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的艺术家 » 生活的艺术家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的艺术家》6.2 笔记二

关灯直达底部

自由是不能预先设计的。实现自由需要一颗警觉的心灵,一颗充满能量的深邃心灵,这颗心不需要逐渐意识、而能迅速作出敏锐感悟,能快速实现其目的。

对于按照经典程序练功的人来说,自由的边界只会越来越窄。

理解不需要责骂,不需要固定的动作模式。你只需要观察,仔细地看着它,全神贯注。有感悟的心灵是充满活力的、动人的、充满能量的。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理解什么是真理。

经典的方法和传统使习武者的心灵成为奴隶。你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仅仅是产品。你的心灵是过去几千年历史的沉积。

生命是宽广的,毫无限制的——它没有界线,没有疆域。

不是信念,也不是方法,只有感悟是通向真理之途。这是一种毫不费力、柔顺而毫无偏见的状态。

一旦你有了圆心,就一定会有周长。在周长之内,以圆心为中心活动,你就成为奴隶。

那是一种没有中心的“整体感”。

消除、溶解了所有的经历之后,才能投胎转世地重生。

当你想进一步听清楚什么,你就停止了倾听。理解是一种持续的运动。因此,它不是静止的,也不是你行动开始的固定点。知识是受局限的,但理解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生命没有答案,它需要用每时每刻来理解。我们所得到的答案,不可避免地遵从我们所熟悉的模式。

质朴是一种存在的内在状态,它既没有矛盾,也没有高下之分。解决问题需要这样的感悟力。这并不是指,心灵带着一种固定的成见或信念或者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当然,一颗质朴的心灵是能够不带任何动机去运作和思考的心灵。一旦别有动机,就有了训练的方式、方法和体系。动机的产生是对欲望或目标的追求。为了实现目标,就必须要寻找一种方法,等等。冥想能使心灵解除所有的动机和欲望。

为了使心灵不受打扰,人创立了某种行为、思想及人与人关系的模式人逐渐成为模式(招式)的奴隶,把模式当成了现实。

心灵所下的任何功夫,只会限制心灵的发展。因为努力本身意味着朝着目标挣扎。一旦人有了目标、目的和看得见的终点,就给心灵加上了羁绊。在这种时刻,你需要反思和冥想。

今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些全新的东西,体验到紧张的感觉;但是明天这种体验就成为机械性的,因为我想重复这种快乐的感觉。这样的描述不可能永远是真实的。真实的是此时此刻所洞见的真理,因为真理没有明天。

眼观四路,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际情况。

因为最高形式的思考是一种消极思考,所以冥想永远都不会是一个集中思想的过程。消极思考不是与积极思考相对立的。作为一种消极思考方式,它既没有正面的东西,也没有反面的东西。它是一种完全“空”的状态。

集中注意力是一种排除杂念的形式。哪里有排除杂念的思考,哪里就有要排除杂念的思考者。要排除杂念的思考者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引出矛盾,因为走神和分散注意力需要有一个中心出发点。

毫无例外,意识没有边界,它是人的整体存在在追求某种东西时赋予人的。

集中注意力是缩小心灵的思考范围,但是,我们关心的是人的整体生活过程。如果全神贯注地盯着生活某一方面,也就是鄙视生活。

对于充满活力的事物,我们怎么能设计出方法和体系?对于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死亡的东西,我们能找到方法,一条清晰的道路,但对于有生命力的东西不行。不要把活生生的现实缩减为静止的东西,然后发明能阐明这类事物的各种方法。

顺从、否定和信服妨碍了理解。让你和说话者的心灵感性地在理解中逐渐靠近,只有这样双方才有真正相互交流的可能。当然,要理解对方,你必须处于一种毫无偏见的心境之中,你不能有高下、好恶之分,也不要为了表示“赞同”或“反对”才来期待一件事情的深入发展。总而言之,不要从结论开始。

理解不仅仅需要感悟的那一刻,而且要有连续的意识,对于一件事物有持续不断的好奇心,而不匆忙下结论。不存在无拘无束的任意思考,所有的思考都有偏见,都不是全面客观的。思维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是带有偏见的,因为记忆是经验的结果。思维是一种心理反应,它受经验的局限。

不言而喻,知识总是与时间相关,而“认知”不受时间限制。知识有一个源泉,它来自积累,源自结论,而“认知”是动态的。

积累知识的过程仅仅是培养记忆,这一过程逐渐变得机械。学习从来不是渐进式的积累,它无始无终。

这是一种没有选择、没有需求且没有焦虑的意识。如果你处于这种心境之中,就会有感悟。只有感悟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身处一种感悟的状态,心无旁骛,即是存在的状态。

行动意味着我们自身与各种事物的关系。

行动并不意味着对错,只有有偏见的、非整体的行动,才存在对错。

如果一个聪明的大脑刻意追求天真无邪的话,那么它就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只有心灵处于无欲的、天真的自然状态,它才能看清楚事物的真相。

只有审视问题的时候,才能发现真理。问题从来就离不开答案。问题中本身就有答案——理解了问题,就能化解问题。

当心灵受中心点羁绊的时候,它就不是自由的,因为它只能围绕中心点而动。

如果人被孤立,也就意味着死亡。他被自己思想的堡垒所禁锢,不能越雷池一步。

要自由地思考,必须敞开心灵的大门。受限制的心灵不能自由地飞翔。

集中注意力思考的心灵不是专注的,但只有处于一种自我意识状态的心灵,才能集中精力思考。自我意识并不排他,它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