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道宣撰
释迦氏谱序
终南山释氏
古德流言。祖佛为师。羞观佛之本系。绍释为姓。耻寻释氏之源。以今据量颇为实录。既云革俗义匪凭虚。昔南齐僧祐律师者。学通内外行总维持。撰释迦谱一帙十卷。援引事类繁缛神襟。自可前修博观。非为后进标领。余年迫秋方命临悲谷。屡获劝勉力复陈之。试举五科用开三返。想同族法种详斯意焉。
一序所依贤劫(谓命时运名所以建立)。
二序氏族根源(谓得姓久近根条离合)。
三序所托方土(谓居止洲中何义而知)。
四序法王化相(谓族兴法王处世化相)。
五序圣凡后胤(谓法俗两裔流远不绝)。
初序所依贤劫者。夫以天地开辟习俗常谈。太素太易阴阳覆载。考校终古无的可寻。委以百家不无虚构。或云。天倾西北地缺东南。练五石而上补。断鳌足而下接。乃至天地人皇蛇躯牛首。九纪四姓作牧君人。斯途纷糅无足陈叙。今依正教备举劫缘。劫是何名。此云时也。若依西梵名曰劫波。此土译之名大时也。此一大时其年无数。假以喻显方可委知。经云如一大城方四十里。满中芥子。有长寿天三年取一芥城虽空劫犹未尽。方四十里石。一拂三年石虽磨尽劫时未尽。如是劫劫相接展转无穷。有命四生常沈不出。今此劫者名之曰贤。以劫初时大水弥满。生青莲花其数一千。第四禅天曾见往事。便相告白今此世界有千佛现。可目此时以为贤劫。故经说云。即贤劫中千佛是也。从拘留孙为首。最后成佛号曰楼至。是知第一拘留孙如来。第二迦那含牟尼。第三迦叶波第四释迦牟尼。我等所师则贤劫中第四佛也。如小乘经贤劫之前。劫空无佛。九十一劫独毗婆尸。三十四劫三佛出世。接贤劫中四佛成七。如常所说如。大乘经三世三劫。劫有千佛。过去庄严劫。现在名贤。未来星宿。三千王子次第成佛。斯由心解明昧感见殊途。乘机敷化不可较定。至如鹫山一会尚退五千。波若大空证含小果。净土不灭在于登住之夫。大火烧尽诚归起没之士用斯比量不足有疑。此劫名贤。表千佛现。须知也。
二序氏族根源
夫姓氏之兴。本欲召其质也。故随物类而命其形名焉。至如东夏姓源本惟有九。故云或因谥号。唐虞文武等是也。或因爵封。王侯宋卫等是也。或因官字。司马司徒伯仲叔季等是也。或因居处则成郭园池。或因事有则陶丘巫卜。或因任职则三乌五鹿。末裔随务流广滋彰。即目自形不劳繁述。太夏种姓有四不同。谓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罗也。刹利王种最为高贵。劫初以来相承不绝。余之三姓非此所论。但明佛姓自分五别。一曰瞿昙。二曰甘蔗。三曰释迦。四曰舍夷。五曰日种。言瞿昙者。如十二游经云。昔者菩萨阿僧祇劫。初为国王。父母早丧让位求道。师姓瞿昙因从氏焉。唐言瞿昙者星名也。如此张氏因星立姓故。涅槃经云。祢瞿昙姓自古相传。言瞿昙者。此云泥土也。但是译人取语轻重今问梵僧言瞿荼者泥土也。求昙者是星名也。故知因星得姓定非泥土。言甘蔗者。即如彼经。菩萨往于甘蔗园中。游止修道。因园命氏。又名甘蔗故。佛所行赞云。甘蔗之苗裔者是也。于时菩萨于园念道。以宿业故为贼所得。贯在木上流血于地。大仙瞿昙天眼清净。菩萨绝嗣后佛无由。从山飞来哀敛死尸。取土中血以泥团之。著两器中还返所止。以神咒力满足十月。左变为男右变为女。瞿昙仙氏遂复兴焉。言舍夷者。如四分律云。佛舍夷种。亦云舍夷国。未审此名。言释迦者。长阿含云。过去有王名曰懿摩(即第十轮王去菩萨身一百世也)。摈斥四子(第四子名庄严即白净王所承)令远出国。奉王命已到北雪山。住直林中。弥沙塞律云。居雪山北四方遐旷。菜果滋茂顿驾数年。归德如市郁为强国。父思往召辞过不还。父王三叹我子有能。因名释种。本起云。锭光佛曰。汝于来世当成为佛。号释迦文佛。释迦为能文为仁也。准今唐译与本起同。故此四子因能命氏。然释迦姓经文单复。有类此方。方朔马卿等也。弥沙塞云。住直树林。又名为释。今据梵音呼直为释。天竺诸事一物多名。此又因林而命氏矣。若准别传彼土有树。名曰释迦根干茂盛。善相者云。必出国主。因移四子立国命氏(虽非经教聊附异闻)。言日种者。昙无德律云。父姓名为日也(未详其缘)统明五异同宗一氏。随事流变故有斯分。然释一姓群籍多明。自余出没任缘而举。故祐律师云。仰惟锭光授记表号释迦。玄符冥契故记释种。名出于未形之前。迹孚于既生之后。照灼天人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矣乎。余寻瞿昙一氏父也。释迦一氏母也。故五人随菩萨者。名佛为瞿昙也。斯即子承父姓理路显然。四分律云。父姓名为日。生处名释迦。明知母姓也。瞿昙古仙取血藏器。后化男女遂有释门。核源一血后分二体。姻媾胎变支流遂广。据本而谈诚滔礼数。约缘征事大义天乖。何者。案释氏婚媾并绝族亲。冥符此土周孔立教。以世绍轮王望高天下。分宗纳娉不交卑族。计其二姓同祖古仙。胎血不殊理例难绝。至如东夏姓氏。多本五帝三王。今则交媾姻娅取别判无从矣。
上明姓氏所由。今明族源所起。长阿含云。大劫初成未有日月。光音诸天福尽下生。皆化为人欢喜为食。身光远照飞行自在。无有男女尊卑亲眷。自然地味状如酥蜜。有试尝者遂生抟食。光灭通亡呼嗟在地。食多貌悴食少形泽。便兴胜负地味便没。又生地皮又生地肤。因食多少诸恶凑集。又生粳米众味备美。有贪食者具男女根。如是展转便为夫妇。遂始胎生。楼炭云自然粳米朝刈暮熟。中含云。米长四寸人竞预取。如此相教。预取之处后更不生。祐律师云。浇风既动则淳源斯谢。精灵通感则霆击为迟。窃承两汉之日。东莱加租而海鱼潜泳。合浦增赋而玑蚌远移。以近方古有逾符契。不生粳米未足异疑。长阿含云。尔时众生。既见粳米不重生故。各怀忧恼。互封田宅。以为疆畔。遂有自藏己米盗他田谷。由是事起无能决者。议立一人号平等主。赏善罚恶仍供给之。时有一人容质瑰伟。威严肃物众所信伏。便共请知彼既受已。遂有民主名焉。楼炭云。众人自言为我作长。号之曰王。以取租故名刹利(唐译刹利名为田地主。以初分地日各有诤讼。乃立此主)时阎浮天下富乐安隐。地生青草如孔雀毛。八万余国聚落相闻。无有寒热病恼之者。王以正治奉行十善。互相崇敬犹如父子。人寿极久不可量计。后有余王不行正法。其寿遂减至十万岁。如是渐减至今百年。上明释氏所先。本于劫初创始为王。展转相列转轮粟散绍续之相。
初民主王号曰大人(出四分律余出长阿含)
第二王名珍宝(大人子)
第三王名好味(珍宝子)
第四王名静斋(好味子)
第五王名顶生
第六王名善行
第七王名宅行
第八王名妙味
第九王名味帝
第十王名外仙
第十一王名百智
第十二王名嗜欲
第十三王名善欲
第十四王名断结
第十五王名大断结
第十六王名宝藏
第十七王名大宝藏
第十八王名善见
第十九王名大善见
第二十王名无忧
第二十一王名洲渚
第二十二王名殖生
第二十三王名山丘
第二十四王名神天
第二十五王名遣力
第二十六王名牢车
第二十七王名十车
第二十八王名百车
第二十九王名牢弓
第三十王名十弓(牢弓子)
第三十一王名百弓(十弓子)
第三十二王名养收(百弓子)
第三十三王名善思(养收子律名真阇)
自善思王后。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律中亦尔名或不同)。
第一轮王楼炭云。真阇王子名波延迦。有五转轮圣王。
第二轮王楼炭云。多罗业王有五转轮圣王。
第三轮王楼炭云。阿波叶王有七转轮圣王。
第四轮王楼炭云。揵陀利王有八转轮圣王。
第五轮王楼炭云。迦陵伽王有九转轮圣王。
第六轮王楼炭云。遮波瞻婆王有十四转轮圣王。
第七轮王楼炭云。拘猎罗婆王有三十一转轮圣王。
第八轮王楼炭云。般阇罗王有三十二转轮圣王。
第九轮王楼炭云。弥尸利王有八万四千转轮圣王。
第十轮王楼炭云。壹摩弥王有百转轮圣王(律云懿师摩)。
此十轮王。经律互出名数大同。但恐凡圣有滥。今以事征无容八万。纯是圣帝。止可十轮是正。余胤是凡。如律所明。但云次第相承有王。约经并云圣帝。定是从本为圣。从流并是凡摄。又如第十轮云。百转轮王则佛之父祖俱是圣也。今但菩萨现感有文是圣。自余父族皆是凡王。可以例知。
序佛七世缘
第七世祖名大善生。四分律云。懿师摩次第百王。后有王名大善生。有人立此即摩之子也。今以为摩后第九十四世王也。故经云。最后王名大善生。斯为良证。
第六世祖名懿师摩(经云乌婆罗)第五世祖名忧罗陀(泪婆罗)第四世高祖名瞿罗(尼求罗)第三世曾祖名尼浮罗。第二世祖名师子颊。
第一世菩萨父名净饭(楼炭及律并云师子颊子名悦头檀)。
金轮王名菩萨悉达。
铁轮王名罗睺罗。
已前依检爰初宇宙。造化裁成肇建皇极。统维群品发源民主。迄于善思。系嫡相承三十三世。沿斯已后十代勃兴。并是圣王俱称帝种。同胤则可从正嫡。异绪或是支离。莫不受天明命。君临寰宇。长源远嗣难以测知。至若两汉诸帝非嫡者多。魏晋宋齐瓜葛承袭。以斯例彼理固然乎。
今从初举数。凡八万四千二百五十三王。后至于菩萨(初三十三王粟散而已。次十轮种族。八万四千二百一十。又加宗主十轮数则同矣)。
菩萨祖。师子颊王有四子。
一名净饭(本起云白净有经但号净者)
二名白饭(十二游经无饭字四王亦尔)
三名斛饭
四名甘露饭(经中亦云)
净饭王有二子。长曰悉达(即菩萨也)。次名难陀。
白饭王有二子。长曰调达。次名阿难。
斛饭王有二子。长名摩诃男。次名阿那律。
甘露饭王有二子(一女)。长名娑婆。次名跋提(女名甘露味)。
十二游经云。
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佛从兄弟二叔子)。
菩萨四月八日明星出时生。有长一丈六尺。
佛弟难陀四月九日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阿难四月十日生。身长一丈五尺三寸(佛从弟兄是调达)。
三序所托方土(今以六义定方厥中)
征名 约量 辩时 从势 藉胜 考文
余闻。佛称大圣机教匪凡。义岂边鄙方为匡化。所以阎浮一域面周四海。环海之洲理居中正。故因果经云。菩萨昔在兜率天说补处行。期运将至当下作佛。观诸国土何者处中。即知迦毗罗国最是地之中也。又本起云。佛之威神至尊至重。不可生边地地为倾斜。此迦毗罗城。三千日月天地之中央也。往古佛兴皆出于此。又俱舍论云。剡浮洲之中(此洲或名阎浮。剡浮。赡部。皆取音不同)有金刚座。上与地齐下至金刚轮际。以有此座菩萨坐之。入金刚定得成觉道。除此座外地则不胜。唯此洲有三方。则无以佛不往彼成道故。所以然者。良由人称至圣道德尊高。人天群有莫不回向。故托兹胜座。表化物良缘。至于震旦一州缘居海右。轩辕五岳曲指嵩山以为中也。然则。周旦揆日圭程景分未尽。汉彻自高诸夏张掖有年。局号中原偏称中国。以事考定中义自亡。原立中之名待边为称神洲。东则拒海三方蔑闻。此则边义自彰不俟分析。虽云四海贡职万国欢心。乃夸饰于一朝。终负实于千代。今以剡浮一域。中分葱岭西号大夏。五竺统焉。东曰赤县五岳统焉。虽两方皆五事必偏中。此方在东彼土居正。何以明耶。按阎浮图云。葱岭西据香山。东南绵亘至于蜀部(此山相状。西北东南角维而列。冬夏积雪)故此山东名为赤县。虽云中国局对四岳而立名焉(约例阴阳宅经。凡宅中主勿犯。亦是一家之忌)至于山西南面。号曰天竺。山海经云。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璞注云。即天竺也)彼土自分以为五国。中天竺国。天地之中。名既非边四垂斯绝。据名以定中义存焉。
二以里数约量明之。剡浮洲者。须弥山南一域之都名也。按圣论云。水时所经东西二十四万里。南北二十八万里。若依人物所居。东西十一万六千里。南北略同。今以中天为正。四方相拒各五万八千里。此方东拒海隅三方弥远。即事以求安得比乎。又剡浮洲者是树名也。须弥山王大海正中。四方四洲洲即一天下也。此树生于南洲之北。枝临大海。海底有金。金名阎浮。光浮水上。故此洲名从金受称。若据唐译。阎浮者上胜金也。提者洲也。此上胜洲大夏天竺居其心矣。
三以时序明之。夫以阴阳寒暑随方起用。此土神州炎凉不等。南则瘴疠炎盛。北则方暑凝冰。虽有少华终非大举。中天竺国。冬夏常调弗苦寒热。卉木恒茂无悴流霜。盖由处非边鄙风雨无差。阴阳交泰庶物停毒。故西域图经云。五天竺国。北洎雪山。南洎大海。六万余里川泽坦然。更无山阜但有河水分注。林木森列。余之三方面带山陇。递相连属有类东川。良由世界初构群生业力。结兹胜壤以待佛兴。即事求诸非中何谓。案高僧传云。昔晋何承天善明纬候。无二晷景。与智严法师共详偏正。严云。余曾游天竺备谒圣仪。至于晷克颇怀。通览中天竺国。夏至之日方中无影。良是地中故也。此方雒南测影台者。至夏至日终有余分。故非大夏但名东夏也。承天闻此无以抗言。
四以水源征之。窃以四海为壑水趣所极也。阎浮州中有大香山。即昆仑之别名也。此山独高州中最极。山南有池。名阿耨达。此名无热恼也。具八功德。大龙所居名为水府。方出一河以注四海。所以水随高势以赴下流。彼高此下中边定矣。此土黄河源出于彼。故尔雅云。河出昆仑墟色白。郭璞图赞云。昆仑三层号曰天柱。寔维河源水之灵府。禹贡导河自积石者。据其伏流涌出为言也。故知水随高来高为中矣。又河图云。昆仑山东南方五千里。号曰神州。亦称赤县。昆仑名为天柱理非偏隅。号此东南明知非正。又李夐西奔昆仑。抑亦朝宗有据。黄帝梦游华胥。于事从中又显(如王邵解云。花胥国者。即天竺国也)。
五以荣胜征之。天下大宝。君人之尊者。轮王是也。含灵大圣。四生之导者法王是也。洲中央座此二王升。居中制远理义然也。自余小圣小王随机匡牧。任土作化未论偏正。何以然者。土地山川并是人之依报。人之胜劣报必精粗。今中天竺国处既高花。明知二王福报之所感也。此土圣帝亦有所尊。五帝三王不及鸡田之地。秦汉以后方闻西域之方。遂使甘英博望。相从雪岭。霍公定远前后登践。多历葱河之北。少出香雪之南。所以铁门西屏。实惟大宛月支。本是猃玁之乡无文之国也。何得滥称中土有教之方乎(是以河西四郡休屠所居。汉武所开方为今有)。
六以文字征之。此土方言讨寻无本。文字开俗肇自古皇。或鸟迹垂文。或科斗程字。或史籀制篆。或程邈造隶。六文纷其昭哳。八体焕乎斯彰。勘诸史册难得定指。详于顾氏之论。亦附宝公之篇。所以三苍三雅总会说文。字本九千字源极矣。字林字统字宛桂宛。世增二万浇流渐繁。抑惟人情无可凭据。天竺音字一准上天。天分二十八部。并尊梵王为主。所以世界初立人物俱空。梵天来下遂有情品。故梵天有生之元始。音字亦随彼而族之。今则梵音梵文五天同轨。若凡若圣今古一同。故一音所演唯指梵言。群生各解乃随方类。此方有述胡书胡语者。此曲指岭北三十六蕃。实惟戎胡不参大夏。故大宛月支书语各别。不于天竺佛生之地。相去数万无得混同。大雪山南五天之国。书语承天万代恒定。所遵既胜明知非边。震旦文言下方虫鸟或出凡情。曾无典据。义非中矣。
四明法王下降迹
原夫释谱所兴。止在法王下降。所以大仙分血泮合成形。由斯绍嗣。方延释种。自法王降迹。照临忍方。群生何幸仰兹陶诱。使夫二十五有。绝生死之因。九十八使。断牵连之业。并超三界。俱载一乘。含育蒙大造之恩。至人引勤劳之虑。故有垂兹圣迹。布此灵仪。今重昏动其玄机。浪识静其漂怒。方为入道弘辙。亦乃出有初门。而事总冥缘。义符神运。抑非天授。谅寔人谋。但祯瑞氤氲。嘉祥杂沓。辉焕天地。引辉幽明。然则文物光乎万古。声明高于视听。所以簿列鸿猷。用观弘范。至于经传八相。迹示五生。自结教门今存盖阙。此但约缘通举。以示谱源。
初处兜率天迹二降阎浮洲迹
三现生灵诞迹四集艺举能迹
五出家寻教迹六乘时成佛迹
七转法悟物迹八迁神化掩迹
处兜率天迹第一
因果经云。释迦如来未成佛时。为大菩萨名曰善慧。功行满已位登补处。生兜率天名曰圣善。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现身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
降阎浮洲迹第二(初兴念。二入胎。三住胎)
普曜经云。菩萨住兜率天有六十六亿诸天。共议言今菩萨将降当生何国。父母真正宗族和穆。威德雄猛志性弘雅。各言诸国皆有。便问菩萨何国降神。菩萨答言。其国种姓有六十种德。
一生补处尔乃降神(文多不载)。
今此释种炽盛五谷丰熟。人民滋茂相承德本。父性仁贤母怀贞良。前五百世为菩萨母。应往降神处彼胞胎。因果经云。又观五事。一观众生受道熟未。即知皆是。初发心来所成熟者。二观时者。即知堪受清净妙法。三观何国处在地心。即知此三千世界。阎浮提中。迦毗罗国最在地中。四观何族贵盛即知释迦第一。甘蔗苗裔圣王之后。五观往缘。即知白净王过去有缘。正真可为父母。又知其母寿命足满。十月生已。七日便即命终。菩萨尔时为欲广利诸天。故现五衰相(文如诸天退相)又现五瑞一光照大千。二地十八相动。三魔宫隐蔽。四三光不明。五八部震骇。于时诸天见是两相。具问菩萨。菩萨尔时答言。当舍此天生阎浮提。诸天闻已咸慕久住。菩萨答曰。生无不死爱合必离。诸行无常寂灭为乐。我生释种出家成佛。当为众生建大法幢。竭烦恼海净八正道。设大法会请诸天人。汝等亦当同餐法食。诸天闻已咸喜愿生。
二现入胎相
普曜经云。菩萨问天。以何形貌降神母胎。梵天强威白言。梵典所尊象形第一。何以故。三兽渡水。兔马未知深浅。用譬二乘不达法本。象步尽底。以譬大乘解畅三界。便以春末夏初(中国以十二月十六日为春初。四月十六日为夏。三时各四月)树始花茂。沸宿应下化为白象。诸根寂定现从日光。所行不左降母右胁。瑞应修行二经皆云。化乘六牙白象。冠日之精发兜率宫。诸天翼从满虚空中。作乐散花大光普照。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夫人眠梦见人乘象入右胁内影现于外如在琉璃。身安心乐。觉已具说王睹瑞相。召明占者。皆曰。此胎圣子当为轮王。若出家者必成正觉(疑入胎月太早)尔时诸天。皆见菩萨已生王宫。当成佛道。我等当为眷属及受法化。于时凡有九十九亿诸天下生人间。又有从他化以下生于人中其数无量。又有色界诸天为受道故。下生人间而作仙人。
三明处胎相
本起云。菩萨处胎夫人修行六度。天食自然。三千世界常光明朗。病者除灭三毒停息。菩萨自身支节相好皆悉具足。行住坐卧无有妨碍。又于晨朝。为色界诸天说法。日中欲界日晡鬼神。夜亦三时说正法要。利益众生。普曜经云。在胎十月。开化三十六载天人。使立三乘圣道。
现生诞灵迹第三(初往林 二正诞 三发号 四天侍 五现瑞 六入寺 七仙名 八仙相九母崩 十养育)
初往林严饰相
普曜经云。时王思惟怀妊将满。作此念时夫人白王。欲往园观即敕庄严。蓝毗尼园花果泉池。栏楯阶陛七宝庄饰。鸾凤众鸟翔集其中。幡盖乐伎香花备满。十万宝辇四兵外备。婇女姿妙八万四千。给侍夫人。又择童女八万四千。赍持香花先往彼园。又敕臣妇皆令侍从。夫人尔时即升宝舆导从往林。满空八部亦同随往。大华严云。林中现瑞凡有十种。乃至十方诸佛脐中放光。普照此林现佛方来。
二正诞灵仪相
普曜云。王后临产乘云母车。游怜鞞树坐师子座。六反震动三千国土。四天挽车梵王前导。树为屈枝。经云。十月满足。于四月八日日初出时。于无忧树下花叶茂盛。便举右手欲牵摘之。菩萨渐渐从右胁出。佛所行赞云。古昔王生或从股生。手生顶生腋生。我从右胁而生。大善权经。菩萨欲不由胞胎一顿成佛。为防人疑恐是变化。不受法故现受胎生。经中前后所现皆灭疑生信。文多不载(今以四月八日入胎。亦以此月八日生。则十二月在胎也)。
三发号显德相
经云于时树下。生七茎七宝莲花。大如车轮。菩萨堕莲花上。无扶侍者自行七步。大善权云。为应七觉故行七步。涅槃经于十方面各行七步。经云。便举右手言。我于一切天人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尽矣。利益一切天人。大权云。举手现相者。为除外道自尊必堕恶道。故本起云。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
四诸天奉侍相
经云。时四天王以天缯接侍。置宝几上。帝释执盖。梵王执白拂。左右侍立。难陀龙王兄弟于空吐水。温凉沐身。普曜云。释梵雨香。九龙下香水浴身。修行云。水左温右冷释衣裹身。
五现大瑞应相
经云。太子身黄金色。三十二相光照大千。天龙八部空中作乐歌颂佛德。烧香散花雨衣璎珞纷缤乱坠。尔时夫人安止树下。忽生四井具八功德水随次洗漱。诸夜叉王围绕守护。一切天人赞叹种智。速成佛道早转法轮度脱众生。惟有魔王不安本座。尔时瑞应又降三十有四。文多不述。于时婇女以天缯[疊*毛]裹。抱太子至夫人所。又二十八大神四角奉护青衣。还宫白王说奇特相。王严四兵与亿释姓导从入园。见相殊异喜惧交怀。诸释一日生五百男。修行云。国中长者八万四千各诞是男。厩马生驹八万四千。其一特异毛白发朱。本起云。奴名车匿马名犍陟。象马生白子。牛羊生五色。羔犊各有五百头。青衣五百各生苍头。普曜云。生五千力士。五百伏藏自然发现。又八国王同日生男。时为嘉福。
六入天祠相
经云。时白净王将礼天神。前抱太子置象舆上。群臣婇女诸天作乐。随从入城往诣天祠。梵释天像皆从座起。礼太子足言。此太子者天人中尊。如何今欲礼于我耶。群臣内外。见此事已叹未曾有。将太子出还入本宫。
七立名建号相
经云。王欲立名。广请婆罗门集已。抱太子出请为作名。即共通论云。太子生时。宝藏皆现诸瑞吉祥。可立名为萨婆悉达(唐言顿吉)空中天神击大天鼓。烧香散花唱言善哉。因立此名。
八召仙占睹相
经云。王召善相者五百人。于大宝殿令占太子。咸言出家成佛在家轮王。又曰。香山大仙阿私陀者。具五神通能断王疑。彼仙应念腾空到宫。将太子出欲令致敬。便止之曰。此乃三界中尊。即起合掌礼太子足。便具相已忽然悲泣。便言至年十九为转轮王。若出家者成一切智然必成佛说法度人。以相明显皆得其处。我今已年百二十矣。不久生无想天。不睹佛兴故自悲耳。
九保傅随侍相
经云。王时闻仙决定说已。虑恐出家选五百青衣。为依乳母种种供奉。起三时殿七宝庄严。城门开闭闻四十里。五百婇女宿卫殿宇。花果池鸟不可称计。尔时姨母乳养太子。年渐长大王作宝冠璎珞玩好之具。无不给与。举国仁惠安乐难言。
十母氏升遐相
太子本起云。菩萨本知母人之德不堪受礼。因其将终而从生焉。普曜云。太子生七日后。母便命终生忉利天。五万梵天各执宝瓶。二万魔妻手执宝缕。而共侍卫。三世佛母皆同此相。大权经云。福尽生天非菩萨咎。前处兜率观后余命。十月七日故托神来。
集艺历试迹第四
经云。太子七岁。王召选友为太子师。起学堂以书校之。普曜经云。手执金笔檀隶珠床。问师曰。书有六十四(文多不载)如何但二种。而相教耶。即为分别本末。师不能达反启其志。凡诸技艺典籍射御。天文算术自然知之。至年十岁从弟调达。与五百释童相谓曰。太子聪慧善明书论。至于筋力讵胜我等请共捅之。声鼓唱令欲讲武艺。有象当门。调达搏头躄地。难陀足挑路侧。太子手掷城外。还接著地不令苦痛。又入园中。施列金银铜铁等。各有七鼓。调达先射彻三。难陀亦尔。太子取先祖轮王弓。放箭彻过诸鼓。入地泉出过大铁围。调达难陀相扑力等。太子徐执二弟躄之。
立为储后相
经云。时王会议应立太子。以二月八日具物盛四大海水。诸仙诸人各各顶戴已。授与父王便灌太子顶。以宝印付之。击鼓宣令言。今立萨婆悉达以为太子。空天八部同声赞言善哉。诸八国王所生太子。亦同时立。
观耕生厌相
经云。太子出游前至王田。息阎浮树日光辉赫。树为曲枝荫太子身。看诸耕人净居天化为死虫乌随啄吞。见已起慈逮得四禅。王寻后至慰引将还。虑其出家更增妓女娱乐众具令其心止。
示纳妃孕相
经云。太子十七王乃访婚。释种婆罗门有女。礼仪备举便迎至宫。行卧同俱无世俗意。静夜禅观妓女疑之。修行瑞应经云。诸人咸疑太子不男。便指妃腹曰。却后六年尔当生男。遂以有娠。大权经云。菩萨无欲为断非男疑。故纳瞿夷。罗云于天没化生。不由合会。又是本愿所致。
出游四门相
经云。太子闻妓歌咏园林。便欲游观导从出城东门。观者如云。净居天化为老人。御者答曰云云。又闻一切皆老。便念我身老至如电。身安足恃。回车还宫厌心益增。迦毗四面各有一园。林池楼观庄严无异。太子出游南城门外。净居诸天化为病人。见便愁思即回车还。
有婆罗门子名忧陀夷。聪辩绝伦王召为太子友。解喻忧愦不得辄离。又经少时出城西门。路见死人四人舆之。室家共送。净居所化。唯太子及友见。便问答已。益怀战怖。一切皆死吾岂久存。即回在宫。更入余园。思昔禅观久怀厌离。又游北门下马息树。除侍思禅。净居化为比丘。法服持钵执锡。视地徐行而过太子前问。答云。我是比丘能破结贼。不染六尘便现通力。腾虚而去。官属皆睹。深会本怀。太子曰。善哉。惟此为快决心修道。即回车马大生欣庆。
出家寻教迹第五(初启出家相 二天神接送相 三剃发舍俗相 四寻仙非夺相 五王师追迹相 六同邪苦行相 七浴身受食相)
初启出家相
经云。至年十九。思出家时将已至矣。到父王所头面作礼。王抱令坐。白言。思欲出家。必愿听许。学于圣道。王执其手流泪言曰。宜息此怀国未有嗣。普曜云。欲不老等四愿故出家耳。王言古今难免汝何预忧。
二天神接举相
普曜云。相师白王。今不出家过七日已。转轮王位自然来应。王闻益喜。即严四兵一由旬内。以防守之内外警严。因果云。我年十九。今二月七日出家时至。又留国嗣满父王愿。便放身光照四天王。乃至净居不令人见。诸天即下礼足白言。无量劫来修行今熟。答曰。如汝。等言。然内外防卫欲去无从。天以神力悉令淳昏而卧。普曜云。诸天遥白。沸星适现即命车匿被揵陟来。四天王与夜叉龙等。皆被铠甲从四方来。于时马鸣奴泣。总安抚已。见明相出光照十方。太子即师子吼言。过去诸佛出家亦然。于是诸天捧马四足。并接车匿。释天执盖从北门出。太子又云。不断八苦不转法轮。不成菩提要不还此。天赞善哉。至晓便止。已行三由旬。诸天便没不见。
三剃发舍俗相
经云。太子至闲静林。以宝冠明珠璎珞严饰具。与车匿已。以剑自剃须发。作是誓言愿共一切除断烦恼。于时天帝接发而去。赞言善哉。大权云。菩萨之顶无能见者。况能剃发。故自剃发。又除王恨故。又念过去诸佛法。衣不以七宝。净居天知已。化作猎师身服袈裟。菩萨即以宝衣而用贸之。智度论云。所贸得衣。粗布僧伽梨也。经云。车匿见已。知志不回。马嘶同返。
四寻仙非夺相
经云。太子至跋伽仙林中鸟狩瞩目。仙人谓是天神。与徒众迎请坐。太子见诸仙人。草树皮叶以为衣者。或食花果草木。或日止一食。三日一食者。或事水火日月。翘脚卧灰棘水火上者。问其所由。答欲生天。便告仙曰。汝诸所求终不离苦。言论反覆乃至日暮明旦辞去。诸仙答曰。所修道异不敢相留。可往北行。彼有大仙可就语论。不必往彼极视乃还。
五王师寻迹相
经曰时王见车匿还。爱念情深自欲随逐。王师大臣谏王不往。太子生日百神呈瑞。诸天悉奉云何乐世。仙人定告不居王位。我等自寻遂至仙所。并云已过中路遥见。树下思惟。臣便具告。太子曰。岂不知恩。但为四患苦耳。终无返步。便起寻仙。王臣即留五人伺察所在。便度恒河路游王舍。举国王民命驾追之。舍位相邀全不降志。为说世患。遂至迦兰仙所。交论非夺。亦如上说。
六同邪苦行相
太子调伏二仙人已。进伽阇山苦行林。憍陈如五人住处。尼连河侧。静虑六年度苦行者。天献麻米净心守戒。日食一麻米。或七日食一麻米。陈如五人亦学苦行。遣人白王具达苦相。王闻大悲。即严五百乘车。姨母耶输各严五百资生之车。令车匿领送既达不受。还令返宫。
七浴身受食相
经云。菩萨自念。我今苦行形如枯木。将满六年不得解脱。忆昔禅定是最真正。为灭外邪自饿非道。我当受食然后成佛。即从坐起入河洗浴。身体羸瘦天为按树。得攀出池。有牧牛女。净居天劝令施乳糜。即取奉上。咒愿受食。身力充足堪受菩提。五人见惊谓为退转。各还所止。菩萨独诣毕钵罗树。以德重故地动作声。盲龙得眼见瑞赞颂。五百青雀左绕飞空。瑞云香风交相映拂。同过去佛以草为座。帝释化人执净软草。受已敷坐。如过去佛结跏趺坐。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天龙欢喜诸相难言。观佛三昧云。天化作树乃至高八千里者。下劣薄福见坐草蓐。
悟道乘时迹第六
降魔显德相
处胎经云。菩萨坐阎浮树。四十八日观树思惟。感动天地光蔽魔宫。波旬卧梦见三十二变(文多不具)从觉恐怖召会臣兵。并召千子(五百子信菩萨。五百子随父教)又告四女。先令往坏。现三十二姿靡相(文多不具)变成老母。观佛三昧云。三女庄饰眄目妖冶。礼敬菩萨以身奉侍。宝器天味以上菩萨。尔时身心寂然不动。白毫拟之。女身九孔根本二藏。自见厌恶八十户虫。唼食诸藏见便呕吐。身左蛇头。右狐头中首狗头。背负老母抱死小儿。诸女惊号匍匐而去。魔王大怒。遍勒六天并诸八部。各兴四兵尽其变态。又敕阎罗阿鼻苦具一切都举向菩萨所。波旬振吼敕诸兵众。武器交横满虚空中。互相迫胁不能得近。菩萨徐举眉毫。地狱罪人蒙毫出水。注火灭已自忆作罪。心得清凉称南无佛。因生人中。魔王前近与佛相难(文如本起)菩萨以智慧力。伸手按地应时地动。魔与兵众颠倒而堕。
断惑成觉相
经云。尔时菩萨以慈善力。二月七日夜降魔放光。入定观法。即得三明六通具足。遍观三界三世诸事。皆知名色是诸恶因。受行八正众苦便灭。菩萨自知已除三毒。生死根本。所作已成智慧明了。明星出时霍然大悟得成正觉。得十八法十种神力四无所畏。于时大地十八相动。天降瑞云雨甘露。又雨天花。天鼓自鸣绕菩提树。满三十六由旬。八部充溢。诸天具乐幢幡无量。一切众生皆相慈爱。五净居天并五通仙。及余苦趣咸大欢喜。
说法开化迹第七
兴念愍物相
经云。如来于七日中。观树思惟。我以尽漏本愿成满。得甚深法惟佛能知。然诸众生处五浊世。三毒所覆薄福无智。不解深法。若转法轮悉生诽谤。当堕恶道受无量苦。今者宁可入般涅槃。普曜云。正觉道成移坐石室。念九十六师各信所奉。我今如何将救拔之。
梵王来请相
经云。时大梵王见成圣果。默然而住心怀忧恼。众生长夜沉没生死。今当往请转大法轮。即来佛所白言世尊。往昔为众生故久住生死。广修德本今成佛道。云何默然。欲界六天亦同劝请。如是者三。至满七日。默然受已各还所止。
怀土念机相
经云。佛告树神。此波罗奈仙人住处。鹿苑之中人民虽少宿缘有在。得法眼净即以道眼。念彼二仙并已寿终。又念五人历侍苦辛可为说法。
受供商者纳钵相
经本起云。树神念佛得道七日未有献者。有五百贾人。经山边过车牛皆踬。有两大人提谓波利。与众见相诣神请福。彼神现身具告前意。即和麨蜜诣树上佛。尔时如来便念诸佛以钵受食。时四天王即往颇那山上。自然石中出四大钵。四王各取以上于佛。乃总受累左手中。右手按之四际弘明。咒愿已受麨食之。澡漱洗钵。即受三归。因与之别。律加发爪与之起塔(塔今见在)。
道逢非机相
经云。如来前行威仪庠序。路逢外道名优波伽。见相叹伏以偈问答。心生希有合掌围绕而去。回顾望没乃止。
遇雨龙供相
本起云。行至文鳞盲龙水边。坐定七日风雨大至。佛不喘息光照水中。龙目得开即识如来。如前三佛具香水出。前绕七匝身离佛所围四千里。龙有七头罗覆佛上。而以障蔽七日一心不患饥渴。雨止化为年少道人衣服鲜好。稽首问讯便受三归。
乘机授法相
经云。即复往波罗奈五人所。遥见佛来谓未成道。各相约言不须起敬。佛既至止不觉起礼。互为执事。既违本誓深生自愧。以昔征难佛具为解说。五阴轮回三有诸苦。陈如最初悟解四谛得法眼生。八万那由空天亦法眼净。
声告化境相
经云。地神见陈如得道已。高声唱言。如来出世转妙法轮。空天又唱乃至阿迦腻吒。天地十八相动。天龙八部作乐赞叹。世界大明。次为四人重说四谛。亦离尘垢得法眼净。
出家表僧相
经云。时彼五人。既见道迹欲求出家。世尊唤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即成沙门。重说五阴解成罗汉。世间有六佛是佛宝。四谛法宝。五人僧宝。是世间三宝。具足天人第一福田。
次第度人相
经云。次度长者子耶舍得初果。父来觅子。佛为说法得法眼净。为说三归优婆塞初。又度耶舍同友五十人。皆得初果(不久皆得罗汉)。
分头化人相
经云。佛告诸比丘。汝所作以办。堪为福田。宜各游方以慈度物。我独往摩竭提度诸人民。便头面礼足持衣钵分道而去。经云。佛往摩竭提国。有优楼迦叶兄弟三人。学古仙道王臣归信。利根我慢难可摧伏。便往投宿乃至龙窟。当夕降龙明以示之。虽伏神力犹言我真。后四天王下帝释下梵王下。各放光明内心私仰。后事火具佛力制之。虽强不可师徒诣佛。受降许已方遂其志。又请共住四事供给。日办好食自行请佛。佛往此洲北取阎浮果等。普曜云。往忉利天取昼度树果。余三天下取果早至。皆叹讶神奇。帝释指地成池。八德具足供佛澡漱。迦叶具问欣感天瑞。犹不伏从。佛见弊帛拾取浣之。心念须石。帝释化方石树间。又往香山取大石槽盛水供浣。迦叶具问私怀叹仰。又以他日佛入池浴。树神按枝佛仍树坐。迦叶设会七日。国王臣民大集。恐佛来至见相感动。愿不来会。便往北洲七夜不还。余有残馔念佛当至。应念便到即问不来之意。佛具以答。心惊毛竖。虽谓奇特终谓自真。又于他日。知彼根熟往趣河侧。魔王白佛宜可涅槃。佛言。我四部未具外道未降。便还天宫。时佛入水。令水两开行处尘出。迦叶遥见谓被没溺。即与弟子乘船来救。既见叹仰请佛上船。如来贯船底而出跏坐于中。师徒叹美然口不伏。本起云。汝非罗汉不知道证。胡为强颜不识羞耻自称道德。迦叶心愧稽首白言。大仙善知我心惟佛摄受。佛言。汝年百二十多有弟子。众所恭敬必入我法。当告令知。遂与同谋俱从正化。先度迦叶证第四果。又度门人五百。下流二第。各有二百五十弟子。见事火具从流而下。俱到兄所亦受佛化。皆为说法并成四果。
赴洴沙本愿相
佛度三仙已。念言王舍本愿。便诣频婆娑罗王所。佛在竹林中。普曜云王闻佛至大悦。导从八万四千。来至佛所咸疑师弟。乃令迦叶现通除疑。说偈告众为王说法。得法眼净。八万那由他人。九十六那由他天。同得法眼。王以竹园施佛。诸王见佛洴沙为初。僧伽蓝者竹园为初。
度舍利弗目连相
经云。佛在竹园。王城二婆罗门。有大智慧举世所称。各有一百弟子共为亲友。有阿耆比丘入城乞食。舍利弗见心异遍身。具问所学略说一偈。便得初果。还为目连再说得道。即将弟子往诣竹园。佛遥授记彼来二人为吾上足。便呼善来出家悟圣。尔时摩竭提国。有一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大阿罗汉。经中多述重其初发也。
度金色大迦叶缘
有偷罗国婆罗门名曰迦叶。三十二相通诸书论。巨富能施妻亦相具。俱无世欲舍家入山。念言诸佛出家修道。我亦当然。便著千两金坏色纳衣。自剃须发山中静念。空天告言。今有佛出便趣竹园。佛往迎之与共承受说法。悟阿罗汉有大威德。天人所重故名大也。乃至佛灭住持法化被于来世六万岁者此人之力。
佛还本生缘
普曜云。王闻得道已经六年。悲喜欲见。有梵志名优陀夷。是菩萨侍。王令往请别阔已来。经十二年思一相见。受命往请。佛告善来得悟四果。即遣还报现通本国。却后七日佛当来降。王出四十里迎佛。广列侍卫动大千界。王见大喜选豪族五百人。为沙门令侍。于时难陀亦作沙门。前礼使人天地大动。佛入宫中罗云前来。佛变多身一而不异。罗云径来趣真佛所。为表无瑕。举国同庆安乐无事。岁三月六奉戒无绝。
机穷化掩迹第八
魔王重请入灭相
长阿含云。佛在毗舍离与阿难独居。后夏举体皆痛。告阿难。诸有修四神足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佛多于是天人获安。如是再三。阿难为魔所蔽不悟佛意。魔请佛言愿入涅槃。乃至三请告言。是后三月于本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间当取灭度。即天地大动人物惊怖。佛言八动八相。便集大众普告令知涅槃云。二月十五日晨朝放光照大千界。乃至十方六趣众生。遇光罪灭同声哀恋。五十四众一时云集各设供具。乃至十方无量佛国皆来同赴。惟除迦叶阿难二众所应现已光从口入。会中有优婆塞纯陀等一十人俱设供度。成熟粳饭满足八斛。以佛神力充足大会。
嘱累终事相
经云。佛尔时安慰大众。广为说法明三宝常住。既闻法已不生灭想。又云。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痛欲卧如常患者。汝等文殊为众说法。今以大法付嘱于汝。乃至迦叶阿难等来亦当付嘱。
标处现灭相
长阿含云。佛入城向双树间。令阿难敷座。使足南首北面向西方。以法久流北方故。佛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胁。如师子王累足而卧。鬼神以花散地。佛广说往昔六返作轮王于此地厝骨。我今成正觉已于此处复舍身命涅槃。有菩萨名迦叶。广问病因并决诸疑。佛从卧起放大光明照无量土。八热八寒诸地狱苦皆悉消灭。光中说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广说法要度人无数。故现倚卧。令未得道者为得道因。又为八部大设供养。以千端[疊*毛]缠身。七宝棺盛香油灌香木。焚二[疊*毛]不燃。一在外一在内。为诸众生分散舍利故。长阿含云。佛记千二百弟子所得道果。披郁多罗僧出金色臂。说佛出世如优昙花。
正灭度相
双卷泥洹云。告诸比丘。佛之遗令必共慎之。却后一亿四千余岁乃复有佛。我为圣师至七十九。所应作者并已究畅。汝其勉之夜已半矣。无宜放逸善法由生。万物无常此是后说。于是世尊。即入初禅二三四禅。空识不用至非想定入灭尽定。从定起已入非想定乃至四三二初禅。又从初禅入二三四禅。从定起已入般涅槃。于时大地震动幽冥大明。天雨香花散大会上。梵释神天各作偈颂。诸比丘等悲恸殒绝。阿那律告止诸天满空诸比丘等悲号搔扰恐有怪责。既闻此喻互相裁抑。
终后殡殓相
经曰。诸比丘竟夜讲法达于天晓。那律告阿难入城告知如来已灭度。宜知所作闻已悲恸。各赍香花乐具诣树供养竟。一日已以舍利置床上。诸天举角入城东门遍诸里巷。国人皆出诣城西门。在高显处天意留至七日令得供养。又出北门度熙连河。天冠寺中各严众具。以轮王法供办葬具。香水浴已劫贝周缠。内金棺中外铁椁盛。沉檀名香积上将欲加火而天灭之。待迦叶故。
母来重起相
摩耶经云。佛涅槃时。夫人天上五衰相现五大恶梦。时阿那律殡如来已。升天告之闻心闷绝。苏已与眷属下遥见佛棺。不能自胜。前至顶礼天花布散。顾见大衣钵杖执之悲感雨下成河。佛以神力棺盖歘开。合掌举慰从内起坐放千光明。千佛合掌问讯摩耶屈远来下。诸行法尔愿勿啼哭。广说诸偈。佛言。如来为后不孝诸人故行上事。此名母子相见经。便与辞别棺便忽阖。三千界动八部悲感。
现双足相
经云。大迦叶在波波国见尼干执天花。知佛灭度诣天冠寺。欲见佛身三请不许。绕棺合掌。佛重棺出双足有异色。具问知女人泪污。四部诸天俱礼佛足须臾自隐。迦叶绕棺三匝说偈。不烧自然。树神灭火香花供养。长阿含。终夜烧尽忽生四树。
天上人中分骨相
双卷泥洹云。诸王严四兵至。请以义和。不者力争。有婆罗门曰。如来遗身广利一切。当分供养前以上牙。送阿阇世以副倾迟。以石瓶涂蜜用分八国了。已请著瓶者议以赏之。又乞地灰炭四十九斛。依起四十九塔。诸王得分便起八塔。瓶灰炭及发为十一(发生时者)初未分前。天帝与诸龙王来索舍利。若不见与力足相伏。即共三分一分诸天。一分龙王。一分八国。当维耶处起宝塔高四十九仞。阿育王经云。诸王分已各自数得八万四千粒舍利。佛一口髭无敢取者。以阿阇世初来之时闻佛灭度。车中投地气将欲绝。心重故持与之将还在道。难陀龙来道逢力争以髭与之。于须弥山下。起水高八万四千里起水精塔。及阿育收舍利。敕鬼作铁网。纵海欲缚龙王。龙怖伺阿育睡捧入海宫。见塔高大便以言谢曰。佛与我要乃至劫尽。所有经戒袈裟应器皆藏此塔。弥勒来下当复出著。故不坏也。阿育闻此谢而上出。
五序圣凡后胤
夫法王出世开俗为先。俗则祖习曾高。族氏之缘绍续故。随俗命氏如前所列。法门所制无拥为初。四姓入者同皆没灭。但衣法种而为后嗣。故增一云。四河入海无复本名。同名大海。四姓出家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所以然者。生由我生成从法成。当求方便得作释子。当如是学。弥沙塞长阿含云。乃至弥勒佛时。诸比丘等姓慈。皆言慈子。
从兄调达生灭相
中本起云。父王见迦叶千人心精形陋外无容貌即选宗族有仪充僧。光晖佛相各庄极华。观者盈路欲来佛所。调达冠堕和离象伏。占者不祥俱请出家。佛言。夫为沙门实为不易。汝宜在家分檀惠施。如是者三。调达恶念佛妒我耶。即自剃发修行梵行。后犯五逆生入地狱。口称南无乃至佛记。后出作辟支佛名曰南无。目连解六十四音。往地狱慰之答言。我卧阿鼻苦而无倦。大论迦离谤舍利弗。故终入莲花地狱。
从弟那律跋提出家相
四分。阿那律母为作三时殿婇女娱乐。兄摩诃男以家事累欲自出家。释种八人同时出家。先度优波离心除慢故。时跋提独坐树间。夜中高声言甚乐。以事白佛。我念在家内外自卫犹有恐怖。今独在冢间无惧患。我念出离之乐。佛言。善哉释子。斯道甚快。
弟孙陀罗难陀出家缘
普曜云。佛在迦维国。将阿难入城乞食。难陀楼上遥见下至佛所。取钵盛食令送至园。逼令出家闭七静室。后私逃还。路值佛来树不自隐。欲见妇故。佛将上天便图天女。路经地狱恐迫专到。佛以瞎猕猴讥之。事见杂藏。阿难以偈讥之。
如羝羊相触将前而更却
汝为欲持戒其事亦如是(云云)
罗云出家缘
未曾有云。佛令目连往本城。问父母三叔并耶输。令割爱放子。得圣道已当还度母。绝死生本并随佛语。父母又敕豪族五十。各舍一子随罗睺往。时年九岁。佛令阿难剃发。并五十人一时出家。舍利弗为和上目连阇梨授十戒。因说扇提罗等。无行食施后受罪报。便欲舍道。重为说法心开意解。普曜云。佛还入宫。瞿夷携罗云来稽首。时王臣怀疑。佛出家十二年何从出子。佛言。此吾之子。缘吾化生勿咎瞿夷。弥沙塞云。佛自将罗睺还。令舍利弗度。王闻懊恼国嗣永绝。请敕比丘勿辄度人。
祐寻。律与经事缘硕反。良以对情不同。故两存其说。又观释族为盛云布赤泽。虽法俗诚异。而获道斯同。难陀弃荣欲以从道。罗云舍轮位而乃袭法。栴檀园绕龙象成群。靡亲靡疏随应而度。调御之美于兹可见。
释迦姨母出家缘
中本起云。佛还本国。大爱道白言。我闻女人出家得四道果。愿得出家。佛言且止。女人入法非究畅梵行。如是三返而退。后重申请如前不许。便与女人退佛顿止河上。如前复求又亦不许。退在门外徒跣立啼。阿难见问具答。即为上请。佛言止止。如男少女多家则衰弱。女人出家法不久住。广说譬类。重请养育长大。佛言。信有是恩。然我成佛其恩亦多得归三宝。不疑四谛立信五根。受持五戒皆由我故。假使女人作沙门者。八敬之法不得逾越。尽受行之可入法律。阿难出告。便顶受佛教。又言。以度女人。减我正法后五百年。异学奉敬并渐衰微。大方便云。天魔恶邪毁佛法僧。故不听度。阿难请言。如来岂不同过去佛耶。具四部众。佛言。发大精进修八敬法。未来世中诸善女人。念阿难恩称名供养。阿难以大威神应声护助。
僧祐律师云。仰惟。三世诸佛四部咸备。而憍昙弥祈法亟拒塞者。岂非女人障厚方为道蛊。故切磋掊击以励将来者乎。
释迦父王泥洹记
经云。父王重病告诸臣曰。命断无虑。恨诸子等在王舍。去此五十由旬。佛为大慈神通彻视愿垂教接。佛闻悒迟垂命。即告难陀阿难罗云各速往及命在。即以神力忽然而至。放大光明照触患损。以金色臂著王额上为说经法。王大欢喜引佛手心上。心礼于佛忽然后世。诸释香汁浴身缠殓棺盛佛。难陀丧前肃立。阿难罗云住在丧足。佛念世人不孝凶暴。设法化故躬欲担棺。大千世界坡峨踊没。欲界诸天龙神请担棺。佛令四王担棺肩上。自执香炉在前而行。百千罗汉飞来敕往海渚。取香木大积焚之。佛说离生死法。乳灭骨金函起塔。佛言。父王净行生净居天。
祐律师云。余观无常之变甚矣。固有形而莫免也。夫以。天尊卫疾而不能延龄。金掌在心而无救对至。是以圣人修长寿之果。而不养蕉沫之身也。
释迦母氏登天佛往相
佛在忉利天欢喜园质多树下。三月安居光照大千。光中千花皆有化佛。佛告文殊。今来礼敬母。闻乳流入如来口。便与文殊来至佛所。如来出梵音曰。身所经处与苦乐俱。当修涅槃永离苦乐。摩耶闻法得须陀洹果。三月将尽令鸠摩罗告阎浮提。如来将下欲入涅槃。帝释作三道阶。佛与母别下蹑宝阶。梵天执盖四王侍卫。四部大众导从满空。诸王大集奉迎只桓。
祐云。敬惟。佛生七日母升忉利。三世佛法莫不自然。摩耶积因记化诞圣。是以。既为天师而方味其乳。已入涅槃而还起致敬。欲报之德于斯至矣。
释迦姨母大爱道泥洹缘
摩诃波阇波提。唐言大爱道也。亦名瞿昙弥姨母大爱道告众曰。吾不忍见佛灭度。与五百除馑女(即比丘尼。康僧会注法镜云。圣断六情饥馑故得号焉)俱到佛所。礼已白言欲先灭度。佛默然。以手摩佛足曰。此最后见如来也。佛为说身患灭度为安。诸尼礼还于精舍。布五百座各现神足。上动诸天俱时泥洹。佛告阿难。入城遍告令兴供养。乃阇维之。捧舍利诣佛所。四方比丘千人飞来就座。佛令阿难取舍利钵盛。佛两手受已。告诸比丘。斯聚舍利本是秽身。败道坏德阴谋嫉妒。今母能拔愚秽兴丈夫行。迁神本无。四众八部兴塔供养。佥曰。唯然。杂阿含云难陀亲所生母也。增一云。佛令阿难难陀罗云舆大爱道。佛亲供养帝释四王欲供养之佛言止止。父母生子多有恩德。要当报恩不得不报。三世诸佛母先灭度。皆自供养阇维舍利。佛自举床一脚。阿难又举飞至冢间。佛取栴檀著其身上。便说四人应起塔供养。以皆十善化物故。
祐寻。姨母为德恩均所生。是以持舆之重爰酬鞠育。所以劝报复励无恩人也。
释迦族流灭相
长阿含云。波斯匿王娉于释氏。乃以婢女妻之。立为太后生子流离(经云。初娶时。诸释纷诤故也)至年八岁往诣外家。学诸射术。时作新堂。欲请佛僧初供养故。流离辄上升师子座。诸释捉臂逐出。流离恨叹语左右。待我绍位当告此事。后嗣王位严兵将往。佛闻往枯树下。王见礼问。答亲族之荫故胜外人。闻此回军佞臣重谗更集兵往。目连白佛。欲掷兵众他方世界。佛言。汝取释种宿业掷之。又欲铁网覆城。又欲举城空中。佛皆如上止云。业熟受报不可夺也。是时诸释。一由旬内。遥射王军。皆中兵器不伤身肉。流离大怖。佞臣谏之。诸释受戒必不害人。兵至围城无敢出者。有释童子独据城上。多射军众死者无数。因此又散。释种呼下。汝年幼小何辱我门。杀人罪重可速出国。于是童子四人拜辞出城。诸国闻之举以为王。今乌长国王即其后也。流离又集令使开门。兵入取诸释埋脚象蹈令死。取五百女将自执之。诸女骂辱。便斩手足。摩男入水请放释出。从语放出业迷还入。王怪入水太久。求之已死。王悔便止。凡杀九千九百九十万人。血流成河。回军舍卫。又杀太子祇陀。佛记生天。释女被害在坑念佛。佛即至彼。天给衣食。便为说法。皆得生天。
佛至迦毗东门。见烟火洞然。至尼拘律树下坐。告诸比丘。此城空虚更无至矣。便至舍卫曰。王及众军七日皆灭。闻皆大怖虑有外寇。七日既满平安自庆。将兵诣河。卒大震雷暴风疾雨。一时漂没。死入阿鼻。天火烧宫。佛便为说往古诸释捕鱼本事。
释氏罪毕经云。王回军已遣使敬佛。佛曰。王自爱矣。释罪毕矣。却后七日太山鬼以火逼王(文多不载)。
法句譬云。目连闻佛说法意犹不已。往舍夷国取知识四五千人。内钵举上空中。王杀三亿人已。目连贡高白佛。弟子承佛。救得诸人今在空存。佛令视之皆已死尽。因为说法逮得法眼。
祐律师云。窃惟。大圣垂经抑扬惩诫。夫以正觉之尊万累久绝。绝累尘劫而甫示余报。明知释种之灭。非力能免。斯实止杀之深诫。慎业之明规也。
遗迹远近缘(元阙文)
释迦竹园精舍缘
律云。摩竭王念。佛初至园即以施住。佛知此念便往竹园。王以金瓶授水于佛以园奉佛。佛言。当施佛僧。若是佛物无能用者。以敬如塔故。王便从教便施佛僧。种种庄严众具受用(以冬夏常茂亦曰寒林也)。
中本起云。本施外道。国王追悔欲以奉佛。大鬼将军敕阅叉挝打。外道怖而舍去。后请佛受之。
菩萨藏云。过去诸佛皆游此园。若有入者自然无欲。又无毒心。
释迦祇洹精舍缘
贤愚经云。舍卫大臣名须达多。财宝无限拯济贫乏。故号为给孤独。七男异才欲娉小者。自往王舍初闻佛名。心大欢喜。后见佛得初果。请佛还园。先营精舍。共舍利弗。买太子祇陀园。以金布地遍八十顷地。园树及门太子作之。时有外道三亿万人。共舍利较术诤取金园。大众通集十八亿人。舍利弗现通说法各得道迹。六师弟子三亿人出家从道。共须达引绳起基。六天空现为佛作化栴檀窟。别房住止千二百处。百二十处别打揵槌。寺成白王请佛。俱来受施。二人共作故寺立二名。杂阿含云。须达病佛看疾困。终记得三果生兜率天。以本愿故生天。后来至佛所说偈(不载)。
余据那含果人不生欲界。本愿曲开故尔。
祐案。息心所栖是曰精舍。竹林祇树爰始基构。遗风余制扇被于今。至于须达妙果。所谓显征者矣。
释迦发爪塔缘
十诵云。佛游经久。须达思见。佛与发甲起塔。作栏栱栾楯种种庄严常令供养。
释迦天上四塔记
忉利城东照明园佛发塔
城南粗涩园佛衣塔
城西欢喜园佛钵塔
城北驾御园佛牙塔
大论云。天帝取菩萨发。天上城东立塔。取宝衣立衣塔。此未成佛前者。
案经律。人中有四大塔。
生处塔在迦维罗卫国林微园中
成道塔在摩竭提国善胜道场元吉树下
转法轮塔在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涅槃塔在拘夷那竭国力士生地秀林双树间
又按圣迹记有四大塔。
祐按至人处世利益弘大。发爪衣钵咸为法事。故能宝塔霞起广被天人。造塔之源非惟散身而已。
优填造释迦栴檀像缘
增一云。帝释请佛在天为母说法。佛念四众懈怠不将侍者独在天宫。时优填王等咸思如来。即敕巧工。以栴檀作佛形高五尺。
观佛三昧云。优填铸金为像佛从天下。戴像来迎为佛作礼。佛言汝于来世大作佛事。我诸弟子咸付嘱汝。空中化佛言。若有造佛形像供养。必得念佛清净三昧。
波斯匿王造金像记
增一云。王思佛久遂得病苦。闻优填作佛。便召匠工以金作之。煌若天金高五尺。尔时阎浮始有二像。
育王弟出家造石室缘
求离狱经云。王弟善容入山。见梵志苦行求仙。以欲心动不能成办。又自念言。沙门乐行岂得无欲。王闻弟论即增乐具七日当杀。以念死故都无爱情。自说无常深生信乐。求欲出家便成四果。育王传云。以弟不乐世间。即使鬼神于城内。为造山水高十丈便绝人物。自舍衣资造石像。高一丈六在窟供养。
祐案。画像原始出自觉制。于是金石香纻铸刻遂滋。皆所以摹影相好仿佛尊仪。及优填所造殆其神力所化乎。
释迦留影在石室记
观佛三昧云。龙王请佛常住池侧。恐发恶心无由成道。神天又请愿为一切。佛便索罗刹石窟于中止住。分身诸国普为说法。佛受龙请千五百岁石内现外。诸人天众供养佛影。影亦说法。窟高一丈八尺深二十四步。石青白色。在那干诃那国。古仙薝卜花林毒龙池侧。青莲泉北罗刹穴中。阿那斯山岩南。
祐寻。法身无形随应而现。虽虚影雾瞹即是如来故。舍身龙鬼宣法天众。是以经云。是诸化佛皆是真实。斯之谓乎。
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废兴相示)
佛与四众循邑而行。有二童子沙中嬉戏见佛相好。大者以沙麨上佛钵中。小者随喜因发愿。得一天下一伞盖王仍供诸佛。佛令阿难以沙安佛经行处。因授记之。后果生为王子名曰无忧。身大粗涩父不喜见。仍有大志专行征伐。地出兵甲所向皆伏。至于海际王崩嗣位。诸天灌顶神人欣庆。传云。初拜王日铁轮飞降王阎浮提。虚空地下各四十里神鬼臣属。后示威严杀五百臣。烧杀诸女人号恶育王也。立[少/(兔-、)]陀为大臣。即随喜土者白王立狱城杀人入无免者。商主比丘为王说法。王生信敬断前狱业受佛遥记。
譬喻经云。宫中四事常供二万沙门。有沙弥名端正年十三。现通啖梵志二万人令受佛化。传云。王问道人。杀害非理如何得灭。答曰。惟有起塔供僧赦狱济乏。又以神力手掩日光。作八万四千道所照处起塔。即坏七大塔取舍利。从龙取宝箧庄严具。敕鬼神于此洲满一亿家可立一塔。即以月十五日月蚀时。同时立八万四千塔人众咸庆。阿育王既立塔已往鸡雀寺。优波崛多将眷属。从摩偷罗国飞来王所。次遍示佛游行处皆立表塔。大弟子塔亦同供养。返上正殿烧香大请。即有三十万比丘来集。又感宾头卢手举眉毛为王说法。我住犍陀摩罗山。同行万罗汉王普供养满亿百千金。乃至衰老太子制约。送半庵罗果研破羹内僧中行之。便讫后世至第四世。王佞臣告王。欲令名德久存于世者。当坏诸塔先往鸡雀寺。石师子吼王怖入城。遂坏僧坊杀害比丘。得沙门头者赏之百金。时得道人化为多头。募赏藏空牙齿塔神恨之。乃有女夫神排山迮王及以兵众无不死者。孔雀之裔于此云殂。
祐寻。八万塔缘乃悬记后事。广长所说其验已微。撰谱之始本论释种。但塔兴阿育备记佛氏。虽于文为繁而塔事备矣。
释迦遗法终限相
杂阿含云。我灭度后百年。有优波崛多大作佛事。我以正法付属人天。教法在世千岁不动。又告天帝四王。护持正法过千岁后。非法出现恶风暴雨多诸灾患。四方诸王杀害比丘破坏塔寺。余十二年诸比丘众来集中国。拘睒弥王生子难当。手似血涂身如甲胄。有天勇力五百臣子形相并同。一日雨血得绍王位。伐四恶王并战杀尽王阎浮提。三藏比丘为王说法。生大信敬施僧无畏。种种供养满十二年。以得利养不修三业。自严饰身离出家法。天龙恶念不复护卫。高唱是言却后七日佛法当灭。至说戒日僧中斗诤。虽百千人惟一罗汉。三藏比丘不忍闻戒罗汉欲闻。弟子交诤遂相杀害于是略尽。诸天世人悲哀号哭。大地六动各各离散。拘睒弥王闻生懊恼。诸邪见人竞破塔庙及害比丘。佛法索然一时顿灭。
法灭尽经具说灭相。谓乐俗衣及好服饰。饮酒炙肉畜八不净等。
僧祐定以方等深密。因知三宝常住。常住之法理无兴灭。兴灭之来乃随世缘业耳。晨离西隐不害千光之恒明也。
余以感通之道殆非人谋。神交理会如有恒准。前约终相斯乃一期。至于大归不无出没。如摩耶等经千五百岁。不净观法无闻于时。今虽行世学者未显。或以为灭自有行用何妨常存。又云。佛度女人正法减半。修行八敬还复千年。此亦据行有显晦耳。如来在世尚有不见闻者。何况灭后根钝障厚诚为灭相。故经云。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斯岂不据信解明昧。故有兴亡异途耶。又依善见论。佛法住世一万年。五千年修道得三达智。后五千年修道不获。然有剃发袈裟相续。以斯通望经论互说增减不同。岂不随人情所见也。又依入大乘论。佛以正法付宾头卢罗睺罗等。十六大阿罗汉令住持佛法。又有九十九亿诸阿罗汉亲于佛前。受筹住寿护法不绝。诸大罗汉各有眷属。在阎浮提及余三方。天上为作福田护法住故(不明时候也)又依别传。佛灭度后八百年中。师子国有大阿罗汉名为庆友。将欲灭度广召四众。佛以正法付嘱迦叶乃至十六大阿罗汉。在于四洲天上住寿护法。乃至人寿减十岁时。刀丘劫起诸圣人等于时暂隐乃至人寿增一百岁时。圣人总出如前化导还复兴显。至人寿增六万岁已。诸圣并集于阎浮提。收聚如来所有舍利。起一大塔七宝庄严。踊在空中诸阿罗汉。各礼佛塔作如是言。敬礼释迦牟尼佛所有舍利。我等受佛遗嘱护持正法。今时缘已尽所作已办。我等今日奉辞涅槃。于是以愿力故。空中化火灭无遗骸。如来舍利没金刚际。尔时世界三宝名灭。至人寿七万岁时。有七万亿数辟支佛出现。但现通化为世福田。如是乃至八万岁弥勒下生。据此佛化时时相接也。
余以佛谱所修则异于恒。准俗中谱列。始起于三五。中流从派不一。佛则始于无始。表开元求道之晨。末则终于无终。明化道之缘莫竭。由斯以言故释尊流化讫于六万之修龄。独觉接统极千尺之嘉运也。然经律明相千年万年。举别情之所指。亦有符于滞结者。则只桓去舍卫咫尺。佛住二十五年。城户九亿闻见三分之一。以斯例准岂不大通。
又释氏之姓法俗两缘。俗则犹居王位。北天乌场主等是也。道则横满大千远通六万。绵绵葛藟连缀与法俱存。故道被东川三被诛剪。虽云此灭余国仍存。然十六大圣亿千无学。冥中弘护寻复兴之。斯则灭不可灭殆非人谋。弘实可弘真归圣力。止当凭准成教观用相循。摧抑妄倒祛除业染。为功不已覆篑可期。背此悠悠终为虚往。故于谱末诫而序焉。
释迦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