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是如何学习的 » 人是如何学习的全文在线阅读

《人是如何学习的》译者序

关灯直达底部

世界进人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新技术发展时期,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已经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带来了冲击。为了迎接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四种基本“学会”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可以说,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门话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受美国教育部教育与改进办公室的委托,由16位美国学习研究专家组成的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对人类学习的科学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该研究历时两年,最后以论著的形式表——《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第一版出版后,国家研究院(NRC)成立了第二个委员会,即学习研究与教育实践委员会,目的在于继续前一研究项目,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的问题。《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是国家研究院(NRC)行为与社会科学以及教育两个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充第一版中提出的一些基础研究项目的结果。

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吸收了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的重要观点和例证。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能力表现的本质和知识组织原则的理解,而这是构成人类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基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儿童能够理解大量的生物学基本原理、自然界因果关系、数字概念、故事和个人的意图;学习和迁移的研究揭示了构建学习经验的重要原理,这促使人们在新的情境中积极运用以往的经验去组织信息、建构理解;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所有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模式、社会规范和价值期望,这些情境以强有力的方式影响着学习和迁移;神经科学的发展日益为从实验室研究中获得学习原理提供证据,揭示了学习是如何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的组织机能的;对学习环境设计和评价的合作研究为教师了解不同情境的教学本质提供了新见解;技术的研究使创设真实的学习情景和对话空间成为可能,为支架式学习铺平道路。这些真知灼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对“人是如何学习的”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学习革命的挑战。

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不再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学习者带着丰富的先前知识、机能、概念、信仰和习惯进人正规教育,而这些已有知识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记忆、推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把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作为新学习的起点,并给予学生多一点学习和建构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本书并不否认事实对于思维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但是研究也清晰地说明了“有用的知识”并非是对无关事实的简单罗列。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概念或“大观点”来联系和组织的,直接指向知识的应用场景,支持理解性学习和知识的迁移,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事实的记忆。既然人们重视理解,那么他们就必须学会把握理解和获取更多信息的时机。他们应该学会自我调控,学会评价他们对他人意图的理解,选择支持他人观点的理据,并能依据现象提出假设和验证理论。

对学习环境的设计意味着人们需要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怎样评价学习的问题。有效的教学始于学习者带入教学环境的已有知识,包括文化实践和信仰,也包括学科内容知识。人们也许获得了知识,但是却不能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激活所学知识。学习者中心环境试图帮助学生把其先前知识和当前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评价问题也代表了看待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视角。反馈对学习来说是最基本的,但是课堂上的反馈并不常见。学生的测验和论文可能得到分数的评定,但这些都是学习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还需要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修正或改进思维和理解的机会。

本书强调技术是人类学习革命的重要成分和催化剂。由于许多技术都具有交互性,因此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创设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践来学习、获得反馈和不断地改进个人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化,如区别热度和温度。学生们还可以使用校外环境中使用的类似工具——直观性软件和建模软件来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并使学校环境向非学校情境迁移成为可能。技术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人们可以从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启示的人那里获得大毡的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学习,增强学校、社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本书认为未来的学习研究应关注学习科学的研究基础、科学学习的基础、学习科学的新方法论、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技术的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习科学的研究基础方面,建议加强认知、学习、教学方面的基础研究,技术、神经认知、社会文化因素、学习与学习环境、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研究。在科学学习的基础方面,建议关注研究性课程以及在真实环境中影响研究知识向有效教学方法转换的因素,帮助学龄前儿童发展表征结构,组织合作学习环境,确定能够有效测量科学学习的评价类型。在学习科学的新方法论方面,建议开发一些原创性的(特别是以加强学习科学方法论基础为目的)支持性机制。在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合作方面,建议政府机构和研究基金组织应明确地支持在学习科学领域进行多学科的合作。在技术的研究方面,建议建立国家数据库以鼓励合作。在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需要研究来决定各种类型的专业发展活动的效能,包括职前、在职研讨、工作坊、暑期学院等形式。我们还应该开发和测试新的课堂教学工具,培训教师和管理者的技能,进一步研究人的学习以及应用技术。这些能够提供动力机制,来把人是如何学习和教学的研究进展融人不断协调和改进的循环体系中。从改进教育的利益出发,通过这些合力把研究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总而言之,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人类有史以来学习理论发生的最本质与革命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创建学习科学的新纪元。正如高文教授所描述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模式。”

本书译者的具体分工如下:译者序,程可拉撰写;再版前言、志谢,孙亚玲译;第一章,王旭卿译;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程可拉译;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孙亚玲译;第九章、第十章、委员会成员的个人简历,王旭卿译;第十一章、索引,程可拉译。最后由程可拉整理,高文教授统校。

程可拉

2012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