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语集解 » 论语集解全文在线阅读

论语里仁第四

关灯直达底部

何晏《集解》凡廿六章。

子曰:里仁为善,郑玄曰:里者,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为善也。择不处仁,焉得智?郑玄曰:求善居而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智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孔安国曰:久困则为非也。不可以长处乐。孔安国曰:必骄佚也。仁者安仁,苞氏曰:唯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也。智者利仁。王肃曰:知仁为美,故利行之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安国曰:唯仁者能审人好恶也。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孔安国曰:苟,诚也。言诚能志于仁者,则其余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安国曰:不以其道得富贵,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时有否㤗,故君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而得之者也。虽是人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孔安国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马融曰:造次,急遽也。颠沛,僵仆也。虽急遽僵仆,不违于仁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孔安国曰: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孔安国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义于己,不如好仁者无以加,尚为之优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也。孔安国曰:言人无能一日用其力㫦仁者耳,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也。盖有之乎?我未之见也。孔安国曰: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有耳,其我未见也。

子曰:民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安国曰:党,党类也。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也,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之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言君子于天下,无适,无莫,无所贪慕也,唯义之所在也。

子曰:君子怀德,孔安国曰:怀,安也。小人怀土。孔安国曰:重迁也。君子怀刑,孔安国曰:安于法也。小人怀惠。苞氏曰:惠,恩惠也。

子曰:放于利而行,孔安国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也。多怨。孔安国曰:取怨之道也。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有者,言不难之也。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苞氏曰: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也,求为可知也。苞氏曰: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己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哉。曾子曰:唯。孔安国曰:直晓不问,故答曰唯也。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安国曰:喻,犹晓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苞氏曰:思与贤者等也。见不贤者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苞氏曰:几,微也。当微谏纳善言于父母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不怨。苞氏曰:见志者,见父母志有不从己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违父母意而遂己谏也。

子曰:父母在,子不远遊,遊必有方。郑玄曰:方,犹常也。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郑玄曰:孝子在丧,哀戚思慕,无改其父之道,非心所忍为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安国曰: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之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也,耻躬之不逮也。苞氏曰:古之人言不妄出口者,为耻其身行之将不及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安国曰:俱不得中也。奢则骄,溢则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苞氏曰:讷,迟钝也。言欲迟钝,而行欲敏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也,是以不孤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数,谓速数之数也。

《论语》卷第二经一千二百一十二字,注一千九百三十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