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人类会利用欺骗获得所需,许多动物也会通过欺骗得到更多稀缺资源,包括生育机会、食物、安全的栖息地。
布谷鸟就是一个例子。布谷鸟就是家喻户晓的布谷鸟钟的原型,这种小鸟模型出现在家居摆设中,看似温和可爱。但是在自然界中,布谷鸟可谓是骗术大师,会诱骗其他鸟类为其养育后代。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母布谷鸟会找到其他鸟类已经产蛋的鸟巢,等到那些准爸妈外出觅食的时候,它们就悄悄行动起来。布谷鸟妈妈会悄悄飞到那些巢中,挪走其中一只蛋,然后迅速在空出的位置产下自己的一枚蛋。母布谷鸟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20个不同的巢产下20枚蛋。当布谷鸟蛋孵化的时候,小布谷的“养母”们出于本能就会喂养它们。所以,布谷鸟骗局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了鸟类的母性:在巢中出生的雏鸟都应该得到喂养。
许多物种都会利用欺骗来确保自己和家族获得食物。例如,斑鸠会通过发出警报性的鸣叫进行合作(引言部分所介绍的地松鼠也是如此)。但是,这些小鸟有时也会利用这个合作方式赢得竞争优势。生物学家观察发现,斑鸠有时候会发出虚假警报。当一只斑鸠要吃到诱人的昆虫时,它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发出警报性的鸣叫。叫声会转移前者的注意力,使其分心。然后发出“假报警”的斑鸠就会趁机飞过去夺走“盘中餐”。这些小鸟已经知道如何利用“狼来了”的虚假警报在竞争中取胜。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鸟类到狒狒,大部分动物都会制造骗局,既用于与同类竞争获得资源,也用于躲避天敌。但有趣的是欺骗也可以被当作合作方式,帮助整个团体协调行动,与天敌展开有效竞争。例如,当天敌靠近一群鸟时,其中一只鸟会假装受伤。这种欺骗行为会分散捕猎动物的注意力,为其他同伴,尤其是孩子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
人类也会利用欺骗行为获得更多的资源,赢得更好的机会,或者提升家族或团体的利益。但是,人类的欺骗行为有些不同。首先,人类的欺骗行为往往更加高明。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这里将欺骗定义为刻意误导他人的行动或者言论。第一,欺骗是刻意为之的。你让某人相信了某件事情。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但你本人信以为真,这就不叫欺骗。第二,欺骗性的言行本身不一定是假的。有时候,单独看来真实可靠的言论混杂在一起,也可能产生误导性信息。例如,我问一位卖车的人她的车有没有问题,她告诉我车子很好启动,并且提供五年之内汽车保养的收据。但是汽车漏油,而且曾出过严重事故,这些她没有说。那么她的言论是真实的,但是同样具有误导性质。这种也叫作欺骗。
人们常常会相信,大部分人都是诚实可靠的。但真是如此吗?
有学者观察了人们常规交流中的欺骗行为,欺骗行为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在其中一项研究中,60%的人在与陌生人见面的10分钟内就会撒谎。大部分的大学生(86%)承认自己经常向父母撒谎。另外,还有调查显示75%的人都会对朋友撒谎,73%的人会对同胞兄弟姐妹撒谎,69%的人会对伴侣撒谎。
但是,如果发表的言论出现在公开场合而且可以很容易证实真伪,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康奈尔大学的杰弗里·汉考克分析了Match.com等交友网站的用户资料,并且和数十位在这些网站上发布信息的人见了面。他测量这些用户的身高、体重,并且通过查看他们的驾照核实出生日期。然后,他对比自己获得的数据以及这些用户发布在交友网站上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60%的人会在体重上作假,至少会少报5磅[1] 。几乎一半人(48%)会虚报身高。当然,如你所料,男性更倾向于多报自己的身高,而女性更倾向于少报自己的体重。
交友网站的研究显示了日常欺骗行为的一个特点。欺骗总是以“微量”的方式进行。确实有人会在交友网站上过分吹嘘。例如,有一位女士的实际体重要比发布在网站上的体重多20磅。但总体来看,大部分的虚假信息都只是适度夸张而已——例如多报一两英寸[2] 身高、少报五六磅体重,或者少报一两岁年龄。为什么这些谎言没有很夸张?因为人们需要平衡不同的考量。在网上,人们想展示更好的一面,但是也需要面对现实,面对真实的自己。多伦多大学的尼娜·马萨尔发现,对于轻微的谎言,人们心里可以接受,但是谎言越夸张,自己心里可能就越过意不去。而且,谎言越夸张,影响就越严重,也越容易被发现。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会害怕被揭穿,但是还有没有其他的感觉呢?其实,欺骗不一定会让人难受。有时,做坏事的感觉也很不错。
[1] 1磅≈0.454千克。——编者注
[2] 1英寸=2.54厘米。——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