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一定才华的人为了金钱和名声而工作;相比之下,要说出驱使天才精心创作其作品的推动力,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天才甚少为赚钱而创作。名声也不是推动他们的力量,也只有法国人才会想到是名声在起推动作用。名声实在是太靠不住了,并且,只需稍为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名声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你配得到的名声永远不会与你的作品相称。
——贺拉斯:《讽刺诗》
同样,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感觉到轻松愉快,因为这种愉快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并不相称。其实,这是一种奇特的本能在发挥作用。由于受到这一本能的驱使,天才的个人就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在其传世的作品中表达了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他并没有意识到别的其他动机。大致而言,这种情形就与果树结出果子一样,都是出于同样的必然性;后者除了只需要外在一块赖以成长的土地,别无其他。深入思考一下,事实似乎就是:作为人类种属精灵的生存意欲意识到在诸如此类的个体中,智力达到了更高一级的清晰度——这得之于绝无仅有的机缘巧合——而这一更加清晰的智力为时也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现在,生存意欲就力求至少获得这一个体智力清晰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者产物;生存意欲是为着与这一个体具同一本质的整个种属而这样做。这样,从这一个体发出的光亮在以后的时间就可以穿透常人黑暗和呆滞的意识,并使这些人受惠。那种驱使天才行动起来的本能也就由此而生发。天才也就不计报酬、无视别人的赞许或者趣味,孤独、勤勉、刻苦地把全副力量都投入到这些作品中去,而自己本人的安乐则完全被置之度外。他更多地为后世考虑,而不在乎自己的时代,后者只会把他引入歧途而已。这是因为延绵的后世占了人类种属的更大部分;具有判断力的少数人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会零星、单独地出现。与此同时,这样的天才通常就像歌德《歌颂艺术家》一诗中哀叹不已的艺术家,
既没有我能取悦的朋友, 也没有珍视我的才华的王侯; 没有机会的眷顾, 到我清修之地的也只是麻木的施主; 我默默地勤勉、刻苦, 饱受痛苦,也没有门徒。
天才的目标就是完成自己的作品,把它们作为自己生存的真正成果和神圣之物奉献给人类;他把这一人类的财富交付给更具判断力的后代子孙。所有其他的目标都得为此目标让路。为此目的,他戴上荆棘冠,而在将来的一天,这一荆冠就会抽芽发叶,一变而成月桂花环。天才一意孤行、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作品、把它们稳妥安置,其执拗和小心一如那些关注其卵子、为将来的幼虫准备好食物的昆虫——它们时日无多了,其后代是它们永远无缘相见的。这些昆虫把卵子产在它们确切知道方便卵子孵化、幼虫可以找到食物的地方,然后才如释重负、有所安慰地死去。
————————————————————
注释
(1) 这一典故出自古希腊传奇。杰森和五十勇士为了寻找金羊毛而历尽了艰险。在戈尔奇斯,杰森为了得到羊毛而听从吩咐把龙牙种在地里。全副盔甲的武士随即从龙牙跳跃而出。后来,杰森依计把一块石头投向这些勇士,这些勇士就自相残杀了。——译者注
(2) 约翰·费希特(1762—1814):先是在耶拿担任哲学教授,然后在柏林的新大学任职首位哲学教授。叔本华曾听过他的讲课。其著作有《总体科学理论的基础》等。——译者注
(3) 费里德利希·谢林(1775—1854):先后在耶拿、慕尼黑、柏林担任哲学教授,其著作有《自然哲学导论》、《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考察》等。——译者注
(4) 费里德利希·恩·施莱尔马赫(1768—1834):德国哲学教授、神学家。著有《至今为止的伦理学的奠定基础》。——译者注
(5) 伏维纳古侯爵(1715—1747):法国道德作家。——译者注
(6) 阿那克里安(约公元前6世纪):希腊抒情诗人。——译者注
(7) 有限(Endlich)和无限(Unendlich)的概念只是在涉及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才具有意义,因为时、空都是无限的,亦即没有尽头的,正如这两者也是无限可分的一样。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也套用其他东西,那这些东西必须是充塞时间和空间之物,并以此具备时、空的属性。由此可以推论:有限和无限这两个概念在19世纪被冒牌哲学家和肤浅、轻浮的人滥用到多么厉害的程度。
(8) 柏拉色斯(1493—1541):瑞士医学家、自然哲学家。——译者注
(9) 约翰·拉布耶尔(1645—1696):法国讽刺作家。——译者注
(10) 克·阿·爱尔维修(1715—1771):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家,代表作是《论精神》。——译者注
(11) 尼古拉斯·尚福尔(1741—1794):法国格言、随笔作家。代表作是《人物和轶事,格言和随想》。——译者注
(12) 约瑟夫·艾迪逊(1672—1719):英国作家和政治家,著作是《旁观者》。——译者注
(13) 安东尼·萨伏斯伯里(1671—1713):英国道德哲学家。——译者注
(14) 威廉·申斯通(1714—1763):英国诗人。——译者注
(15) 格奥尔格·利希腾贝格(1742—1799):德国讽刺作家、物理学家。——译者注
(16) 这一名言据说出自阿基米德。——译者注
(17) 卢克里修(前98—前55):罗马诗人、哲学家。——译者注
(18) 即《对智力的客观审视》。——译者注
(19) 根据精神能量是处于加强抑或松弛的状态(这是机体生理状态所致),我们的精神智力相应上升至不同的高度:有时候在以太的高空中翱翔并直观这一世界,有时候巡游在地面的沼泽、泥潭之上,更多时候则在这两者之间徘徊!意欲对此无能为力。
(20) 梭伦(前640—前559):雅典的立法者。——译者注
(21) 英文,意即“知识就是力量”。其中的“power”既有“力量”的意思,也有“权力”的意思。——译者注
(22) 就其本身而言,天才的头脑产生原初的思想,其自然而然就像女人生小孩一样;但是,外在的环境动因却是天才的智力得以结果所必需的,就像父亲之于生小孩是必不可少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