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界论
今称人界论。此处,执“世尊生于世间,等觉于世间,伏世间而住,不染于世间”之经为不如理,言“世尊出现于兜率天宫,住于其处,不来人间界,显示只有唯相色”者,乃指现在方广部之邪执。
一
(自)不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耶?(他)然。(自)非有佛所住之支提、园、精舍、聚落、城邑、王国、地方耶?(他)然。(自)若“有佛所住之支提……乃至……地方”者,汝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
二
(自)不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耶?(他)然。(自)世尊非生于蓝毗尼、等正觉于菩提树下,世尊非于波罗奈转法轮、于遮波罗支提而舍寿行、世尊于拘尸那竭罗般涅槃耶?(他)然。(自)若“世尊生于蓝毗尼……乃至……般涅槃”者,是故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
三
(自)不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一时,我住于有迦帝,斯跋迦林娑罗王树下。”。“诸比丘!一时,我住于郁鞞罗,于阿逾波罗尼拘律[树下]初现等觉”。“诸比丘!一时,我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诸比丘!一时,我住于舍卫国,祇多林给孤独园。”“诸比丘!一时,我住于毗舍离,大林重阁讲堂。”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
四
(他)佛世尊住于人界耶?(自)然。(他)世尊非生于世间、等觉于世间、伏世间而住、不染于世间耶?(自)然。(他)若“世尊生于世间……乃至……不染[于世间]”,汝不应言:“佛世尊住于人界。”
第二章 法说示论
今称法说示论。此处,世尊住于兜率[天]城说示法,送赐变化[身],具寿阿难承受彼[变化身]及彼说示而说法,佛世尊不说者,乃方广部之邪执。
一
(自)不应言:“依佛世尊而说其法。”耶?(他)然。(自)能依何而说耶?(他)依变化[身]而[说]。(自)变化[身]是胜者、大师、正自觉者、一切知者、一切见者、法主、法依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不应言:“法依佛世尊而说。”耶?(他)然。(自)依何而说耶?(他)依具寿阿难而说。(自)具寿阿难是胜者……乃至……法依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不应言:“法依佛世尊而说。”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舍利弗!我亦略说法。舍利弗!我亦详说其法。舍利弗![我]略详说其法。但知者难得。”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法依佛世尊而说。
四
(自)不应言:“法依佛世尊而说。”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我知而说法,不知而不说,诸比丘!我说有因缘法,不说无因缘法。诸比丘!我说有神变法,[不说]无神变法。诸比丘!知而说法,不知而不[说法],说有因缘法,[不说]无因缘法,说有神变法,不[说]无神变法。此是我之训诫、教应行。诸比丘!为汝等充分之满足,为满悦而充分,为喜悦而充分。世尊是正自觉者,善为法说,僧伽善行之。此之悬记所说耶?千之世界为之震动。”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法依佛世尊而说。
第三章 悲论
今称悲论。此处,依所爱事之破坏而有贪者,依贪而见像似悲转,言“贪者,即名悲。此无于世尊。故佛世尊无悲”者,乃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佛世尊无悲耶?(他)然。(自)佛世尊无慈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佛世尊无悲耶?(他)然。(自)佛世尊无喜……乃至……无舍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佛世尊有慈耶?(他)然。(自)佛世尊有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佛世尊有喜……乃至……有舍耶?(他)然。(自)佛世尊有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佛世尊无悲耶?(他)然。(自)世尊无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世尊非有悲者、世间利益者、世间哀愍者、世间利行者耶?(他)然。(自)若“世尊是有悲者、世间利益者、世间哀愍者、世间利行者”,汝不应言:“佛世尊无悲。”
四
(自)佛世尊无悲耶?(他)然。(自)世尊非以大悲等至于等至耶?(他)然。(自)若“世尊以大悲等至于等至”者,汝不应言:“佛世尊无悲。”
五
(他)佛世尊有悲耶?(自)然。(他)世尊有贪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佛世尊无悲。
第四章 香气论
今名香气论。此处,依于彼佛世尊,奉亲爱于不如理,言“世尊之大小便甚胜于其他之香气,除此无妙香之香气”,乃一分安达派及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佛世尊之大小便甚胜于其他之香气耶?(他)然。(自)世尊食香料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世尊非食煮饭、酸粥耶?(他)然。(自)若“世尊食煮饭、酸粥”者,汝不应言:“佛世尊之大小便甚胜于其他之香气。”
二
(自)佛世尊之大小便甚胜于其他之香气耶?(他)然。(自)将佛世尊之大小便浴、涂、采取、收笼、置箱、陈列于市场,依其香而有作香气者之事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五章 一道论
今称一道论。此处,依于佛世尊而奉亲爱于不如理,世尊是预流终,一来终,不还终,为阿罗汉而证阿罗汉,然“唯依一圣道而证四果”者,乃同彼等[一分安达派及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依一圣道而证四沙门果耶?(他)然。(自)四触……乃至……四想是俱起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一圣道而证四沙门果耶?(他)然。(自)预流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一来道……乃至……不还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之道耶?(他)依阿罗汉道。(自)依阿罗汉道而断有身见、疑、戒禁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罗汉道而断有身见、疑、戒禁取耶?(他)然。(自)世尊是“断三结为预流果”者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世尊‘断三结为预流果’者是世尊所言”,汝不应言:“依阿罗汉道而断有身见、疑、戒禁取。”
二
(自)依阿罗汉道而断粗贪、粗瞋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罗汉道而断粗欲贪、粗瞋恚耶?(他)然。(自)“欲贪瞋恚之薄者是一来果”者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欲贪瞋恚之薄者是一来果’是世尊所仰”者,汝不应言:“依阿罗汉道而断粗贪欲、粗瞋恚。”
三
(自)依阿罗汉道而断微俱行之欲贪、微俱行之瞋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罗汉道而断微俱行之欲贪、微俱行之瞋恚耶?(他)然。(自)“欲贪瞋恚之无余断是不还果”者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欲贪瞋恚无余断是不还果’为世尊所仰”,汝不应言:“依阿罗汉道而断微俱行之欲贪、微俱行之瞋恚。”
四
(他)不应言:“依一圣道而证四沙门。”耶?(自)然。(他)世尊修预流道之人耶?(自)然。(他)世尊是预流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世尊是修一来……乃至……不还道之人耶?(自)然。(他)世尊是不还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世尊依一圣道而证四沙门果,声闻依四圣道而证四沙门果耶?(他)然。(自)声闻见世尊之未见、达[世尊之]未达、证[世尊之]未证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六章 入禅定论
今名入禅定论。此处,言:“诸比丘!比丘而离欲……乃至……达初禅定而住,寻伺寂静……乃至……达第二禅定……乃至……第四禅定而住。”如是依止顺次而说,近行各各之禅定而转,由禅定而[直]入禅定者,乃化地部及一分安达派之邪执。
一
(自)由禅定而入禅定耶?(他)然。(自)由初禅定而入第三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禅定而入禅定耶?(他)然。(自)由第二禅定而入第四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由初禅定而入第二禅定耶?(他)然。(自)为初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二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初禅定而入第二禅定,不应言:“为初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二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第二禅定生于不运心者……乃至……生于不愿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第二禅定非生于运心者……乃至……非生于愿者耶?(他)然。(自)若“第二禅定生于运心者……乃至……生于愿者”,汝不应言:“由初禅定而入第二禅定。”
三
(自)由初禅定入第禅定耶?(他)然。(自)初禅定生于随欲之过失而作意之时耶?(自)第二禅定生于随欲之过失而作意之时耶?(他)实不应如是而言……乃至……。(自)初禅定是有寻有伺耶?(他)然。(自)第二禅定是有寻有伺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初禅定而入第二禅定耶?(他)然。(自)初禅定是第二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由第二禅定而入第三禅定耶?(他)然。(自)为第二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三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第二禅定而入第三禅定,不应言:“为第二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三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第三禅定生于不运心者……乃至……生于不愿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第三禅定非生于运心者……乃至……生于愿者耶?(他)然。(自)若“第三禅定生于运心者……乃至……生于愿者”,汝不应言:“由第二禅定而入第三禅定。”
五
(自)由第二禅定而入第三禅定耶?(他)然。(自)第二禅定生于寻寻伺之过失而作意之时耶?(他)然。(自)第三禅定生于随寻伺之过失而作意之时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第二禅定有喜耶?(他)然。(自)第三禅定有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第二禅定而入第三禅定耶?(他)然。(自)第二禅定入第三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自)由第三禅定而入第四禅定耶?(他)然。(自)为第三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四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第三禅定而入第四禅定,不应言:“为第三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为第四禅定而起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第四禅定生于不运心者……乃至……生于不愿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第四禅定非生于运心者……乃至……非生于愿者耶?(他)然。(自)若“第四禅定生于运心者……乃至……生于愿者”,汝不应言:“由第三禅定而入第四禅定。”
七
(自)由第三禅定而入第四禅定耶?(他)然。(自)第三禅定生于随喜过失而作意之时耶?(他)然。(自)第四禅定生于随喜过失而作意之时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第三禅定是乐俱行耶?(他)然。(自)第四禅定是乐俱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由第三禅定而入第四禅定耶?(他)然。(自)第三禅定是第四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八
(他)不应言:“由禅定而入禅定。”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离欲……乃至……达第四禅定而住。”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由禅定而入禅定。
第七章 禅定中间论
今称禅定中间论。此处,于彼宗,“于五位不分别五禅定,单‘有三三摩地’为佛所说”,不知无寻唯伺三摩地之状态而言“于初禅定与第二禅定之中间有名禅定中间者”,乃正量部及一分安达派之邪执。
一
(自)有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有触中间……乃至……想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第二禅定与第三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第三禅定与第四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于第二禅定与三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耶?(他)然。(自)若“于第二禅定与第三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者,汝不应言:“有禅定中间。”(自)于第三禅定与第四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耶?(他)然。(自)若“于第三禅定与第四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者,汝不应言:“有禅定中间。”
三
(自)于初禅定与第二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第二禅定与第三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初禅定与第二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第三禅定与第四禅定之中间有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于第二禅定与第三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初禅定与第二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第三禅定与第四禅定之间无禅定中间耶?(他)然。(自)于初禅定与第二禅定之中间无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无寻唯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有寻有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无寻唯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无寻无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自)有寻有伺三摩地不是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无寻唯伺三摩地不是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无寻无伺三摩地不是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无寻唯伺三摩地不是禅定中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七
(自)于现在二禅定之中间有无寻唯伺三摩地耶?(他)然。(自)无寻唯伺三摩地转依时,初禅定灭,第二禅定非未生耶?(他)然。(自)若“无寻唯伺三摩地转依时,初禅定灭,第二禅定未生”者,汝不应言:“于现在二禅定之中间有无寻唯伺三摩地。”
八
(他)无寻唯伺三摩地不是禅定中间耶?(自)然。(他)无寻唯伺三摩地是初禅定……乃至……第二禅定……乃至……第三禅定……乃至……第四禅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无寻唯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
九
(自)无寻唯伺三摩地是禅定中间耶?(他)然。(自)“有三三摩地。即有寻有伺三摩地、无寻唯伺三摩地、无寻无伺三摩地”者,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乃至……三摩地’为世尊所仰”,汝不应言:“无寻唯伺三摩地为禅定中间。”
第八章 入定者闻声论
今称入定者闻声论。此处,“初禅定声是刺”为世尊所仰,而入定者若不闻此者,如何是刺耶?是故“入定者闻声”,乃为东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入定者闻声耶?(他)然。(自)入定者依眼而见色……乃至……依耳……乃至……依鼻……乃至……依舌……乃至……依身而触所触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定者闻声耶?(他)然。(自)入定者是耳识具足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三摩地非有意识具足者耶?(他)然。(自)若“三摩地有意识具足者”,汝不应言:“入定者闻声。”
二
(自)三摩地有意识具足者,耳识具足者闻声耶?(他)然。(自)若“三摩地有意识具足者,耳识具足者闻声”,汝不应言:“入定者闻声。”(自)三摩地有意识具足者,耳识具足者闻声耶?(他)然。(自)二触……乃至……二心俱起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入定者闻声。”耶?(自)然。(他)“初禅定闻是刺”非世尊所仰耶?(自)然。(他)若“‘初禅定声是刺’为世尊所仰”,汝应言:“入定者闻声。”(自)“初禅定声是刺”为世尊所仰,入定者闻声耶?(他)然。(自)“第二禅定寻伺是刺”为世尊所仰,彼有寻伺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初禅定声是刺”为世尊所仰,入定者闻声耶?(他)然。(自)“第三禅定喜是刺,第四禅定出入息是刺。虚空无边处入定者色想是刺,识无边处入定者虚空无边处想是刺,无所有处入定者识无边处想是刺,非想非非想入定者无所有处想是刺,想受灭尽定入定者想与受是刺”为世尊所仰,彼有想与受耶?(他)实不应如是言。
第九章 眼见色论
今称眼见色论。此处,依止于“依眼见色”之语,言净眼见色,乃为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依眼见色耶?(他)然。(自)依色见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色见色耶?(他)然。(自)依色认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色认色耶?(他)然。(自)色是意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依眼见色耶?(他)然。(自)于眼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眼非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于眼无运心……乃至……愿”者,汝不应言:“依眼见色。”
三
(自)依耳闻声……依鼻嗅香……乃至……依舌尝味……乃至……依身触知所触耶?(他)然。(自)依色触知其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色触知其色耶?(他)然。(自)依色认知其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色认知其色耶?(他)然。(自)色是意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依身触知所触耶?(他)然。(自)于身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身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于身无运心……乃至……愿”者,汝不应言:“依身触知所触。”
五
(他)不应言:“依眼见色……乃至……依身触知所触。”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处,依眼见色……乃至……依身触知所触。”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依眼见色……乃至……依身触知所触。
[摄颂曰]:
佛世尊住人界,依佛世尊而说法,
佛世尊无悲,佛世尊之大小便甚胜其他香气,
依一圣道而证四沙门果,入禅定,
有禅定中间,入定者闻声,
依眼而见色,依身而触知所触。
第十八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