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达人》的第二季里,有一位“羞涩先生”,他白天的工作是一个卡车司机,晚上给快餐店送比萨,但是他很想在舞台上给大家唱歌,于是就来到了这个火爆全英国的选秀节目。这恐怕是这个节目里最紧张的一个参赛选手了,他唱完一首歌唱之后走到台下,浑身都在发抖。他的本意,只是想在舞台上挺过三分钟,看看自己能不能当着众人唱歌,但是他的歌声打动了所有的人,这是他自己也没想到的结果。在表演结束之后,当主持人问他此时的感受时,他只是一个劲地说:“我感觉此刻自己完整了。”
这个害羞的家伙,是我喜欢的那一类人,我总能把他们认出来,他们可能是农民工,是售货员,是学生、老师或者无论做什么职业的人,但他们骨子里都是“文艺青年”,他们潜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做些日常的工作,过平常的日子,但他们的心里永远有对艺术的热爱和渴望,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英国达人》这个节目基本上就是为了给所有潜伏在英国各个角落的文艺青年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而开办的。还记得第一季的冠军,那个卖手机的叫保罗的胖子,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他不好好过日子,把自己赚来的所有钱都用来学唱歌,欠了一屁股的债,差点没为了学声乐死在意大利。这个人长着满脸横肉,一副暴牙,简直就是一个男版的英国王彩玲。可是当他开口歌唱的那一刹那,仿佛天上照下一道光芒在他的身上,他的目光是温柔清澈的,他看人时的表情,是对这世界充满善意爱怜的表情。一个不曾被艺术洗刷过的灵魂,不会有这样的表情。所有的人都为他起立鼓掌,并且感动得泪流满面,称他为奇迹,人们开始喜欢他,就像今天喜爱这位羞涩先生,其实他也只是唱了一首歌而已。视频传到中国后,很多被他们感动的国人里,不乏那些素日里总是讽刺挖苦文艺青年的人,也有那些写文章教育编派文艺青年的人,可是大家也都感动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自相矛盾。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为平素瞧不起的人叫好,为自己平时抵制的生活而鼓掌。他们忘记了自己对别人的告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视文学艺术为洪水猛兽的价值观,人们惧怕文艺,给它罗织了一些罪名,其中最被津津乐道的罪名之一,就是认为文学和艺术会毁掉一个人的生活。这样的说法其实很可笑,要知道这世界上能毁掉一个人生活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赌博、吸毒、疾病等等,这个世界上会毁掉生活的东西还少吗?会毁掉生活的人,怎么样都会毁掉他自己的生活,你该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毁了,那是他这个人自己的责任,文学和艺术没有责任。看看这位羞涩先生,看看卖手机的保罗,还有现如今家喻户晓的苏珊大妈,就会明白,真正的文学艺术不会毁掉生活,它只会拯救平庸的生活,它点亮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还有那些惧怕它的人的生活。
据说给文学艺术的另一项罪名是,它让年轻人矛盾纠结,无法脚踏实地地工作生活。关于这一点,很多人的现身说法是,自己当年如何是一个文艺青年,后来醒悟了,放弃了追求文学艺术,回归了生活。可是这是多么自欺欺人啊,那么多放弃了文学艺术梦想的人,也并没有成为比尔·盖茨或者马云不是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如果手机保罗和羞涩先生放弃对艺术的热爱,他们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手机销售,一个送比萨的卡车司机,他们也并不会成为美国总统或者英国首相。那些说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结,是文学艺术造成的,就更是可笑了,难道放弃了文学艺术,生活中就没有矛盾了吗?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啊。这和文学艺术没有关系。三姑六婆的生活一样有矛盾,柴米油盐的生活纠结之处更多。
真正热爱文学和艺术的人,其实是不会那么纠结的,手机保罗现在是家喻户晓了,但是他当初学习声乐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一定会红,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个选秀节目让他名扬英伦的。他只是因为爱唱歌,就去学唱歌了。所有的文学和艺术创作都是艰难的,创作者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同样需要有毅力,有实干的精神,有在不断失败中越挫越勇的坚定。真正的文艺青年,恰恰是需要比别人更多的脚踏实地,心无杂念,勤奋耐劳,才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们并不会像人们以为的那么纠结。真正纠结的是那些伪文艺青年,半调子文艺青年,曾经文艺如今放弃的青年。真正的文艺青年从来不用证明自己的活法是对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是谁。而那些没完没了地拿文艺和文艺青年来说事儿的人,因为他们太想证明自己将要,或曾经放弃的是对的,才需要一遍一遍地说服自己,说服别人自己放弃的决定是对的,这样的人才会纠结。
我很不喜欢的关于文艺青年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所谓的“文艺青年应该回归生活”,其实对于热爱文学和艺术的人来说,有文学和艺术的生活才叫生活,它就是生活本身,我正在我的生活之中,又何谈回归生活?生活怎么可能毁掉生活?如果谁认为艺术毁掉了生活,那是因为它会毁掉你所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过的生活。可是谁能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活法,只有自己的这种语法是正确的,人家的生活就不叫生活呢?谁又凭什么说我的生活就不是生活,或者是“被毁掉的生活”呢?难道就因为我没活成你那样,我的生活就不叫生活了吗?如果有谁因为艺术毁掉了自己原来的生活,那是因为对于他来说,那生活本来就该毁掉了,因为那不是那个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已。
还是不要去告诉一个文艺青年该如何“回归”生活吧,我们不是上帝。所以我们都不要以“生活”的名义给人教训,每个人都身处生活之中,没有人需要回归“生活”,有些人口中的“回归”生活,其实是指回归他们制定了游戏规则的生活。其实这个世界越来越多样化,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接受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些不爱和您玩的人。文艺青年没有妨碍过谁。如果实在不能接受,那就学会互不打扰吧。没有人会因此指责您没有及时拯救他们。如果你听到两个文艺青年在谈论卡夫卡、库布里克或者莫奈,就以平常心对待就好,就当自己是在听两个篮球少年谈论NBA,足球迷在谈论英超一样,无需大惊小怪,觉得他们已不可救药。除了那些真正以文艺创作为职业的人,大多数都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而已。读几本书,看几场电影,赏几出话剧并不会损害他们的生活,相比之下,文艺爱好,几乎是当今性价比最高的业余爱好了。
真正的文艺青年并不一定是那些光脚穿球鞋,摆45度角仰望天空照相发朋友圈的人,这些只是事物的表象,真正的文艺青年也和你一样,认认真真工作学习,赚钱养家,他们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人一样,有好有坏,有的可以做朋友,有的需要敬而远之,一个文艺青年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他这个人,而不在于他身上的标签。用贴标签的方式去认识世界的人,方法比较简单,但也比较肤浅。很多人诟病“文艺青年”总是夸夸其谈,拿腔装范儿,不喜欢他们的别扭,拧巴,我也不喜欢,但是哪个领域都有这样的人,一个拧巴的人干什么都能拧巴起来,他是利用艺术拧巴还是利用生活中其他的事物拧巴,是由于他的个性原因,而不在于他今天文艺了与否。
那些为“羞涩先生”在台下热烈鼓掌的人,为手机保罗惊呼奇迹的人,其实很多就是那些平时爱教训文艺青年的人。这个卡车司机,那个手机销售,即使不上台,他们气质上看上去也有点不一样是吗?好像身上总有一点别的什么。是的,因为他们是文艺青年卡车司机,文艺青年手机销售。口是心非的人们啊,承认吧,其实你们喜欢不像卡车司机的卡车司机,不像手机销售的手机销售。其实你们喜欢文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