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 »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全文在线阅读

《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岁功典》岁功典第四十四卷

关灯直达底部

夏部纪事

《古琴疏》:帝俊有琴,曰:电母,夏月电光一照,则弦自鸣。《周礼·天官》:小宰之职四,曰:夏官,其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订义〉贾氏曰:夏官司甲,则兵戈盾官之长。

庖人,凡用禽献,夏行腒鱐膳膏臊。〈订义〉史氏曰:腒,乾雉也;鱐,乾鱼也。方夏暑盛,物易腐,故用之。饮食之滋,夏膳犬脂,曰膏臊。以其物之所便,而调和之也。

兽人,夏献麋。〈订义〉杨谨仲曰:疏谓麋泽,兽泽主销散,故麋膏散而凉。案:月令仲冬,阴极阳生,而麋角解。则知麋阴物,其性自凉。故夏献之,非必泽主销也。

食医羹齐,视夏时。〈订义〉贾氏曰:视犹比也。方氏曰:齐与王制迟速异齐之齐同。羹齐,雉兔鸡犬之类。羹齐视夏,固以热为主,然羹熟物而化之,亦夏之时也。凡和夏多苦。〈订义〉易氏曰:夏为火,味多苦,以养心。疾医,夏时,有痒疥疾。〈订义〉史氏曰:夏伤于暑热之馀毒,客于肌肤而不散,故夏有痒疥之疾。

凌人,夏颁冰,掌事。〈订义〉贾氏曰:颁冰,颁赐群臣也。掌事,主赐冰之多少,合得与不合得之事王昭。禹曰:阳气过盛,无以制之,非徒有烦缛之患,阴阳不和,反伤人之形,而疾疠作。故夏之痒疥,以阳气伤于皮肤故也。秋之疟寒,以夏阳之伤于腑脏故也。先王至是而颁冰者,所以禦暑患也。薛氏曰:郑氏引春秋传,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以为夏颁冰之證。非也。案:左氏传,昭四年大雨雹。季氏问申丰曰:雹可禦乎。对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冰。杜预以西陆为三月,日在大梁之次,清明节谷雨中,是夏三月。是时蛰虫已出,有温暑臭秽,宜当用冰,故以时出之。后郑泥于夏颁冰之言,乃以西陆为四月立夏之时。又引夏颁冰以为说。不知四月立夏,则日在实沈之次,转而行南陆,何以谓之西陆。朝觌不然,则左氏何以又曰火出而毕赋,火出于辰,即夏之三月也。若出次,必待四月立夏之时,则何三月火出而毕赋乎。郑氏之说,吾无取焉。意者日在西陆,火出于辰,在夏为三月。是时,方出冰,夏则取而颁之耳。颁非出也,若必日在西陆,暑气盛而后颁冰,非特不知颁冰之制,亦不知西陆日行之度。

染人,凡染,夏纁元。〈订义〉郑康成曰:纁元者,谓始可以染此色者。元纁者,天地之色,以为祭服。石染当及盛暑,热润始湛,研之三月,而后可用。贾氏曰:夏暑热润之时,以朱湛丹秫易可和释,故夏染纁元。王氏详说曰:夏纁元则考工钟氏也。其职曰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虽不言元,郑氏谓元在緅缁之间。王昭禹曰:纁者黄而兼赤色,元者赤而兼黑色。郑锷曰:纁黄而赤,法阳夏,则阳用事,位在南方,染纁宜矣。

地官稻人,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订义〉郑康成曰:殄,绝也。郑锷曰:稼于下地,以去水为先,若夫稼泽,则法又不同。泽者,草之所生。所以去草为先,盛夏水热,芟之荑之,以水殄之草不生,则地可稼。王氏曰:夏以水殄草,则以夏水如汤,利以杀草也。

春官司尊彝,夏礿祼用鸟彝。〈订义〉郑锷曰:夏礿之彝,则饰以鸟。鸟,凤也。夏为文明,而凤具五色,文明之禽也。王昭禹曰:夏于五行为火,而鸟,火属也。故用鸟彝。夏官,校人,夏祭先牧,颁马攻特。〈订义〉郑锷曰:先始教人以放牧者也。夏草方茂,马皆出而就牧。思其始教以养牧之法,故祭于夏。夏者,放牧之时,可以就牧,故颁而牧养之。夏火方盛,马者火畜,又况马之特乎,至夏而气益盛,不可制畜,故祭先牧之时,则攻而治之,使皆调伏。王氏曰:攻特者,驹之不可习者,廋人攻之矣。及成焉,而不可习,则校人攻之。郑康成曰:夏,通淫之后,攻其特,为其蹄齧不可乘用。

圉师,夏庌马。〈订义〉郑康成曰:庌,庑也。庑所以庇马凉也。郑锷曰:夏暑酷,而马尤畏热,必为庑以凉之。

冬官考工记:弓人,夏治筋,则不烦。〈订义〉郑康成曰:烦,乱也。郑锷曰:筋,本挛结不纾,宜缓而治之。夏者解缓之时,于斯而治之,则筋势慢易不烦乱矣。

《诗经·鲁颂·閟宫章》: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朱注〉尝秋,祭名。楅衡施于牛角,所以止触。秋将尝而夏楅衡其牛,言夙戒也。《国语》: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罝䍡,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䴠鸟翼,鷇卵虫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蓺也。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寘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列子·殷汤篇》:郑师文,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寒冱。

《烈士传》:楚王夫人,尝于夏日纳凉而抱铁柱,心有所感,遂怀孕。后产一铁。楚王命镆铘为双剑,一雌一雄。《吴越春秋》:越王欲复吴仇,夏则握火悬胆于户,出入尝之。

《越绝书》:阖闾庖所,凡夏日供帐饮食,曰冰厨。

今太守舍者,春申君所造,后壁屋以为逃夏宫。《史记·孝武帝本纪》:元封二年,夏有芝生殿防内中,乃下诏曰: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汉书·昭帝本纪》:始元六年,夏旱大雩,不得举火。〈注〉不得举火,抑阳助阴也。

元凤六年夏,诏曰:夫谷贱伤农,今三辅太常谷减贱,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

《宣帝本纪》:元康三年,夏六月,诏曰:前年夏神爵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过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元后传》:莽知太后妇人,厌居深宫中,欲虞乐以市其权,乃令太后四时车驾,巡狩四郊,存见孤寡,贞妇夏游篽,宿鄠杜之间。

《西京杂记》:汉长安巧工丁缓,作七轮扇,连续七轮,大皆径丈。夏月,使一人运之,满堂皆寒。

《后汉书·谅辅传》:辅仕郡,为五官掾。时夏大旱,太守自出祈祷山川,连日而无所降。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咒曰:辅为股肱,不能进谏纳忠,和调阴阳,承顺天意,至令天地否隔,万物焦枯。咎尽在辅,今敢自祈请。若至日中不雨,乞以身塞无状。于是积薪柴,聚茭茆,以自环搆火其旁,将自焚焉。未及日中时,而天云晦合,须臾澍雨,一郡沾润。

《钟离意传》:永平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宫。意上疏,帝策诏报曰:汤引六事,咎在一人。比上天降旱,密云数会。朕戚然惭惧,思获嘉应,故分布祷,请窥候风云,北祈明堂,南设雩场。今又敕大匠,止作诸宫,减省不急。诏,因谢公卿百僚,遂应时澍雨焉。

谢承《后汉书》:宋均为九江太守,五日一视事,夏以平旦。

《后汉纪》:高凤好读书。夏日暴麦,凤持竿护鸡,时雨大至。凤读书,不觉漂麦。

《安陆府志》:后汉黄香,江夏人,事亲至孝,夏月扇枕席。《后汉书·李合传》:合通五经,善河洛风星。县召署幕门候吏。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部,投合候舍。时夏夕,露坐。合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合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谢承《后汉书》:黄昌,夏多蚊,贫无帱,佣倩为作。

袁绍在河朔,每至夏,大饮,曰避一时之暑,故号为河朔饮。

《宋书·符瑞志》:吴孙权,黄龙三年夏,野蚕茧大如卵。《魏志·管宁传》:宁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

《世说》: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面。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语林》:晋陆机在洛,夏月忽思东头竹筱饮,语刘宝曰:吾思乡转深矣。

《销夏》:晋葛洪,从祖元学道,得仙,自号仙翁,每大醉。夏则入水底,八日乃出。以其能闭气胎息也。

《晋书·吴猛传》:猛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

《世说》: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既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坐处。王曰:历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销夏》: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未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问讯。公曰:汝可谓前倨后恭。

《晋书·孙登传》:登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夏则编草为裳。

《嵇康传》:康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车引传》:引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异苑》:晋滕放,太元初夏,枕文石枕卧,忽暴雨,雷震其枕,枕四解。傍人莫不怖惧,而放独自若,云:微觉有声,不足为惊。

《晋书·陶潜传》:潜尝言,夏月虚閒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

《吴录》:朱光为建安太守,有橘,冬月,于树上覆裹之,至明年春夏,色变青,味绝美。《上林赋》云:卢橘夏熟。卢,黑色也,盖近是乎。《晋书·张骏传》:谦光殿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其傍,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

《拾遗记》:石虎,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结珠为帘,垂五色玉佩。风至,铿锵和鸣清雅。盛夏之时,登高楼以望四极,奏金石丝竹之乐,以日继夜。于楼下开马埒射场,周回四百步,皆文石丹沙及彩画。于埒傍聚金玉钱贝之宝,以赏百戏之人。四厢置锦幔,屋柱皆隐起为龙凤百兽之形,雕斲众宝以饰楹柱。夜往往有光明,集诸羌氏于楼上。时亢旱,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于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台。上有铜龙,腹容数百斛酒,使胡人于楼上嗽酒。风至,望之如露,名曰粘雨台,用以洒尘。楼上戏笑之声,音震空中。《晋书》:肃慎国,一名挹娄,夏则巢居。

《宋书·羊欣传》: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太平御览》:宋明帝猜虑体肥,憎风,夏月常著小皮衣,拜左右二人为司风令史,风起方向,辄先启闻。《神僧传》:释法顺,夏中引众骊山栖,静地多虫蚁,无因种菜。顺恐有损害,就地祝之,令虫移徙。不久往视,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居不疑之地,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

《隋书·百官志》:天监七年,加置太府卿,以少府为少府卿,加置太仆卿,三卿是为夏卿。

《词林海错》:庾肩吾,少事陶先生,颇多艺术。尝夏会客,向室嘘气成雪。

《琅嬛记》:虞伯施少学于顾野王。野王当夏日,闻蝉声,使咏之。伯施操笔便成,诗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野王喜曰:此子沉静寡欲,定享大名于天下。

《酉阳杂俎》:谯郡有功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