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尚书大传 » 尚书大传全文在线阅读

尚书大传卷三

关灯直达底部

《周传大誓》:案曰:《洛诰传》曰:《周书》自《大誓》就《召诰》,而盛于《洛诰》。然则《今文周书》首《大誓》也。唯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孟津之上。《注》:四月,周四月也。发,周武王也。卒父业,故称太子也。乃告于司徒、司马、司空:诸节亢才: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德之臣,左右小子,予受先公戮力赏罚,以定厥功,明于先祖之遗。太子发升于舟,中流,白鱼入于舟,王跪取出,俟以燎。群公咸曰:休哉!《太平御览》百四十六皇亲部十二案曰亢才,《史记》《周本纪》作信哉。才哉古通。同年王大理伯申云:亢乃允字之误。司马子长以训诂改。《经》文:故为信也。

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尚书》《孔序正义》卷一引书传有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之事,与《大誓》同。

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乌,三足。《御览》百八十一居处部九。

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茂哉!天下之见此以劝之也,恐恃之。《春秋䌓露》《同类相劝篇》引《尚书传》言。

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待旦。《礼记》《祭统正义》。案曰:《正义》云:舞莫重于武宿夜者,皇氏云:师说书传云云,武宿夜,其乐名也。此据《书传》释武宿夜最确。王升舟入水,

鼓钟恶,观台恶,将舟恶,宗庙恶。《注》:恶皆为亚。亚,次也。观台,灵台,知天时占候者也。宗庙迁主,《周礼》《肆师注》引《尚书传》十七字,恶仍作亚。《仪礼》经传通解续因事之祭卷二十六上引《传》《注》:案曰:《周礼》《肆师疏》曰王升舟以下者,谓说武王于文王受命十一年观兵之时,武王于孟津渡河,升舟入水在前,钟鼓亚亚王舟后观台亚者,观台可以望氛祥,亚鼓钟后。将舟亚者,以社主主杀戮而军将同,故名社主为将,将舟亚在观台后。宗庙亚者,宗庙则迁主也,亚在将舟后。

惟丙午,王逮师。前师乃鼓拊,噪师乃慆,前歌后舞。《注》:慆,喜也。众大喜,前歌后舞也。《御览》四百六十七人事部一百八引《传注》。全惟。前师无前字,此句六字又见《周礼》《大司马注》。又《御览》五百七十四乐部十二。

案曰:《周礼》《大司马注》引《书》曰:前师乃鼓拊噪。贾《疏》云:《书传》文。彼说武王伐纣事。隶释《魏大飨碑》:士有拊噪之欢,民怀惠康之德。拊噪与拊噪同文。选二十一《秋胡诗》《注》引班彪《冀州赋》曰:感凫藻以进乐兮。《后汉书》《杜诗传》:士卒凫藻。《刘陶传》:武旅有凫藻之士。钱詹事大昕《廿二史考异》曰:凫藻,即拊噪也。王逸《楚词章句》曰:武王三军,人人乐战,并驰驱,赴敌争先,前歌后舞,凫噪唤呼。惠征君栋后汉书补《注》曰:拊噪,汉人读为凫噪,言如凫之噪呼。杜《诗》《刘陶传》又作凫藻,《释》云:如凫之戏。于藻,非尚书之义也。寿祺谓拊噪、凫藻,字别而声义同,此或欧阳、夏侯之异。李贤后汉书《注》言如凫之戏于藻,所谓望文生义,差之远矣。蔡邕集《上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云:臣等不胜踊跃凫藻。《魏志》《文帝纪》《注》:臣妾远近,莫不凫藻。此亦均本《大传》用为唤呼之义矣。颜延年《秋胡诗》:凫藻驰目成,似与李贤《注》同,意亦失之。又案:《艺文类聚》引《乐纬》《稽耀嘉》曰:武王承命兴师,诛于商,万国咸喜,军渡孟津,前歌后舞。是书传。所说伐纣之事也。

丕天之大律。《注》云:律,法也。奉天之大法。《唐律疏义》卷一,又《翻译名义集》九卷

案曰:《汉书》《郊祀志》引《大誓》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是此五字乃古文《大誓》词,而《大传》载之也。

牧誓

大战篇:

武王与纣战于牧之野,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纣之甲鱼鳞下,贺乎武王。文选《宣德皇后令》《注》引至此,与作伐牧之野,无之字;鱼作如,乎作于,王下有也字。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此句又引见《毛诗》《名物解》八。不爱人者及其胥余。《注》:胥余,里落之壁。何如?武王曰:不可。召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有罪者杀,无罪者活,咸刘厥敌母,使有余烈,何如?武王曰:不可。周公趋而进曰:臣闻之也,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母故母私,惟仁之亲,《后汉书》《申屠刚传》引武王入殷,周公曰:各安其宅,各田其田,无故无新,惟仁之亲。何如?武王旷乎若天下之已定。遂入殷,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归倾宫之女。又引见《后汉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