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全文在线阅读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7 价值观给生活来点定见!

关灯直达底部

心理学家罗克奇(Rokeach)在他的著名论文《人类价值观的本质》里面解释得更详细:

1.价值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超越了具体的行动和环境

举例言之:春雨老师热爱新鲜的电子产品,所以每当出款新手机,他都纠结半天,然后开始每天给自己做积极的、有催眠作用的对话:“我也许需要一部备用机呢。”“没电多不方便,耽误大事。”“也许我爸需要一部手机。”“实在用不了还能卖呢。”……终于有一天,他经过柜台,心里的小人一个说“买一部手机吧”,另一个说“好啊好啊”。于是,他就乐颠颠地买了部新手机瑟了几天。

我们能说,春雨老师的价值观就是买手机吗?当然不是,他的价值观是新奇。“新奇”是一种抽象的目标,新手机是这个价值观在现实世界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会随着你的行动和环境改变。如果春雨生在非洲大陆原始部落,就会满脑子琢磨怎么搞一只火烈鸟春天生出的最新鸟蛋。

以后如果还有人跟你说赚钱就是他的价值观,就丢这种人去荒岛,他的“价值观”马上就会改变——在那里,钱不值一文。

2.价值观来自对内心感受的评价,没有对错,只有真实与否

亚当想要晚餐,夏娃想要宠物,到底谁错啦?你想要自由,你妈妈想要你安定,到底谁错了?价值观来自自己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那么“你应该听话”“高富帅”“女孩子要稳重一点”“你都没有微信号啊,你太土啦”这些又是什么呢?这不是个人的价值观,而是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有的高尚点变成了“道德”,有的有地域“风俗”;有的很重要,被强制执行,叫作“法律”,你和小伙伴之间定的叫“规矩”,还有些三天两头变,叫作“流行”。

你可以接受这些价值观,也可以不理它们。如果你觉得非得一致,不然就活不下去,是因为你有个隐藏价值观叫“他人认同”。当你开始学会自己认同自己,他人认同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特立独行的人只有两种:内心强大到不需要认同,或者自卑到认为大家都不可能认同。当然,做前者好些。

3.价值观提供给你内驱力、道德和规则提供约束力

试试看,大声喊两句话:

“我要……”第一遍选择一个你觉得应该做,但是内心不认同的东西,比如“我要做个好学生”。

“我要……”这次选择一个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我要自由”。

(如果你觉得这练习有点二,与本书高雅的风格水准不符,你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喊,但是要确保音量。如果你实在不愿意,反复抄写三次也有效)

如果你选择的是真的价值观,你会发现第一次没什么感觉,第二次你“七情上面”,心中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甚至连发声的地方都不同,第一次来自喉头,第二次来自心里。

那个能感动你自己的,就是价值观。价值观不是上脑的,而是上心的,甚至是上身的。

一旦了解了价值观与情绪的关系,你就能明白为什么符合价值观的东西会成为你的核心发动机——来自情绪的动力比来自理智的动力强大一万倍。回顾一下你的赖床经历就能明白,如果你“不想起来”,你的大脑就会飞转,给自己找到千百种理由继续赖着。但是如果你有一件“特别想去干”的事,你根本就睡不着,清早醒来,绝尘而去。

我翻译的《适合比成功更重要》中提到,价值观(value)来自拉丁文词根valeo,意思是“坚强起来”。当你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任何胆小的人都会坚强起来。即使看似温驯的小动物,也会在保护幼崽的时候变得强大无比;胆小的人在遇到自己坚守的事情时会变得坚忍强大。为什么伟大的公司必须有伟大的价值观?因为伟大之路障碍重重,非坚硬的价值观不能破。所以该走哪条路才能成功?走你“最坚硬的一面”的路。

不过,一旦一个人习惯于集体主义的环境,他们就很难区分“道德”和“价值观”,因为在他们看来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单一价值观和极端集体主义都会狠狠修理任何与道德观不同的价值观,一直到大家都老实为止——这个时候,“对的”就是“你应该”的,你应该的,为什么你还不做?

比如许多中年人,当他们认定一件事情是“对”的,就会持续地要求你去做,并且对你的不作为感到发自内心的诧异和困惑——既然是“对”的,你怎么可能“不愿意”呢?

仔细听他们说话,你就会发现他们的逻辑,先努力在脑中找到一个道德原则,让自己先爬到高处,然后转身以此要求你——如果不听话,就受“这是不对的!”的道德折磨、良心审判吧!比如我父母想有个小孩子玩,就绝不会说我想玩小孩,你快给我生一个,而是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或者“让爷爷在有生之年四代同堂”,或者“我们的朋友都说30岁以后生孩子对身体不好”开始。

我从来不希望我父母改变,没有被烦到的时候,甚至还觉得好玩。因为他们也是受害者。在小时候,别人就是这样要求他们的;而当他们长大,他们也是在内心这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审判自己。道德是个好东西——但他们是被道德绑架的人。

不过,你可以选择是不是和他们玩。你可以选择遵从道德规则,获得认同;你也可以选择不要认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你还可以选择提高自己的能力,找出道德和价值观都认同的方式。

但是你要对他们的愤怒做好准备。这样从小被道德绑架的人,当他们看到有人可以轻松松绑,不做“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你猜他们能有多愤怒!

4.价值观就是“什么是重要的”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观念

什么比什么更重要?到底是“精彩的生活”还是“助人”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这就是“什么是重要的”。

到底是“智慧”有了,就会有“自由”,还是只要足够“自由”,就会产生“智慧”?“安全感”和“精彩的生活”是冲突的吗?有人说年轻要努力赚钱,老了才自由,还有些人说年少要游历,别总想着赚钱,到底谁是对的?关于生活,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它们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于“价值”的“观念”,感悟、形成、冲突又汇聚,最后慢慢稳定下来,形成你的稳定的价值观,也就是你对生活的“定见”。

什么是重要的?

《六人行》(Friends)中有关于价值观的一集。罗斯从小一直暗恋瑞秋,但是瑞秋不太看得上他。罗斯在一次公干途中,遇到一个很喜欢自己的女孩茱莉。而瑞秋也在送别罗斯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是深爱罗斯的!面临两个女生的青睐,罗斯该选谁?

损友,就是那群给你无事生非、小事化大,而你还终生舍不得绝交的朋友。罗斯的损友团忽悠他做一个“决策平衡单”,列出来两个人所有的优劣势,然后对比,不就有决策了吗?

罗斯真的这么干了,他列出两个姑娘各自的优缺点——茱莉温柔美丽学历高而且对自己好,瑞秋虚荣娇纵富家女没共同语言而且脚踝有点粗(写这是死罪啊)……最糟糕的事情是,这份清单还被瑞秋发现了!

不过好歹故事最后以喜剧收场,罗斯和瑞秋在一起了。瑞秋发现茱莉的缺点栏里面只有一条:

She is not Rachel.(她不是瑞秋。)

这就是价值观。虽然茱莉在各个方面完胜瑞秋,但满身缺点的瑞秋还是让罗斯觉得“更重要”,即使有那么多缺点也“值得”。剧集会结束,红颜会老去,而生活中的真实关系,会面临比电视剧中更复杂、更琐碎的麻烦,只有最坚硬的价值观才能抵御。

正如瑞秋之于罗斯,你的人生指向,不一定是“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东西,却往往是你又爱又恨的东西。爱是因为对你重要,恨则是因为你需要为此放弃太多(还记得亚当夏娃的故事吗?如果资源充足,根本不需要什么价值观),但是你依然觉得“值”!比如初恋,比如责任,比如青春。

那么谁能判断值不值?只有你的真实感受。除了你的感受,谁都不知道“值不值”。所以,价值观只有真实与否,没有对错之分。我们可以在家里用10万字论述为什么“冒险是人类精神皇冠上最伟大最闪烁的一颗宝石”,但我们还是不敢冒险。

罗素也说:“‘价值’问题完全是在知识的范围之外。也就是说,当我们断言这个或那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的感情各不相同也仍然是可靠的事实。”

而那些告诉你“你的价值观有问题”的人,其实在说:“你的价值观和我不一样。”价值观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好的生活,不是对不对,而是值不值。愿你如莎翁所说:“忠实于自己,追随于自己,昼夜不舍。”过值得的一生。

价值观系统

“我们领导想赚很多钱,因为他想多要一个孩子。在国企,这往往意味着失去工作和党员资格。他的策略是赚钱。钱赚到了,就可以辞职出国生个孩子,这让他觉得自己需要很多钱。但是等他太投入去赚钱的时候,却发现,钱虽赚到了,但是年龄太大,来不及生孩子了。”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

俗话说:压了葫芦浮了瓢,哪壶不开提哪壶。生活是个系统工程:如果过于钻牛角尖,往往就会忽略现实的其他因素;但如果过于散焦,又会牵绊太多,什么都得不到。这时候就要探讨价值之间有什么关系。最高效率实现的价值观系统,就是最好的价值观系统。

我们来看看“生第二个孩子”这个目标背后的价值观系统。

想宽些,要生一个孩子,除了钱,还需要什么?

思考之下不难理解,还需要身体、心情、出国时机,甚至是父母亲的身体状况等。

想深一步,要生一个孩子是为了实现自己什么价值?

追求的也许是自己心目中的“社会认同”“内心和谐”。这个价值观系统如下图:

所以正如你所见,很多人只能看到这价值观系统的冰山一角,就认为这是全部。因为“赚钱”而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父母健康,恐怕永难达到目标。更危险的是,这个人没有对生孩子背后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或“内心和谐”有觉察——当这个人放弃了那么多,但是在要第二个孩子后,却意识到这并不能给自己“社会认同”“内心和谐”,或者自己想要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幸福,这该有多可怕?

《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中,盖茨比以为只要自己有钱有地位,就能重新获取黛西的爱情,但当他付出一切达到目标时,却发现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这是盖茨比的一套无效的价值观系统。西谚“小心你的梦想实现”就是这个意思——实现了却发现这并非梦想,比无法实现梦想更加可怕。

只看GDP的社会绝不是个幸福社会,只看业绩的企业也绝不是伟大企业,而只看单一价值的生活,也处处暗藏危机。人要活得明白、活得清爽,掂量得出好歹,就需要反复打磨自己的价值观系统。

价值观系统有两个重要的关系:“谁更重要?”(重要性)和“有什么关系?”(相关性)。

1.重要性:谁更重要?

鱼和熊掌,你想要哪一个?

前狼后虎,你往哪边冲?

想吃又怕胖,到底吃不吃?

我们身边充满了这样的选择,这些选择背后,就是价值观的排序。你生活得越来越久,独立思考越来越多,就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排序——这并不难,只是需要阅历。就好像你吃了五六家馆子,慢慢意识到自己已把湘菜排到粤菜前面。而如果你刚刚经历了一场天雷勾地火的孽缘,你可能会认为:“爱与宁静”比“激情”重要。

阅历阅历,第一需要经历,第二需要审阅。前者只能自己使劲,生涯规划师则可以加速后者,帮你照镜子,帮你更快地了解自己,不需要栽太多跟头。

重要性让你按照你认为的这些价值的重要程度排列: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有什么是没那么重要的?哪些即使不太满足也能生活?哪些是一旦抽离就会让生命大楼坍塌的?保护好最重要的,找机会做次重要的。

1632年,68岁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因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宣传日心说,被罗马宗教裁判传讯。第二年5月底,伽利略被软禁。此前两位同行的惨状历历在目:哥白尼被迫害多年,临终前才出版自己的著作;布鲁诺则因为坚持学说,被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伽利略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6月22日,罗马宗教当局审判,他面临的只有两条路:当众被烧死或者放弃自己的学说。

让众人吃惊的是,脸色苍白的伽利略在大庭广众之下,穿着代表悔罪的白色长袍,手执蜡烛,当众表示“公开放弃诅咒和痛恨地心说的错误和异端”,保住了自己的命。在接下来的九年里,作为宗教法庭的囚犯,他被软禁在佛罗伦萨城郊的一所农舍里,直至去世。他被软禁期间,凭借微光所写的关于力学与落体定律的《对话录》,最终由他的学生安德雷亚偷偷带出意大利。

据说,安德雷亚与伽利略有一段有趣的狱中对话。见到被软禁的老师,安德雷亚说:“我们说,您的双手有污点。您说,有污点比双手空空要好些。”

伽利略说:“这话听起来很现实,很像我说的话。”

安德雷亚:“您还说过:‘考虑到种种障碍,两点之间最短的线可能是一条曲线。’您赢得了闲暇时间来写只有您能写得出来的科学著作。倘若您在火刑柱烈焰的灵光中了此一生,那人家就是胜利者了。”

伽利略:“他们是胜利者。没有什么科学著作是只有某一个人才写得出来的。”

安德雷亚十分费解:“那么,当年您为什么要悔罪呢?”

伽利略:“因为我害怕皮肉之苦。”

伽利略是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发现推进了整个人类的认知,在我看来,伽利略在定见方面的修炼也令人尊敬:他承认和接纳自己作为“老人”而非“科学斗士之神”的一面,保护一个花甲老人觉得更重要的价值——“安全”;保护核心价值观后,他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来追求后面一点的“智慧与进步”,甚至也没有去争辩那个“谁的胜利”的问题。

从价值观来看,真实比伟大更重要。太极拳经云:守正出奇。一旦重要性确认了,我们就能找到生活的重心,一旦守住了重心,其他部分的价值缺失,即使摇摇晃晃,也能回来。

就算会有一天/没人与我合唱/至少在我的心中/还有个尚未崩坏的地方

——五月天

价值观的练习

下面是18种常见的生涯价值观,请仔细阅读每一条解释,并假设:获得和失去这个价值观的感受是什么?仔细掂量这个感受。在里面挑出你觉得自己此生最重要的八个,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舒适的生活:一种充足丰富的生活

平等:机会均等,人们像兄妹一样友好

振奋的生活:一种新鲜、有趣、有活力的生活

家庭安全:家人的身体、精神安全

自由:独立与自由地做选择

健康:身体和心理健康

内心和谐:没有内在冲突,宁静祥和

成熟的爱:精神和身体的亲密无间

国家安全:国土与家园不被攻击

快乐:一种享受和闲暇的生活

救赎与超脱:灵魂被救赎、解脱

自尊:自我尊重

成就感:持续地有所成就

社会认同:社会的认可与尊敬

真实的友谊:紧密的伙伴关系

智慧:对生命的成熟洞见

世界和平:没有战争和争斗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自然和艺术的美丽

(资料来源:The Nature of Values by Rokeach)

①八项最重要的价值观:

②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失去其中两项,保留六项,你会选哪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再失去其中两项,保留四项,你会选哪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果发生一场变故,让你不得不再失去其中一项,保留三项最核心的,你会选哪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人认同

这种人永远也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排序。你明明决定了说些什么,但是一看到大家略带疑问的眼神,你又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你心中无数次预演这个情景——你推开键盘,冲着老板大吼一声:要加班,毋宁死!但当你听到背后有脚步声、屏幕上有身影闪过,就马上转过身去堆起笑脸说:“老大您来啦,我这儿正忙着哪。”当看到自己的价值观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开始焦虑,偷偷地调整自己的价值排序。这种人其实有一个最深藏的核心价值——你把“认同”排在第一位。

你可以在一段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也能在所有时间获得一些人的认同,但是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获得所有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认同的东西,都不太一样。

“让所有人都喜欢我”这个想法,和“让我集所有的美德智慧与美貌于一身”一样荒谬。所以一旦把“获得大家认同”的价值观放到首位,就等于你把“永远随着别人的要求来委屈自己”作为生命的必然脚本,而你如果决定出演这么一场戏,你死得一点都不冤。

在微信公众号“新精英做自己”里输入“价值观”,推送给你一个“职业价值观”的在线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