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文在线阅读

第8章 自然教育

关灯直达底部

我们必须培养属于生物因而也属于自然界的人去适应社会生活,因为虽然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但它也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现。而我们在培养人适应这种社会生活的时候,却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他在生命初期是植物生物的这一有利因素。

伊塔在其著名的教育论文《阿维龙野孩的初步发育》中,详细叙述了一种庞大的、富有戏剧性的教育,它试图战胜一个智障儿童的生理缺陷,同时把一个人从原始自然状态中抢夺回来。

阿维龙野孩是一个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他从小被罪恶地抛弃在一个森林中,企图暗杀他的人以为他已经丧命,殊不知他竟被自然方式救活了。他赤身裸体,孤独地在荒野中幸存了多年,直到被猎人抓获,才进入巴黎的文明生活。他遍体的累累伤痕,显示出一个曾和野兽搏斗、跌落悬崖的悲惨故事。

野孩已成哑巴,从不说话。经平纳尔诊断,他的智力几乎为零,而且也不再可能接受智力教育。

对这样的小孩首先应给以积极的教育。伊塔是一位聋哑医生,并通晓哲学,他采用已部分试用于治疗听力缺陷的方法,对这个孩子着手进行教育。起初,他认为这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低能特征并非因其生理器官已退化,而是缺乏教育。他信奉赫尔维修的理念:“没有人的工作,人就不能称其为人。”也就是说,他相信教育是万能的,并且反对卢梭在革命前传播的教育学理念:“凡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人的手里,就变坏了。”即教育是有害的,而且糟蹋了人。根据伊塔错误的第一印象,这个孩子通过实验表现出来的特征证明了前一种论断的正确性。然而,在经过平纳尔的测试后,伊塔得知他不得不面对一个白痴时,他的哲学理念就让位于令人钦佩的试验性实验教育学理念了。

伊塔把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分为两部分。首先,极力引导他从自然界的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然后,试图对其进行智力教育。这个小孩从可怕的遗弃生活中,找到了一种幸福。姑且如此说吧,他将自己沉醉于大自然,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从中获取快乐,雨雪、风暴、旷野成为他的伴侣和他的爱,是他欢乐的源泉。的确,现代文明生活是抛弃了这一切,但这却正是人类进步取得的成果。在伊塔的文章中,他生动地描写了自己为将阿维龙野孩引入文明生活而进行的道义工作,如扩大野孩的需要和给他以爱抚等。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伊塔曾进行了许多令人钦佩的耐心工作,同时这也给那些正为实验教学法做准备的教师做出了真实的榜样:对待所观察的对象必须应该具有耐心和自我克制精神。伊塔写道:

“例如,从他的房间里观察他,可以看到,他经常忧郁地、无聊地在房间里踱步,偶尔盯着窗外,神情恍惚地凝视着旷野。假如此时,天空骤变,暴风雨突临,或云层中的太阳突现光芒,照耀大地,他就会大笑不止,欣喜若狂。但有时也不是这种欢乐的表情,而是气急败坏,咬牙切齿,舞动胳膊,捏紧拳头,恨不得把周围的人都吃掉。

“一天早晨下起大雪,他还在睡觉。当醒来时见此情景,他发出一阵惊喜的喊叫,跳下床,来不及穿上衣服就跑向窗户,然后又迫不及待地穿过一道道的房门,最后跑到花园里,以刺耳的尖叫宣泄内心的喜悦。他在雪地上奔跑打滚,抓起一把一把的雪,贪婪地咽下去。

“但是对这种壮观的自然景色,他并不总是以如此活泼喧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激动。值得一提的是,他有时候也会显得沉闷和忧伤。而且,当恶劣的天气迫使人们都不去花园时,他就偏到那儿去,围着花园走上几圈,然后在喷泉旁坐下。”

我经常停下来,以无法形容的喜悦之情观察他坐在那儿——看着他面部表情的变化,时而毫无表情,时而又一脸严肃,然后又渐渐呈现出哀伤和忧郁,似乎在回忆。他两眼盯着水面,不时将几片落叶扔入水中。

“每当皓月当空,柔和的月光侵入房间,他就无法入睡,于是走到窗边,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呆上大半夜。他探出头盯着沐浴在月光下的旷野,陷入无限的沉思。这种沉寂间或会被深深的叹息所打破,最后又在一阵哀叹中结束。”

在另外的地方,伊塔提到,这个孩子不会文明生活中走路的步态,他只知道跑。伊塔还提到,当他把这野孩带到巴黎大街上的时候,他开始是怎样跟着这个孩子跑,而没有粗暴地去制止他。

通过展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诱导这个孩子;让教师首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教师;不断地吸引他注意一种新的生活,用新生活自身的魅力去征服他,而不是强加于他,使他觉得是一种负担和折磨,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宝贵教育的经验被推广和应用于儿童教育。

我相信,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资料提供过如此鲜明、如此令人信服的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之间的对照,也没有如此直观地表明过社会仅仅是由放弃和限制所构成,即由满足他原来的跑到限制他跑而学会走路,由满足他原来的大声叫喊到限制他喊叫而学会调节一般说话的声音。

伊塔未曾采用任何强迫手段,而是让社会生活以自身的魅力逐渐吸引这个孩子,结果他的教育取得了成功。的确,文明生活就是放弃自然生活,从大自然的怀抱里夺过一个人来,几乎就像从母亲的怀抱里夺过一个新生婴儿一样,不过同时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

从伊塔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人类的爱最终战胜了自然的爱。阿维龙野孩最终被伊塔的亲切关怀和爱抚所打动,他热泪盈眶,从此不再沉溺于皑皑白雪的欢乐,也不再向往浩渺的星空。有一天他试图逃跑到了乡下,可后来还是自愿并懊悔地回来了,因为在这儿他可以找到好吃的佳肴和温暖的床。

的确,人类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了欢乐,并在集体生活中感悟到了强烈的人类之爱。但是人仍然还是属于自然,特别是在孩提时代,他必须从自然中获取必要的力量以促进其身心的发育。我们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对我们身体的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例如,一位生物学家通过隔离装置把小豚鼠与地磁隔绝,发现这些小豚鼠长大后均患佝偻病。

伊塔的教育历史剧将在幼儿教育中重演。我们必须培养属于生物同时也属于自然界的人去适应社会生活,因为虽然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但它也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表现。但是,我们在培养人适应这种社会生活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却忽略了他在生命初期是植物生物的这一有利因素。

为缓和教育中的这种转变,我们必须把自然本身纳入教育工作,这好比不要突然强制性地把小孩从妈妈身边夺走并送进学校一样。“儿童之家”恰好是这样做的,它设置在孩子父母居住的楼里,孩子的呼唤和妈妈的回应能彼此呼应。

目前,这部分教育是以儿童保健的形式来进行的,而且多半是培育。让孩子们在户外或公园里成长,或者让他们半裸着在海边晒上几小时的太阳。从事航运业的人们和位于亚平宁山区的人们已经从经验中懂得,让孩子健壮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沐浴在大自然之中。舒适的短童装、凉鞋,裸露的下肢就是一种摆脱文明枷锁的方式。不过,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牺牲自然特权的程度,只限于为获得由文明提供的乐趣所必需的程度,不能无谓的牺牲。

但是,在所有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进中,我们迄今都没能摆脱否定儿童心灵表现和否定儿童精神需要的偏见。我们简单地把儿童看成是只须加以爱护、亲昵,并使之在运动中生长的躯体。一个好母亲或一个现代的好教师,在今天所给予的,例如对一个正在花园乱跑的孩子,也不过是不要攀折花木,不要践踏草地之类的忠告,似乎通过活动腿脚和呼吸新鲜空气就足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生理需要。但是,既然儿童的肉体生命必然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必然需要心灵与天地万物的交融,从而可以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中思考自然,理解自然。

在英国,莱特夫人已经设计出了儿童教育方法的基础,即通过园林学和园艺学。她从对生命发展的思考中,看到了宗教基础,因为儿童的心灵可以从造物通向造物主。她也从中看到了智力教育的起点,她把这个起点局限于写生画,认为写生画可以作为通向艺术的阶梯。也可以作为获取关于植物、昆虫和农作季节观念的阶梯,还可以作为获取关于日常家庭生活的阶梯,因为家庭生活的初步概念来源于栽培和烹饪孩子们餐桌上食用的食品,以及餐后需洗刷的饮具和餐具。

莱特夫人的见解虽然很片面,但她所制定的条例继续在英国推广,她的见解无疑是在完善迄今还只局限于身体锻炼方面的自然教育,而且这种教育在增强英国儿童体质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她的经验也为对儿童进行农业教学的实际可行性提供了确实的证据。

在巴黎,我看到过对有缺陷儿童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农业教育。方法是根据巴西利试图在小学里建立“小教育园地”的精神制定的。在每个“小园地”里都种上各种农作物,实际展示出其收播时间、收播方法、生长周期、翻耕土地、施用化肥和天然肥料,等等。同时也培植观赏植物并让他们从事园艺工作,当他们到了就业年龄时,这就会给他们创造可观的收入。

虽然这种教育首先包括客观的智力培养方法,其次是就业准备,但是我认为尚未认真考虑将它用于儿童教育。现代儿童教育的理念必须是也只能是促进儿童个体和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农作物和动物培育本身就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宝贵手段,其含义远比莱特夫人分析的丰富。莱特夫人从中看到的主要只是一种把儿童心灵引导至宗教感情的方法,事实上,这种不断进步和提高的方法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在此我提出几个主要方面:

第一,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孩子们与动植物的关系类似于观察他们的老师和他们的关系。随着观察兴趣的逐渐增长,关心生物的热忱也随之增长,这样孩子们也就会合乎常理地去感激妈妈和老师对他们的爱护。

第二,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教育而具有预见力。当孩子们懂得已播种植物的生长要依靠他们细心的浇水,饲养的动物的成长要依靠他们勤勉的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时,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此外,一个与妈妈和老师全然不同的、呼唤他忠于职守的声音响起,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声音就是在他们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所发出的哀求声。这样,在孩子和他们照管的动植物之间就会产生出一种神秘的一致性,从而诱导他们在无需教师的干涉下完成限定的行动,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教育。

孩子们所得的报酬也存在于他们和自然界之间。经过他们长时间耐心地给孵蛋的鸽子送草、送食之后,在一个明朗的晴天,终于看见小鸽子了!昨天老母鸡还一动不动地趴在窝里,今天就看见它身边出现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鸡了!兔笼子里原来只有一对寂寞的大兔,他曾爱抚它们,还偷偷从妈妈的厨房里拿来菜叶喂养它们,终于在一天看见了小兔!

在罗马我还未能建立起动物饲养场所,但在米兰的“儿童之家”却养了一些动物,其中有一对美国的小白鸡,它们住在一个小巧玲珑的像中国宝塔模样的鸡舍里。鸡舍前用篱笆围出一小片的空地,供它们嬉戏。鸡舍的门每晚由孩子们轮流上锁。他们每天早上高高兴兴跑去开锁,送水送干草,白天细心地照料着小鸡,晚上看小鸡什么都不缺了后才上锁。教师告诉我,在所有教育练习中,这个最受欢迎,看来也最重要。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孩子们安静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各自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总会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孩子,悄悄地站起来,出去瞥一眼自己饲养的动物,看它们是否需要什么。经常出现这样的事,一个孩子很长时间不在教室里,最后老师惊奇地发现,原来他在喷水池旁看着在水中游来游去、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的鱼儿入了迷。

一天,我收到了米兰一位教师的来信,她以极大的热情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鸽子孵出来了。对于孩子们来说,这简直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他们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好像就是这些小东西的父母。我想,没有任何人为的阿谀奖赏能激起他们这样真挚的情感。栽培植物同样也使孩子们得到了不少的快乐。在罗马的一个“儿童之家”中没有可供栽培的土地,在培拉先生的努力下,沿平台布置了许多的花盆,靠墙根种植了攀沿植物,孩子们从不忘记用喷壶给花草浇水。又有一天,我发现孩子们在地上围坐成一圈,原来是在观看头天夜里开放的一朵灿烂的红玫瑰。他们静寂无语,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之中。

第三,引导孩子学习具有耐心的美德和有信心的品格。这种有信心的品格是一种信仰和人生哲学的形式。当孩子们播下一粒种子,直到它结果,首先他看到的是不成型的幼芽,然后是它的慢慢生长变化,即是开花直到结果;有一些植物发芽早一些,有一些则晚一点;落叶植物生长的快一些,果树则慢一点。看到这些,儿童最终会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在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一种智慧,就像农民知道按时耕种那样。

第四,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大自然以其神奇造化之功哺育着这种感情,它付给劳动者慷慨的报酬。谁为它的生命发育付出了劳动,谁就会获得丰硕的果实。

甚至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与在他们照料下而发育的生命之间也会产生一种一致性,因为孩子们天然地热爱生命的各种表现形式。莱特夫人告诉我们,小孩子们会非常容易地对蚯蚓和粪虫的运动产生兴趣,而我们这些成长时远离大自然,同时又没有接触过某些动物的人却感到害怕。儿童的这种兴趣正好会发展成为对一切活着的生物的信任之情,这是一种爱的形式,是同宇宙融为一体的一种形式。

但是,最能培养对大自然产生感情的还是亲手栽培植物,因为植物在其自然发展中给予的远比索取的多,它不断的展示着自己的美和丰富性。当孩子们栽培了蝴蝶花或三色紫罗兰、玫瑰或风信子,播下种子或埋下根球,或种了果树,也按时给它们浇了水,最后那盛开的花朵、成熟的果实,就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慷慨礼物,而且是对少量付出的高额报酬。这似乎是大自然在以礼物形式来报答耕耘者的倾心之爱和渴望之情,而不是在权衡其有形的劳动量。

当孩子们不得不采集劳动的物质成果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果实都被用于消费,分配殆尽,而不是增加积累。

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天然产品和人工产品之间的差别,必然会在孩子们心里自发产生,就像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一样。但同时,像果树必须结果一样,人也必须付出劳动。

第五,儿童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简言之,这种教育使得个体发育和人类整体的发展协调起来。人类通过农业从自然状态进入人工状态。当人类发现土地增产的秘密时,它就获得了文明化的报酬。注定要成为文明人的儿童也必须经历这条道路。

如此理解自然教育的作用,就比较容易付诸实践了。因为即使缺少供体育练习用的宽阔操场和庭院,只需找几平方米用于栽培或一小块地方让鸽子做窝,以便进行精神教育总还是可能的,即使是窗台上的一盆花,如果需要,也可以用于教育。

在罗马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里,我们拥有一个宽大的院子作为种植园地。在那里孩子们除了可以自由地进行户外活动外,还可以进行种植。我们在一块长方形土地上一边种上树,另一边分给每个小孩一块以栽培植物,中间有一条路将其隔开。

当较小的孩子在路上跑来跑去或在树阴下休息的时候,拥有土地的孩子们(4岁以上)则正在播种、耕锄、浇水或查看耕地表层,好让种子发芽。有这么一件很有趣的事:孩子们的小块土地是分布在住宅楼墙边的,由于通向死胡同而不为人们所注意,而且由于居民们习惯于把各种赃物从窗户上扔下来,以至于起初我们的花园被弄得很脏。后来,虽然我们没有提出任何劝告,但是渐渐地,人们出于内心天生的那种尊重儿童劳动成果的感情,再也不从窗户扔东西下来了,投向小宝贝们心爱的土地上的只是他们妈妈爱护的目光和亲切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