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动和观念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分界,横亘着一个时间的过程。
问: 为了让真相现身,你主张不基于观念的行动。始终抛开观念,也就是没有目的地行动,这可能吗?
克: 我们目前的行动是怎样的?我们所指的行动是什么意思?我们的行动——我们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是建立在观念上的,不是吗?我们就知道那些;对于我们是怎样的不是怎样的,我们有观念、理想、承诺、各种规则。我们行动的基础就是未来的回报或者对惩罚的恐惧。我们都知道这一点,不是吗?那样的行为是孤立的、自我封闭的。关于美德,你抱着某个观念,你就根据那个观念生活,在关系中行动。在你看来,关系——集体的关系或个人的关系,就是有所追求的行动,追求理想、美德和成就,等等。
如果我的行动基于一个理想,即一个观念——比如“我必须勇敢”,“我必须追随一个好榜样”,“我必须仁慈”,“我必须有社会意识”,等等——那个观念塑造我的行动,指导我的行动。我们都说,“有一个道德模范,我必须跟他学”,意思就是“我必须根据那种模范生活”。所以,行动是基于那个观念的。在行动和观念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分界,横亘着一个时间的过程。就是那样,不是吗?用另外的话说,我并不仁慈,我缺乏爱心,我毫不宽容,但我感觉到我必须仁慈。所以,在我真实的样子和应该的样子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我们一直在努力弥平那个鸿沟——那就是我们的行动。
那么,如果没有那个观念,那会怎样?你立即就消除了那个鸿沟,不是吗?你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你说:“我丑陋,我必须变漂亮,我要怎么办?”——那就是基于观念的行动。你说,“我没有慈悲心,我必须变得有慈悲心。”所以你引入了一个与行动分离的观念。因此,你的行动从不曾从实际的状况出发,总是建立在一个你将会怎样的理想之上。愚蠢的人总是说他会变聪明。他坐着埋头苦干、竭力想变得聪明;他从不停下,从未说“我愚蠢”。所以,他那基于观念的行动,完全不算行动。
行动,意思就是做事、活动。但如果你抱有观念,那就只有思维在活动,只有针对那个行动的思维过程在进行。如果没有观念,那会怎样?你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你不仁慈,你不宽容,你残酷、愚蠢、轻率。你能与那一切共处吗?如果你做得到,就看看会发生什么?当我认识到自己不仁慈、愚蠢,当我觉察到这种情况,会怎样?那不正是仁慈,正是智慧吗?当我认识到自己不仁慈、没有爱心,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违心承认,在看到实情的那一刻,爱不是已经在了吗?我不是即刻就变得仁慈了吗?如果我看到保持整洁的必要,事情就非常简单,我就去清洗;但如果那是一个我应该整洁的理想,那会怎样?整洁就会被拖延,或者流于表面。
基于观念的行动是非常肤浅表面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行动,只是一个概念化的过程,即只是一个动动念头的思想过程。
转变我们人类,带来重生、救赎和变革的行动——不管称之为什么——这样的行动不是基于观念的。它与随后的回报或惩罚无关。这样的行动与时间无关,因为头脑,即时间的过程、计算的过程、分裂和鼓励的过程,并没有进入。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你们大多数人提个问题,就期待一个“是”或“不是”的答案。提个问题,比如“那是什么意思”,然后就坐下来等我解释,这样做轻而易举;但你亲自去找出问题的答案,非常深入、非常清楚地探究问题,以至于问题不再存在,这就难得多了。只有当头脑在面对问题时真正寂然无声,才能办到。如果你爱问题,那么它就会美如落日;如果你抗拒问题,就永远无法领悟。我们大多数人心怀抗拒,因为我们害怕结果,害怕前进路上的未知,所以我们就失去了问题的意义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