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被干扰,但显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干扰。
问: 如果我完全诚实,就必须承认自己心怀怨恨,有时候是厌恶,几乎厌恶每个人。我因此过得非常不快乐,非常痛苦。理智上我明白自己就是怨恨本身,就是厌恶本身,但我无法处理它。您能为我指出一条解决之道吗?
克: 我们所谓的“理智上”是什么意思?当我们说我们理智上了解某件事,那是什么意思?有所谓理智上明白这回事吗?还是,那不过是头脑的一种字面了解,因为我们只会那种沟通方式?然而,如果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停留在理智的层面,我们能真正了解事物吗?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事情:即所谓的理智上的了解是否阻碍了了解?显然了解是整体的,不是分裂的、部分的。我要么了解了某件事,要么没有。对自己说“我理智上了解某事”,显然阻碍了了解。这是一个局部的过程,因此并没有丝毫的了解。
那么,问题是这样的:我充满憎恨和厌恶,要怎样从中解脱,要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我们怎样处理一个问题?什么是问题?显然,在干扰你的事物就是问题。
我心怀厌恨;我厌恨他人,这引起了痛苦。我觉察到这一点。要怎么办?这是生活中令我非常烦恼的因素。我要怎么办,要怎样真正从中解脱——不是暂时脱离而是彻底从中解脱?要怎么办?
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它干扰了我。如果那件事没有带来干扰,就不成问题,不是吗?因为它引起痛苦、不安、焦虑,因为我觉得那样是丑陋的,我想摆脱那种状况。因此,我所抗拒的事是干扰,不是吗?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情,我给它不同的称呼;某一天我这样称呼它,另一天我又换了个称呼,但基本上,我不想被干扰。事实不是如此吗?因为快乐不会带来干扰,我就接受它。我不想脱离快乐,因为那不会带来干扰——至少,暂时不会,但是厌恶、仇恨,那是生活中带来严重干扰的因素,我就想摆脱它们。
我关心的是不受干扰,并且试图找到永远不受干扰的方法。为什么我不应该被干扰?要弄清楚问题,就必须被干扰,不是吗?要弄清楚问题,就必须经历无数的剧变、动荡、焦虑,不是吗?如果我不被打扰,就会一直昏睡,也许大多数人正想那样——被安抚,被催眠,远离一切干扰,寻求封闭、隐退和安全。如果我不介意被干扰——真正的干扰,并非表面的,如果我不介意被干扰,因为我想要弄清楚——那么我对厌恶、仇恨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不是吗?如果我不介意被干扰,那么那个厌恶之名就不再重要,不是吗?“厌恶”这个词就不再重要,不是吗?对人的“厌恨”就不再重要,不是吗?因为那时我就直接体会那个我称之为厌恨的状态,而不是把那个体验形诸语言。
与憎恨一样,愤怒也是令人很不舒服的习性。很少有人直接体会愤怒,而不把它形诸语言。如果不形诸语言,如果不称之为愤怒,显然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不是吗?因为命名它,或用陈词滥调处理它,我们就削弱了一次全新的体验;但如果不命名它,那就会有直接的了解,这份了解就会为那一感受带来改变。
比如,小气。如果我们小气,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金钱方面的小气,原谅他人方面的小气,你知道,就是小气。我肯定我们很熟悉那种感觉。那么,既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要怎样从那种习性中解脱出来?——不是变得大方,那不是关键。脱离小气本身就意味着大方,所以你不必去变得大方。显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也许你很大方地给予社会、给予朋友大笔捐赠,但要你多给一点儿小费你就会捂紧钱包——你们明白我的意思的。我们对此没有意识。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会怎样?我们会运用意志变得大方,我们试图克服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大方,如此等等。但是,说到底,从一个更大的范围上说,运用意志变成某种样子仍然是小气的表现,所以如果不采用任何这一类的方法,而只是觉察小气所包含的各种意义,不去命名,我们就会看到,彻底的变化产生了。
请好好去试一下。首先,我们必须被干扰,但显然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干扰。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一种生活方式——大师、信仰,不管什么——我们就此安顿下来。这就像找到了一份政府美差,然后一辈子就混迹其中。对于想要摆脱的各种习性,我们都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处理。被打扰,保持内在的不停滞、不依赖,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些的重要性。显然,只有处于莫测的变化中,我们才能发现、了解和领悟。我们想要的是有钱人的状态,安逸无忧;不会被打扰,也不想被打扰。
要了解真相,打扰是必要的,任何寻求安全的企图都是了解的障碍。如果我们想摆脱打扰我们的事物,那显然会形成障碍。如果能直接体会一种感觉,不去命名它,我认为我们会有大收获,然后就不会再疲于对抗,因为经验者与被经验的事物本身是同一个东西,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只要经验者在命名某个感觉、某个经验,他就在把自己从这份体验中抽离出来,对它采取行动。这样的行动是虚假的行动。但是,如果不形诸语言,那么经验者和被经验之物就是合一的。那样的融合是必要的,需要你全身心地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