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到马修·理查德,是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雪谦寺(Shechen Monastery),当时他正蜷在后屋的电脑前,指导一群僧侣,将刻印在传统矩形木版上的藏传佛教经文,一字一句地用特殊的藏文字体录入电脑。
一摞摞发黄的手工纸和手雕的佛经封面,变成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手掌大的空间里。以往只能在西藏深山里隐秘幽闭的寺院中才能找到的经文,今天只要上网即可获得,藏传佛教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藏传佛教的远古智慧向现代存储方式的转变,马修功不可没。
马修是这项任务的最佳人选。他受过最好的现代教育,曾在享有盛誉的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求学,师从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如今他出家为僧,在喜马拉雅山区居住了25个年头,亲炙许多藏传佛教的伟大上师。
最近,我与马修在心智与生命研究所(Mind and Life Institute)共事。这是一个致力于科学家与佛学家对话的研究机构。相关研究虽然仍在进行,但已经有了重大的发现。目前的研究表明,禅定能重塑大脑,刺激中枢皮层,使人产生愉悦和悲悯之心。
马修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他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情绪神经科学实验室的主任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教授合作,进行了一系列针对高阶禅定者的大脑测试。马修是这一研究的关键人物:他既是实验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也是首位被试。
实验采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这种诊断设备利用强大的磁场,对人体进行扫描,而后形成大脑或人体其他内部组织的精确图像。被试或病人必须躺在这个怪兽般的机器之中,对于常人,这种被围困的体验是种煎熬,有些人甚至感到惊慌失措。第一次实验进行了三个多小时,马修忍受着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嗡嗡巨响,完成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禅定:专注、观想和慈悲的禅定。
我们熬过了这三个多小时,实验一结束就冲进磁共振室,急切地想看看马修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忧虑是多余的,马修不仅挺过了如此折磨,还面带微笑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评价道:“这就相当于一次短暂的闭关(retreat)!”
马修异于常人的反应,表明了他特殊的思想状态:以平和喜乐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他的生活必然充满欢喜。
精神分析专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在著作中描述过传奇的“诺斯替教派传教人”(Gnostic intermediary)[1]:这样的人拥有通达神秘智慧的能力,能走进人类灵魂深处,将内在的力量传授给众人。马修就是这种能传授神秘智慧的人。
长期修炼使马修性情温和,他还智慧静默、才思敏捷。在心智与生命研究所召开的座谈会上,马修往往从佛学的角度侃侃而谈,将信仰和科学融会贯通,论述如行云流水,好似信手拈来。
马修的《学会快乐》一书,展现出他在科学和哲学领域的深厚功底,以及对佛教传统的自如运用,将科学、哲学和佛学的思想资源融合得天衣无缝。书中的洞见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马修对快乐的观点颠覆了我们日常的理解,他主张知足胜过享乐,利人胜过利己,论证坚实有力,令人信服。此外,马修还在书中具体指导人们修炼自己,以获得快乐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会快乐》告诉我们,修行没有捷径。马修清楚地指出,修心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故此,他从众生苦乐背后的深层机制入手,阐释了心灵运作的方式,以及应对困难情绪的方法。本书的洞见是一幅通往彼岸世界的路径图,引导我们不断修行,抵达真正的快乐。
初见马修几天后,我和妻子再次在加德满都机场遇见了他。延误的航班遥遥无期,但是因为和马修在一起,等待飞机的几个小时却像几分钟那样一晃而过。马修是一颗恒星,我则是被他吸引的行星,在他的轨道上快乐地运行。毫无疑问,马修是这世上最快乐的人之一。快乐能感染人,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寻得快乐。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
于加利福尼亚州门多西诺
2005年10月
[1] 即能通达神秘智慧并加以传授的人。——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