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是一个技术型的管理者,从当年在曼蚌糖厂维修锅炉,再到玉溪卷烟厂维修锅炉,褚时健总是能够放下一个领导者的身段,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广大技术人员上了最生动的“技术演示课”。平心而论,像褚时健这样的技术领袖现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喜欢空谈,喜欢“画大饼”的“嘴皮子”管理者。因此,褚时健的实干钻研精神,对当今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榜样。
为了经营好自己的果园,褚时健拿出了当年大办玉溪卷烟厂的劲头,他和妻子在果园里搭建了工棚,无论吃住都在里面。由于哀牢山保留着原始森林的味道,所以山上什么东西都有,经常会有蛇和虫子出没。根据马静芬回忆,那时候很害怕,要是没有褚时健陪伴在他身边,她是不敢一个人住在山上的。
褚时健家中有三个保姆,她们主要的工作是负责褚时健和马静芬的日常起居生活。由于操心果园的一草一木,同时也担心果农不按照自己的种植计划栽培,所以褚时健每天6点半就从床上爬起来,到园子里去转一转,而这时保姆们却还在梦中。如果赶上不忙的时候,褚时健也闲不住,会给大家弄早餐,活脱脱变身成了一个“家庭主夫”。有时候,马静芬会开玩笑说:“不知道是保姆在照顾他,还是他在照顾保姆。”
其实,谁不想多睡一会儿,谁不知道被窝里是最安逸的地方。但是褚时健有上千亩的橙子要照料,有上百户的果农需要管理,他不可能高枕无忧地睡着。他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着规划的——将明年的事情也一并准备好。这就是褚时健的行事风格。
种植冰糖橙,土壤很重要。为此,褚时健多次找专家进行化验,不断分析肥料对橙子生长的促进作用,并根据这些结果进行调整。很多时候,他们会围绕一个问题发生争执,当大家实在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最后拍板的还是褚时健自己。当然,这并非是因为大家惧怕褚时健,而是对他有着充分的信任感。
为了学习和借鉴其他橙子品种的优势,负责销售的马静芬总要在全国各地转一转,一旦发现好的橙子就买下来,用作研究。起初由于资金紧张,有时候因为囊中羞涩,马静芬只能买一个橙子,弄得别人都在看她,心想这个老太太是太穷了呢,还是太抠了呢?对于别人的侧目相向,马静芬也不觉得尴尬,也不介意大家是不是在看她的笑话,只要能把橙子种好比什么都重要,她这张老脸豁出去了!
经过和全国各地的橙子进行对比,褚时健发现自己种植的橙子和美国进口的冰糖橙已经不存在多大的差别,比如色泽等等。褚时健发誓,一定要在这块看似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奇迹,种植出优秀的橙子,超过这些所谓的进口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
品牌虽然重要,但是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的。在褚时健刚刚收获第一批橙子时,由于口感不是很好,所以他没敢卖到市场上,生怕砸了自己的招牌,但是他觉得扔掉了又太可惜,毕竟橙子本身的营养价值还是存在的。于是,褚时健十分慷慨地将这些橙子送给了村民和学校。
能够将辛辛苦苦种出的果实分享给其他人,这不仅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商业眼界,更是一种朴实无华的胸怀。在创业的道路上,谁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像褚时健这样的人物。但是有障碍不要紧,只要凭借一颗敢于迎难而上的心,所有问题迟早都会迎刃而解的。
到了种植橙子的第二年,由于褚时健和技术专家改变了肥料的配比,让橙子的口味一下子改进了不少。
当时,褚时健采用的肥料很特别,是由烟梗和鸡粪等调制而成的,成本只有200多块钱,却比市场上1000多块钱的化肥要强得多。有了这种优质肥料的支持,褚时健终于对自己的橙子有了足够的自信,更坚定地朝着品牌建设的方向迈进。
既然要打造品牌,就不能脱离品牌赖以生存的国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褚时健发现,冰糖橙并非是越甜越好,而是要让它的甜度和酸度维持在18比1这个比率上,因为只有这样的比率才符合国人的口味。一旦高了或者低了,都是让人难以习惯的。
品牌建设,肯定需要一个响亮好听,又容易让人记住的名字。为此,褚时健给自己的橙子取了个“云冠”的名字。可是好名字却不代表好销量,在云冠进入市场之后,马上就遭遇了销售方面的问题。由于云南地区的冰糖橙种类繁多,所以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当时的情况是,老百姓花上十块钱,就能买到好几斤橙子,而褚时健的橙子,定价要比市场上其他橙子高出很多。当然,“云冠”价格高的原因是成本比较高,毕竟褚时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赔本赚吆喝,他的身上还背负着债务,他的心中还怀揣着梦想。
为了将橙子卖出去,褚时健拿出了当年在玉溪卷烟厂推销香烟时的勇气,他和老伴马静芬都站到了街上叫卖,远远一看,和周围的小商小贩没有什么区别。不过,由于褚时健在云南当地名气很大,所以多少会有些人能认出他来,也都没想到一代“烟王”,现在居然沿街叫卖橙子,于是出于同情和好奇就买了一些。可是,这种小打小闹的销售,对于哀牢山上成片待售的冰糖橙来说,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后来,为了促销,马静芬曾经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做了一个写有“褚时健种的冰糖橙”的条幅。开始,褚时健对这个提议并不同意,总觉得是在“吃老底”。但是为了尽快地将橙子卖出去,褚时健再三思量,觉得还是有必要借用自己的名声,毕竟这也是营销手段中的一种。
品牌建设离不开名人效应,在褚时健打出了这个条幅之后,效果果然不同,熟知褚时健大名的当地人,见到了由他种植的橙子,自然产生了浓厚的购买兴趣,于是纷纷抢购,结果橙子很快销售一空。有意思的是,“云冠”这个名字并没有让人记住,倒是将“褚橙”这个代号传扬了出去。
“褚橙”终于打开了销路,按理说这时候褚时健应该加大嗓门再“吆喝吆喝”——花钱做广告,继续推广他的冰糖橙。然而,褚时健并没有这样做,他觉得既然成功进行了品牌建设,做广告无疑是花冤枉钱,他相信褚橙的品质会打动消费者,更相信自己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口碑能赢得社会大众的信赖。
当年褚时佐探望褚时健时送给他的橙子,品名叫“高原王子”,也是云南一种比较常见的橙子。从昆明经由玉溪至嘎洒镇的公路上,都可以看到“高原王子”的广告牌子。然而褚时健的“云冠”冰糖橙,却在云南当地没现一句广告词。然而没过多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云冠”冰糖橙是一代“烟王”褚时健精心培育的品种。
褚时健种植橙子,其实是将企业管理的一些简单办法,用在了对农户的管理上,比如,他规定了一棵橙树进行定额生产,多余的不收,同时他还承诺对那些能够保质保量提供产品的农民,能够像工人那样领到年终奖……虽然这些措施在寻常企业中没什么新鲜的,但是用在农业公司中,还是让玉溪当地的果农倍感新鲜,所以都竞相为褚时健提供高质量的橙子。
褚时健的果园,从种植到管理,几乎都由他一个人负责,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然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褚时健管理果园的方法是“专家+作业长+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从国内请来农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指导褚时健种植冰糖橙,同时还从当地经验丰富的果农中挑选出一些能力出众者,进行分片式管理,再从当地雇佣一些农户进行生产作业,推行承包责任制。
应该说,褚时健的这个体制是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论证的,它的好处是,能够让作业长和农户之间的责任划分清晰,奖罚分明,还可以让果农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通常来说,一个作业长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五万元左右,而一个普通果农的收入能达到两万元上下,此外还有一个优势是:农民们可以在山上养鸡喂猪,比去城里打工划算多了。
种植的工序被理清了,接下来就是销售的问题了。在褚时健投身于这个行业时,其实云南的冰糖橙市场早已处于饱和的状态,市场拓展空间十分有限。不过即便如此,褚时健还是信心百倍,特别是当他品尝到了澳洲的进口橙子时,意识到品牌经营的重要性,一如他当年见到万宝路香烟时一样,他也希望将自己的橙子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褚时健,能带着他的橙子创造新的业绩吗?他能够再度写下红塔时代的传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