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古希腊寓言家伊索,年轻的时候给贵族当过奴隶。
有一次,他的主人设宴请客,客人大都是当时希腊的哲学家,主人命令伊索备办酒肴,且要做最好的菜招待客人。于是,伊索专门收集各种动物的舌头,准备了一席“舌头宴”。
开席时,主人大吃一惊,问:“这是怎么回事?”
伊索回答说:“您吩咐我为这些尊贵的客人办最好的菜,舌头是引领各种学问的关键,对于这些哲学家来说,‘舌头宴’不是最好的菜吗?”
客人都被伊索说得频频点头,哈哈大笑起来。
主人又吩咐伊索说:“那我明天要再办一次宴席,菜要最坏的。”
到第二天开席上菜时,依然全是舌头,主人一见此状,便大发雷霆。
伊索却镇定地答道:“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出的吗?舌头既是最好的,又是最坏的东西!”
最终,主人被驳得哑口无言。
中国父母对于儿女的终身大事是非常关心的,当看着儿女事业有成,却唯独少了另一半时,一场中国式逼婚大戏便即将上演。尤其是春节这个本是全家团圆的幸福时刻,让如今有些年轻人感到害怕,为什么呢?因为怕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问:“找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有些网友诉苦“独在异乡是单身,每逢佳节被催婚”,虽然是句玩笑话,却反映出了当前社会和家庭的现实问题。父母有父母的立场,儿女有儿女的观点,当我们遭遇逼婚时,反抗越强烈越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答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存在于中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是如此,例如美国,也有很多婚介网站,一些父母会去网站上为自己的儿女寻找伴侣。所谓“逼婚谈话”,甚至可以看成一种谈判,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很难与父母在这方面达成共识;其次,我们要对父母表示尊重;再次,我们要知道,他们确信他们这样做是对儿女好。因此,要想让沟通能够进行下去,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答:
1. 将“立场”转变为“需求”。父母的立场是“我希望你尽快结婚”,孩子的立场是“我不想结婚,至少目前还不想结婚”。如果双方都只关注立场,那么就会让沟通陷入僵局,此时不妨反问父母,为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尽快结婚。
2. 保持有效倾听。出于对父母的尊重,问“为什么”之后,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回答,减少对立情绪,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另外,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与父母确认,以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他们所说的。
3. 尝试向父母证明你的需求和他们的需求是相近的。当了解了父母的真实需求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父母表示你也部分同意或全部同意他们的这些需求。例如,希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过上安稳的生活,他们希望有人在年老的时候可以照顾他们,他们希望当祖父母……
4. 实现需求。也就是将对话聚焦于如何让这些双方共有的需求成为现实,例如:父母通常都希望你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你可以向父母解释,你十分满意自己当前相对自由的生活。在“有人在他们年老的时候可以照顾他们”和“希望当祖父母”这两件事上,你可以解释说你不想随随便便结婚,你希望找到一个值得自己真心爱慕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才会敬重和照顾父母,将来才会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或母亲,仓促草率的婚姻可能会以离婚和不幸收场,这对父母和自己都不是件好事。
以上的办法可能不保证百分之百成功,因为有些父母很可能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谈判,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交流过程中,往往情绪会遮蔽理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回答敲开与父母沟通的大门,只要这扇门打开了,一切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思维训练
某个村落中,有一名非常多疑的男子,素以谁都不能让他上当而闻名。有位智者表示:“让我来骗骗看。”
而这名男子仍自信地说:“如果你能骗得了我,就试试看!”
于是,智者告诉他:“稍等一下,我进去准备。”
之后,他便走回家中。那么,智者会以何种方法来骗这名男子呢?
(答案见附录2.3.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龙点睛
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来看,中国父母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将子女看作是“扩大的自我”的一部分的思想观念,他们不是把子女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视其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同时,他们不仅将自己的期望与未完成的愿望投射到子女身上,还会把自己的不安和恐惧加诸子女。因此,身为子女,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原则很重要,但是在沟通过程中要对这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加以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