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3 好不容易炼出来的专业浪费了怎么办?

关灯直达底部

常常有人这样问:“这有什么用?”如果我不做一个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四年的学习有什么用?

还有人会这样问:“会不会浪费?”能力三核的修炼如此之难,隔行如隔山,如果我好不容易修炼出能力,却不干这个,会不会浪费?

知识——技能——才干构成了能力。这三个部分兼容性不同。

知识是最没有迁移能力的,即使你读到了医科博士,也照样不一定会做麻婆豆腐,隔行如隔山,说的是知识的差距。

但是到了技能层面,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大部分职业技能都由70%的通用技能(如运营、执行、营销、沟通、管理)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你完全可以把以前学到的技能迁移到新的工作里使用,再加上新学习的技能,工作就能迅速上手。职业与职业之间并无太大的差距。

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界限完全被打破。不仅是职业的界限,工作中培养的才干会蔓延到你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你不想使用都不行。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说,他认真地研究了当时(20世纪50年代)大学中所开设的课程,发现其中只有两门对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写作与诗歌鉴赏。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的写作则培养对人及人际的入微体察。诗歌和领导力、写作和管理,虽然知识和技能都相去甚远,但在才干上高度一致。

这就是一个领域的高手很容易在其他方面也非常优秀的秘密,他们先在一个领域“走”到才干层面,然后再带着这些才干与技能下来鸟瞰新领域的知识,这自然是一通百通,就好比你站在17楼窗口鸟瞰过,在周边的小区里走时,自然轻车熟路。

当你看到了能力的全貌,这个问题就会好回答得多——大学的学科学习不仅让你获得了知识,还有相关的技能和才干——即使你完全不从事这个行业,技能和才干也能迁移出来,用到其他工作上,同时加速你在新的领域的知识学习速度。

我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从大一开始,我就既不喜欢这门学问,也没有获得过什么好分数。毕业后,做了半年建筑工程师就彻底脱离了这个行业,再未回去过。但回头看去,我的确从建筑工程这门学问中获得不少好处——这门学科带给我理科生的思考框架、工科生的实用观——这让我在研究生涯的时候,一方面不会太文艺(我已经够文艺的了),能区分科学和忽悠;一方面很注意实用的技术,我宁愿设计一个简单能用的模型,也不愿复杂得谁都不明白。我大学时代的建筑施工图还处于需要手绘的时代,需要用2B铅笔画根粗线代表墙体,然后用2H在外面一毫米的地方画一根细线代表有抹灰,然后用3B铅笔在里面画一根粗的代表钢筋,最后还要在钢筋和墙体之间点上点、加上三角形,代表这里填满混凝土——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用在键盘上不超过一个字母宽的宽度上完成。这个过程让我每次恨不得拿起铅笔出门插几个人。有细节控的人光削各种型号的铅笔就能用一小时。后来我上班,开始每天12小时的AutoCAD(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绘图的程序),这让我今天在设计PPT时,觉得简单得简直要狂笑出来。我的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测量表)老师一直好奇我作为一个ENFP(外向、直觉、情感、感知,一种人格测试的术语,简单来说就是“伟大的激发者+著名的不靠谱者”),为什么对细节、字号、颜色、字体有那么多设计要求。她认为这和我的人格不符。我会告诉她,这是我在一个格子间里每天改12小时设计图,就因为一个破字号或者线条就需要重新返工练出来的吗?估计就是在那时,我人格分裂了,一个说:“我要做伟大的激发者!”一个说:“别瞎想,图又来啦,你还是靠谱点吧!”

那年我20岁,完全不理解什么能力三核。当时的我对未来全无规划,也不知道练习AutoCAD对未来有何用。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只要你认真做事情,总是有回报的。

推而广之,何尝有任何一件事是白费的呢?我写诗歌要做文艺青年,写长信和远方的女孩谈恋爱,这些经历成为我的文字启蒙。我和小明、王伯骑单车从长沙到北京,其间困难纠纷无数,而这是一次深远的团队组建。很多人夸新精英的战略布局稳健,项目虽然慢,但是出来一个就是精品,可他们知道我当年打《星际争霸》是使神族的吗?什么时候防守,什么时候进攻,什么时候攀科技树,什么时候开分基地(公司),都有规律。

当下即道场,把经历炼成才干带走,怎么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