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州慢:一位苏州才子,写了关于苏州的一切 » 苏州慢:一位苏州才子,写了关于苏州的一切全文在线阅读

《苏州慢:一位苏州才子,写了关于苏州的一切》日光灯管

关灯直达底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忽然流行装日光灯了。谁家不装日光灯,出门都抬不起头似的。昏暗的老房子——走进石窟门,从一家又一家的客堂穿过,大人小孩卷紧在餐桌边吃着晚饭,头上,横着根苍凉的日光灯管。日光灯的光线尽管比白炽灯来得要亮,但并不白,惨兮兮地,像弄脏的石灰水。偶尔,我会有恐怖的感觉。

大人小孩泡在弄脏的石灰水里吃着晚饭,发出刺鼻的气味:那时候天天吃咸菜,一如那时候天天讲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咸菜也就要年年吃月月吃天天吃。吃到脸像腌了三年的咸菜,在日光灯的光线下自然聊斋。见鬼了。前几年的思想界艺术界常常会说“阉割”这词,我对朋友言语,不怕阉割怕腌制,阉割倒也不失快刀斩乱麻,引颈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腌制却要难受得多,是小刀割肉,袁崇焕被凌迟。

也许是电压不足的缘故,日光灯往往跳不起,它啪啪闪动、嗡嗡呻吟,仿佛如今记者招待会上较为活跃的影记。影记也有不闪烁其词的日子,日光灯也有跳起之际——嗡-嗡-嗡-嗡-啪!日光灯终于跳起,也就是说天亮了。

而更多时候刚才还好好亮着的,一不留神,灭了。这情景,大人小孩就纷纷操起手边的家伙:拖把、扫把、晾衣服竹竿,往日光灯管捅去,一场械斗,或者说院子里跑进一个贼,邻居们奋勇向前。有的日光灯一捅就亮,没上美人计就招供;有的日光灯脾气倔强,敲碎它,还是不亮。这些日光灯是日光灯中的烈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也许还是电压不足的缘故,日光灯的损耗就大,用不了多久,就黑了,一黑,也就差不多坏了。鱼烂从头烂起,日光灯灯管,也是从头黑起,往往还是从两头赴约似地同时黑起。当然,鱼也有从肚子烂起,但日光灯的灯管之黑却坚持从头黑起,这是它有个性的地方。

坏了的日光灯管常常在小巷里见到,不是废品收购站不回收,是人们懒得把日光灯管送废品收购站,扛着日光灯管,这姿势也太雄赳赳气昂昂——不识时务的人以为抗美援朝还没结束。这不是理由,主要城里还有零星武斗,一个人扛着日光灯管走在去废品收购站的路上,远远望去,像扛着根白蜡棍,说不定就会被枪瞄上。

后来有个创意,把它做成毛巾架。

深夜,洗完脸,把毛巾晾回日光灯管做成的架子,有时候它会突然一亮,吓人一跳。日光灯毕竟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百足之虫死而不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