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孟子章句 » 孟子章句全文在线阅读

孟子卷第十四

关灯直达底部

赵氏《注》

尽心章句下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梁,魏都也。以,用也。仁者用恩于所爱之臣民,王政不偏,普施德教,所不亲爱者,拜蒙其恩泽也。用不仁之政加于所不亲爱,则有灾伤,加所爱之臣民,亦并被其害。惠王好战杀人,故孟子曰:不仁哉。公孙丑曰:何谓也?丑问及所爱之状,何谓也。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言惠王贪利邻国之土地而战,其民死亡于野,骨肉糜烂而不收兵,大败而欲复战,恐士卒少,不能用胜,故复驱其所爱近臣及子弟而以殉之。殉,从也。所爱,从其所不爱,而往趋死亡,故曰及其所爱也。东败于齐,长子死焉章指言发政施仁,一国被恩,好战轻民,灾及所亲,著此魏王以戒人君也。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春秋》所载战伐之事,无应王义者也,彼此相觉,有善恶耳。孔子举毫毛之善,贬纤芥之恶,故皆录之于《春秋》也。上伐下谓之征。诸侯敌国。不得相征,五霸之世,诸侯相征,于三王之法,不得其正者也。章指言春秋拨乱时多战争,事实违礼,以文反正,征伐诛讨,不自王命,故曰无义战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巳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书》《尚书》:经有所美,言事或过。若《康诰》曰:冒闻于上帝,《甫刑》曰:帝清问下民。《梓材》曰:欲至于万年。又曰:子子孙孙永保民。人不能闻天,天不能问民,万年永保,皆不可得为书,岂可案文而皆信之哉?《武成》,《逸书》之篇名,言武王诛讨,战斗杀人,血流舂杵。《孟子》言武王以至仁伐至不仁,殷人箪食壶浆而迎其师,何乃至于血流漂杵乎?故吾取《武成》两三简策可用。者耳,其过辞则不取也。章指言文之有美过实,圣人不改,录其意也。非独《书》云《诗》亦有言,嵩高极天,则百斯男,亦巳过矣。是故取于《武成》二三而已。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此人欲劝诸侯以攻战也,故谓之有罪。好仁无敌,四夷怨望,迟愿见征,何为后我已说于上篇。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已也,焉用战?革车,兵车也。虎贲,武士为小臣者也。《书》云:虎贲缀衣,趣马小尹三百两,三百乘也。武王令殷人曰:无惊畏,我来安正尔也。百姓归周,若崩厥角,犀至地,稽首拜命。亦以首至地也。各欲令武王来征己之国,安用善战陈者,章指言民思明君,若旱望雨,以仁伐暴,谁不欣喜?是以殷民厥角,周师歌舞,焉用善战,故云罪也。

孟子曰: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梓匠轮舆之功,能以规矩与人。人之巧在心,拙者虽得规矩,不以成器也。章指言规矩之法,喻若典礼,人不志仁,虽诵宪籍,不能以善。善人修道,公输守绳,政成器美,惟度是应,得其理也。

《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糗,饭乾糒也。袗,画也。果,侍也。舜耕陶之时,饭糗茹草,若将终身如是。及为天子,被画衣黼黻,黹,绣也。鼓琴,以协音律也。以尧二女自侍,亦不佚豫,如固自当有之也。章指言阨穷不悯贵而思降,凡人所难,虞舜所隆,圣德所以殊也。

孟子曰: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闲耳。父仇不同天,兄仇不同国。以恶加人,人必加之,知其重也。一闲者,我往彼来,闲一人耳,与自害其亲何异哉。章指言恕以行仁,远祸之端暴以残。民招咎之患。是以君子好生恶杀,反诸身也。

孟子曰: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古之为关,将以御暴乱,讥闭非常也。今之为关,反以征税出入之人,将以为暴虐之道也。章指言修理关梁,讥而不征,如以税敛非其式程,惧将为暴,故载之也。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身不自履行道德,而欲使人行道德,妻子不肯行之,言无所则效,使人不顺其道理,不能使妻子顺之,而况于他人者乎。章指言率人之道,躬行为首,故《论语》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周达于利,营苟得之,利而趋生,虽凶年不能杀之。周达于德,身欲行之,虽遭邪世,不能乱其志也。章指言务利蹈姦,务德蹈仁,舍生取义,其道不均也。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好不朽之名者,轻让千乘,子臧季札之俦是也。诚非好名者,争箪饭豆羹变色,讼之致祸,郑子公染指鼋羹之类是也。《章指》言廉贪相殊,名亦卓异,故闻伯夷之风,懦夫有立志也。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不亲信仁贤,仁贤去之,国无贤人,则曰空虚也。无礼义以正尊卑,则上下之序泯乱。无善政以教人农时贡赋则不入,故财用不足。章指言亲贤正礼,明其五教为政之源,圣人以三者为急也。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不仁得国者,谓若象封有庳、叔鲜、叔度封于管蔡,以亲亲之恩而得国也。虽有诛亡,其世有土。丹朱、商均,天下元子,以其不仁,天下不与,故不得有天下也。章指言王者当天,然后处之,桀、纣幽、厉,虽得犹失,不以善终,不能世祀,不为得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君轻于社稷,社稷轻于民。丘,十六井也。天下丘民皆乐其政,则为天子,殷汤周文是也。得乎天子为诸侯,得天子之心,封以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得诸侯之心,诸侯封以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为危社稷之行,则变更立贤诸侯也。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乾水溢,则变置社稷。牺牲巳成肥腯,粱稻巳成絜精,祭祀社稷,常以春秋之时,然而其国有旱乾水溢之灾,则毁社稷而更置也。章指言:得民为君,得君为臣,民为贵也。先黜诸侯,后毁社稷,君为轻也。重民敬祀,治之所先,故列其次而言之。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伯夷之清,柳下惠之厚,圣人之一概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顽,贪。懦弱。鄙,狭也。百世,言其远也。兴起,志意兴起也。非圣人之行,何能感人若是。逾闻尚然,况亲见熏炙者也。《章指》言伯夷、柳下变贪厉薄,千载闻之,犹有感激,谓之圣人,美其德也。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能行仁恩者,人也。人与仁合而言之,可以谓之有道也章指言仁恩须人,人能弘道也。

《孟子》曰:孔子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去齐,接淅而行,去他国之道也。迟迟,接淅,说已见上篇章。指言孔子周流不遇,则之他国远逝,惟鲁斯恋,笃于父母国之义也。

孟子曰: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闲,无上下之交也。君子,孔子也。《论语》曰:君子之道三,我无能焉。孔子乃尚谦,不敢当君子之道,故可谓孔子为君子也。孔子所以厄于陈蔡之闲者,其国君臣皆恶,上下无所交接,故厄也。章指言君子固穷,穷不变道,上下无交,无贤援也。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貉,姓。稽,名,仕者也。为众口所讪。理,赖也。谓孟子。曰:稽大不赖人之口,如之何?

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审己之德,口无伤也。离于凡人而为士者,益多口。《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孔子也。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文王也。《诗》《邶风》《柏舟》之篇曰:忧心悄悄,忧在心也。愠于群小,怨小人聚而非议贤者也。孔子论此诗,孔子亦有武叔之口,故曰孔子之所苦也。《大雅》《绵》之篇曰:肆不殄厥愠殄,绝。愠,怒也。亦不殒厥问殒,失也。言文王不殄绝畎夷之愠怒,亦不能殒失文王之善声问也。章指言正己信心,不患众口。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