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大德!今诵出此十三僧残法。
僧残 一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施越不喜修梵行,是故,彼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长老优陀夷见长老施越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而作是言:“友!施越!何故汝形体枯瘦……筋脉悉现耶?友!施越!汝不喜修梵行乎?”“友!然!”“友!施越!然而汝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眠、浴已,汝尚不安乐,生起欲念恼害心时,以手行泄不净。”“友!如此作适当乎?”“然!友!我亦如是作。”于是,长老施越,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眠、浴已,尚不安乐,生起欲念恼害心时,以手行泄不净。如是,长老施越其后诸根肥美,容貌光泽,充满喜悦。时,长老施越之同修比丘,对长老施越曰:“友!施越!汝先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然而今日,诸根肥美,容貌光泽,充满喜悦。汝服何药耶?”“友!我非服药物也,但我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眠、浴已,我尚不安乐,生起欲念恼害心时,以手行泄不净。”
(二)
“友!施越!汝为何以此手食信施,又以此手行泄不净耶?”“然!友!”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故长老施越以手行泄不净耶?”如是,诸比丘以种种方便,呵责长老施越,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而问长老施越曰:“施越!汝实以手行泄不净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何故以手行泄不净耶?愚人!我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为离缚而说法,非为具缚;为无著而说法,非为有着也。愚人!于此,汝于我为离欲而说之法以为具欲、为离缚而说之法以为具缚、为无著而说之法以为有着。愚人!我以种种方便,岂非为离欲而说法,为破憍慢、为调伏渴爱、为除去执着、为断绝轮回、为灭尽爱、为离欲、为证灭、为涅槃而说法耶?愚人!我以种种方便,岂非为说诸欲之断灭、说诸欲想之遍知、说诸欲渴之调伏、说诸欲寻之灭除、说诸欲热之止静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愚人!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长老施越难扶养……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故意行泄不净者,僧残。”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一)
尔时,诸比丘以食美味,失正念、不正知而入眠。彼等失正念、不正知入眠,在梦中漏不净。彼等心生后悔:“由世尊所制立之学处:‘故意行泄不净者,僧残。’我等梦中漏泄不净,其时心得[受乐],我等非犯僧残罪耶?”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虽有心[而无意识之目的者]非犯罪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除梦中外,若故意行泄不净者,僧残。”
a'b“除梦中外”者,梦中除外。
“故意”者,是认识、确知而存心违犯。
b'“泄”者,离本处也。
“不净”者,有十种不净,黑、黄、赤、白、酪色、水色、油色、乳色、生酥色、酥色。
a “僧残”者,僧众对于其罪而给与别住,令其返归原来[之状态],给与摩那埵(赎罪之仪式),[而后]回复清净,非数人或一人[之所业],是故云“僧残”。[又初残者],对其罪聚之羯磨之同义语,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于内色而泄、于外色而泄、于内外色而泄、动腰于空中而泄、驱使欲念而泄、为大便而泄、为小便而泄、为风而泄、为慰周伽虫所啮而泄、为健康而泄、为受乐而泄、为药而泄、为布施而泄、为福德而泄、为祭祀而泄、为生天而泄、为种子而泄、为自试而泄、为戏乐而泄。泄黑精、泄黄精、泄赤精、泄白精、泄酪色精、泄水色精、泄油色精、泄乳色精、泄生酥色精、泄酥色精。
(二)
“于内色”者,于己身中之受触身支。
“于外色”者,于己身中以外之受触或不受触物。
“于内外色”者,于以上两者。
“空中动腰”者,言于空中努力而使生支起作用。
“驱使欲念”者,言以欲念而驱使生支起作用。
“为大便”者,言由大便之迫压而生支起作用。
“为小便”者,言由小便之迫压而生支起作用。
“为风”者,言因风迫压而生支起作用。
“慰周伽虫所啮”者,因慰周伽虫所啮而生支起作用。
“为健康”者,我当有健康[而泄]。
“为受乐”者,我得乐受。
“为药”者,他当得药。
“为布施”者,我要行布施。
“为福德”者,他当有福德。
“为祭祀”者,我当供牺牲。
“为生天”者,我当生天。
“为种子”者,我当得[胎儿之]种子。
“为自试”者,当有黑精、当有黄精……当有酥色精。
“为戏乐”者,戏乐之意。
(三)
思于内色[泄],而行泄者僧残。思于外色……僧残。思于内外色……僧残。思于空中动腰……僧残。思驱使欲念……僧残。思迫压大便……思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
思黑精而行泄者僧残。思黄精……酥色精……僧残。
———无杂章终———
(四)
思为健康、为受乐……僧残。思为健康、为药……乃至……为健康、为施与……乃至……为健康、为福德……乃至……为健康、为祭祀……乃至……为健康、为生天……乃至……为健康、为种子……乃至……为健康、为自试……乃至……为健康、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
———一根分断章终———
(五)
思为受乐、为药……僧残。思为受乐、为施与……思为受乐、为戏乐……僧残。思为受乐、为健康……僧残。为药、为施与……思为戏乐、为自试……僧残。
———一根结合章终———
二根等亦如是进行。
思为健康、为乐、为药……为戏乐而行泄者僧残。
———全根章终───
(六)
思黑精、黄精而行泄者僧残……思黑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
———一根分断章终———
思黑精与赤精……酥色精与酪色精而行泄者僧残。
———一根结合章终———
二根等亦如是进行。
思黑精、黄精、赤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
———全根章终———
(七)
思为健康与黑精而行泄者僧残。思为健康、为受乐与黑精、黄精而行泄者僧残。思为健康、为受乐、为药与黑精、黄精、赤精而行泄者僧残。
如上应增大两者。
思为健康、为受乐、为药……为戏乐与黑精、黄精、赤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残。
———复合章终———
(八)
思:“我当泄黑精。”而行泄黄精者僧残。思:“我当泄黑精。”而行泄赤精……行泄酥色精者僧残。
———分断章———
思:“我当泄黄精。”而行泄赤精者僧残。思:“我当泄黄精。”而行泄白精……酥色精……乃至……行泄黑精者僧残。
———根之简约结合章———
思泄酥色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残。思泄酥色精,而泄酪色精者僧残。
———中腔章———
(九)
思泄黄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残。思泄赤精,而行泄黑精者……乃至……思泄白精,而行泄黑精……思泄酥色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残。
———背面章第一进行———
思泄赤精,而行泄黄精者僧残。白精……酥色精……乃至……思泄黑精,而行泄黄精者僧残。
———背面章第二进行———
思泄白精,而行泄赤精……思泄黄精,而行泄赤精者僧残。
———背面章第三进行———
思泄黑精,而行泄酥色精……思泄酪色精,而行泄酥色精者僧残。
———背面章第十进行———
———背面章句终———
四
思,行而泄者僧残。思,行而不泄者偷兰遮。思,不行而泄者不犯也;思,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不思,行而泄者不犯也;不思,行而不泄者不犯也;不思,不行而泄者不犯也;不思,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
梦中、无泄泄之意,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
梦、大小便、寻、温水、药、痒、道、膀胱、浴室、触。
沙弥、眠、腿、拳握、空中、站立、忆念、孔穴、以木片触、于流水、玩水、走、玩花、莲、砂、泥、水、床、拇指。
(一)
尔时,一比丘因梦泄不净。彼心生悔恨,[思:]“我非犯僧残罪乎?”如是,彼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比丘!因梦者不犯也。”
(二)
尔时,一比丘行大便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存何心乎?”“世尊!我无泄意。”“无泄意者不犯也。”尔时,一比丘行小便……“诸比丘!无泄意者不犯也。”
(三)
尔时,一比丘以寻欲念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寻而泄者不犯也。”
(四)
尔时,一比丘浴温水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汝存何心乎?”“世尊!我无泄意。”“无泄意者不犯也。”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温水行浴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残。”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温水浴而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是偷兰遮。”
(五)
尔时,一比丘之生支受伤,以药涂之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无泄意者不犯也。”尔时,一比丘生支受伤,持泄意涂药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是偷兰遮。”
(六)
尔时,一比丘搔阴囊,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无泄意者不犯也。”尔时,一比丘持泄意搔阴囊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偷兰遮。”
(七)
尔时,一比丘于行路时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无泄意者不犯也。”尔时,一比丘以泄意于行路时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偷兰遮。”
(八)
尔时,一比丘压膀胱而行小便……一比丘于浴室温下腹……一比丘于浴室洗师背……一比丘使[人]打腿……[三事同前]……“偷兰遮。”
(九)
尔时,一比丘持泄意,如是言一沙弥曰:“来!沙弥!汝握我生支。”其[沙弥]握其生支,其比丘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残。”尔时,一比丘握已眠沙弥之生支,彼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非僧残,乃突吉罗。”
(一〇)
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腿压生支而泄不净……乃至……不泄。彼心生悔恨……“偷兰遮。”尔时,一比丘以泄意,以拳握生支……持泄意,于空中动腰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偷兰遮。”
(一一)
尔时,一比丘于[他]身上立……持泄意于[他]身上立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偷兰遮。”
(一二)
尔时,一比丘以染着心,忆念女人之生支而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然,诸比丘!勿以染着心忆念女人之生支,忆念者突吉罗。”
(一三)
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生支入锁孔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乃偷兰遮。”
(一四)
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木片触生支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偷兰遮。”
(一五)
尔时,一比丘逆流洗浴,而泄不净……[三事同前]……“偷兰遮。”
(一六)
尔时,一比丘玩水戏……一比丘走水中……一比丘玩花……一比丘走于莲丛中,而泄不净……[三事同前]……“偷兰遮。”
(一七)
尔时,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于沙中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恨……“偷兰遮。”尔时,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于泥中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偷兰遮。”尔时,一比丘以水浇生支而泄不净……[三事同前]……“偷兰遮。”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生支触卧床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偷兰遮。”尔时,一比丘持泄意以拇指触生支而泄不净……乃至……不泄不净。彼心生悔……“偷兰遮。”
———僧残一终———
僧残 二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优陀夷住阿兰若。此长老之精舍优美华丽清净,中央有内室,四面有房舍围绕,甚善设卧床、座床、褥、枕,善置饮物、洗净水,房屋扫洒清净。[如是]众多之人,来见长老优陀夷之精舍。一婆罗门亦伴其妇,至长老优陀夷处,如是言长老曰:“我等欲观大德之精舍。”“然!婆罗门!请看!”取钥启锁,开门入精舍中。彼婆罗门亦随长老优陀夷后而入,其妇亦从婆罗门后而入。时,优陀夷开一窗,闭一窗,走遍房舍,然后,往彼妇之后,触摩其身。时,彼婆罗门与长老优陀夷交谈而行,然,婆罗门大放欢喜赞叹之语:“如是住阿兰若之沙门释子甚是高贵,优陀夷尊师,亦住如是阿兰若之高贵者。”如是说时,其妇言婆罗门曰:“彼有何高贵?如汝摩触我身,此沙门优陀夷亦摩触我身。”
于是,其婆罗门瞋怒讥嫌非难:“此等沙门释子,不知耻、不持戒、打妄语。彼等实自言己是法行者、寂静行者、梵行者、实语者、持戒者、善法行者,而彼等无沙门行、无梵行,彼等破沙门行、破梵行。彼等何处有沙门行、有梵行耶?彼等离沙门行、离梵行。所谓沙门优陀夷为何摩触我妻之身乎?贵族之妇人、少女、童女、媳妇、侍女,实不能至此僧园,彼等若到此,当被此沙门释子所污辱。”
(二)
诸比丘闻婆罗门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长老优陀夷与女人身相触乎?”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优陀夷!汝实与女人身相触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痴人!汝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为何与女人身相触乎?愚人!我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乃至……说诸欲热之止静。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起欲情变心与女人身相触,或捉手、或捉发、或触其某身支者,僧残。”
二
(一)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起欲情”者,言驱使欲念,恋着欲乐。
“变心”者,欲情亦是变心、瞋怒亦是变心、迷乱亦是变心。此处所谓变心,是指欲情变心也。
a'“与”者,共也。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初生之女[婴]亦云[人女],何况长大者。
a “身相触”者,猥亵之行为也。
“手”者,由肘至指甲尖之谓。
“发”者,纯发、或混合丝之发、或混合华鬘之发、或混合金银之发、或混合真珠之发、或混合宝珠之发也。
“身支”者,除手及发外,其余皆云“身支”。
(二)
捉摩、重摩、顺摩、逆摩、下、举、牵、推、抱、抱捉、捉、捺摩。
“捉摩”者,惟捉触之程度。
“重摩”者,从此至彼摩触也。
“顺摩”者,由上而下。
“逆摩”者,由下而上。
“下”者,向下变曲。
“举”者,持举于上。
“牵”者,牵拉之。
“推”者,推进也。
“抱”者,捉抱身支。
“抱捉”者,捉其任何一处。
“捉”者,惟有捉之。
“捺摩”者,惟触之程度。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身与[己]身捉摩、重摩、顺摩、逆摩、下、举、牵、推、抱、抱捉、捉、捺摩者僧残。有女人,若比丘疑是[女人]以起欲念,于女人身与[己]身捉摩、重摩……乃至……捉、捺摩者偷兰遮。有女人,若比丘作黄门想而起欲念,……偷兰遮。有女人,[若比丘]作男想……作畜生想而起欲念,……偷兰遮。
有黄门,若比丘作黄门想而起欲念,于黄门身与……捺摩者偷兰遮。[若比丘]作黄门、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于黄门之身与……捺摩者突吉罗。
有男,[若比丘]作男想……疑想……畜生想……女想……黄门想[……乃至……]突吉罗。
有畜生,[若比丘]作畜生想……疑想……女想……黄门想……男想[……乃至……]突吉罗。
———一根[章]———
(二)
有二女人,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想以起欲念,对二女人之身与……捺摩者二僧残。有二女人,[若比丘]于二女人作疑想……黄门想……男想……畜生想……而起欲念,于二女人之身……捺摩者二偷兰遮。
有二黄门,[若比丘]于二黄门作黄门想[……二偷兰遮。有二黄门,于二黄门作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罗。
有二男,[若比丘]于二男作男想[……二突吉罗。有二男,于二男作疑想……畜生想……女想……黄门想……]二突吉罗。
有二畜生,[若比丘]于二畜生作畜生想[……疑想……女想……黄门想……男想……]二突吉罗。
(三)
有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于两者之身……捺摩者一僧残、一突吉罗。有女人及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疑想而起欲念……一偷兰遮、一突吉罗。有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二偷兰遮[……男想……一偷兰遮、一突吉罗……畜生想……]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有女人与男人,[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一僧残、一突吉罗。[……疑想……黄门想……男想……畜生想……]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有女人与畜生,[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一僧残、一突吉罗。[……疑想……黄门想……男想……畜生想……]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有黄门与男子,[若比丘]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一偷兰遮、一突吉罗。[……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罗。
有黄门与畜生,[若比丘]于两者作黄门想而起欲念……一偷兰遮、一突吉罗。[……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罗。
有男子与畜生,[若比丘]于两者作男想而起欲念……二突吉罗。[……疑想……畜生想……女想……黄门想……]二突吉罗。
———二根[章]———
(四)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身与[比丘]衣捉摩……捺摩者偷兰遮。有二女人,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于二女人之身与[己之]衣捉摩……捺摩者二偷兰遮。有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于两者之身与[己之]衣捉摩……捺摩者,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之衣与[比丘之]身摩触……捺触者偷兰遮。二女人……二偷兰遮。女人与黄门……一偷兰遮、一突吉罗。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之衣与[比丘之]衣摩触……捺触者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舍物触[比丘之]身者突吉罗。有二女人,若比丘作二女人想而起欲念,以二女人之舍物触摩己身者二突吉罗。有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女人想而起欲念,以两者之舍物触摩己身者,二突吉罗。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舍物触摩其衣者,突吉罗。有二女人,[若比丘]作二女人想[……乃至……]舍物捉摩衣者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舍物触[比丘之]舍物者,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比丘句终———
(五)
有女人,[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身捉摩比丘之身[……乃至……]捺摩时,[比丘]有依顺之意向,动身以受触乐者僧残。
有二女人,于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二女人……捉摩……受触乐者二僧残。有女人与黄门,于两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两者若……捉摩……受触乐者,一僧残、一突吉罗。
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之身捉[自己之]衣……偷兰遮。有二女人……二偷兰遮,有女人与黄门……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之衣捉摩己身者……偷兰遮。二女人……二偷兰遮也。女人与黄门……一偷兰遮、一突吉罗。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衣捉摩己衣者,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有女人,有女想而起欲念。女人以比丘之舍物捉摩其身,有摩触之意而动身受触乐者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以比丘之舍物与衣……二女人……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有女人,有女想而起欲念。女人若以比丘之舍物捉摩[女人之]舍物,比丘有摩触之意而动身受触乐者,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六)
有摩触之意,动身而受触乐者僧残。有摩触之意,动身而不受触乐者突吉罗。有摩触之意,不动身而受触乐者不犯也。有摩触之意,不动身而不受触乐者不犯也。[被捉]有求脱之意而动身,受触乐者不犯也。有求脱之意而动身,不受触乐者不犯也。有求脱之意而不动身,受触乐者不犯也。有求脱之意而不动身,不受触乐者不犯也。
(七)
无意者、无念者、不知者、不受乐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
母、女、妹、妻、夜叉女、黄门、眠女、死女、畜生女、木像女。
强捉、桥、道、树、船、绳、棒、推钵、礼拜,努力而不触时。
(一)
尔时,一比丘对母以爱慕其母之情,……对女儿以爱护女儿之情……,乃至……对妹以爱护妹之情而触摩之。彼心生悔恨:“我,非僧残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非僧残,突吉罗。”
(二)
尔时,一比丘与故妻身相触。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残。”
(三)
尔时,一比丘与夜叉女……与黄门身相触。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偷兰遮。”
(四)
尔时,一比丘与眠女身相触,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残。”……与死女……偷兰遮……与畜生女……突吉罗……与木像女……“突吉罗。”
(五)
尔时,众多女人强捉一比丘,腕相钩而行,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受乐乎?”“世尊!我不受乐。”“不受乐者不犯也。”
(六)
尔时,一比丘与女人渡桥,而动欲心,彼心生悔……“突吉罗。”
(七)
尔时,一比丘见女人前来,起欲心而以肩碰之,彼心生悔……“僧残。”
(八)
尔时,一比丘与女人上树……乘船而动欲心。彼心生悔……“突吉罗。”
(九)
尔时,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绳,而起欲心。彼心生悔……“偷兰遮。”尔时,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棒而起欲心。彼心生悔……“偷兰遮。”
(一〇)
尔时,一比丘动欲心,以钵推女人。彼心生悔……“偷兰遮。”
(一一)
尔时,一比丘于女人礼拜时,起欲心而举足。彼心生悔……“僧残。”
尔时,一比丘[思:]“我当捉女人。”努力而不接触。彼心生悔……“突吉罗。”
———僧残二终———
僧残 三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优陀夷住阿兰若。其长老之房舍优雅美丽清净。其时,众多女人来园观游精舍。时,其诸女人至长老优陀夷处,而作是言:“大德!我等欲观大德之精舍。”于是,长老优陀夷使诸女人等入见精舍。然后,言有关彼等之大小便道,说好又说恶、或请或求、或问或反问、又解说、又教诫、又恶骂。其女人中,堕落无耻者,与优陀夷共谈笑戏乐。然,诸女人中,有惭耻者离去,而非难诸比丘。“大德!此非随顺行、非威仪。我等亦不欲我夫如是云耳,何况大德优陀夷耶?”
(二)
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为何长老优陀夷对女人言粗恶语乎?”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优陀夷!汝实对女人言粗恶语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汝,愚人!何故于女人言粗恶语耶?我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乃至……非为说诸欲热之止静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起欲情变心,对女人言粗恶语者,即如年轻男子向年轻女人言含淫欲法之语者,僧残。”
二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起欲情”者,为欲念所驱而恋着欲乐之谓。
“变心”者,欲情亦是变心、瞋怒亦是变心、迷乱亦是变心,在此处所谓变心是指欲情变心。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饿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语、恶语、粗语、非粗语者。
a “言”者,如年轻男子对年轻女子、少年对少女,欲行之男子对欲行之女子之谓。
a'“粗恶语”者,有关大小便道淫欲法之语。
“含淫欲法”者,有关于淫欲之法。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语二道,说好、说恶、乞、求、问、反问、解说、教诫、或恶骂。
“说好”者,称说赞叹二道。
“说恶”者,诋毁非难二道。
“乞”者,说:“与我,应与我。”
“求”者,说:“汝母何时与[汝]耶?汝父何时与耶?汝之天神何时与耶?何时有好事?何时汝得淫欲法?”
“问”者,说:“汝如何与汝夫耶?如何与爱人耶?”
“反问”者,说:“汝实如是与汝夫,如是与汝爱人。”
“解说”者,被问而言:“当如是与,若如是与者,当得汝夫之宠爱也。”
“教诫”者,不被问而言:“如是与,如是与者,汝夫当宠爱汝也。”
“骂”者,说:“汝无形、汝不全形、无血者、恒出血者、恒布者、漏出者、汝长崛、汝黄门、汝出两边者、汝破根者、汝二根者。”
(二)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之大便道、小便道,言其好恶……骂者,僧残。有二女人,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人想而起欲念,于二女人之大便道……二僧残。有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有女想而起欲念,于两人之大便道……一僧残、一突吉罗。
(三)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除女人之大小便道外,就其颈以下,由膝盖以上,言其好恶……乃至……骂者,偷兰遮。二女人……二偷兰遮。女人与黄门……一偷兰遮、一突吉罗。
(四)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就其女人之颈以上、膝盖以下,说好恶……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五)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之衣服,言其好恶……突吉罗。二女人……二突吉罗。女人与黄门……二突吉罗。
(六)
为义而说、为法而说、为教而说,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
赤染、粗、多、硬、长、播种、道终、笃信、布施、作业。
(一)
尔时,有一女人着新染之毛织衣。一比丘生起欲念,言其女人曰:“妹!实汝之赤染(血)。”其女不解,云:“然!大德!新染之毛织衣也。”彼心生悔恨,“我非僧残乎?”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比丘!非僧残,突吉罗。”
(二)
尔时,有一女人着粗毛织衣……如是言:“妹!实汝之粗毛。”其女不解,云:“大德!然!是粗毛织衣也。”彼心生悔……“突吉罗。”
(三)
尔时,一女人着新缝之衣……如是言:“妹!汝实毛多。”其女不解,云:“大德!然!新缝之毛衣也。”彼心生悔……“突吉罗。”
(四)
尔时,一女人着硬毛衣……如是言:“妹!实汝之硬毛。”……“然!大德!硬毛之毛衣。”……“突吉罗。”
(五)
尔时,一女人着外衣……如是言:“妹!汝之毛长。”……“大德!然!外衣也。”……“突吉罗。”
(六)
尔时,一女人于田园播种已而归,一比丘起欲心,言其女人曰:“妹!汝已播下种。”其女人不解,曰:“然!大德!我等已播下。”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残,突吉罗。”
(七)
尔时,一比丘见前来一出家女,起欲心而言其女曰:“妹!道终焉?”其女不解,曰:“然!比丘!汝应当前进。”彼心生悔……“偷兰遮。”
(八)
尔时,一比丘起欲心而对一女人曰:“妹!汝是笃信者,然而,与汝夫之物却不与我等。”“大德!何者?”“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残。”
(九)
尔时,一比丘起欲心而对一女人曰:“妹!汝是笃信者,然而,却不与我等最上布施。”“大德!何物是最上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恨……“僧残。”
(一〇)
尔时,一女人正在作务。一比丘起欲心,而对彼女人曰:“妹!起,我作。”……乃至……“妹!坐,我作。”乃至……“妹!卧,我作。”……乃至……彼女人不解。彼心生悔恨……“突吉罗。”
———僧残三终———
僧残 四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优陀夷于舍卫城有檀越,往返于许多居士家。时,一寡妇端正美貌。其时,长老优陀夷于晨着内衣,持外衣与钵至其妇人家,坐于已设座位上。时,妇人至长老优陀夷处顶礼,而坐一面。妇人于一面坐已,长老优陀夷为说法,教示教诫,令踊跃欢喜。时,妇人听优陀夷说法……欢喜而对长老优陀夷曰:“大德!请云所需。我等当得供奉,诸如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妹!如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等,我等非所难得。然,与我等难获者。”“大德!何物耶?”“淫欲法也。”“大德!所欲乎?”“妹!所欲也。”“大德!请来。”而入幽室,解衣而仰卧床上。时,优陀夷近彼女人,[言:]“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之后,吐唾而去。时,其妇人讥嫌非难:“此等沙门释子无耻,虚言妄语而行恶行。彼等实自言己是法行者、寂静行者、梵行者、实语者、持戒者、善法行者,而彼等无沙门行、无梵行,彼等破沙门行、破梵行,彼等离沙门行、离梵行。何故沙门优陀夷自求淫欲法[而言:]‘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之后,吐唾而去耶?我有何恶耶?我有何恶臭耶?以何故遗弃我耶?”其他妇女亦讥嫌非难:“此等沙门无耻……何故沙门优陀夷实自求其女之淫欲法[而言:]‘谁愿触其不净臭处耶?’之后,吐唾而去耶?其女人有何恶耶?其女人有何恶臭耶?何故遗弃其女人耶?”
(二)
诸比丘闻其诸女人等之讥嫌非难。彼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为何长老优陀夷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如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长老优陀夷曰:“优陀夷!汝实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世尊!实然!”佛世尊呵责:“愚人!汝行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为何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耶?愚人!我以种种方便,为离欲而说法,非为具欲……乃至……非为说欲热之静止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起欲情变心,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而言:‘妹!于如我之持戒者、梵行者、具善法行者,依此法供养,则此为供养中之第一。’若有关淫欲法者,僧残。”
二
“任何”者,……[见僧残三.二]……谓知粗恶语、非粗恶语[之智者]。
“女人前”者,于女人之邻或女人之近处。
“为己[……]淫欲”者,是为己之淫欲、为己之因、为己之意志、为己之供养。
a “妹”者,是刹帝利女、或婆罗门女、或吠舍女、或首陀罗女。
“如我”者,或刹帝利、或婆罗门、或吠舍、或首陀罗。
“持戒者”者,已离杀生、已离偷盗、已离虚言。
“梵行者”者,已离不净法。
“具善法行者”者,由其戒、其梵行而具足善法行者。
“依此法”者,依淫欲法。
“供养”者,能令人喜欢。
a'“此为[……]第一”者,言此是第一、此为最上、此为最胜、此为最善、此为最顶。
“若有关淫欲法”者,若有连结于淫欲法。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于女人前,为己赞叹淫欲供养者,僧残。有二女人,[若比丘]于二女人作女想……二僧残。女人与黄门,[若比丘]于两者作女想……一僧残、一突吉罗。
(二)
言:“请以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供养。”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四
为何不妊、得子、爱乐、幸福、应以何物供养、如何趣善趣。
(一)
尔时,一不妊女如是对所供养比丘曰:“大德!我如何能有妊乎?”“然,妹!当行第一布施。”“大德!何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残。”
(二)
尔时,可妊女如是对所供养比丘曰:“我如何能得子乎?”“然,妹!当行第一布施。”“大德!何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残。”
(三)
尔时,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大德!我如何得我夫之爱乐乎?”……“大德!我如何得幸福乎?”“然,妹!当行第一布施。”……“僧残。”
(四)
尔时,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大德!我当以何物供养大德乎?”“妹!当以第一布施。”“大德!何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残。”
(五)
尔时,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大德!我当以何物供养大德乎?”“当以第一布施。”“大德!何为第一布施?”……“僧残。”
(六)
尔时,一女人对所供养比丘曰:“大德!我如何趣善趣?”“然,妹!当行第一布施。”“大德!何为第一布施?”……“僧残。”
———僧残四终———
僧残 五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长老优陀夷于舍卫城有施主,往返于许多家。于此,见未婚男子或童女,于男子之父母前赞叹童女:“某家童女端正美丽,贤慧而伶俐勤勉,其童女实适合此家之男子。”父母如是言:“大德!我等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若大德令与之,我等当为儿娶其童女。”又于童女之父母前赞叹男子:“某家男子端正美貌,有智而伶俐勤勉,彼男子实适合此童女。”彼等如是言:“大德!我等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我等如何能为童女之婚事?大德若有求者,我等之童女当与其男子。”彼以如是方便为婚姻嫁娶。
(二)
尔时,一村主之寡妇有一女,端正美丽。村外之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至其妇处作如是言:“大姊!此女请与我子。”彼女如是言:“诸贤!我不知汝等为何人或属何家?我唯一之女儿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与也。”诸人如是对邪命弟子曰:“诸贤!汝等何故而来耶?”“诸贤!我等为吾儿[至]某村妇家求其女。彼妇曰:‘诸贤!我不知汝等为何人或属何家?我唯一之女儿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与也。’”“诸贤!汝等由谁求彼村妇之女耶?诸贤!宜告优陀夷,优陀夷应与之。”
于是,彼邪命弟子等至长老优陀夷处而如是言:“大德!我等[往]某某村妇……‘我不与之。’愿大德!令彼妇之女,与我等之子。”如是,优陀夷至彼妇家而如是言:“何故女不与彼等耶?”“大德!我不知彼等为何人或属何家?我唯一之女儿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与之。”“与彼等,我知彼等。”“大德!若大德知之,我当与。”如是,其妇以女与邪命弟子。
(三)
如是,其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娶其女,一月令作妇事,其后即令作婢事。如是,彼女遣使至母处言:“我实困苦而无乐。唯有一月作妇事,而后令作婢事。母!请来带我归。”如是,其妇至邪命弟子处而言:“诸贤!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应以作妇事。”彼等言:“我等之嫁娶非关于汝,我等之嫁娶乃与沙门所为,我等不知,汝走。”如是,彼妇被邪命弟子所侮辱,再归舍卫城。
彼女再遣使至母处:“我实困苦而无乐,唯有一月作妇事,而后令作婢事。母!请来带我归。”彼村妇至长老优陀夷处而言:“大德!我女实困苦而无乐。唯有一月令其作妇事,其后令作婢事。大德!请往告:‘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应令此女作妇事。’”于是,长老优陀夷至邪命弟子处而如是言:“诸贤!勿使此女作婢事,令作妇事。”彼等答曰:“我等之嫁娶非关于汝,乃与村妇所为,汝应是沙门,沙门不营务当是好沙门,我等不知,汝走。”如是,优陀夷被邪命弟子所侮辱,再归舍卫城。
彼女再三遣使至母处:“我实困苦……带我归。”彼妇再至优陀夷处……“大德!请往告……令作妇事。”“先前,我亦被邪命弟子侮辱。姊!请去!我不去。”
(四)
尔时,其妇讥嫌非难:“犹如我女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彼女亦讥嫌非难:“犹如我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其他女人亦不满其翁姑及主夫而咒诅:“犹如我等因恶翁姑及主夫而困苦无乐,大德亦应如是困苦无乐。”然,诸女人中,满足翁姑及主夫者如是期愿:“犹如我等有好翁姑及主夫而幸福快乐,大德优陀夷亦应如是幸福快乐。”
(五)
诸比丘闻女人之咒诅或女人之期愿。彼等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长老优陀夷何以为媒人耶?”如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长老优陀夷曰:“优陀夷!汝实为媒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为媒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为媒者,[即]为女子[传达]男子之情意,或为男子[传达]女人之情意,或令成夫妇,或令成情人者,僧残。”
二
(一)
尔时,众多赌徒游乐于园中,遣使招游女:“请来!我等在园中游乐。”彼女曰:“诸贤!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属何家?我有甚多用物资具,岂可往市外乎?我当不去。”如是,使者以此语诸赌徒。如斯告时,有一人对诸赌徒言:“诸贤!汝等以何求游女乎?诸贤!宜语优陀夷,优陀夷者当使[她]来也。”如是言时,一优婆塞对其人言:“贤者!勿作是言,如此作非沙门释子所宜,大德优陀夷当不为也。”如此说时,以“当为”、“当不为”赌之。
于是,赌徒等至长老优陀夷处而如是言:“大德!我等游乐于园中,遣使者往某游女处[言:]‘请来!我等在园中游乐。’彼女言:‘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属何家?我有甚多用物资具,岂可往市外乎?我当不去。’愿大德使其游女来。”如是,长老优陀夷至游女处而言:“汝等何故不至彼处乎?”“大德!我不知彼等何人……我当不去。”“我知彼等,即至彼处!”“大德若知之,我当去。”如是,彼等赌徒,携游女行往园中。
(二)
尔时,彼优婆塞讥嫌非难:“何以大德优陀夷为一时之媒乎?”诸比丘闻优婆塞之讥嫌非难。比丘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何以长老优陀夷为一时之媒乎?”如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优陀夷!汝实为一时之媒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乃至……“愚人!汝何以为一时之媒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为媒者,[即]为女人[传达]男子之情意、或为男子[传达]女人之情意、或令成夫妇、或令成情人,虽一时[之关系],亦僧残。”
三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为媒”者,被女人所遣而至男子处,或被男子所遣而至女人处。
“为女人[传达]男[……]意”者,将男子之情意报告女子。
“为男子[传达]女[……]意”者,将女人之情意报告男子。
“或令成夫妇”者,乃令成夫妻。
“或令成情人”者,令成爱情。
“虽一时”者,令成为一时之妻。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四
(一)
有十种女人,即母护、父护、父母护、兄护、姊护、宗亲护、姓护、法护、自护、罚护。
有十种妇,即买得、乐住、雇住、衣物、水得、镮得、婢取、执作、俘虏妇、暂住妇。
(二)
“母护女”者,母为保护监督支配者。
“父护女”者,父为……者。
“父母护女”者,父母为……者。
“兄护女”者,兄为……者。
“姊护女”者,姊为……者。
“宗亲护女”者,宗亲为……者。
“姓护女”者,宗族为……者。
“法护女”者,同法人为……者。
“自护女”者,被带入内室,而说:“此女是我所有,乃至被花束围绕者。”
“罚护女”者,由谁立杖,而宣言:“凡是至某某女人处者,[当与]此人罚杖。”
(三)
“买得妇”者,以财物买之令住。
“乐住妇”者,爱人令爱人住。
“雇住妇”者,与物而令住之。
“衣物住妇”者,与衣物而令住之。
“水得妇”者,触水钵而令住之。
“镮得妇”者,取去镮而令住之。
“婢取妇”者,既是婢又为妇。
“执作妇”者,既是作务者又为妇。
“俘虏妇”者,俘虏中取来者。
“暂住妇”者,一时之妇。
(四)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汝当为某人之买得妇。’”[若比丘]领受[彼语],往语之,受彼语还报者,僧残。男子……语某父护女。……语某罚护女。……僧残。
———摘要句———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汝等当为某人之买得妇。’”领受[彼语]……僧残。男子……某母护女及某父母护女……某母护女及某罚护女……僧残。
———分断章———
男子……某父护女及某父母护女……某父护女及某母护女……僧残。
———省略结合根章———
男子……某罚护女及某母护女……某罚护女及某自护女……僧残。
———一根章终———
如是二根、三根乃至九根亦如是为之。此为十根法——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及父护女……某罚护女……者。”……僧残。
———买得女章终———
(五)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汝为某人之乐住妇……乃至……雇住妇……乃至……暂住妇。’”领受彼语……僧残。
男子遣使比丘:“[……]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某罚护女……‘为暂住妇。’”领受彼语者……僧残。
———暂住妇章终———
(六)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汝为某人之买得妇。’”若比丘领受彼语,往语之,若还报者,僧残。男子……“……为乐住妇……乃至……为雇住妇……‘暂住妇。’”……僧残。
———摘要句———
此为十根法——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罚护女:‘汝为某人之买得妇与乐住妇……暂住妇。’”……僧残。
(七)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汝为某人之买得妇。’”……僧残。
“[……]语某母护女及某父护女:‘汝等为某人之买得妇与乐住妇。’”……僧残。“[……]语某母护女、某父护女及某父母护女:‘汝等为某人之买得妇及乐住妇、雇住妇。’”……僧残。两者当如是增进。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母护女、某父护女……某罚护女:‘汝等为某买得妇、乐住妇……暂住妇。’”……僧残。
———两边关说章终———
(八)
男子之母遣使比丘……乃至……男子之父遣使比丘……乃至……男子之父母遣使比丘[……乃至……兄……姊……宗亲……同姓],男子之同法人遣使比丘……乃至……。
(九)
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女:‘为某人之买得妇。’”……僧残。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往……‘为乐住妇……乃至……暂住妇。’”……僧残。
———摘要句———
此为十根法——
母护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女:‘为某人之买得妇、乐住妇……暂住妇。’”……僧残。
(一〇)
父护女之父遣使比丘……乃至……父母护女之父母遣使比丘……乃至……兄护女之兄遣使比丘……乃至……[姊护女之姊……宗亲护女之宗亲……同姓护女之同姓……法护女之同法人……]以自护女为所有者,遣使比丘……乃至……罚护女之立杖者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女:‘汝为某人之买得妇。’”“……‘为某人之买得妇、乐住妇……暂住妇。’”……僧残。
(一一)
母护女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某:‘我应为某人之买得妇。’”……僧残。“母护女……‘当为乐住妇。’……乃至……‘当为暂住妇。’”……僧残。
———摘要句———
罚护女遣使比丘:“大德!往语某某:‘我应为某人之买得妇、乐住妇……暂住妇。’”比丘领受彼语,往语之,还报者,僧残。
———全根章句终———
(一二)
受语、传言、还报者僧残。受语、传言、不还报者偷兰遮。受语、不传言、还报者偷兰遮。受语、不传言、不还报者突吉罗。不受语、传言、还报者偷兰遮。不受语、传言、不还报者突吉罗。不受语、不传言、还报者突吉罗。不受语、不传言、不还报者不犯也。
(一三)
男子命众多比丘:“大德!往传言某女。”全比丘受语、传言、还报者,全比丘僧残。男子……“往传言。”全比丘受语、传言,一比丘还报者,全比丘僧残。男子……“往传言。”全比丘受语,一比丘传言,全比丘还报者,全比丘僧残。男子……“往传言。”全比丘受语,一比丘传言,一比丘还报者,全比丘僧残。
(一四)
男子命比丘:“大德!往传言某女。”受语、传言、还报者,僧残。男子命比丘:“大德!往传言某女。”受语、传言,令弟子还报者,僧残。男子命比丘……“往传言。”受语,令弟子往传言,而自还报者,僧残。男子命比丘……“往传言。”受语,令弟子传言,弟子传之,令他人还报者,两者偷兰遮。
(一五)
往时,受语传告;归时,不报者,偷兰遮。往时,不受语;归时,受语传报者,偷兰遮。往时,受语语之;归时,受语传报者,僧残。
(一六)
为僧、为塔、为病人而往理事务,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
眠女、死女、外出、非女、黄门、争执和解,为黄门作媒。
(一)
尔时,一男子命一比丘:“大德!往语某女。”彼往问诸人:“某女住何处乎?”“大德!在眠。”彼心生悔,“我非僧残乎?”以此事白世尊。“比丘!非僧残,突吉罗。”
(二)
尔时,一男子命一比丘:“大德!往语某女。”比丘往而问诸人:“某女于何处乎?”“大德!死矣。”……乃至……“大德!外出。”……乃至……“大德!非女也。”……乃至……“大德!女黄门也。”彼心生悔……“突吉罗。”
(三)
尔时,或女人与夫争执而往母家。所供养比丘和解之。彼心生悔……乃至……“比丘![其女]被离婚乎?”“世尊!无。”“比丘![其女]非被离婚者,不犯也。”
(四)
尔时,一比丘为黄门作媒。彼心生悔,“我非僧残乎?”以此事白世尊。“比丘!非僧残,偷兰遮。”
———僧残五终———
僧残 六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中。时,阿罗毗之诸比丘共乞造房舍,无主而自理,需建材无限量而此事无所终止。彼等乞求极多,言:“汝等与人、汝等与工人、与牛、与车、与刀、与斧、与锄、与锹、与锯、与蔓草、与竹、与文若草、与婆婆草、与草、与土。”诸居士为此乞求而烦恼。见诸比丘则恐怖战栗,或改道而走、或翻脸、或闭户,见牛误以为比丘而奔逃。
时,长老大迦叶于王舍城安居已,向阿罗毗出发,渐渐[游行]至阿罗毗。于是,长老大迦叶住于阿罗毗之阿伽罗婆寺中。时,长老大迦叶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因乞食而入阿罗毗邑,诸居士见长老大迦叶,惊恐战栗,或改道而走、或翻脸、或闭户。如是,长老大迦叶于阿罗毗邑行乞已,食后,由行乞归,语诸比丘:“友!原此阿罗毗丰饶而易得食,依施与之食生活容易。然,今日阿罗毗,饥馑难得食,依施与之食生活非易。友!以何因缘,此阿罗毗饥馑难得食,依施与之食生活非易耶?”时,诸比丘以此事告长老大迦叶。
(二)
尔时,世尊随意住于王舍城后,向阿罗毗游行,渐渐游行至阿罗毗。于是,世尊住阿罗毗之阿伽罗婆寺中。时,长老大迦叶来至世尊处,顶礼世尊已,于一面坐。坐已,长老大迦叶以此事白世尊。尔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阿罗毗之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共乞造房舍,无主而自理,需建材无限量而此事无所终止耶?汝等向彼等乞求极多,言:‘汝等与人……’……见牛误以为比丘而奔逃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汝等愚人!何以共乞造房舍……此等[事]无所终止,汝等于彼等……极多,言:‘汝等与人……与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责已、说法已,语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过去世有二兄弟仙人,住恒河边。时,名为摩尼犍大龙王,渡恒河至弟仙人处,盘绕七圈,圈圈环绕彼,成大镰刀形立于彼头上。诸比丘!尔时,弟仙人恐怖其龙,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兄仙人见弟仙人之形体枯瘦,容貌憔悴,筋脉悉现,而对彼曰:‘汝何故形体……悉现耶?’‘尊者!此摩尼犍大龙王,渡恒河来至我处,盘绕七圈,围绕我身成大镰刀形立我头上。恐怖其龙,[故]我形体……[悉现]。’‘汝不欲龙王来乎?’‘尊者!我不欲龙王来也。’‘汝见其龙之何物耶?’‘尊者!我见龙之颈饰有宝珠。’‘然而,汝向龙王乞其摩尼:“与我摩尼!我欲摩尼!”’
时,摩尼犍大龙王,渡恒河至弟仙人处,立于一面。龙王于一面立已,弟仙人如是言:‘与我摩尼!我欲摩尼!’诸比丘!此时摩尼犍大龙王[言:]‘比丘乞摩尼,比丘欲摩尼。’即去。摩尼犍大龙王再渡恒河……至[弟仙人处]。弟仙人遥见龙王,则对彼曰:‘与我摩尼!我欲摩尼!’此时龙王言:‘比丘乞摩尼,欲摩尼。’即由其处折回。诸比丘!龙王三次渡恒河,弟仙人见龙王渡恒河,即对龙王曰:‘与我摩尼!我欲摩尼!’诸比丘!此时摩尼犍大龙王,以偈颂谓弟仙人:
我丰饶饮食 皆由摩尼出
不与汝贪人 不复来汝庵
壮者剑在手 胁我乞摩尼
不与汝贪人 不复来汝庵
诸比丘!其时摩尼犍大龙王言:‘比丘乞摩尼,欲摩尼。’即归而不复来。
时,弟仙人,不见美丽之龙王,形体更枯瘦,颜貌憔悴,筋脉悉现。兄仙人见弟仙人形体更……悉现,如是对弟仙人曰:‘汝何故形体更……筋脉悉现乎?’‘尊者!我因不见美龙王,形体更……悉现也。’时,兄仙人为弟仙人说偈颂曰:
勿求人之爱 贪求生憎怨
梵士乞摩尼 龙去不复现
诸比丘!彼畜生亦实不喜乞求,何况人乎?”
(四)
“诸比丘!昔一比丘住于雪山腹之一深林。近其深林处,有大深池。时,大鸟群日中寻食于此池,夜往宿深林。诸比丘!时,彼比丘受鸟群乱鸣所扰,来我处顶礼已,于一面坐。其比丘坐已,我对彼如是言:‘比丘!诸事安适耶?易得食耶?长途涉旅不疲怠耶?汝由何处来耶?’‘世尊!诸事安好。世尊!易得食,长途之旅不疲怠。世尊!雪山腹有大深林,近其深林有大深池,有大鸟群日中寻食彼池,日没回宿其深林。世尊!我为鸟群乱鸣所扰,故由彼处而来。’‘比丘!汝不欲其鸟群来耶?’‘世尊!我不愿其鸟群来。’‘然,比丘!汝往深林之处,于夜之初分,三次唱言:“住此深林中之所有众鸟听我言,我要汝翼,汝等各与我翼!”夜之中分亦……乃至……夜之后分亦……“……与我翼!”’
如是,诸比丘!其比丘入深林中,夜之初分三次唱言:‘住此深林中……与我翼!’夜之中分亦……夜之后分亦……‘……与我翼!’时,彼众鸟因‘比丘乞羽翼,比丘欲羽翼。’而舍去此深林,从此,去不复还。比丘!彼畜生且不喜乞求,何况人乎?”
(五)
“诸比丘!昔良家子赖吒婆罗之父,以偈对赖吒婆罗曰:
彼众我不知 彼等且乞我
汝是我之子 何故不来乞
乞者人不爱 不得则憎怨
故我不求汝 勿怨憎于我
诸比丘!彼赖吒婆罗实是良家子,对己父且如是言,何况[他]人之对[他]人乎?
(六)
诸比丘!诸居士之聚财,难集又难护。于此,愚人!汝等实如是于难集难护之聚财,多乞求而住,言:‘汝等与人、与工人、与牛[……乃至……]与土。’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自乞造房舍,无主自理时,应如量而造。于此所谓如量者:长十二佛搩手、内广七搩手也。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应由此诸比丘于无难处、有行处指示作处;若比丘于有难处、无行处之作处,自乞造房舍,或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或过量者,僧残。”
二
(一)
“自乞”者,自乞求人、工人、斧、车、铊、手斧、锄、凿……乃至……草、土。
a “造”者,自造或令他人造。
a'“房舍”者,内部有涂抹、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均有涂抹者。
“无主”者,无其他任何人为施主,即或男、或女、或在家、或出家者。
“自理”者,为自己而作。
“应如量而造。于此所谓如量者:长十二佛搩手”者,指外侧之量而言。
“内广七搩手”者,指内侧之量而言。
(二)
“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者,造房舍之比丘,乞求房舍之作处时,应至僧中,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诸大德!我自乞造房舍,无主而自理。诸大德!我今乞求僧伽检视作处。”
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若全僧伽能检视作处,得由全僧伽检视之;若全僧伽不能检视作处时,得乞求其中有聪明贤能之比丘,知有难处、无难处、有行处、无行处者之听许。“诸比丘!当如是认可。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自乞造房舍,无主而为己。彼求僧检视作处,若僧时机可者,请僧听许某甲、某甲比丘,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求僧检查作处,请僧听许某甲、某甲比丘,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诸大德中,对于某甲、某甲比丘,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已对于某甲、某甲比丘,检视某甲比丘之作处听许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彼被认准之比丘,往其作处检视,应知有难处、无难处、有行处、无行处。若是有难处、无行处者,应言勿作于此;若无难处、有行处者,应对僧伽报告无难处、有行处。“其造房舍比丘,至僧中,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诸大德!我自乞造房舍,无主而自理。
诸大德!我求僧指示作处。’
应二次乞请、三次乞请。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自乞造房舍,无主而自理。彼求僧指示作处,若僧时机可者,僧当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乞求……。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诸大德中,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由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处已。僧忍……知解。’”
(三)
“有难处”者,谓或有蚂蚁之住处、或有白蚁之住处、或鼠之住处、蛇之住处、蝎之住处、百足之住处、象之住处、马之住处、狮子之住处、虎之住处、豹之住处、熊之住处、鬣狗之住处,此中某一畜生之住处;或七谷之生处、七菜之生处;或屠杀处、刑场处、或冢墓处、园地处;或王地、象屋、马屋、监狱、酒坊、狱所、车道、四叉路、集会处、有幕处,此言“有难处”。
“无行处”者,如牛车不得回转,四周阶梯不得回转之处,此言“无行处”。
“无难处”者,非蚂蚁之住处、非白蚁之住处……非有幕处,此言“无难处”。
“有行处”者,于牛车……阶梯得回转者,此言“有行处”。
(四)
“自乞”者,谓自乞求人……土。
a “造”者,自造或令他人造。
a'“房舍”者,内部有涂抹、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均有涂抹。
“或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或过量”者,不由白二羯磨指示作处,或长或广,其量超过毛发程度(甚微)。自造或令他造者,每所造,突吉罗。至[最后之]一泥团未涂者,偷兰遮。其泥团涂已者,僧残。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一僧残、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僧残。
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二)
比丘造房舍,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过量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过量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过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一僧残。
比丘造房舍,适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适量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适量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三)
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二僧残、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二僧残、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二僧残、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二僧残。
(四)
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二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有难处、有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无行处者,一突吉罗。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五)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造彼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六)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七)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应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一僧残、二突吉罗……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八)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应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二僧残、二突吉罗……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九)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亦命:“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闻:“造我之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比丘应自往,或遣使云:“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若不自往或不遣使者,突吉罗。比丘命……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有行处。彼闻……遣使云:“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若……不遣使者,突吉罗。比丘命……“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有行处。”……乃至……“应被指示作处。”……乃至……“应于无难处、有行处。”……乃至……“应于无难处。”……乃至……“应于有行处。”……突吉罗……造[彼房舍],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一〇)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应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闻:“为我造房舍,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比丘自往,或遣使云:“应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乃至……]“应于有行处。”……乃至……不犯也。
(一一)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应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过量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闻……不犯也。
(一二)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应被指示作处,而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造房舍者,三突吉罗。……乃至……有难处、有行处造房舍者,二突吉罗。……乃至……无难处、无行处造房舍者,二突吉罗。……乃至……无难处、有行处造房舍者,一突吉罗。……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造房舍者,二突吉罗。……乃至……有难处、有行处造房舍者,一突吉罗。……乃至……无难处、无行处造房舍者,一突吉罗。……乃至……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一三)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应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应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不犯也。
(一四)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彼若于房舍未成时来,由彼比丘云其房舍应与他人,或拆坏再造;若不与他人或不再造者,一僧残、二突吉罗。……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造彼房舍,被指示作处,适量而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一五)
自造而未成,由己成之则僧残。自造而未成,由他人成之亦僧残。他人造而未成,由己成之则僧残。他人造而未成,由他人成之亦僧残。
(一六)
造山窟、洞穴、草屋,为他人造,不犯也。除[己之]住屋,[为公众者]皆不犯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造房舍僧残六终———
僧残 七
一
尔时,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中。尔时,长老阐陀之施主居士,如是对阐陀曰:“大德!请示精舍地,我为大德令[人]造精舍。”如是,长老阐陀求精舍地,伐村人、镇人、市人、洲人、国人所奉祀之一神庙树,诸人讥嫌非难:“为何沙门释子伐村人……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沙门释子伤一根之生命。”
诸比丘闻诸人之讥嫌非难。彼等中有少欲之比丘亦讥嫌非难:“为何长老阐陀砍伐村人……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阐陀!汝实砍伐村人……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乃至……“愚人!汝何以砍伐村人……国人所奉祀之神庙树耶?愚人!人人于此树作有生命想。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造大精舍,有主而自理,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由诸比丘指示无难处、有行处之作处。若比丘于有难处、无行处之作处,造大精舍;若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者,僧残。”
二
a'“造”者,是自造或令他造。
“大”者,谓有主精舍。
“精舍”者,内部有涂抹、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部均有涂抹者。
a “有主”者,有其他任何人为施主,即或男、或女、或在家、或出家者。
“自理”者,为自己而作。
“应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者,应由造精舍之比丘,查察精舍之作处……[见第六僧残二(二)]……云:“诸大德!我造大精舍,有主而自理。诸大德!我今乞请僧检视作处……”此言“有行处”。
b'“造”者,是自造或令他造。
“大”者,谓有主精舍。
“精舍”者,内部有涂抹、外部亦有涂抹或内外部均有涂抹者。
b “不率同诸比丘指示作处”者,不由白二羯磨指示精舍之作处,自造或令他造者,每所造,突吉罗。至[最后之]一泥团未涂者,偷兰遮。其泥团涂已者,僧残。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比丘造精舍,不被指示作处,而于有难处、无行处者……[见第六僧残三(一),过量适量章于此不提]……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二)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处……有难处、无行处……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三)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且不命:“应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处,于有难处、无行处。……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四)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又命:“应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处,于有难处、无行处。彼闻:“造我精舍,不被指示作处,于有难处、无行处。”由彼比丘自往或……不犯也。
(五)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又命:“应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处,于有难处、无行处造精舍者,三突吉罗……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六)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处,于有难处、无行处。彼若于未成时至……被指示作处,于无难处、有行处者,不犯也。
(七)
自造而未成……[同第六僧残三(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造精舍僧残七终———
僧残 八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时,长老沓婆摩罗子,生年七岁即证阿罗汉果,凡是诸声闻所应通达者,彼皆通达;于其上,彼已无更上之任何事可作为,于所作亦无可复加者。时,长老沓婆摩罗子独于静处坐时,心起如是思惟:“我生七岁而证得阿罗汉果,凡诸声闻所应通达者,我皆通达;无更上之任何事可作为,于所作亦无可复加者。我如何为僧众服务?”于是,长老沓婆摩罗子,作是思惟:“我当为僧众分房舍,分配请食。”
(二)
时,长老沓婆摩罗子,晡时,从静坐而起,至世尊处。至已,顶礼而坐一面,摩罗子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我在静坐时……为僧众服务。世尊!我如是思惟:‘我当为僧众分房舍,分配请食。’世尊!我欲为僧众分房舍,分配请食。”“善哉!沓婆!然则,汝沓婆当为僧众分房舍,分配请食。”“是!世尊!”长老沓婆摩罗子对世尊应诺。
(三)
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然而,诸比丘!僧伽当同意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诸比丘!应如是认可。最初,当乞请沓婆;请后,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若僧时机可者,请僧伽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请僧伽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诸长老中,对于同意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
僧已认可沓婆摩罗子为分房舍人及分配请食人。僧已忍……知解。’”
(四)
已被认可之长老沓婆摩罗子,即分配同类比丘于同一处之房舍。比丘中之诵经者,使彼等能相互合诵经,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于比丘中持律者,使彼等相互裁决律,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比丘中之说法者,使彼等能相互论法,则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凡坐禅比丘,使彼等互不妨碍,而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说粗语而身体强壮者,即为彼等分配于同一处之房舍。因此,彼等长老舒适而住。又,比丘中迟来者,为彼等入火光三昧,以其光分房舍。然而,诸比丘亦有故意迟来者,[思:]“我等将能见长老沓婆摩罗子之神通力。”至沓婆摩罗子处而如是言:“大德沓婆!为我等分房舍。”长老沓婆摩罗子对彼等曰:“长老!愿乐何处,我即分配于何处。”彼等即故意指示远方。“大德沓婆!为我等分房舍于耆阇崛山。大德!为我等分房舍于盗人岳;分房舍于仙人山黑石崛。[……乃至……]于毗婆罗山七叶崛[……乃至……]于尸陀林蛇须洞[……乃至……]于五摩陀崛[……乃至……]颠陀伽崛[……乃至……]多浮陀崛[……乃至……]多浮陀园[……乃至……]耆婆伽梨园[……乃至……]分房舍于曼直林中之鹿园。”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彼等入火光三昧,由指头出火行于前面,彼等亦从此光随长老沓婆摩罗子后而行。长老沓婆摩罗子如是分房舍于彼等:“此是卧床、此是座床、此是褥、此是枕、此是大便处、此是小便处、此是饮用水、此是洗净水、此是杖、此乃僧伽之会议处、此时可入、此时可出也。”长老沓婆摩罗子如是分配房舍于彼等,再归竹林也。
(五)
尔时,有慈比丘与地比丘,为新出家小德者故,彼等于僧众中得恶房恶食。其时,王舍城中之众人喜欢供养诸长老比丘熟酥、胡麻油、添味等备蓄食物。然而,对慈比丘、地比丘则随便给与屑米饭、酸粥等普通之食物。彼等食后,从乞食归来,问长老比丘曰:“尊者!于食堂,师等有何物耶?师等有何物耶?”部分长老言:“友!我等有熟酥、有胡麻油、有添味。”慈比丘、地比丘对诸比丘曰:
“尊者!我等无有何物,唯有屑米饭、酸粥之常食,以应所需。”
(六)
尔时,有一善饭居士,供养众僧四种常施食。彼于食堂与妻子站立而侍候,或捧饭、或捧汤、或捧胡麻油、或捧添味等。某日,善饭居士翌日请食,[依顺次]慈比丘、地比丘被指定应供。此日,善饭居士以事来僧园,至长老沓婆摩罗子处,向彼顶礼后一面坐。坐已,长老沓婆摩罗子为善饭居士说法、开示……令欢喜。善饭居士对长老沓婆摩罗子曰:“大德!于明日我家供食,指定何人耶?”“指定慈比丘、地比丘。”时,善饭居士不悦而思:“为何有恶比丘将于我家食耶?”归家后令婢:“明日,受食者来,为彼等设座于谷仓,给与屑米饭添加酸粥。”“诺!主人!”彼婢如是对善饭居士应诺。
(七)
时,慈比丘、地比丘言:“友!昨日善饭居士请食,指定我等。明日,我等可受善饭长者及妻子共立侍候,或捧饭、或捧汤、或捧胡麻油、或捧添味等。”彼等欢喜,通夜不能如常入眠。
时,慈比丘、地比丘,于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至善饭居士家。其婢见慈比丘、地比丘由远方来,设床座于谷仓,对慈、地比丘曰:“大德!请坐!”
时,慈比丘、地比丘如是思:“必是食事未成,此时使我等暂坐谷仓也。”然而,彼婢持来屑米饭添加酸粥,言:“大德!请食!”“妹!我等来受常施食也。”“大德!我知也。然而,昨日受我家主人之命:‘明日,受食者来,为彼等设座于谷仓,给与屑米饭添加酸粥。’大德!请食。”如是,慈比丘、地比丘言:“友!昨日善饭居士来僧园,至沓婆摩罗子处,必是沓婆摩罗子于善饭居士前中伤我等。”彼等忧恼,不能如常进食。
时,慈比丘、地比丘食已,归至僧园,收摄衣钵,于门外之仓库蹲坐于僧伽梨衣,赤面屈肩,垂首悲愤而困惑。
(八)
时,慈比丘尼至慈比丘、地比丘处,如是对彼等曰:“我顶礼大德。”如是言时,慈比丘、地比丘亦不言。再次……三次,慈比丘尼对慈比丘、地比丘曰:“我顶礼大德。”三次,慈比丘、地比丘皆不答。“我于大德有何过耶?何故大德不答我耶?”“妹!我等如是被沓婆摩罗子所害,汝勿关心!”“大德!我能何为?”“妹!汝若愿意,今日,使世尊摈灭沓婆摩罗子。”“大德!我如何作?我能作何事乎?”“妹!汝至世尊处,应如是言:‘世尊!此有非善、非适法。世尊!应无恐惧、无恼害、无危难之此处,而于此处有恐惧、有恼害、有危难。于无风处而起风,其水若火,我实为沓婆摩罗子所犯也。’”“然!大德!”慈比丘尼应诺慈比丘、地比丘,至世尊处,顶礼而立一面。于一面立已,慈比丘尼如是对世尊曰:“世尊!此有非善……所犯也。”
(九)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沓婆摩罗子曰:“沓婆!汝记忆如其比丘尼所云之行为乎?”“世尊!如世尊之知我。”世尊再次……乃至……世尊三次问长老沓婆摩罗子……“如……知我。”“沓婆!汝不能如此答。汝若为者言为,若未为者当言未为。”“世尊!忆我生以来,梦中亦未曾行不净法,况于觉醒时乎?”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摈灭慈比丘尼,应查问[教唆此尼之]诸比丘。”言已,世尊起座而入精舍。于是诸比丘摈灭慈比丘尼。时,慈比丘、地比丘对彼诸比丘曰:“诸师!勿摈灭慈比丘尼,彼尼无有何过,因我等瞋怒不喜[沓婆],欲摈斥之而教唆彼尼也。”“诸师!汝等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长老沓婆摩罗子耶?”“然!诸师!”
诸比丘中少欲者亦讥嫌非难:“为何慈比丘、地比丘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长老沓婆摩罗子耶?”如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沓婆摩罗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为何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沓婆摩罗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他比丘恶瞋不满,而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之,[思:]‘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堕。’彼于后时,或被诘问或不被诘问,其事情无根者,因比丘住于瞋恚故者,僧残。”
二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他比丘”者,是其他之比丘也。
“恶瞋”者,是怒而不快、不喜、愤懑不平。
“不满”者,由瞋怒而不快、不喜、不满意。
“无根”者,不见、不闻、无疑念。
“[以……]波罗夷法”者,以四波罗夷之一。
“诽谤”者,自非难或令人非难之。
“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堕”者,令从比丘法退堕、令从沙门法退堕、令从戒法退堕、令从修德法退堕也。
“后时”者,于彼诽谤时,经过刹那、顷刻、须臾者。
“被诘问”者,究明其被诽谤之事柄。
“不被诘问”者,不被追究所云何事。
“事情”者,有四事,论事、非难事、罪事、行事。
“因比丘住瞋恚”者,由我云虚事、由我云妄事、由我云无实,我以不知而言之。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我见汝犯波罗夷法。汝非沙门、非释子,不与汝共布萨、自恣、僧羯磨。”者,语语僧残。云彼犯波罗夷法,不闻而诽谤彼:“由我闻……”语语僧残。云彼犯波罗夷法,不疑而诽谤彼:“由我疑……”语语僧残。
(二)
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我见之、闻之……”语语僧残。不见彼……诽谤彼:“我见之、疑之……我见之、闻之、疑之……”语语僧残。
不闻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我闻之、疑之……乃至……我闻之又见之……乃至……我闻之、疑之、见之……”语语僧残。
不疑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我疑之、见之……我疑之、闻之……我疑之、见之、闻之……”语语僧残。
(三)
见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我闻之……我疑之……我闻之、我疑之……”语语僧残。闻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我疑之……乃至……我见之……乃至……我疑之、见之……”语语僧残。疑彼犯波罗夷法而诽谤彼:“我见之……乃至……闻之……乃至……见之、闻之……”语语僧残。
(四)
见彼犯波罗夷法,于见有疑,不确信所见、不忆所见、忘失所见;于闻有疑……忘失所闻;于疑有疑……忘失所疑而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我疑之、见之……乃至……我疑之、闻之……乃至……我疑之、见之、闻之……”语语僧残。
(五)
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他人]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被见之……”语语僧残。不闻彼……不疑彼……。
(六)
不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他人]诽谤彼:“汝被见之、被闻之……乃至……被见之、被疑之……被见之、被闻之、被疑之。”……语语僧残。不闻彼……不疑彼……。
(七)
见彼犯波罗夷法而令[他人]诽谤彼:“汝被闻之……乃至……被疑之……乃至……被闻之、被疑之。”……闻彼……疑彼……。
(八)
见彼犯波罗夷法,于见有疑……忘失所疑而诽谤彼:“汝被疑之、被见之。”……乃至……忘失所疑而诽谤彼:“汝被疑之、被闻之。”……乃至……忘失所疑而诽谤彼:“汝犯波罗夷法……被疑之、被见之、被闻之……”语语僧残。
四
(一)
于不清净有清净之见、于清净有不清净之见、于不清净有不清净之见、于清净有清净之见。
(二)
有不清净人犯一波罗夷法,若于彼有清净之见,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则一僧残、一突吉罗。有不清净人……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僧残。
有不清净人……不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有不清净人……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非难语罪。
(三)
有清净人不犯一波罗夷法,若于彼有不清净之见,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突吉罗。有清净人……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不犯也。
有清净人……不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有清净人……被容许而以叱责意言之者,非难语罪。
(四)
有不清净人犯一波罗夷法,若于彼有不清净之见,不被容许而以摈斥意言之者,突吉罗……不犯也……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非难语罪。
(五)
有清净人不犯一波罗夷法,若于彼有清净之见……犯一僧残、一突吉罗……僧残……一非难语罪与一突吉罗……非难语罪。
(六)
于清净人持不清净之见、于不清净持不清净之见,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无根僧残八终———
僧残 九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慈比丘、地比丘下耆阇窟山时,见牡羝羊与牝羝羊行淫。见已而作如是言:“友!然!我等以此牡羊名沓婆摩罗子,此牝羊名慈地比丘尼。我等当如是言:‘诸师!前我等闻而谤沓婆摩罗子。然而,今我等自见[彼]与慈地比丘尼行淫。’”彼等以牡羊名沓婆摩罗子,其牝羊名慈地比丘尼,彼等语诸比丘曰:“诸师!前我等闻而谤沓婆摩罗子。然,今我等自见[其]与慈地比丘尼行淫。”诸比丘如是言:“诸师!勿作如是言,长老沓婆摩罗子不为如是也。”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僧而问长老沓婆摩罗子曰:“沓婆!汝忆如诸比丘之言乎?”“世尊!如世尊了知我。”再次,世尊……乃至……三次,世尊言长老沓婆摩罗子……“……了知我。”“沓婆!……”“……况于觉醒时乎?”时,世尊告诸比丘曰:“然,诸比丘!应检问此诸比丘。”如是言已,世尊起坐而入精舍。
(二)
尔时,彼诸比丘检问慈比丘、地比丘之徒。被诸比丘检问,彼等以此事告诸比丘。“诸师!汝等取异事中之某类似点,以波罗夷法诽谤沓婆摩罗子耶?”“然!诸师!”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慈比丘、地比丘以异事中之……诽谤沓婆摩罗子耶?”时,彼等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汝等实以异事中之……诽谤沓婆摩罗子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以异事中之……诽谤沓婆摩罗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对他比丘恶瞋不满,唯取异事中之某种类似点,以波罗夷法诽谤之,[思:]‘[由此]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堕。’彼于后时,或被诘问或不被诘问,而言唯取其异事之某种类似点。因比丘住于瞋恚故者,僧残。”
二
(一)
“任何”者,……[同第八僧残二]……不满。
(二)
“异事中之”者,或罪异事、或事异事。
如何事为事之异事?言事是教诫事、犯罪事、行事之异事也。教诫事是……犯罪事……行事是言事、教诫事、犯罪事之异事也。如是事乃事之异事。
如何事为事之同事?言事是言事之同事、教诫事是教诫事之同事、犯罪事可能是犯罪事之同事或异事。
如何犯罪事是犯罪事之异事?不净法波罗夷罪是不与取波罗夷罪、断人命波罗夷罪、上人法波罗夷罪之异事也。不与取波罗夷罪是……断人命波罗夷罪……上人法波罗夷罪是不净法波罗夷罪、不与取波罗夷罪、断人命波罗夷罪之异事。如是犯罪事乃犯罪事之异事。
如何犯罪事是犯罪事之同事?不净法波罗夷罪是不净法波罗夷罪之同事……上人法波罗夷罪是上人法波罗夷罪之同事。如是犯罪事乃犯罪事之同事。行事乃行事之同事,如是事乃事之同事。
(三)
“[唯取]类似点”者,类似有十种类似:种似、名似、种姓似、根似、罪似、钵似、衣似、和尚似、阿阇梨似、房舍似。
“种似”者,见刹帝利种犯波罗夷法后,见其他之刹帝利种而诽谤:“由我见刹帝利种犯波罗夷法,汝非沙门、非释子,与汝不共布萨、自恣、僧羯磨。”语语僧残。见婆罗门种……乃至……见吠舍种……乃至……见首陀种……语语僧残。
“名似”者,见佛护……乃至……见法护……乃至……见僧护犯波罗夷法,见其他之僧护……语语僧残。
“种姓似”者,见瞿昙姓……见目犍连姓……乃至……见迦旃延姓……乃至……见婆斯达姓犯波罗夷法,见其他之婆斯达姓……语语僧残。
“相似”者,见[身]高者……乃至……见矮者……乃至……见黑者……乃至……见白者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罪似”者,见犯轻罪而向彼以波罗夷法诽谤:“汝非沙门也……”语语僧残。
“钵似”者,见持铁钵者……乃至……见持布钵者……乃至……持孙婆迦钵者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衣似”者,见粪扫衣者……乃至……着居士衣者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和尚似”者,见某和尚弟子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阿阇梨似”者,见某阿阇梨弟子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房舍似”者,见住某房舍者犯波罗夷法……语语僧残。
(四)
“以波罗夷法”者,以四波罗夷之一……[同第八僧残二]……行事也。
“唯取某种类似点”者,是对彼类似[之部分],而取他人之类似[部分]。
“比丘住瞋恚故”者,……[同第八僧残二]……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有比丘见犯僧残,于僧残有僧残之见,若对彼以犯波罗夷诽谤:“汝非沙门……不与僧羯磨。”如是,于犯罪异事取类似,语语僧残。
有比丘见犯僧残,于僧残有偷兰遮之见……乃至……有波逸提之见……乃至……有提舍尼之见……乃至……有恶作之见……乃至……有恶说之见,若对彼……语语僧残。
有比丘见犯偷兰遮……乃至……波逸提……乃至……提舍尼……乃至……恶作……乃至……见犯恶说,于恶说有恶说之见,若对彼……语语僧残。有比丘见犯恶说,于恶说有僧残之见,于恶说有偷兰遮、波逸提、悔过、恶作之见,若对彼……语语僧残。
作一一之根,结成环轮以[记]之。
(二)
有比丘见犯僧残,于僧残有僧残之见,若对彼以犯波罗夷令[他人]诽谤:“汝非沙门……”……语语僧残。有比丘见犯僧残,于僧残有偷兰遮之见……乃至……有恶说之见……有比丘见犯恶说,于恶说有恶说之见,若对彼……语语僧残。
(三)
谓有其罪而自谤之或令谤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残九终———
僧残 十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时,提婆达多至拘迦利迦、迦吒无迦利、骞陀毗耶子、娑勿陀达之处作如是言:“友!来!我等对沙门瞿昙作破僧、破[法]轮。”拘迦利迦答提婆达多曰:“友!沙门瞿昙是大神通者、大威力者,我等如何对沙门瞿昙作破僧、破法轮耶?”“友!来!我等至世尊处要求五事:‘尊师!世尊以种种方便赞叹少欲知足、制欲、头陀行、乐住、灭漏、精进。世尊!此五法以种种方便成为少欲知足、制欲、头陀行、乐住、灭漏、精进之胜法也。愿世尊:
诸比丘尽形寿应为住兰若者,至村落者罪。
[比丘]尽形寿应为乞食者,受请食者罪。
[比丘]尽形寿应为着粪扫衣者,受居士衣者罪。
尽形寿应为树下住者,住屋者罪。
尽形寿应不食鱼肉,食鱼肉者罪。’
沙门瞿昙当不许此五事,我等以此五事告知众人。友!我等由此五事,可以对沙门瞿昙作破僧、破法轮。众人实喜信贫苦行故。”
(二)
如是,提婆达多与友徒同至世尊处,顶礼退坐一面。坐已,对世尊曰:“尊师!世尊以种种方便赞叹少欲知足……食鱼肉者罪。”“止!提婆达多!欲住兰若者应住兰若,欲住村落者应住村落,欲乞食者应乞食,欲受请食者应受请食,欲以着粪扫衣者应着粪扫衣,欲受居士衣者应受之。提婆达多!我许八个月住树下,亦[许]不见、不闻、不疑之三清净鱼肉。”
其时,提婆达多知“世尊不听许五事”,甚喜而与友徒起坐,右绕世尊而去。如是,提婆达多入王舍城,以五事告知众人:“诸贤!我等至沙门瞿昙处,乞请五事:‘师尊!世尊以种种方便赞叹少欲知足……食鱼肉者罪。’沙门瞿昙不听许我等修持此五事。”
(三)
尔时,众人中无信心、无净心、难觉者言:“此沙门释子等是头陀行者、是制欲行者。然而,沙门瞿昙是奢侈者,是着念奢侈。”然而,众人中有信心、有净心、有贤智、有觉者讥嫌非难:“为何提婆达多企图对世尊破僧、破法轮乎?”诸比丘闻众人之讥嫌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提婆达多企图破僧、破法轮乎?”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提婆达多!汝实企图破僧、破法轮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为何企图破僧、破法轮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企图破和合僧或取导致破僧之事件揭示[于公众]而住立,诸比丘应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企图破和合僧或取导致破僧之事件揭示[于公众]而住立。尊者!应与僧伽和合。僧伽实为欢喜、和合、无诤,同一说戒,安稳而住。’诸比丘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彼比丘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僧残。”
二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谓“比丘”之意。
a'“企图破”者,如何使其分裂、有异、不和合,而求党结众。
“和合”者,僧伽是同住者,立于同一界者。
b'“取”者,提起也。
a “导致破僧之事件”者,十八破[僧]事也。
b “揭示[于公众]”者,示说[于公众]。
c “诸比丘”者,由有所见闻之其他比丘,彼等应如是言:“尊者!勿企图破和合僧或取导致破僧之事件揭示[于公众]而住立。尊者!应与僧伽和合,僧伽实为欢喜、和合、无诤,同一说戒,安稳而住。”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企图破僧]而不言者突吉罗。
彼比丘当被引至僧中谏告:“尊者!勿企图破和合僧或取导致破僧之事件揭示于公众而住立。尊者!应与僧伽和合,僧伽实为……安稳而住。”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
彼比丘当于[僧中]被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企图破和合僧,彼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僧伽为使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不舍[其事]。僧为使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诸大德中,为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不忍者请说。
某甲比丘为舍其事,由僧伽谏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僧残。僧残罪者,除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外。
c'“彼比丘”者,彼破僧比丘。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法羯磨有疑念而不舍者,僧残;于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念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二)
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破僧僧残十终———
僧残 十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提婆达多企图破僧、破法轮。诸比丘如是言:“提婆达多非法语者、非律语者,为何提婆达多企图破僧、破法轮乎?”
如是言时,拘迦利迦、迦吒无迦利、骞陀毗耶子、娑勿陀达对彼等诸比丘曰:“诸长老!勿言如是。提婆达多是法语者、律语者。提婆达多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乐而语,了知我等[所欲]而语。是故对彼,我等应忍可。”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有诸比丘对提婆达多之企图破僧,随顺与结党乎?”
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诸比丘!实有比丘等对提婆达多之企图破僧,随顺与结党乎?”“世尊!实然!”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何以对愚人提婆达多之企图破僧,随顺与结党乎?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有比丘等,为彼比丘之随顺者、结党者,若一人、若二人、若三人,而彼等如是言:‘尊者!对彼比丘勿说何事,彼比丘是法语者,彼比丘是律语者。彼比丘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乐而语,知我等之[所欲]而语。是[故]对彼,我等应忍可。’诸比丘应对彼比丘等作如是言:‘尊者!勿作如是言,彼比丘非法语者,彼比丘非律语者。至于尊者等,亦勿欢喜破僧。尊者等应与僧伽和合。僧伽实为欢喜、和合、无诤,同一说戒,安稳而住。’
诸比丘对彼比丘等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彼比丘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僧残。”
二
a “有比丘等”者,其他[结党]比丘等。
a'“彼”者,其破僧比丘。
“随顺”者,彼有此见、忍、乐,彼等亦有此见、忍、乐。
“结党”者,是立于彼之类、彼之侧者。
“若一人、若二人、若三人”者,或有一人、或有二人、三人。
彼等如是言:“尊者!对彼比丘勿说何事,彼比丘是法语者、是律语者。彼比丘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乐而语,知我等之[所欲]而语。是故,对彼,我等应忍可。”
b “诸比丘”者,由有所见闻之其他比丘,彼等应如是言:“尊者!勿如是言,彼比丘非法语者、非律语者。至于尊者等,亦勿欢喜破僧。尊者等应与僧伽和合。僧伽实为欢喜、和合、无诤,同一说戒,安稳而住。”再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
彼诸比丘当被引至僧中说:“尊者等!勿如是言,彼比丘……安稳而住。”再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
彼诸比丘当[于僧中]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某甲、某甲比丘等,是某甲比丘企图破僧之随顺、结党者,彼等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僧为令某甲、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某甲……不舍其事,僧为令某甲、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诸大德中,为某甲、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不忍者请说。
某甲、某甲比丘为舍其事,由僧伽谏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僧残。僧残罪者,除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外。
二人、三人者,应于一处谏告之,以上者勿[于一处]谏告。
b'“彼比丘等”者,为随顺、结党之诸比丘。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法羯磨有疑念而不舍者,僧残;于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念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而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二)
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心乱者、痛恼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助破僧僧残十一终———
僧残 十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憍赏弥[国]瞿师罗园。尔时,长老阐陀为不善行。诸比丘如是言:“友!阐陀!勿为如是,此非净法。”彼作是言:“友!汝等以为有何可言我乎?我可教汝等也。佛是我等所有,法是我等所有,我等之圣主已得此法。譬如,大风吹草、叶、树片之秽物,集于一处;又,犹如诸川流山间之水草、青苔,集于一处;如是,汝等由种种名、种种姓、种种生、种种家而出家,集于一处也。汝等以为有何可言我乎?我应教汝等。佛是我等所有,法亦是我等所有,我等之圣主已证法。”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长老阐陀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以己为不可言乎?”尔时,彼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阐陀!汝实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以己为不可言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为何由诸比丘如法言之,而以己为不可言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恶口性,于系属教诫中之学处,由诸比丘如法语之,而作自身不可共语,[言:]‘尊者!对我勿说任何事若善若恶,我对尊者亦不说任何事若善若恶。尊者等,应禁止语我。’诸比丘应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以己为不可共语。尊者!应以己为可共语。请尊者对诸比丘亦如法语之,诸比丘亦对尊者如法语之。如是,佛弟子众由相互语、相互勉励而增长。’
诸比丘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彼比丘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僧残。”
二
“若比丘恶口性”者,恶语而具有恶语之行法,不认许、不受[他人之]教诫。
“于系属教诫中之学处”者,于波罗提木叉中所含之学处。
“由诸比丘”者,由其他之诸比丘。
“如法”者,依世尊所说之学处名为如法。
由彼等言之,而以己为不可共语,[言:]“诸尊者!勿以若善若恶任何事语我,我亦勿以若善若恶任何事语诸尊者等。诸尊者!应禁止语我。”之谓。
a “诸比丘”者,由有所见闻之其他比丘,彼等应如是言:“尊者!勿以己为不可共语。尊者!己应可共语。尊者亦可如法语诸比丘,诸比丘亦如法语尊者。如是,佛弟子众实应如此相互语、相互勉励而增长。”
应二次言……乃至……三次言……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彼比丘当被引至僧中劝告:“大德!勿以己为不可共语……乃至……大增。”应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
彼比丘当于[僧中]被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由诸比丘如法语之,而以己为不可共语。彼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僧为令某甲比丘舍其事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竟者僧残。僧残罪者,除白突吉罗、二羯磨语偷兰遮外。
a'“彼比丘”者,彼恶口性之比丘。
“僧残”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于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法羯磨有疑念……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二)
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恶口僧残十二终———
僧残 十三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名为阿湿婆富那婆娑之无耻恶比丘,住鸡咤山邑。彼等行如是非法行——自植花树又教人植、自洒水或教人洒、自摘花或教人摘、自结花或教人结、作一华茎之华鬘或教人作、作二华茎之华鬘或教人作、作如枝华茎之[华鬘]或教人作、作花环或教人作、作耳环或教人作、作头饰或教人作、作胸饰或教人作;彼等为良家之妇、为良家之女、为良家之童女、为良家之媳妇、为良家之婢,运一华茎之华鬘或教人运、运二华茎之华鬘或教人运、运如枝华茎之华鬘或教人运、运花环或教人运、运耳环或教人运、运胸饰或教人运、运头饰或教人运也;彼等与贵家之妇、女、童女、媳妇、婢,同食一器、同饮一器、同坐一座、同卧一床、同卧一地毯、同卧一被盖、同卧一地毯被盖;于非时食、饮酒、挂华鬘、涂香油、或舞、或歌、或语、或戏乐、或彼等亦伴女人舞、女人以舞伴彼等歌、女人以舞伴彼等语、女人以舞伴彼等戏乐、女人以歌伴彼等舞……女人以语伴彼等舞……女人以戏乐伴彼等舞……女人以戏乐伴彼等戏乐。
(二)
耽于八目棋、或耽于十目棋、或玩无盘棋、跳间游戏、拔取、掷骰、棒打、看手相、抛球、叶笛、玩锄、倒立、玩风车、玩竹、玩车、玩弓、猜文字、猜他心、占签;或学象、学马、学车、学弓、学剑,又跑于象前、跑于马前、跑于车前,或跑去跑回、勇猛、拍手、摔角、拳斗;又于舞台上摊开僧伽梨,对舞女言:“妹!在此上舞。”又喝采,又行种种恶行。
(三)
尔时,一比丘于迦尸安居已,为见世尊,往舍卫城之途中,至鸡咤山邑。时,其比丘晨着下衣,持外衣与钵,为乞食而入鸡咤山邑,于进退瞻前顾后,手之屈伸皆整齐端庄,细目低视,威仪具足。众人见彼比丘而如是言:“此是何者?似懦弱而愚直,常无笑容。彼至时,谁肯与食?我等之尊者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温和可亲、有悦人之语、满面笑容而行,云:‘来!善来!’面非无表情,明朗而自启话头,言易解有趣之语,正应与彼等食物也。”一优婆塞见其比丘乞食于鸡咤山,至其比丘处,顶礼而言曰:“大德!得食乎?”“贤者!不得食。”“大德!来!请至我家。”
(四)
于是,优婆塞陪比丘至其家,供食已,作如是言:“大德!将往何处?”“贤者!我为拜世尊往舍卫城也。”“然,大德!代我礼世尊足,而请言如是:‘尊师!鸡咤山邑之住处被污染。鸡咤山居住者,名阿湿婆富那婆娑是无耻之恶比丘也,彼等行如是之恶行……又为种种之非法行。尊师!众人先前有清净信心者,今已不净而无信心;又,前有布施僧伽之道,今已断矣!善比丘离去,只住恶比丘。尊师!愿世尊遣诸比丘于鸡咤山,重整鸡咤山之住处。’”
(五)
“诺!贤者!”比丘许诺其优婆塞,从座而起,往舍卫城去。渐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至世尊处。至已,礼世尊而退坐一面。与诸客比丘相互亲切致意,乃诸佛世尊之常法。尔时,世尊问其比丘曰:“比丘!诸事安适耶?易得食耶?长途而来不疲倦耶?汝由何处而来耶?”“世尊!诸事安适,易得食,我长途而来不疲倦。世尊!我于迦尸住安居已,欲来舍卫城见世尊,途中至鸡咤山邑。世尊!时,我于晨着下衣,持上衣与钵,为乞食而入鸡咤山邑。一优婆塞见我行乞食,乃至我处,行礼而曰:‘尊者!得食乎?’‘贤者!不得食’‘尊者!来!请至我家!’如是,世尊!其优婆塞陪我至其家,供食已,而如此言:‘尊者!欲往何处耶?’‘贤者!我为见世尊至舍卫城去。’‘然……重整鸡咤山之住处。’世尊!我因此而来也。”
(六)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令集比丘众而问诸比丘曰:“诸比丘!实有鸡咤山邑之住者,名阿湿婆富那婆娑是无耻恶比丘,彼等如是行恶行——自植华树……乃至……行种种非法行耶?诸比丘!先前清净而……住恶比丘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比丘!为何彼等愚人行如是恶行——自植华树或教人植……乃至……行种种恶行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呵责已、说法已,告舍利弗及目连曰:
“舍利弗等!汝等至鸡咤山邑,往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处,举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盖彼等是汝等弟子故。”“世尊!我等如何与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举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彼等比丘[甚是]凶恶粗暴也。”“然,舍利弗等!汝等与众多比丘去。”“然!”舍利弗及目连对世尊应诺。
(七)
“诸比丘!应如是为。先警告阿湿婆富那婆娑之徒;警告已,使之忆念;使忆念已,而令其自白其罪;自白其罪已,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秽污俗家而行恶行,彼等之恶行被见且被闻,被彼等所秽污之俗家亦被见且被闻。若僧时机可者,举行羯磨,从鸡咤山驱出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鸡咤山。’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此……见且被闻。僧伽举行羯磨,从鸡咤山驱出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鸡咤山。诸大德中,对于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鸡咤山,并作驱出鸡咤山之羯磨,忍者默然,不忍者请说。我再言此事……乃至……三次言此事,大德僧!请听……请说。
对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由僧伽举行驱出鸡咤山之羯磨。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鸡咤山。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八)
尔时,以舍利弗与目连为首之比丘众至鸡咤山邑举行羯磨,将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驱出鸡咤山。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鸡咤山也。彼等由僧伽作驱出羯磨而不如法离去,不落发、不赎罪、不乞求诸比丘恕罪。[却]反而责骂诽谤[诸比丘]是随爱、随瞋、随痴、随怖之行恶行。[然后]或离去[住处],或还俗也。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为何阿湿婆富那婆娑比丘由僧伽作驱出羯磨,而不如法离去,不行免罪之道,不乞求诸比丘恕罪;反责骂诽谤诸比丘是随爱、随瞋、随痴、随怖之行恶行,或离去或还俗耶?”
如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比丘!阿湿婆富那婆娑由僧伽举行驱出羯磨,而不如法离去……乃至……还俗耶?”“实然!世尊!”世尊呵责:“……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若比丘依村或城镇而住,以恶行秽污俗家。彼之恶行被见且被闻,由彼所秽污之俗家亦被见且被闻。诸比丘应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是恶行秽污俗家者,尊者之恶行被见且被闻,又由尊者所秽污之俗家亦被见且被闻。尊者!请离去此住处!尊者!不得再住此处!’诸比丘如是言彼比丘已,比丘对诸比丘作如是言:‘诸比丘是随爱、随瞋、随痴、随怖。对如是罪,或者驱出,或者不驱出。’诸比丘应对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作如是言,诸比丘非随爱、非随瞋、非随痴、非随怖。尊者以恶行秽污俗家,尊者之恶行正被见且被闻,由尊者所秽污之俗家亦被见且被闻。尊者!离去此住处!尊者!不得再住此处。’
诸比丘对彼比丘如是言已,尚固执者。诸比丘为令彼比丘舍其执,应三次谏告。至三次谏告时,若舍则善,若不舍则僧残。”
二
“若比丘依村或城镇”者,村和镇以及城市,即村和城镇。
“依[……]住”者,依此而有衣服、饮食、房舍、病资具药物。
a “秽污俗家”者,以花、果、粉药、粘土、杨枝、竹、药、作使者,以秽污俗家之[净信]。
a'“俗家”者,有四家,即刹帝利家、婆罗门家、吠舍家、首陀罗家。
“恶行”者,植华树、又令植,洒水、又令洒,摘花、又令摘,结花、又令结。
“被见且被闻”者,被当前者所见,非当前者所闻。
“由彼所秽污之俗家”者,以前清净,因彼而不清净,故由信而成不信。
“被见且被闻”者,被当前者所见,非当前者所闻。
b “诸比丘”者,应由有所见闻之其他比丘言:“尊者是污俗家之恶行者,尊者之……勿再住此处。”彼比丘由诸比丘如是言之,而对彼诸比丘作如是言:“……不驱出。”
b'“彼比丘”者,云污秽俗家之比丘。
c “诸比丘”者,应由有所见闻之其他比丘言:“尊者!勿如是言……尊者勿再住此处。”应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闻而不言者突吉罗。彼比丘当被引至僧中而言:“尊者!勿如是言……尊者勿再住此处。”应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舍则善,若不舍则突吉罗。彼比丘当[于僧中]被谏告之。“诸比丘!当如是谏告。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于僧中唱言:
‘大德僧!请听!此某甲比丘,由僧举行驱出羯磨,[而言:]“诸比丘随爱、随瞋、随痴、随怖之行恶行而不舍其事。”若僧时机可者,僧为令某甲比丘舍其执而谏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请听!……知解。’”
由白突吉罗……除[白突吉罗……]偷兰遮外。
c'“彼比丘”者,被作羯磨之比丘。
“僧残”者,僧众对于其罪而给与别住,令其返归原来[之状态],给与摩那埵[而后]回复清净,非数人、或一人[之所业],是故云“僧残”。对其罪聚之羯磨之同义语,是故亦云“僧残”。
三
(一)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舍者,僧残;于如法羯磨有疑念……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罗。
(二)
不被谏告者、舍者,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污家僧残十三终———
诸大德!十三僧残法已诵竟。[前之]九是从最初即成罪,[后之]四是至三次方成罪。比丘犯以上任何一项,知而覆藏几日,则依其日数,彼比丘虽非愿意亦当别住。别住竟,比丘更于六夜,应入比丘之摩那埵。比丘摩那埵竟,此处若有二十人之比丘僧伽时,可许彼复权。若二十人,虽缺少一人(即十九人)之比丘僧伽,欲使其比丘复权,彼比丘亦不得回复。又其诸比丘应受呵责,此乃于此时之如法行也。
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僧残十三终———
摄颂
出精.身触.粗语 为己赞淫欲法
媒嫁.造房.精舍 无根.类似.破僧
助破.恶口.污家 此为十三僧残
———十三[僧残]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