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哎呀,好吧。但是,您注意到了吗?先生您并没有说到关键问题,也就是从”课题分离“到”共同体感觉“发展的路线。
首先是分离课题。我的课题就到这里,从这里开始属于他人的课题。划清界限,我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我的课题。那么,如何从这种”课题分离“中建立人际关系,最终形成”可以在这里“的共同体感觉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该如何去完成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生课题呢?这些问题您始终没有具体谈,只是用抽象的语言蒙混过去了。
哲人:是的,重要的就是这里——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这里就需要提到”横向关系“这个概念。
青年:横向关系?
哲人:举一个容易明白的亲子关系的例子。在教育孩子或是培养部下的时候,一般都认为有两个方法:批评教育法和表扬教育法。
青年:啊,这是经常被拿来讨论的问题。
哲人:你认为批评和表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青年:当然应该是表扬教育法。
哲人:为什么?
青年:想想动物训练就能够明白。训练动物耍技艺的时候可以挥舞着鞭子让其顺从,这是典型的”批评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一个手拿着食物并通过语言的赞美让其记住所教技艺。这就是”表扬教育“。
这两种方法在”掌握技艺“这个结果上也许一样。但是,在”因为被批评而做“和”想要被表扬而做“这两种情况中,行动对象的动机完全不同,后者中含有喜悦的成分。因为批评会让对方萎缩,所以只有在表扬教育下才能茁壮成长。这是理所当然的结论吧。
哲人:的确如此。动物训练是很有意思的观点。那么,我要说明一下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阿德勒心理学都采取”不可以表扬“的立场。
青年:不可以表扬?
哲人:当然,同时也反对体罚、不认可批评。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青年:究竟为什么呢?
哲人:请你考虑一下表扬这种行为的实质。例如,假设我赞美你,说”不错嘛,你做得很好“。你不觉得这种话有些别扭吗?
青年:是的,的确会感觉不愉快。
哲人:为什么感觉不愉快呢?你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青年:那句”不错嘛,你做得很好“中所包含的俯视般的语感让人不愉快。
哲人:是的。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是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则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吧。
青年:哈哈,的确如此。
哲人: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得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你刚才提到的训练的事情正好象征了一种”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青年:为了操纵而表扬?
哲人:是的。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青年:不不,这不对。请您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一下。对孩子来说,被父母表扬是无上的喜悦吧?正因为希望得到表扬才努力学习、才好好表现。实际上,我在小时候就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长大之后也是一样,如果得到了上司的表扬就会很高兴。这是一种不关乎理论的本能的感情。
哲人: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青年:这可以表达为”虽不同但平等“吗?
哲人:是的,是平等即”横向“关系。例如,有些男人会骂家庭主妇”又不挣钱!“或者”是谁养着你呀?“之类的话,也听到过有人说”钱随便你花,还有什么不满的呀?“之类的话,这都是多么无情的话呀!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青年:的确如此。
哲人:他们恐怕是非常害怕女性变得聪明、比自己挣钱多或者是跟自己顶嘴之类的事情。他们把人际关系都看成是”纵向关系“,害怕被女性瞧不起,也就是在掩饰自己强烈的自卑感。
青年: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了想要尽力夸耀自己能力的优越情结呢?
哲人:是这样的。自卑感原本就是从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青年:嗯,的确。我在想要表扬他人的时候,心中多少也会有些”操纵“意识。企图通过说一些恭维的话来讨好上司,这也完全是一种操纵吧。反过来说,我自己也因为被某人表扬而被操纵着。呵呵呵,人就是这么回事吧!
哲人:在无法摆脱纵向关系这个意义上的确如此。
青年:很有意思,请您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