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遵循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而两种方式又都依赖于肌肉的使用。对儿童进行研究,我们必须遵循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手的发展,另一条是走路或者是保持平衡方面的发展。
研究运动的机械发展是非常有趣的,不仅因为它复杂,还因为它所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清楚看到。
在图9中,我通过两条平行线来演示运动的发展,每条线下面又有许多小线。最粗的线表示一年的间隔,细一点的线表示六个月的间隔。下面的线表示手的发展,上面的线表示平衡和步行的发展。因此,此表对四肢的发展通过两个一组进行了描述。
低等动物四肢的发展和工作是同时进行的,而人类则是上下肢体分开,并且满足不同的目的。也就是说,腿和胳膊有不同的功能。人走路和保持平衡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规律的,我们会认为这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正常现象。人们可以确定地说,婴儿将来肯定会走路,人们也肯定会互相学习走路的方式。但谁也无法说出人的手将来会做什么。有谁能知道一个婴儿将来会有什么特殊技能呢?我们的先辈就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技能。根据我们对手和脚的研究,图中的两条线具有不同的意义。
脚的功能无疑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它甚至与大脑的内部发展有关。另外,人是所有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用两只脚走路的,其他哺乳动物都用四只脚走路。一旦人具有了掌握平衡的能力,他就能够用两只脚保持直立的姿势。但这种平衡能力的获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种经过长期锻炼才能获得的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必须两个脚掌全部着地,而不像其他动物一样只有足尖着地。当然,四足动物只用足尖着地就可以支撑身体的重量。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研究人的脚:生理学、生物学和解剖学角度。这三个角度的研究都是非常有趣的。
但如果手缺少脚的生物指导,如果手的运动不是预先决定的,那么又是什么在指导手的发展呢?由于没有生物和心理指导,那么这种指导工作只能由大脑来完成。手直接与人的心理相连,不但与某一个体的心理相连,而且与当时、当地的不同生活方式相连。人手的技能与心理发展紧密相连,从历史的角度讲,它与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手表达人的思想,人类有史以来的手工作品都可以在历史记录中见到。每一个伟大的文明时代都会诞生典型的作品。印度历史上的许多手工作品今天的人模仿起来还是很困难。这种精美的作品在埃及也可以发现。当然,在低等文明中也可以找到一些遗迹,只不过这些作品有些粗糙而已。
手工技巧的发展与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当然,作品越精致所投入的智力就越多。中世纪的欧洲有一个心理觉醒时期,许多思想方面的书籍和手稿制作都非常漂亮,甚至远离世俗的精神方面的相关东西也做得非常精美。我们惊叹于当时工匠们所完成的教堂建筑。只要有精神需求的地方就有这种教堂。
阿西尼的圣·弗朗西斯(也许是最简单纯净的人类心灵)曾经说过:“看看那些伟大的建筑,那不仅是我们教堂的墙壁,更是我们心灵的火种!”
有一天,他和他的同伴应邀去建一座教堂。他们都很穷,于是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石头,肩挑背扛终于建起了一座教堂。只要人的心里有某种自由精神存在,他就会通过自己的作品把它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借助于手的力量。在能够发现人类手工作品的地方,我们就会感觉到它们建造者的精神和那个时代的思想。
如果追溯到远古时代,那个时代的人的遗骨现在已无法找到,我们如何才能还原那个时代的样子呢,如何才能把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再现出来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通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对于这些史前时代,我们现在可以找到一些建立在力量基础上的低等文明的遗迹。这些作品大都由巨石做成。我们可能会惊异地发出疑问,那时的人是如何完成这些工作的呢?其他地方更为精致的艺术品无疑表明了更高的文明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的手受智力的影响,他们的精神生活、感情和留下来的遗迹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状态。抛开心理问题不说,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是由手来完成的。人类的作品似乎是受智力的引导。因为如果人仅仅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如果人的智慧仅仅用语言来表述,我们的先辈就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遗迹。我们要感谢手——这个大脑的朋友,人类文明的标志是通过它留下来的。手这个器官是我们继承下来的最好财产。
手与心理紧密相连。古老的手相学就认为手上印有种族的历史,手是一个精神器官。因此,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必须与对儿童手的活动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手受大脑的控制。手和大脑紧密相连,手的活动是对大脑活动的最好表征。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但如果有手的帮助,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其性格也会更加坚强。因此,虽然我们现在想讨论纯心理问题,但事实是,如果儿童不能在环境中找到发挥运动能力的机会,他的性格发展就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儿童不能使用手,他的性格形成就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准,表现为不听话、没有激情、懒惰和情绪低落。但能够使用手的儿童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发展得更快,并且性格会比不能使用手的儿童明显要坚强。
这使我们想到了埃及历史,那时艺术、建筑和宗教等领域都有各种手工艺品。那个时代古墓的铭文显示,当时对一个人最好的褒奖是称他为有性格的人。因此,性格的发展对于那些手工成就非常高的人来说似乎是非常重要的。这再次表明,手的活动与性格和文明的发展史是同步的,也表明了手与个性是有联系的。
我们可以做出与以上论述相反的设想。所有的人都只用两条腿站立和保持平衡。他们跳舞和跑动的方式可能就会与我们有所不同,但他们还是只用腿来移动。
运动的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遵循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它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而两种方式又都依赖于肌肉的使用。对儿童进行研究,我们必须遵循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手的发展,另一条是走路或是保持平衡方面的发展。从图9中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到一岁半的时候,这两方面的联系才开始出现。在一岁半时,儿童开始希望用手拿一些重东西,这就需要腿来对他进行支撑。作为人活动工具的腿可以把他带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带到目的地之后,具体工作则要由手来做。人可以走很远的路,世界各地都有人类的踪迹。走路是一件从生到死必须都要做的事情。但人死之后又能留下什么呢?什么能够证明他们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呢?那就是他们的手工作品。
我们通过对语言的研究发现,人类语言的发展是与听力联系在一起的。行为则与视觉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必须用眼睛观察要去往何处。当我们的手进行工作时,我们也要用眼睛对其进行审视。听觉和视觉这两个感觉器官与儿童的心理发展联系最为密切。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他首先要通过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进而发挥自己的潜能。显然,儿童也必须在学会走动之前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进行了解。因此,运动之前必须首先进行观察。儿童对世界的了解还可以指导儿童的行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运动都依赖于心理发展的程度,这就是新生儿躺在那里不动的原因。儿童可以走动之后,还要受自己大脑的指导。
抓或拿的动作是儿童学会运动的最初动作。在抓的动作出现之前,儿童会把注意力放在手上。原来潜意识的理解能力现在已经变成有意识的了。我们通过观察发现,首先引起儿童注意的不是脚而是手。随后,抓的动作有了新的发展,它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一种本能的动作,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有意识的动作。儿童10个月大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了他内心的极大兴趣,他随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现在做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抓的动作了。儿童可以通过挪动物体充分表现自己手的能力。在对他周围环境中的东西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儿童开始行动了。他们会不停地打开或关上抽屉或盒子等东西、拿出橱柜中的衣服、把瓶塞从瓶子中拿出来、把篮子中的小东西弄得满地都是,然后又把它们装回去。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对自己手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那么与此同时,两条腿又有什么变化呢?这时智力控制和意识控制还没有出现在两条腿上。从解剖学的角度讲,现在的小脑正在快速发展,而小脑则是控制肌肉平衡的器官。
儿童现在的身体有如一个闹钟将要唤醒他体内保持平衡的能力。环境在这里没有起任何作用,命令信号来自大脑。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之后,儿童已经能够坐起来并且蹒跚学步了。心理学家说,人类能够站起来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坐起来。第二个阶段是翻身,然后爬行。如果在这一阶段你让他抓住你的两个指,他就会用脚来走路,但仅仅是脚尖接触地面。然后他就可以独自站立,并且整个脚掌着地,已经能够完成人的正常站立姿势,当然他还要扶着其他东西,如母亲的衣服等。不久之后,他就会达到第四个阶段,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走路。所有这些都可归因于儿童的内部成熟过程。然后儿童可能会说:“我可以自己走路了,我自由了,再见。”
儿童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独立水平,因为独立的意义就是自己能够做事情。独立过程的哲学概念是,“人通过努力达到独立”。可以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独立。如果这样,儿童就会快速地发展。否则儿童的发展就会减缓。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观点,就会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儿童了。这些观点对我们对待儿童的方式进行了有效指导。虽然帮助儿童是我们的天性,但上述理论告诉我们,不要向儿童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帮助。如果儿童想自己独立行走,我们必须允许他们如此。因为所有的发展力量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发挥,在具备了基本能力之后仍然需要实践的帮助。如果一个儿童长到3岁时我们还把他抱在怀里(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他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限制。如果已经达到了真正的独立,成年人的帮助只会成为障碍。
很显然,我们不应该整天抱着孩子,而应该让他们自己走。如果他们的手想做什么事情,我们就应该给他们东西,给他们一个锻炼智力的机会。这些小家伙自己的行为才能将他们引上独立之路。
观察发现,对于一个一岁半的儿童来说,另一个因素对于四肢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力量因素。具备一定技巧之后的儿童感觉到自己已经足够强壮了。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练习、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与我们成人是多么不同啊!
大自然似乎在告诉儿童:“你已经足够敏捷,并具有了足够的技能。现在你必须变得强壮起来,否则上面这些都毫无用处。”
当儿童手的技能和腿保持平衡的能力联合起来后,他们不仅要求走路还要走很长的路,并且拿一些较重的东西。实际上,大多数人走路的目的就是拿东西。儿童已经能够抓东西的手现在必须学习负重,并且移动这些重物。有的儿童会用胳膊抱着一大罐水,努力地保持着平衡,一步步慢慢走动。这也是一个克服重力的过程。儿童喜欢攀行,喜欢抓住某样东西把自己提升起来。他现在抓某样东西的目的已经并不仅仅是要拥有它,而是要通过这个东西爬到高处。这都是锻炼力量的过程,儿童的整个这一时期都是为锻炼力量服务的。这也符合自然的逻辑,那就是成年人必须在身体上足够强壮。
随后,儿童已经能够走路,并且对自己的力量有足够信心。这时儿童开始注意他周围人的各种动作,并且努力去模仿。在这一期间,他们模仿别人不是因为别人让他们这么做,而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内在需求。于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自然界的以下逻辑规律:
1.让儿童能够站立。
2.让他们能够走路,并且变得强壮。
3.让他们参与到周围的环境中去。
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成长要经历许多准备阶段。他们必须首先对自己和自己的身体器官进行准备。然后,他们会逐步变得强壮,再接下来就是对他人进行观察,最后自己能够独立做事。这都是自然的要求,大自然还要求他们进行练习,比如爬椅子、爬梯子等。只有在这些都完成之后,他们才能达到一个新的时期,产生自己做事的心理需求——“我已经准备好了,我要自由。”
儿童现在已经擅长走路,并且有走路的需求。心理学家们却没有对此给予足够的注意。通常情况下,我们不是抱着他们,就是把他们放在学步车里。我们总是认为,他们还不能走路,必须向他们提供帮助。在儿童走进成人世界的这一关键时期,我们这样做所给予他们的恰恰是一种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