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夷蕰崇之
《說文·癸部》:「癹,以足蹋夷艸,從癸,從殳。《春秋傳》曰:『癹夷薀崇之。』」今作「芟」。按:癹、芟形近,當是古文作癹也。《文選·答賓戲》:「夷險芟荒。」晉灼注云:「發,開也。」今諸本皆作芟字。蓋發乃癹字之誤,芟又癹字之誤耳。《艸部》:「芟,刈艸也」義近,或古相通。
禚
按《春秋·莊二年經》:「冬,夫人薑氏會齊侯於禚。四年,公及齊人狩於禚。」禚字《釋文》作「諸若切」,《玉篇》、《廣韻》「之若切」。此字從羔,諧聲不當有「諸若」、「之若」切者。按《公羊》經文俱作郜,《論衡·書虛》引《莊二年經》亦作郜。知與郜為同聲借字,古讀無「諸若」、「之若」切音也。又《說文》無禚字。
尨涼
《說文·牛部》:「京,尨牛也。從牛,京聲。《春秋傳》曰:『尨京。』」今作「尨涼」。惠棟云:「古文省少,或借涼為京。」沈彤云:「《廣韻》:『京,尨牛,駁色。』蓋《說文》脫『駁色』二字。尨京,謂尨服色駁也。否則冬與金、玦皆有義,而尨獨無乎?上文『偏衣』,即尨服。蓋分織尨牛白黑毛為之,下所謂『奇無常』也。」愚按:分織尨牛白黑毛為衣之說,此亦望文生義,於古無徵也。上文云:「衣身之偏」,又云:「偏躬無慝。」《外傳》亦云:「衣躬之偏」,又云:「中分而金玦之權,在此行也。」韋昭曰:「中分,中分君之半也。」知杜氏「左右異色,其半似公服」之說,不可易也。蓋外似隆重,內實厭薄,士蒍所謂「先為之極,又焉得立」者。正以公將上軍,太子將下軍,威權上逼於君,知其必遭讒言也。此雲「尨服」,亦以其半似公,非太子當服之法服,故知欲以服傾害之也。不然,先友曰:「親以無災」,非半公服,何以示親乎?蓋尨,雜色也。尨亦有雜義,古字必通用。涼,薄也。「遠其躬」,有厭薄之義,與下文「金寒」寒字正是一例。京又借之字。蓋古同音借之例最博,不必另有他義也。
辛伯諗周桓公
《說文·言部》:「諗,深諫也。從言,念聲。《春秋傳》曰:『辛伯諗周桓公。』」按:《釋文》引《說文》云:「深謀。」諫與謀形近之訛,慮難曰謀,作謀亦通也。然《桓十八年傳》作「辛伯諫曰」。則深諫乃本傳文為訓,疑《釋文》有誤也。訓諗為「深諫」,較杜注訓為「告」,益明切矣。
次於聶北
《說文·品部》:「嵒,多言也。從品相連。《春秋傳》曰:『次於嵒北。』讀與聶同。」今作聶。此許氏所見古文如此,三傳作聶,乃古今字耳。《玉篇》:「曳嵒,爭言也。」《集韻》:「嵒,本作讘,或作囁。」是也。此與《哀十三年傳》:「鄭取宋師可嵒」,嵒字音義迥別。彼即《山部》嵒字,從山、品;此作山,從品相連。彼則宋、鄭之間隙地,此則邢地。《釋文》於彼音五鹹反,於此音女輒反,字書或混嵒、嵒,為一大謬。
瓊弁玉纓
《左氏傳·僖二十八年》「瓊弁玉纓」。杜注云:「弁,以鹿子皮為之。瓊,玉之別名,次之以飾弁及纓。《詩》云:『會弁如星。』」疏引《詩》傳、《禮》注云:「明諸侯之臣,其弁皮得以玉為飾。」張衡《西京賦》引作「瓊弁玉纓」。薛敬文注云:「弁,馬冠也。叉髦以璿玉作之。纓,馬鞅也,以玉飾之。」與杜異,或敬文別有據。《說文·玉部》亦作「璿弁玉纓」。按:璿、瓊二字經典中多互舛。《山海經》:「西王母之山有璿瑰瑤碧。」《穆天子傳》:「枝斯璿瑰。」郭注俱云:「璿瑰,玉名。」引《左傳》「贈我以璿瑰」。今《左傳》作「瓊瑰」。張守節《史記》「璿璣」作「瓊璣」。《說文》璿、瓊兩字所載古文亦多互舛,金壇段氏辨之甚詳,然與徐鉉《說文係傳》、楊倞《荀子注》亦多岐異。鼒疑璿、瓊本一字而異體,唐人所有《說文》本或誤分之,因滋後人之疑耳。
同官為寮
楊升菴《丹鉛總錄》云:「《左傳》『同官為寮』。《文選注》:『寮,小窗也。』宋王聖求,號初寮;高似孫,號疏寮;謝伋,號靈石山藥寮;唐詩『綺寮河漢在斜』,皆指窗也。古人謂同官為同寮,指其齋署同窗為義。今士子同業曰同窗,官先事,士先誌,官之同寮,亦士之同窗也。」鼒謂此說甚是。古人樸直,任其事者各居其地,故官、宦、宰、守等字俱從宀為義,同寮者猶今言同衙署也。《爾雅·釋詁》:「寀、寮,官也。」郭注云:「官地為菜,同官為寮。」《禮運》曰:「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寀、寮俱以地為義之證也。至寮之為窗,義無可疑者。《說文》曰:「寮,穿也。從穴,尞聲。」《文選注》引《蒼頡篇》曰:「小窗也。」《一切經音義》引《蒼頡篇》:「一曰小空也。」《廣雅·釋詁》云:「寮,空也。」《說文》空訓竅,與窗同義也。或作僚。漢碑俱借遼字。
仲述即仲遂
《廣韻·六術》云:「述,姓。《風俗通》云:『魯大夫仲述之後也。』」仲述即仲遂。義見「秦伯使術來聘」下。
屈蕩戶之
按《左·宣十二年傳》:「屈蕩戶之。」注云:「戶,止也。」孔疏不言其義。近監本、毛本注、疏訛戶為屍,坊刻因之,幾於莫辨。惟《開成石經》、淳熙本、嶽本皆作戶,不訛。又《漢書·王嘉傳》注、《文選·範蔚宗〈宦者傳論〉》注引作戶,不作屍,足為古本之證。因撿古訓補其疏曰:「《小爾雅·廣詁》:『戶、俊、格、扈,止也。』宋鹹注曰:『戶,取其闔礙;俊,取其改,皆止之義。』《昭十八年傳》:『扈民無淫者也。』注亦曰:『扈,止也。』戶、扈音訓皆同,字相通。故《莊子·大宗師篇》:『子桑戶。』《楚詞·涉江》、《風俗通義》俱作桑扈。」
晉郤至如楚聘
《左傳》:「晉郤至如楚聘,楚子享之,子反相,為地室而縣焉。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如天之福,兩君相見,何以代此?』」孔穎達不得其說,《正義》曰:「《仲尼燕居》云:『兩君相見,入門而縣興,升堂而樂闋。』《郊特牲》曰:『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康成云:『賓朝聘者,朝聘連言之,則燕享朝賓聘客,皆入門即奏樂矣。』」如此,則郤至何得以「備樂」為辭?此本鄭氏誤,而穎達沿之也。鼒按:《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杜子春注云:「王出入,奏王夏。屍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賓來,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陔夏。公出入,奏驁夏。」又《左傳》:「穆叔如晉,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使臣,弗敢與聞!』」《外傳》曰:「金奏《肆夏》、《繁》、《遏》、《渠》。」按:經典惟《夏》始言金奏,蓋夏者,大也,樂之至大者也。九夏之中,《王夏》而外,莫先於《肆夏》,其尤重者也。惟天子享元侯用之。《詩譜》疏引《仲尼燕居》云:「兩君相見,升歌《清廟》,下管象。」穎達以為:「元侯相見之禮,不歌《肆夏》,避天子也。」此說甚是。《清廟》雲「升歌」,知金奏《肆夏》之獨為天子享元侯樂矣。然則兩君相見,尚不金奏《肆夏》,今郤至之言,似兩君相見可金奏者,蓋是時典禮已亡,晉既得援牧伯之禮為元侯,楚更僭妄,飧賓之時用之,已率為常矣。至大夫,則尊卑懸絕,其金奏《肆夏》之非禮猶能辨之,故郤至曰:「重之以備樂,兩君相見,何以代此?」是不敢當金奏《肆夏》之禮也。《郊特牲》曰:「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趙文子始也。」郤至在趙文子前,則此禮猶未改也。又《燕禮》記云:「若以樂納賓,則賓及庭奏《肆夏》。」康成云:「卿大夫有王事之勞者,則奏此樂焉。」明是尊王事,故敬其臣,而上取之,非燕飧通用之樂也。穎達執說不堅,於《詩》、《禮》、《左傳》疏往往自相牴牾,今據《鍾師》及內、外《傳》穆叔事,證之如右。
告之話言
《說文·言部》:「諙,合會善言也。從言,昏聲。《傳》曰:『告之諙言。』譮,籀文諙,從會。」今《左·襄二年傳》文。按杜注:「話,善也。」《抑詩》傳:「話言,古之善言也。」《書》疏引《爾雅·釋詁》舍人注云:「話,政之善言也。」孫炎注云:「善人之言也。」此雲「合會善言」者,以籀文從會為義。又《一切經音義》七:「話,古文作舌、譮、訁戊三形。」按:舌從三舌,亦是合會之義。此皆古經文指事會意之字,許氏約其信而有證者存之耳。
晉人角之
《說文·足部》:「踣,僵也。從足,咅聲。《春秋傳》曰:『晉人踣之。』」今作「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踣之」。按杜預注云:「踣,僵也。」與《說文》同。孔疏云:「前覆謂之踣,踣與仆通。」《左氏·隱元年傳》:「必自斃。」疏引《爾雅》:「斃,踣也。」孫炎云:「前覆曰踣。」《定八年傳》:「與一人俱斃。」疏亦引《爾雅》作「斃,仆也。」孫炎云:「前覆曰仆。」是踣、仆字同。《人部》:「仆,頓也。」「偃,僵也。」《吳越春秋》曰:「迎風則偃,背風則仆。」是僵為仰、偃,與前覆意別。《釋名》云:「仆,踣也。頓踣而前也。」「僵,正直畺然也。」此訓踣為僵,亦借轉注之義。
輔躒
《說文·走部》:「䟏,動也。從走,樂聲。讀若《春秋傳》曰:『輔䟏。』」今作「躒」。按:《說文》無躒字,足、走義近,或亦從足。或疑《說文》凡「讀若」例用他字,不用本字,此或本作「輔躒」,緣篆文而訛耳。此說非也。「讀若」用本字者甚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