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十六年大明永樂十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
○甲午朔,上行賀正禮,仍奉上王至昌德宮,置酒廣延樓下,世子及宗親、駙馬侍宴。賜群臣宴,賜樂于議政府。
1月4日
○丁酉,遣大護軍趙菑于蓴城。上與兵曹判書朴信、都鎭撫韓珪、知申事柳思訥議定以忠淸道蓴城爲講武所,遣菑焚之。於是,行宮支應使啓曰:「宿所已定,後勿令臨時移排。司僕大小馬幷四百五十匹,養飼細折草,每一匹一石外,勿許散草。馬柱及葛繩亦令酌量進供,翼日明白還受。馬杙則司僕寺自備,勿令幷進。三軍甲士散料外供給及禁[1]軍、牽馬陪別監鞋韈題給一禁。各宿所進上之物及司膳、司饔依式進排之物外其他物,承政院明文相考進排。各宿所供上酒味,內資、內贍寺進排,若其別進酒味,承政院帖字相考進排。各道監司、首領官及所過境內守令外,各官守令毋得越境。各驛馬匹、各差備,定數相考,遐近分揀,酌量抄出,每三日遞番。司僕、司饔、司幕諸員等支應各官色掌,毋得擅自歐打,有遲緩事,則承政院進告論罪。上項事件外,監司、守令若有收斂民間、隱密人情者,令支應使及察訪暗行捕捉,隨卽啓聞論罪。」從之。
1月9日
○壬寅,上詣齋宮。上將詣宗廟,小雨,傳旨承政院曰:「今日幸未駕而雨。若或未及宗廟,中道而雨,或至宿夜半而雨,如之何?予欲依文昭殿例,新開捷徑,祭日出自齋室,直詣宗廟而行祭。此除弊之計也,須議諸議政。」代言等皆曰:「上敎然矣。」
○是日,世子盛服,顧謂侍者曰:「身彩何如?」忠寧大君曰:「願先正心,而後修容。」侍者歎曰:「大君之言正是,願邸下毋忘此言。」世子甚慙赧。是後,世子言於母妃曰:「忠寧之賢,非偶然者也。國家大事,將與共之。」妃以語上,上聞之,心不平也。
1月10日
○癸卯,上親祼宗廟。初,傳旨承政院曰:「親幸宗廟時,奉禮唱王許上馬。王字雖尊,若中朝使臣來,稱王則可矣,以奉禮而稱王未便。」柳思訥啓曰:「癸巳年改詳定云:『敎文武侍臣上馬。』」上然之。禮曹啓:「古制,宗廟進饌,入自正門,升自泰階。今因循舊失,入自東門,有違古制。乞令奉饌者,入自南正門。」從之。
○是日,禮畢還宮,御廣延樓下,置酒擧樂,世子、諸宗親侍宴。賜宴于享官諸執事。至暮,世子酒酣進啓曰:「宗社非獨殿下之宗社,罪人不可不正,無恤、無悔宜置於法。」上謂崔閑曰:「詳聽此言。」
1月11日
○甲辰,刑曹、臺諫請無恤、無悔之罪。
○命議政府參贊崔迤、右副代言徐選,同義禁府提調、臺諫、刑曹雜治李之誠。
1月12日
○乙巳,吏曹上褒貶法。啓曰:「一年兩等,各道守令褒貶,已有成規。諸道監司不先磨勘守令殿最,當都目政逼近之時,不錄實跡,但書上中下三等,啓本申呈,有乖敎旨。自今春夏等褒貶,六月十五日前;秋冬等褒貶,十一月十五日前,依曾降敎旨,七事實跡,具錄申呈,以爲恒式。」從之。
○改外方州郡人吏冠服。禮曹啓:「前受敎行移內,鄕吏官門進退及大小使客迎送時著頭巾,常時坎頭,與各司吏典及平人無異,其漸日趨於無禮。許令方笠黑漆,依前著持,驛吏亦依前例。」從之。
○禁酒。諸處祭享、各殿供上外,禁用酒,從司憲府之啓也。
○議政府、功臣、六曹、臺諫皆上疏請無恤、無悔罪。刑曹、臺諫交章上言:「不忠之臣,天地所不容。《春秋》明言其法曰:『亂臣賊子,人得而討之。』誅其身、瀦其宮,百代以來,共守斯義。今無恤、無悔等久包禍心,乃伺世子獨坐之時,密進狡謀,欲剪宗支,以弱王室,幸賴世子明炳幾微,發其陰計,猶自隱匿。殿下令義禁府、議政府、刑曹、臺諫共加訊問,且命近臣聽之。無恤、無悔等情狀著露,殿下不加天誅,止令流竄,一國臣子莫不憤惋。伏望殿下,以宗廟社稷爲念;以子孫萬世爲計,將此二兇,明置典刑,以順天討。臣等抑又聞之,樹德懋滋,除惡懋本。無咎、無疾等妻孥,各自完聚,無所懲戒,此無恤、無悔不憚而繼起也。乞將四人妻孥,依律施行,以戒後來。」
吏曹判書朴訔等上言:「臣等竊聞,不忠之臣,天地所不容,王法所不赦也。無恤、無悔等素蓄無君之心,曾於元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