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童寺志 » 天童寺志全文在线阅读

天童寺志卷之七

关灯直达底部

塔像考(舊志缺)

多寶塔

唐開元間,秘書省正字萬齊融,建塔于今東谷古天童精舎之西南隅。萬公自記,備述其事。碑係順陽范的書。時法璿禪師重建于興師結茅處,碑記無稽。

七佛塔

唐至德二載,徙寺于今址,遂濬萬工內外雙池。宋宏智禪師建塔于方塘,七錐離立,倒影池中,天光雲影相上下焉。形家云:「兩池象斗,七塔乃七星之象。」

〔續紀〕明萬曆丁亥,為洪水圮。崇禎間重建。密雲和尚偈云:

七塔尖尖七古錐 一行排列路傍堤 死生箇裏同模樣 特使行人著眼窺

石奇雲:七佛塔偈

日炙風吹七古錐 無遮無隱絕威儀 一行立在長堤上 不識渠儂等阿誰

山幢褱:七佛塔偈

七佛同途展化儀 尖頭大腹沒高低 看來狹處無人識 笑殺天王殿吻鴟

鎮蟒塔

唐心鏡禪師建于小白嶺上。因蟒蛇作祟,建塔以鎮之。

白塔

相傳在寺之東南,無迹可稽。

青塔

在西澗、祖印嵓下。舊有塔菴,久廢,其石塔移建於七塔之中。稽古,東者是青,白者是西。

舍利塔

舊志載東西四座,今無迹可稽。

明楊實詩云:

亭亭窣堵波 沖霄名舍利 夜半走珠光 如來現平地

三塔

舊志載唐嶴。

〔參紀〕上二則俱載在《嘉靖志》中,相去一百餘年,無迹可考。

普同塔

唐嶴之左隴,始建無稽。密雲和尚重修,弘覺禪師建塔院。康熈丁巳圮,山曉禪師重建。

開山義興祖師塔(續)

在寺之南山盧家嶴,久湮沒。國朝康熈間,壽昌寺比丘恩璿重建。

弘覺禪師道忞著塔銘,序云:

義興師,不知何處人;以時考之,蓋在孫吳間。誅茅于越東之絕壑,雲深路僻、人迹罕經之所。時山尚未有名。西晉永康元年,傳有童子來供薪水之役。久之,告師辭去,曰:「我本太白星,天帝以師道行高卓,故命我化身執侍耳。」由是厥後,山名太白,寺號天童。歷唐及明,宗風代振。迨谷遷陵變,向之規制,竟幻寒烟衰草。崇禎間,先師悟和尚主席,頓還舊觀。天童之名復克寰宇,皆師發祥有以造之也。師正當摩騰始漢、大法未東之候,一切教門佛事,尚属天開草昧,故師生平、語言、行迹無聞,出生入滅皆不可考。國朝康熈乙酉,壽昌菊窗璿公誅茅于寺前南山之隖。從深澗得石幢八棱,上鐫「開山興禪師塔」,字畫分明。去數百武,舊有竁穴。于是捐資買山,礱石建塔,復奉師焉。嗟乎!聖帝明王山陵,世遠亦多湮沒疑似。師幻化千百餘年,其塔由成而毁,復由晦而彰;非天帝欽崇道德、不忘夙心,故假手于我璿公歟?璿公稟戒于余,從余乞銘,將以昭告來兹,甚盛心也。余忝兩主天童,于師有蔦蘿附松之義,義不敢辭。謹拜手稽首,為之銘曰:

維昔義興 委身絕壑 路僻雲深 世人罔覺

爰有童子 職勞水薪 行滿將去 辭告師因 始信西金 天帝遣來 名山太白 精藍肇開

陞堂說法 四海雲從 千秋萬歲 奔走象龍 師有靈塔 歲遠莫徵 孰審前山 草沒佳城 長庚夜泣 天帝悲增

乃眷璿公 假手重興 高建雲幢 再礱砌石 燒香散花 作禮晨夕 咨爾山君 并及水王 仰體瑤階 永護勿忘

又:懷開山興禪師詩

插莖茆見寶雲甍 端信神功遇五丁 世遠不知師道大 叢林千古說長庚

又:題像贊

摩騰始漢 達磨未東 不有神通 孰警瞶聾 六環飛舉 帝座冥通 矧開終古 般若禪叢

千燈照夜 百蟄驚蒙 飲師之澤 與山無窮

古閩弘峻贊

透水穿雲 尋幽得異 拈莖草以量天 持龜毛而度地 順轉乾坤兮無為 逆推甲子兮均利

于無陰陽地上頓現輝煌 向喚不應谷中突出崇麗 指南而袖有金針 宅中而匣無玉記

來天童而不敬 驅蛇虎而適意 鑿出龍門萬仞高 坐看金麟摩天翅

巨靈融贊

眉毛罅闊山岫 眼目橫開宇宙 來時達磨之前 兀坐威音之後 未嘗說著拈花禪 鼻孔何由缺半邊

劈空鑿出玲瓏石 漏逗空勞太白仙

康熈三十八年豎塔亭,檢討.蕭山毛奇齡著頌記云:

今天下禪宗之宗太白,比梁大同中之宗少室,唐永隆前後之宗寶林,較為尤盛。甬東三佛國,諸佛化身,應現其地,相傳太白得名最久。在吳赤烏閒,興師住此山。永康間,忽有童子來侍師,久而辭去,詢之,曰:「我非他,即金天太白星也。帝慕師篤于道行,使執役焉。」是時名其山曰太白,寺曰天童。今上康熈八年,壽昌菊窗璿公結茅于寺南,澗中得石幢,乃師之塔石。就澗數百武,舊有塔基,因豎建焉。師在當時,初祖未入,凡東南名僧,率以高座講論相矜高;而師獨孤居兹山,徙倚于玲巒蓊薈之鄉,一似初祖面壁。而東禪之坐碓者,則是天童捆奧,師實開之。宜乎雞足之藏,歷數世而彌顯也。然而璿公翳剔之功,何可泯哉?歲在戊寅,因重構塔亭而請為之記,遂作頌曰:

維是清淨身 化作百千億

枉石為三身 究之不得一 如何紫金藏 留此不壞迹 髮相等墨雲 骨象變金色 得非太白光 結是大慧力

藏室無幾延 甃石不盈尺 仰視六幕閒 鴻濛總開闢

侯官雲客高兆跋

余嘗于釋氏之修建塔廟,嚴正統系,有感于吾儒之立言有相拂戾也。三代而降,孔子之徒,以形家吉凶不葬其親、以門第榮貴亂其宗譜者接頂踵,可勝歎哉?甬東壽昌古剎,菊公誅茅天童南山,于絕壑蔓草閒,得義興禪師遺塔石幢;越數百武,又見竁穴。于是稽首發願,捐衣鉢之資,買山重建窣堵,請銘弘覺老人。按山志,興師,晉永康時居山。太白化童子執侍之迹,迄今千有餘年復著現。世祖章皇帝、今上皇帝,皈崇天童之日,豈非累代勝因恭逢于聖朝歟?予夏五月之浙,毛簡討大可座中讀斯銘,知為天童異事。秋八月,至鄮,從菊公瞻視浮槎小柏張摢寮《法華》、《金剛》二經,時菊公止勾勒天岳禪師手書銘,捧覽,恍然踊躍。明日,詣山中訪天翁,申皈依之衷。留三日歸。菊公且潢禪師墨迹成卷,属予跋後。予私惟垂衰之年,獲登名山,遭值盛緣,或由夙世敬三寶之因。至于我菊公偕于公,中興壽昌、明教闡宗、力扶末法,稱明州第一耆舊,不謂之「興師再來」不可!予既識其末,且欲令師孔氏者,聞菊公此舉,皆自反、毋妄言,毋以堪輿宗黨得罪人倫,甚幸也。

〔附紀〕德介〈重豎塔詩〉,序曰:

康熈庚戌春,伏翠菴成。時雨初晴,偶步溪上,得石幢于澗中。泥蘚剝落,隱有字迹。細拭視之,乃興祖幢石也。時悲喜交集,即白之上人,乃就山古竁貿地重豎。何世相傳「仗錫山太白塔」者,云師塔也。詎知仗錫者,乃李唐龍紀間,天童紀禪師飛錫創建,以其燈分太白,得以是名。因成俚言二章志感。詩云:

每從東谷尋遺迹 偶爾風雷破草堙 短碣猶存知古塔 千年恍若見前人

雲山盡是袈裟影 松隖依然晏寂身 童子殷勤昔日事 至今高岫仰儀真

謾云金骨瘞他山 別有開茅龍紀間 今尚相傳太白塔 昔曾仗錫萬松關 神龍夭矯隨雲駐 野鶴回翔帶月還

莫擬一川稱異派 清流從此聽潺潺

曇粹禪師塔(補)

心鏡禪師居長壽時,謂眾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曇粹,乃吾之前身,有塔存焉。」及追驗事實,皆如其言。

法璿禪師塔

在本山。

清閑禪師塔

相國第五琦著師塔銘,失傳。

勅賜壽相塔(補)

心鏡藏奐禪師塔,建於萬松嶺外。諡「心鏡」,塔號「壽相」。郡守崔琪狀師塔銘。舊有塔院壽相菴,久廢。

咸啟禪師塔

在本山。

清簡禪師塔

師後居雪竇,塔于雪竇寺之西南。

宋孝宗皇帝:題師遺像

百尺竿頭猶進步 殺人須是猛烈漢 敝衣糲食未為貧 中有明珠價億萬

利章禪師塔

在玲瓏巖西。

可齊禪師塔

寺之西。

佛國禪師塔

玲瓏巖西南。有菴曰佛國,即師之塔院。

普交禪師塔(補銘)

寺之西山。

中書舍人黃龜年,著師塔銘,序曰:

黃龍南禪師,受法于慈明,傳臨濟正法眼藏。叢席之盛,冠絕諸方。一傳而東林總得之,東坡先生贊之曰:「巍巍總公,僧中之龍。」再傳而泐潭乾得之,無盡居士贊之曰:「禪人過得香卓子,他日鑪中莫負恩。」又再傳而天童交得之,穎川了翁贊之曰:「拶破黃龍第四關,世人猶問生緣法。」是二三巨公遍遊名社,究此一事因緣,非大善知識,深悟宗乘,確然奇特,為天人眼目,詎肯筆端推重之如此耶?余大觀初,寓四明招提,見了翁贊語,讀之聳然。又聞四方衲子繭足而至者,歎慕畏服,交口一詞。詢其宗旨所自來,則曰:「臨濟兒孫是真端的者。」遂攜杖履,請從師遊。徐而扣之,則崇岡峻嶺,壁立千仞,未足以喻堂皇之峭拔也;迅霆怒雷,不及掩耳,未足以喻機鋒之敏捷也;長江活流,洪鐘巨響,未足以喻辯才之無窮也。是真所謂大善識者歟!從遊久之,因以遐想,當年黃龍叢席之盛而坐揖東林泐潭之遺風,知師之門庭凜凜,其所由來舊矣。師諱普交,明州鄞縣萬齡鄉畢氏子。自幼穎異,未冠從釋。初往錢塘,聽天台教觀,因修懺悔佛事。遇道人于塗中,忽問曰:「師之懺罪,為自懺耶?為懺他耶?若自懺罪,罪性何來?若懺他罪,汝烏能懺之?」師不能對。歸誥南屏,亦不能決。遂憤然辭去,尋師訪道,幾遍天下。逮造泐潭,潭知其為法器,入門即訶之,擬問則杖之,使去不復敢進。一日忽呼之曰:「我有古人公案,要與商量,何不自室中來?」師擬進,泐潭喝之。師豁然有省,呵呵大笑。泐潭下牀執師手,曰:「汝會法耶?」師以手托開,亦喝之,潭呵呵大笑而坐。師以偈呈曰:

若人問我解何宗 一喝須教兩耳聾

滿杓黃虀飽喫了 生涯總在鉢盂中

自是機辯迅發,學徒爭歸之。士大夫數虛席以迎,師悉遁去,歸隱天童山,掩關却埽者八年。偶寺闕主,郡僚邀師甚力,遣介候于道。師不得遁,居之。以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陞座,留偈辭眾曰:

寶杖敲空觸處春 光陰掣電舊曾聞 昨宵風動寒巖冷 驚起泥牛耕白雲

擲筆,坐逝。俗壽七十七,僧臘五十八。後七日開龕,儼然如生。闍維獲五色舍利,頂骨、牙齒不壞,葬于天童山之西原。師修持清苦,行履孤潔;正揚祖令,灑落軼羣,鮮有能湊泊其機者。凡見僧來,必訶罵之曰:「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