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一位社会心理学大师精彩而辉煌的学术生涯和人生历程。作者幽默而不失清新的笔调,感人至深的个人奋斗故事,加之对一系列经典实验案例缜密而透彻的阐述,令人不忍释卷。
作者埃利奥特·阿伦森今年整整80岁。在美国心理协会一百多年历史上,他是唯一一位获得教学、科研和写作三项最高奖项的学者;他的经典著作《社会性动物》在全世界销量逾千万册;他的经典实验研究涉及认知失调、态度改变、人际吸引等多个领域;他所设计的拼图式合作学习法对减少种族偏见具有重要意义。有人说,如果社会心理学有诺贝尔奖的话,那么阿伦森肯定是第一位获奖者。也有人说,他是当今美国健在的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大师的榜单上,阿伦森赫然在列。同时上榜的还有他的三位导师:马斯洛、麦克莱兰和费斯廷格。
也许我们会感慨,机遇太偏爱阿伦森了。的确,他自己也不否认命运的格外垂青:一帆风顺的职业生涯,诸多大师的提点,美满的家庭,可敬的同行和挚友,可爱的学生。然而,阿伦森的成功更来自于他个人对机遇的把握和积极的人生信仰。阿伦森的人生轨迹是对“美国梦”的最好诠释: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和努力,就一定会得到老天的眷顾。贫穷而缺乏良好教养的家庭、备受歧视的犹太人身份、内向的性格和并不出众的资质,都曾让年幼的阿伦森自卑不已。然而,大学生活为他打开了希望之门。在马斯洛的提点和自己的领悟下,阿伦森找到了无比挚爱并愿意奋斗终生的事业——社会心理学。他笃信,每个人在环境和自身努力的改变下,都可以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做到了,也激励着他的学生和所有的读者,相信自己,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与此同时,阿伦森始终相信,社会心理学理论与社会现实关系紧密,可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为人类造福。他通过自己严谨的治学努力和悲天悯人之心,积极地影响社会,为社会的良性发展和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奉献良多。
自传的另一条主线是对亲情的讴歌和眷念。难舍的亲情是阿伦森人生奋斗的源泉。父亲和哥哥的早逝曾令阿伦森备受打击。哥哥贾森与他的关系,亦兄、亦父、亦友,那份浓情在阿伦森的笔下尤其令人动容。看到哥哥贾森英年早逝那一章时,译者不禁热泪盈眶,深深体会到阿伦森当时的心痛和悲哀。至亲的相继去世让阿伦森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使他在以后的人生里珍惜分分秒秒,努力为事业和家人打拼,最终成为一位社会心理学大师、一位完美的丈夫和父亲。
全书将作者自己的人生故事、学术成就、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理论,以及20世纪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对学界人士而言,能够从此书一窥美国社会心理学60年的发展脉络;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能感受一位学术大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心灵和不凡的人生经历,悟出隽永深邃的人生哲理。
本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不少人的关心和帮助,译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首先感谢我的导师周晓虹教授,是他为我牵线翻译此书,让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聆听一位智者的感人心声。感谢沈敏和李雪君夫妇、呙丽春、余淼、彭剑、孙庆、郑乔尹、陈剑梅、刘玉兰等诸位给予译者的指导和帮助。还有我12岁的儿子芃芃,在体育术语翻译方面给予了莫大的帮助。感谢父母和先生的理解和支持。译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沈捷
2012年7月于金陵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