路。规模化,依然是奶制品行业乃至食品行业的出路。

如果仔细分析“万头牧场”的问题,会发现问题主要是两个:环境污染与病疫。这两个问题在小户散养的模式下同样存在,规模化只是让问题集中爆发了而已。

一万头牛,不管是放在一起养,还是分散开养,产生的污染物是相同的。规模化,只是把污染物集中到了一起,对于被污染的地方当然就会很严重,但其他不养的地方就完全不被污染。反之,如果把这一万头牛分散到许多村庄,固然不会有某个地方被严重污染,但这就造成所有的村庄都要承担一定的养殖污染物。如果要处理这些污染物的话,集中起来当然比分散开要容易。万头牧场的污染问题,要么是设计牧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污染处理的需要,要么是污染处理设施没有按设计运转。换言之,污染问题,并非规模化养殖不可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现,错不在规模化的模式,而在于具体牧场的规模化不合理。

当大量动物集中在一起,一旦产生疫病,传染扩张的风险就更大。所以,规模化养殖中的防疫压力要更大。这就对牧场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又跟环境污染与卫生管控密切相关。万头牧场的病疫问题,跟污染问题,是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

简而言之,“小户散养”、“小农经济”、“小作坊食品加工”……所隐藏的食品安全风险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唯有规模化,才有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规范的管理——没有这二者,单靠“职业道德”“社会良心”,不足以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所以,要不要规模化不是问题,问题只是如何规模化。规模化不是简单的放大和堆砌,也不是放卫星般的数字游戏,而是需要充分的评估、专业的设计、规范的管理。

万头牧场之殇,需要检讨的不是该不该规模化,而是规模化产生的问题,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