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口味心理学3 » 重口味心理学3全文在线阅读

《重口味心理学3》第三篇 当动物星看着你的时候,它们在想什么?

关灯直达底部

很多动物星人的锥体细胞要比人类少得多,看不到人类能看到的丰富多彩的颜色。比如鸟星人能够看到紫外线、蓝色、绿色和红色,灵长类动物星人可以看到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其他的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星人只能看到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几乎所有的动物星人都看不到黄色。

但是它们的棒体细胞非常发达,所以夜视力出类拔萃,对事物的光线变化、明暗对比更加敏感!这也就意味着,对动物星人来说,黄色是非常“亮”的颜色,任何黄色的东西都会刺激它们的视觉,比如黄色的雨衣和器械。

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天下,其实有许多外星人生活在我们当中。它们平日并不露痕迹,或是杂货铺的老板,或是餐馆的大厨,又或者是街头的小混混。但在特殊情况下,它们便会脱去“人形外壳”,现出自己的真身——一个个形态诡异,似虫似鱼又似兽的“怪咖”。它们一直在不同的方面参与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以上是电影《黑衣人》中发生的情况。

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会不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呢:有一群“外来物种”,它们就潜伏在我们周围,暗中观察着我们的生活,模仿着我们的举动,并试图以各种方式接近我们……

这样想来,地球上的动物不就是最真实的“外星人”吗?它们长得跟我们不一样,语言跟我们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却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在家里、马路上,还是市场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神秘又无辜”,作为地球星人的我们对它们又了解多少,忽略了多少?

如果我们人类不想被蒙在鼓里,就有必要来好好研究一下身边的这些“外星人”——“动物星人”!

Part1 动物星人的“世界观”

一个灯泡引发的大事

据可靠报道,最近位于地球某处的一家养牛场发生了一件大事,说出来都要吓死人了!什么大事呢?我们都知道在养牛场有一种装置叫固定架,是用来固定“牛星人”的。将它们固定在其中,才方便人类对其“动手动脚”,比如挤奶啦,打针啦什么的,而且这样人类也能避免自己被踢飞。在固定架和牛圈之间有一条通道,通过这条通道,牛星人才能顺利地进入固定架。这件大事就是,这个养牛场的牛星人坚决不肯进入这条通道!

有的人会说,开玩笑,这也叫大事?殊不知,像人类小孩儿需要接种多种疫苗,来预防小儿麻痹、百日咳什么的,牛也非常容易患上病毒性痢疾和肺炎一类的呼吸道疾病,需要及时接种疫苗。如若不然,一头牛发病,整个牛群都会被传染,搞不好最后会全部“死球球”。至少这对牛场主来说,是件天大的事了吧!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有人提议用电棒电击牛,刺激它们不要闹了,赶紧“滚”进通道。但是电击会让牛星人感到有压力,压力会使它们不开心,不开心,免疫系统水平就会下降。于是产奶的牛不怎么产奶了,产肉的牛也不怎么长肉了,它们也变得更容易生病了。这对牛场主来说分分钟都是口袋里掉钱,心上割肉的事。而且电击还会使牛星人因为恐惧而后腿站立,这对饲养员来说非常危险,搞不好就会被压成肉饼。人们围着通道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异样,因为全世界的养牛场用的几乎都是这种通道,什么问题也没有,怎么今天在这里就不行了呢?

难道牛星人知道进入固定架后要被打针,所以畏惧不前?这个说不通啊,因为多数的牛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接下来要接受注射,再说,许多动物星人根本就感觉不到注射时的刺痛。

那么,该怎么办?

这时,牛场主请来了一位专家。这位仁兄来到现场,只见他在牛圈和通道之间来回踱步,一会儿抬头瞅瞅,一会儿弯下腰看看,很快,他就得出一个令众人不可思议的答案:通道里光线太暗了!

农场主马上挺身而出质疑了他的说法:“怎么可能呢,亲?我经营牛场这么多年,都知道像牛这种食草性动物最喜欢黑暗了,因为黑夜给了它黑色的保护,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吃掉。黑暗给了它们安全感,至少比在亮的地方有安全感!”

专家回应道:“你说得没错,但是我话没说完,这里的问题不是黑暗本身,你懂不,而是忽然从明亮的地方走进黑暗的地方,这种反差太大了!”

于是这里出现了两个概念: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亮——暗

暗适应是说,我们从明亮的地方忽然进入黑暗的地方,眼前一下子一片漆黑,啥都看不见了,过一段时间后,眼睛才慢慢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比如我们从阳光灿烂的室外进入黑暗的电影院,或者在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会发生这种情况。整个暗适应的过程要持续30~40分钟。

明适应:暗——亮

明适应跟暗适应正好相反,是说我们忽然从黑暗的地方来到明亮的地方,眼前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比如说我们看完电影从电影院里出来,会觉得外面的光线太耀眼了,什么都看不见,但很快就适应了,恢复了正常状态。明适应的过程很快,大概5分钟就可以搞定。

现在整个问题的答案就明朗了:

虽然牛在夜里的视力很好,能在黑暗中看得很清楚,但是让它们出现问题的就是这虹膜扩张之前几秒暂时失明的经历,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暗适应”。并且相较于我们人类居住的室内有电灯,晚上还可以开车到处跑而言,它们的字典里没有“眼睛适应光线的忽然变化”这个概念,完全不懂什么“暗适应”、“明适应”。一遇到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就彻底蒙圈了:“啊呀,怎么啦?出什么事啦?是不是有危险哪?”其实,人类本身也不喜欢这种光线忽明忽暗的变化,但是牛星人对此要敏感得多!

这位专家的解释也得到了印证,牛场主事后回忆,牛星人这种“止步不前”的情况在晚上没有发生过,阴天的时候也没有,只有在天气晴朗时才有,但以前却一直没人注意到这个规律。

最后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只需要在通道中装一只灯泡。

这件事情至少告诉了我们三点:

● 动物星人眼中的世界跟我们人类的不一样!

● 动物星人跟人类有很多共同之处!

● 想了解动物星人,必须站在动物星人的角度才可以!

那么它们面对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们就一一道来。

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还得继续说上面那位专家,你以为他只处理过一个这样“棘手”的案例吗?事实是,他经常被邀请在各大农场间“救火”,先后解决过:

猪星人不肯通过通道,因为地面有水,反射的光刺激到它们了;

牛星人怔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在它前方的地面上有个小塑料杯……

诸如此类,总结起来能“震慑”住动物星人的东西有:

● 光滑金属片的反射

● 来回摆动的锁链

● 挂在栅栏上的衣服

● 飘动的塑料纸

● 缓缓摆动的风扇

● 亮闪闪的水洼

● 前方有人活动

● 地面材质的变化

● 不同设备之间颜色的反差

……

现在,不仅专家本人,甚至我们自己都忍不住要问:这些动物星人怎么这么多事儿……为什么我们人类通常注意不到这些问题?

这些疑问的答案将指向一个结果,也是动物星人与我们人类“世界观”的巨大差异:

太注重细节!

还是回到农场里,如果让人类通过动物星人所走的通道,恐怕上面它们害怕的东西一个也不会对我们起作用。无论是晃动的链子、亮闪闪的水洼,还是金属板的反光,全是浮云!我们完全不会把它们当回事,置之不理,大步向前。

这说明我们人类非常粗枝大叶吗?错了,是我们压根儿就注意不到它们!

来看下面这个试验就知道了,试验的名字叫“我们中间的大猩猩”。试验内容是给受试者看一场篮球赛的视频,并让他们数出一共传了多少次球。视频放了一会儿后,正当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于计算传球次数的时候,一个装扮成大猩猩的人出现在屏幕上。“它”停下来,转过身面对镜头,还用拳头拍打自己的胸口:“欧蕾,欧蕾!”

结果,竟然有50%的人没有看到这个“大猩猩”。你问他们:“嘿,看到大猩猩了吗?”他们只能回答:“哪儿来的大猩猩?我们正看球赛呢!”

这个实验的结果印证了刚才的结论:除非人类专门注意,否则眼前的一切都可以是不存在的,对于不注意的事物视而不见!

再来看另一个试验:研究人员让飞行员进入一个飞行模拟器,进行常规的着陆训练。但有时研究人员会把一架巨大的飞机的画面放在跑道上(在现实中飞行员几乎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否则就……),试验结果是,有25%的飞行员将飞机停在了这架飞机上!这简直是要机毁人亡啊!

那架停在跑道上的飞机如此巨大显眼,不可能看不到啊,可为什么还是有25%的飞行员硬是给压了上去?这是因为正常人感知系统的结构就是为了使其看到司空见惯的事情。如果他们习惯在比赛中看到大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飞机,就会看到;如果他们没有习惯在比赛中看到大猩猩,在跑道上看到飞机,就看不到。这也是所谓的“不注意盲视”!

对正常人来说,环境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会自动映入眼帘,也就是说实际上人类眼中根本就没有完全新奇的事物。我们看见的,都是我们想看的,如果不想看,就看不见!如果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细节都被人类“收录”到,不加选择,那信息量也太大了,岂不是要将大脑挤爆?所以“视而不见”(不注意盲视),也算得上是人类特有的一项“生存本领”,可以用它来躲避尘世间的琐碎烦恼,“眼不见,心不烦”。

看到这儿有人要说,你这个说法不对,按照你的逻辑,人类岂不是没有烦恼了?尽管我不想看到,但我常常还是被各种事情烦扰,有的时候甚至躲闪不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啊。那么下面,针对这种说法的解释似乎就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了:人类生来就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要是你还在为不愿意面对的事物烦扰,只能说明在你的潜意识,或者内心深处,你还想看到它!所以,尘世间的烦恼不是别人给的,实则庸人自扰之!

再回到动物星人。

跟人类完全不一样的是,“细节看不到,动物星人做不到哇”!要看到某样东西,动物星人没有必要非得专门去注意它,无论愿意与否,像晃动的链子这样的东西,都会自动映入它们的眼帘,紧紧抓住它们的注意力,让它们欲罢不能!动物星人可能根本就没有“不注意盲视”,即使有,其程度也没有人类那么严重。跟人类比起来,动物星人观察到的世界更接近实际,而不是像人类那样把构成这个世界的细节转化成了一种概念,然后认为实际看到的就是这种概念。动物星人能够看到人类看不到的细节,因为在它们眼中只有细节!

这样一来,却也显现出了大自然的正反两面性:

正面:动物星人比人类更“明察秋毫”,对人类来说无聊的世界,在它们眼中却是精彩至极!

反面:事无巨细,没有选择性的注意能力,会让动物星人过度敏感,常被眼前琐事禁锢。

我左眼见到“鬼”……

人与动物眼中的世界的第一个差异就说到这儿,为了更好地了解更多差异,我们也来模仿电影《我左眼见到鬼》,电影中主角的左眼能看到鬼魂,那么我们暂且将左眼换成动物星人的眼睛,用它们的视觉系统来重新感受一下自己生活的世界吧。

就先拿“汪星人”来举例好了。假如我们是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左眼被换上了狗的眼睛,很快我们就会发现两只眼睛的视力不一样,狗眼比人眼差了好多。狗的视力在白天真的很模糊,就像得了近视眼,难怪人们要说“狗眼看人低”。比方说,人站在15米远就能看到的东西,狗要站在5米远才能看得到,很多时候几乎要凑上去。

难道汪星人真的是近视眼?

其实不然。人类的视网膜上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汪星人也不例外,区别就在于,汪星人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要比人类少。这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因为锥体细胞是“昼视工具”,用来在白天看东西,它主要负责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而棒体细胞是“夜视工具”,在晚上才发挥作用,主要负责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少了,在白天看东西就变得困难,所以汪星人看任何东西都没有人类看得清楚,即使东西就在它鼻子下面。有时候,你把食物丢在地上让它吃,它却置之不理,你还在纳闷,是不是食物出了问题?而对方却是:“对不起,压根儿没看见!”尤其是食物落在了铺着杂色地砖的地面上,真是要难为死汪星人了!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汪星人的表现会好一些,比如它们看到了食物落在地上的过程。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汪星人的视力都那么差,这只是相对人类而言。

造物主之公平就在于,在一方面削弱你,在另一方面就让你变得更强。因为眼睛上的棒体细胞特别多,汪星人的夜间视力要比人类好得多。如果你顶着这只“狗眼”待到晚上,你会发现简直太神奇了,世界都颠倒过来,人眼发挥的作用很小,而每一处细节无不在左眼的捕捉范围内!

与这种情况类似的动物星人还有很多,比如喵星人。下图就是白天人类和喵星人看到的物体的区别:

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人类看到的光亮鲜艳的世界,喵星人眼中的世界则是雾蒙蒙和模糊不清的。(此为黑白效果。)

但是到了晚上,可就大不相同了:

虽然在喵星人的世界中一切还是灰蒙蒙的一片,但呈现出的细节与光亮程度可是比人类好多了。据研究,喵星人的夜间视力足足比人类好上6至8倍!所以,如果以前你还以为半夜起床上厕所不小心踩到喵星人的尾巴可以蒙混过关,现在可要小心了,因为一切尽在喵星人的掌握之中:“哼,别以为我看不见是谁干的!”

上面说到锥体细胞主要负责感受颜色,那么汪星人和喵星人的锥体细胞又很少,所以有人认为汪星人和喵星人完全分辨不出颜色,在它们的世界里只有灰色。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能不能分辨颜色并不完全取决于视锥细胞的数量,还取决于它的类型!人类有三种视锥细胞,通过它们的配合,人能看到很多种颜色,而绝大多数常见的色盲患者,他们的视锥细胞少了一种。当患者只有两种视锥细胞时,他们仍然能分辨一些颜色,但是比正常人要少。

汪星人和喵星人的情况与人类色盲患者相似,它们也只有两种视锥细胞。

所以,汪星人和喵星人并不是什么颜色都看不见,只是看到的少而已。在汪星人和喵星人的眼里,世界就是“黄—蓝—灰”三种颜色,绿、黄、橙、红在汪星人看来是不同的黄色,蓝绿色则是灰色,而蓝色、紫色则都是深蓝色了。所以彩虹在人的眼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在汪星人的眼里,就成了“深灰—暗黄—亮黄—灰—浅蓝—深蓝”。

所以当你为了讨好汪星人和喵星人,给它们买了自认为颜色鲜艳的玩具,在它们眼里却是:“主人这品位真是……够坑爹的!”因为我们眼中的红色和亮橙色,在它们眼里就是无趣的暗灰色或土黄色。如果把一个红色的玩具扔到黄色的草地上,对汪星人来说,那就是一片黄,它很可能没法把这玩具同背景分得那么清楚。所以,下次给汪星人丢玩具过去,它不理你的话,先反省一下自己的“品位”吧!

接下来,我们再换一种动物星人。

如果人类的左眼被换上了“马星人”的眼睛,我们可以发现,马星人的视觉特点跟我们相机上的一个功能很像:全景式拍照!同样具备这种功能的还有牛星人、羊星人和驴星人等。它们在自然界中,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吃掉,而不是吃掉别“人”,长出这样的眼睛就十分有必要了。它们两眼间的距离很大,这样就可以看到身后的一草一木,稍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跑路。这也是为什么要给拉车的马戴上眼罩,因为它们可以看到身后的一切,这样就会分心;而多数赛马是不戴眼罩的,因为训练者想要它知道后面马的位置和追赶的速度。

尽管像马星人这样容易被攻击和吃掉的动物星人,基本上都能够看到身后的东西,但并不代表它们有360°的视觉领域。

马星人和牛星人身体正后方有一块盲点区域,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不声不响地靠近这个地方!因为这个时候它看不到你是谁,只要感觉有东西过来了,就会出于恐惧而用尾巴狠抽,或者干脆用蹄子,一下子将你踢飞!

还有一小块盲点区域是在它们的正前方,这是因为它们两眼间相距太远了。

除了“全景式”的视觉特点,动物星人还有一个与我们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眼睛的“取景器”是带状的,而我们则是球面的。这会造成什么差异呢?大家都看过斗牛比赛吧,还记得公牛每次发起攻击前的标志性动作吗?对,就是把头先低下来,瞪着你看。这和牧羊犬将羊群赶到一起时的动作一样:把头低下来,瞪着羊群看。这个动作不是在示威,告诉对方“老子发火了”,而是它们正忙着在取景器上排列它们观察到的图像呢。而人类的球面取景器则不需要这一步,谈笑间便把事物尽收眼底了。

说完了人类与动物星人视觉上的不同,接下来的内容有一些难度,为了更好理解,我在这里要再介绍一个概念:深度知觉!

什么是“深度知觉”?是说有思想深度的知觉?不是,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我们能看到上图左边是一个圆,右边是一个球,实际上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可为什么我们看圆是圆,看球是球,不会混淆呢?这里面就涉及了知觉的问题。我们看到圆是一个平面的图形,属于二维空间的知觉,而球是立体的,属于三维空间的知觉。那么“深度知觉”实际上就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它不仅能让你知觉物体的长、宽、高,还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凹凸、速度,等等。

比如说下面这张图片:

这张图中,我们是怎么看出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是我们的深度知觉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遮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遮盖的物体就被知觉成远一些。

还有这一张:

画中的树,我们一看就知道它们延伸向远处。为什么呢?关键在于中间的路。路的两边在平面上看是有一定角度的,但是深度知觉却让我们把它们看成是两条平行线,伸延至远方。

再来一张:

图中远处有一个小山坡,而近处是一些沙子。没有亲临现场,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距离感?是因为深度知觉告诉我们:远处的物体看上去分布的密度大,而近处的物体分布的密度小。

深度知觉能告诉我们的太多了,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了。

深度知觉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三维的世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比如下面这个著名的“视崖试验”。

所谓“视崖”,就是视力的悬崖。那么视力的悬崖是怎样产生的呢?来看下面这个装置:

在一张桌子上覆盖着一层透明玻璃,玻璃很大,不仅将桌子整个儿覆盖住,还有一半的面积空出来。桌子与地面都铺着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有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现在我们要在桌子上放上一个小婴儿——为什么要选择婴儿做试验?是因为他们没见过“世面”,从未经历这种场面,不会受之前人生经验的影响。

试验开始,婴儿从桌子的一边向另一边爬去,快要爬到桌边的时候,在前方仍有玻璃支撑的情况下,他停了下来,不肯再往前挪一步,哪怕他的妈妈站在桌子另一边叫他也无济于事。因为地面的布料跟桌面的布料形成了视觉反差,给他造成一种面临深渊的警觉。

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到的这些深度知觉,动物星人也会感知到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动物星人也被做过“视崖试验”,它们做出了相同的反应。但在现实生活中,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有的时候,动物星人的深度知觉不仅没能帮上忙,甚至还将它们耍得团团转。

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解释之前,还得再来说说还我们前面提到的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

锥体细胞是用来白天看东西,主要感受物体的颜色和细节的;棒体细胞是用来夜晚看东西,主要感受物体明暗的。很多动物星人的锥体细胞要比人类少得多,看不到人类能看到的丰富多彩的颜色。比如鸟星人能够看到紫外线、蓝色、绿色和红色,灵长类动物星人可以看到蓝色、绿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其他的大多数哺乳类动物星人只能看到蓝色和绿色两种颜色,几乎所有的动物星人都看不到黄色。

但是它们的棒体细胞非常发达,所以夜视力出类拔萃,对事物的光线变化、明暗对比更加敏感!这也就意味着,对动物星人来说,黄色是非常“亮”的颜色,任何黄色的东西都会刺激它们的视觉,比如黄色的雨衣和器械。

事实上,无论对哪个物种,色彩被去掉以后,光线的反差都会变得更加强烈。正因为这个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曾经征募了一批全色盲的人入伍,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对侦察图进行分析。全色盲的人不仅看不到红色和绿色,什么颜色也看不到,但是却可以观察到挂在坦克上的伪装网,这是色觉正常的人做不到的。

那么现在,把“深度知觉”和“棒体细胞发达”都集齐以后,我终于可以说下面的内容了。在动物星人身上同时出现“深度知觉+棒体细胞发达”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动物会把鲜明的明暗对比当成“视觉悬崖”!它们会因此变得神经兮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有一种专门针对牛星人的“牛群路障”,就是在路上挖沟,上面用金属条盖上,汽车可以从上面开过去,人可以从上面走过去,牛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金属的反光会给它们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反差,它们认为金属条是一个垂直凹进去的万丈深渊!

诸如此类,在《火星上的人类学家》中有一篇文章,说是一名艺术家在车祸中受伤,失去色觉,什么颜色都看不出来。后来他发现自己无法开车了,因为在他看来,路上斑驳的树影就是一个个无底深渊,时刻准备着把他和车一起吞没。由于失去了色觉,他眼中光线明暗的对比变得更加强烈,形成了深度上的差异。牛的色觉比人类要差得远,因此就像这位失去色觉的艺术家一样,它们也容易把光线的对比看成深度上的差异。

如果仅仅给动物星人造成这样的困惑,也许还算不上是折磨,因为还有比这种“静态明暗对比”更加恐怖的“动态明暗对比”!比如说:缓慢转动的电风扇!

电风扇处于飞速运转的状态时,是看不到扇叶的,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电风扇慢速运转的时候,扇叶就会摇摆不定,从不同角度反光,形成反复变化的明暗对比,这对动物星人来说,真得快让它们崩溃了!这种反复变化的明暗对比造成的深度知觉,让它们几乎丧失了距离感和位置感,就觉得自己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向后,或者眼前的物体一会儿向自己奔来,一会儿又向后退去。试想一下,你玩游乐场里的失重机里的感受:一下子深坠,又一下子被抛起,这种感觉搁谁身上也受不了吧?

所以,深度知觉+棒体细胞发达=畏惧不前+混乱不堪!

这也为牛星人为什么不肯进入通道、动物星人为什么为细节所困等,做出了一个完美的解释!

Part2 孤独星人帮了大忙

形象思维

电影《马语者》中,马语者与马沟通,使其从阴影和伤痛中慢慢走出,恢复正常。而现实生活中,是谁替我们与动物星人沟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呢?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动物星人的一个特点:非常注重细节!它们的世界里除了细节还是细节。另外,无论什么动物,包括人类,凡是擅长“形象思维”的,都是以细节为中心!下面的例子便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一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对他来说,最糟糕的事就是和一个马马虎虎的承包人合作,因为他会看到承包人工作中的每一个疏漏之处。别人不注意的小瑕疵,如墙上的水泥涂得有点儿不平整,在擅长形象思维的他看来,是十分刺眼的,这会让他感到不舒服,烦躁,甚至抓狂,这点他和动物是一样的。(是不是处女座的人都很擅长形象思维呢?)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正是这种差异让他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他的优势是能够观察到一般人观察不到的细节。

因此,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动物是以“形象思维”来思考的!而看过《重口味心理学2》中“孤独星人”那一篇的人知道,自闭症患者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来思考的,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是孤独星人充当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使者!是他们让我们更懂得动物!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帮助牛进入通道的专家吗?他本身就患有自闭症,更确切地说是阿斯伯格综合征(高能自闭症)。自闭症患者可以按照动物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同时他们拥有人类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闭症患者是动物星人和人类的一个过渡点!

要说“形象思维”,是相对于“语言思维”而言的。自闭症患者用形象来思维,并不是说他们擅长设计,会画建筑图纸,而是他们的思维就是以形象的形式进行的,在进行思维活动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只有形象,没有文字。例如,如果你说到“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在自闭症患者的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些与此没有什么关系的形象,比如一个带流苏边的花瓶。这也是很多自闭症患者无法理解经济学和代数的原因,因为他们的大脑无法将此转化成形象。

但有时形象思维也是一个优势。比如在设计机器时,他们的思考过程都是以形象的形式出现的,他们能看到设计的各个零部件顺利地组成一体,也能看到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故障。当设计有重大缺陷时,他们的脑海中也会出现整个结构轰然解体的形象。

这并不等于说自闭症患者的思维过程中没有任何语言的位置。在整个思维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会做出语言形式的判断:“那样不行,会散架的。”如果用法官和陪审团来做比喻,可以说他们所有的审判过程都是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只有最后的判决是语言。有的时候,自闭症患者会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目光,把这种判决大声说出来,比如“我要试试看”,或者“哈,原来如此”,为的就是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这时的语言总是很简单,但其背后的形象却很复杂!和人交谈的时候,他们会把形象转化成已经在头脑里“录音”的固定短语和句子。因此,针对一个事物,尽管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无比丰富多彩的画面,却无力用语言表达,只能重复着几个单调的词语,就像一台“录音机”。

正是因为他们“贫瘠”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人常说自闭症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可笑的!如果你和动物共处一段时间,你就会意识到这句话其实用在正常人身上更为合适。在正常人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另有一个美丽壮观的世界,而我们往往对此视而不见。狗能听到人类听不到的许多音域,同样,自闭症患者和动物星人可以看到正常人看不到或者不去看的一个全新的世界!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孤独星人丽丽患有严重的阅读障碍,但她的听觉非常敏锐,以至于可以听到关着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只要电源没有断开,所有的电器即使在关闭的状态下也会继续通电,而丽丽就能够听到关着的收音机接收到的微小信号。有一次她说:“××电台正在播放×××的歌曲。”人们打开收音机,发现果然如此。

此外,她还能够听到墙上电线发出的细微的嗡嗡颤动声。她对动物星人的理解更是惊人,能够从动物呼吸的细微变化说出其当时的感受,而这种变化是我们觉察不到的!

孤独星人如此,同样的“超能力”也会出现在动物星人身上。

“未卜先知”的大师

“一天,你从外面归来,你养的宠物狗见到你,并没有像平时那样欢快地凑上前去与你亲热。相反,它显得躁动不安,突然间对着你的身后狂吠不已。你转身一看,什么也没发现,殊不知,这时已经有‘东西’跟着你进了家……”

这是恐怖片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动物星人仿佛能看到你看不见的“东西”,然后对你发出警报。在现实生活中,和人类相比,它们的感知能力的确非常惊人!动物星人有极端的知觉,能感受到的世界极其丰富多彩,和它们比起来,我们简直是聋子和瞎子!

养宠物,尤其是养猫狗的人都知道,宠物和主人之间好像存在某种心灵感应,比如它们能预知主人何时到家,早早地就守在门口“恭迎圣驾”。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我们就以一只喵星人为例,看看它是怎么做到的。

这只喵星人叫“肉包”,它跟一户人家生活在市区的一间公寓里。肉包每天总能知道它的女主人什么时间下班。女主人的丈夫在家工作,所以在妻子到家5分钟之前,他总能看到肉包“梳洗干净”,屁颠屁颠地走到门前,迎接女主人的归来。尽管动物星人的时间感非常惊人,但肉包并不是按照它自己的时间感来的,因为它的女主人并非总是在同一时间到家。弗洛伊德每次给病人看病都带着他的狗,这样他不用看表就知道一个疗程该结束了,因为狗会“告诉”他的。许多家长说他们自闭的孩子也有这种能力。对此,肉包的女主人能够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超感应”,即肉包一定接收到了女主人“我要回家啦”的想法!

为了找到更合理的解释,肉包的女主人请到了一位这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自闭症患者(显然,想要更真实地了解动物星人,非孤独星人莫属)。由于没有见过这户人家的公寓,这位专家就用自己的公寓作为模型来揭开这个谜:

他想象着自己的灰色波斯猫在公寓里走来走去,还不时地朝窗外观望。这可以得出一个解释,肉包能够看到它的女主人正沿着大街走来,尽管它从十二层高的楼上无法看清楚女主人的面孔,但能认出她走路的姿势和体态——动物对“体态语言”是非常敏感的,这只猫也许正是从女主人走路的姿势认出了她。

接着专家又考虑了声音的线索。由于他擅长形象思维,他就在自己的脑海中播放猫在公寓里来回走动的“视频”,来重现当时猫咪判断女主人回家的画面。他想象着猫把耳朵靠近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因为它也许能够听到女主人在电梯里的声音。但是女主人不一定每次都会发出声音,只有当电梯里还有其他人的时候她才会在电梯里说话,而肉包却每天都准时在门口迎接。专家接着又问了女主人几个问题,她终于把揭晓秘密的关键信息透露出来。原来,她所在公寓的电梯不是按键式的,而是人工操作的,因此她每次进入电梯都会和电梯操作员打个招呼,肉包也就捕捉到了这个线索!

谜底一下子就出来了。如果你养的宠物也像肉包这样每天准时迎接你回来,不是因为它与你有某种心灵感应,而是因为它要么看见了你,要么听见了你,要么两者都有。你的宠物不是在预知你的归来,对它来说,你已经到家了!

看完肉包的故事,很多人会心生感慨:“动物星人的感官真是太神奇了!”

这是当然的,动物星人有各种我们没有的感觉能力,例如狗能听到远处呼唤它的口哨声;蝙蝠和海豚能利用声纳去“观察”远处移动的物体,飞行中的蝙蝠实际上可以发现10米之外的甲虫,还能辨认出其类别;屎壳郎能够感知到月光的偏振现象……

在动物世界里有这样成千上万的例子,对其中许多我们都还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比如接下来要说的大象“打长途”: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发现大象在利用次声波交流,而这种声波人类是听不到的。在此之前,人们一直纳闷大象到底是怎样与几千米外的家族成员沟通的。

一个大象家族可能会分开行动达几周之久,接着它们会在同一时间到同一地点集合,就像事前通知好了似的。但它们之间相距甚远,对于人类来说,隔着这么远的距离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在没有手机的情况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它们一定是以某种特别的方式在交流!

人们经常在动物园的大象笼子旁边感觉到一股股“气流的脉动”,于是有人做出了这个关于次声波的大胆猜想,因为这种感觉就像在教堂里听管风琴演奏。后来的研究证明这种猜测是正确的,大象的确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但是传播距离很远的次声波进行远距离交流。白天,大象至少能够听到同伴远在4千米之外的呼叫声,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变化,这个距离可以增加到40千米,这是十分惊人的。

现在人们对大象感官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发现它们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交流,还可以利用大地进行交流——地震波。它们会用脚跺地,发出隆隆的声响,这种震波可以帮助它们与远在30多千米外的同类互通有无。没过多久,接收信息的那一群大象看上去会非常注意它们脚下的地面,它们转移身体的重心,或者身体前倾,或者抬起一只脚来,显然它们是在倾听。就好比,这边敲出了“隆隆隆隆隆隆”,是在说:“你今天吃了吗?”那边回答:“隆隆。”(“没吃。”)这边又说道:“隆隆隆隆隆隆!”(“没吃过来吃呀!”)

事出有因:你的大脑里住着爱因斯坦,也住着一条小蛇!

那么,为什么动物星人拥有这些“神奇”的力量,而我们人类没有?我们究竟与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概念:大脑的“三位一体理论”!

所谓“三位一体”,是说人的大脑结构实际上可以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在历史进化的三个不同阶段依次形成的。而且三个部分都有各自的智力、记忆、时空感等等,似乎我们大脑内部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有三个独立的个体,各自为政!

第一个部分是最古老的,位于头颅内部的最底层,叫爬行动物大脑。

后来的第二个部分位于头颅的中间位置,是旧哺乳动物大脑。

而最后出现的这部分位于头颅的最高层,是新哺乳动物大脑。

蜥蜴——爬行动物大脑

狗——旧哺乳动物大脑

人——新哺乳动物大脑

大体来说,蜥蜴的大脑和人类的爬行动物大脑相照应,它负责一些基本的生理需要,如呼吸;哺乳类动物的大脑,比如狗,和人类的旧哺乳动物大脑相照应,它负责处理情感;而灵长类动物,比如人类,则和新哺乳动物大脑相照应,负责处理理智和语言。其实,所有的牲畜都有一些新哺乳类大脑,但是远没有人类的大。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有三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在进化的过程中失去作用的部分并没有被淘汰,而是继续发挥着它的“余热”,新进化来的部分大脑则附加在原有大脑之上。就像扩建房子,不是把旧房子拆了重建,而是在原有的楼层上加盖几层。

其实,我们从大自然的角度想一想,这一切并不难理解。地球上生活着无数的蜥蜴星人,它们呼吸,进食,睡觉,醒来,一切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既然如此,在汪星人进化出来以后,大自然一定不会做“赔本买卖”,另起炉灶,重新为它们创造一套全新的呼吸系统,而是会把它们的大脑直接附加在蜥蜴的旧大脑上,让蜥蜴的大脑负责呼吸、进食、睡觉、醒来,而让汪星人的大脑负责建立社会等级,哺育下一代。当自然进化到人类这一阶段时,同样的事情重复了一遍,人的大脑被附加在狗的大脑上,因此我们就有蜥蜴的大脑负责呼吸睡觉,有狗的大脑负责社会生活,最后人的大脑负责把这些用语言描述出来!

“三位一体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人类与动物星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有一部分它们的“系统”;还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又与它们有那么多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在它们的基础上进化而来,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按这个道理来说,人类大脑进化得如此发达,我们才应该是拥有超凡表现的一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什么?

抱着“心理是大脑机能的反应”这一准则,想要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有切开彼此的大脑!解剖动物星人和人类的大脑,你会清楚地看到它们明显的区别:人类大脑的大脑皮质比较大。

大脑皮质包裹着大脑的其他部分,是位于大脑最上面那一层的“皱皱巴巴”的东西。

人类的大脑皮质与它包裹着的部分的比例,大概是桃肉与桃核的比例。而动物星人的大脑皮质就要小得多,以至于一些动物的“桃肉”和“桃核”一样大,也就是大脑皮质和它包裹的部分大小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大脑皮质越大,物种的智商越高!但是现在,问题就出在这个发达的大脑皮质上,再结合之前的“三位一体理论”,具体来说就是:

跟蜥蜴和狗的大脑比起来,人类的大脑皮质很发达,发达到“爱管闲事”的地步,就好比某大国喜欢充当世界警察,它喜欢把大脑不同部分连接起来。但是动物星人的大脑皮质没这么发达,它们大脑的各部分是独立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可以有混合的情感,可以同时对一个人爱恨交加,而动物就不是这样,它们的情感更加简单分明,因为像爱和恨这样的范畴在它们的大脑里是相互独立的!

再举一个例子。人类能够很快地从一个情况概括到另外一个情况,动物星人就做不到,因为概括能力取决于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能力。比如狗在训练中学会了执行任务的能力,但到了家里可能就不管用了,因为对它来说训练场和家是独立的不同范畴,它的大脑无法自动把两者联系起来。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造物主之公平就在于给予你一样的同时,必会拿走另一样。人类有了这样高度的概括和联想能力,势必也会丢掉许许多多细节!

举个例子来说,在《错把老婆当帽子》一书中提到:

有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天晚上嗑药嗑多了,梦见自己变成一条狗。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自己就真的变成了一条“狗”——他的各种感知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嗅觉。他到了自己实习的医务室,还没有看到,仅凭嗅觉就辨认出了他的20个病人。他还可以靠“闻”来了解这些病人当天的心情,而一直以来,人们怀疑这种能力是狗具备的。不仅如此,他还能利用嗅觉识别出纽约市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商店。他还有种强烈的欲望,什么东西都想闻一闻,摸一摸。他对颜色的感知能力也更厉害了,突然间就能看到以前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几十个颜色梯度,比如几十种不同色差的褐色。

这个人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如此厉害,是因为药物影响了他大脑皮质对各部分的连接,接着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他“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而正常人的大脑把世界上琐碎的原始数据转化成概括化的概念,最后自己能够意识到的就是这些概念,其他的一概“视而不见”!这样的话,褐色的50个色度就会变成一种统一的颜色,即褐色!

所以发达的大脑皮质给了我们人类一些能力,同时也拿走了“神奇”的另一些。

Part3 “简单粗暴”的动物星人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动物星人的感知觉和“特长”,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它们的性情。

“好奇害死猫”

曾经有新闻报道:“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充满了光明和温馨的一幕,摄影师捕捉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善良的海豹看到有人躺在地上,以为他遇到了危险,于是立即扑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来温暖他,试图将他救活。”

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海豹都是“活雷锋”?它们真的会知道人类的冷热?

大错特错!海豹之所以这么“善良热情”,主动靠近并温暖人类,背后的真相仅仅是因为好奇:“这是哪儿来的什么东西?让我碰它一下,看它什么反应……”

前面我们说过,动物星人因为没有发达的大脑皮质,不能将大脑的各区域连接起来,因此没有像人类一样复杂的情感。它们不会感到羞愧和负疚,不会感到尴尬,也不会像人类那样总希望那些过得比自己好的人倒霉。它们爱憎分明,只有简简单单几个情感,如愤怒、恐惧等,而这里我们要说的“好奇心”就是它们仅有的情感之一!

动物星人主动靠近人类,只是因为它们非常好奇。它们的好奇心就像生活必需品,无时无刻不伴随在它们左右。如果你养了一条狗,你就会发现,在它的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恐怕就是开饭前那会儿!当你把食物倒到它盘子里的时候,它会马上冲你喜笑颜开,尾巴摇得跟电风扇一样。有人说它们这是馋的,其实这样说不确切,也不够深入。分析这一瞬间它们的心情,恐怕一个词是不够用的,应该是“浓厚的兴趣,忘我的猜测,殷切的期待”,而这三样加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奇心!

浓厚的兴趣+忘我的猜测+殷切的期待=好奇心

而这一切都源于它们大脑中一个神秘的系统:搜寻回路!我们的大脑中也有这样的存在,而且和动物一样的是:当我们大脑这部分接受电击而被激活的时候,通常也会感到有什么非常有趣和激动人心的事情将要发生;而动物星人则表现得非常活跃,十分激动,还会疯了一样到处乱跑,这里嗅嗅,那里闻闻。

正是因为“搜寻回路”的存在,动物星人和人类一样都有一种原始的强烈冲动,即要找食物,找水源,找配偶,找藏身之所……总之是四处探索发现,远离危险的东西。否则,许多物种岂不是早就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被淘汰掉啦?

这里要知道的是,搜寻回路是“找”,而不是“找到”。比如说,汪星人搜寻回路的活跃只发生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而不是在最后找到或者吃到食物的那一刻,可见真正让它感到愉快的是寻找食物的过程,而不是找到食物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猎人即使在不需要以猎物为食时仍然会热衷于打猎,他们喜欢的是打猎本身。搜寻回路让我们享受过程带来的快乐,从而我们也喜欢上了各种形式的“捕猎”:喜欢从跳蚤市场淘一些小宝贝;喜欢收集各种笔记本,却不使用;喜欢在网上下载各种分类的电子书,存好,却从来不看;上淘宝……

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是不无道理的。好奇心太强,一方面,比如在电影里,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另一方面,它确实带给我们一些“麻烦”,比如:喜新厌旧!

拿猪星人来举例,你给了它们许多玩具,比如可以拱进去的稻草屋,可以撕着玩的本子,但只要再给它们一些新玩具,不管是什么新玩具,哪怕并没有旧玩具好玩,它们也会马上将旧的弃之不顾,冲着新玩具跑过来。

鹦鹉星人也是这样。研究发现往它们的笼子里放的新奇物品越多,它们就越不会因为无聊和焦虑而撕咬自己的羽毛。同时鹦鹉星人也喜欢有许多人类朋友,因为它们非常爱好交际。

对我们人类而言,这也是为什么小孩儿无论有多少玩具,还是想要更多新的,而成年人则总是想要更多新衣服、新汽车,因为新奇事物本身就让人快乐!

人们总说“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其实,“人也不如新”,这是由人类天性决定的。但是人不是衣服,人有思想,能互动,又多变,还有很多社会意义,难怪鹦鹉那么喜欢与我们人类交朋友。也正是因为这样,人类自己才不至于被“喜新厌旧”得那么频繁。

“俺也不是好惹的!”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距离被“大师兄”攻击已经过去了5个月——是的,我出去玩的时候被猴子咬了。伤势不重也不轻,分布在腿上总共4个口子6个洞。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还是没有痊愈,时而有痛感。当然,我在这里并没有任何埋怨的意思,“大师兄伤我千百遍,我待大师兄如初恋!”只是,我有个疑问,动物星人为什么会发动攻击?就像一些新闻里报道的,动物园的饲养师被自己饲养多年的动物突然袭击丧命,难道这些动物星人真的冷血无情,或者对我们恨之入骨?

为了解开这个谜题,下面我们就专门来说说关于动物星人最“血腥暴力”的部分——攻击!

一天,A小姐正牵着自己心爱的金毛猎犬在林边散步。这时,路上出现了一只松鼠,金毛马上冲上前去,一口咬住松鼠的脖子,用力甩来甩去,直到可怜的松鼠断气,前后不过十几秒的时间。这期间,任凭A小姐怎样大声制止,也丝毫不起作用,金毛根本无视主人的存在。如果换做平日,它嘴里咬着的是一只鞋子,一定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主人的命令,但当它嘴里是一只活蹦乱跳的松鼠的时候,一切都变了……

事后,金毛好像对自己捕杀的猎物没什么兴趣,根本就不打算吃掉,反而喜滋滋地把战利品叼到主人的脚下,一副得意的样子,好像在说:“看,怎么样,我是不是很厉害?你看傻眼了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它的目的达到了!眼睁睁地看着平日里温顺的宠物原形毕露,恶意行凶,杀戒一开,势不可当,A小姐确实惊呆了,要知道平时她是让自己两岁的儿子与金毛在一起玩耍的……

我们就从这只金毛说起,来搞清楚动物星人的“攻击”:

首先来看金毛的动作:“一口咬住松鼠的脖子,用力甩来甩去。”

在猫、狗这样的掠食性动物身上,有一套与生俱来的固定动作——“致命一击”!这套动作的顺序是固定的,永远不会改变。同一个物种的每一个成员生来就知道怎样进行这种“致命一击”,而且它们的做法也一模一样。就是说,金毛杀死松鼠的方法和拉布拉多杀死松鼠的方法没有什么两样。但是不同物种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区别,比如狗和猫通常是一口把猎物咬住,然后用力来回甩,直到猎物丧命。而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在猎捕体型较大的猎物比如羚羊的时候,则会牢牢地咬住猎物的脖子不放,直到猎物窒息而死。它们采取这样的猎捕方式,是因为猎物太沉,甩不动!

如果说“致命一击”是一串鞭炮的话,那么总是需要一个火源来点燃这串鞭炮。对于所有的掠食性动物来说,“快速动作”都是这样一个火源,会激发它们追杀猎物的冲动。这里可以解释为什么动物园里驯服的狮子和老虎还会对人造成伤害,几乎所有这类事故都是由于“快速运动”导致的,受害者往往是因为摔倒了,或者忽然弯腰,或者有工具从手里掉下来……总之,他们在不经意间“点燃”了动物的“致命一击”,完全没有料到即将大祸临头。而猛兽们收到“信号”,毫不犹豫地在下意识中一口气完成了扑倒、撕咬、锁喉等一连串动作,大有“摔杯为号”的意思。而在我们人类身上,也存在这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反应,所以在电影和电视剧中警察常常会说“不准动”,因为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乱动”!

可是,回到上面的例子,金毛在咬死松鼠后为什么不将它吃掉,反而屁颠屁颠地跑到主人身边分享“胜利的喜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出现过,就是“搜寻回路”。有研究表明,动物星人大脑中负责捕杀的回路和搜寻回路处于“基本相同的大脑区域”,也就是说,和猎奇能带来快感一样,捕杀猎物的过程对动物来说也是充满了无比的兴奋与喜悦!尤其在食物不短缺(“我的狗粮比松鼠好吃多了”)的时候,情况就更明显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到狗猎杀松鼠,你要真想好好看看动物对捕猎到底是怎样乐此不疲,只要和喵星人待一段时间就可以了。猫是所有家养动物中的疯狂猎手,它们会追逐着红色的“激光老鼠”扑打,俯冲,忙得不亦乐乎。但事实上“激光老鼠”是抓不到也摸不着的,即使喵星人把爪子按在这个斑点上,也无法感受或者把握到任何东西。这样一来,这个“激光老鼠”就变成了一个超级刺激物,不断激发着猫的追逐欲望。由于这场追逐没有终点,所以它们的追逐本能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真的好high啊!

金毛的例子就分析完了,这里也许有人会生出疑问:有时我也做了“快速运动”,算是发出了信号,为什么动物星人没有攻击我?

答案很简单:它们没把你当成食物!

动物星人懂得怎样“致命一击”是天生的,但是该对谁发起攻击却并非生来就知道,就像金毛生来就知道怎样去捕杀松鼠,但它并非生来就知道松鼠是食物,它们必须从同类那里学习才能知道什么是食物。如果让狗和松鼠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没准儿“两个人会好得跟一个人似的”,狗也永远不会对松鼠展开捕杀。这就是为什么应该让狗从小就和小孩在一起,至少应该让它们经常接触小孩,因为小孩往往会突然做出一些动作,这很容易激发狗身上的捕杀行为,非常有必要让狗从小就认识到小孩不是它们的猎捕对象。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有一户人家养了条德国牧羊犬,号称“喵星人杀手”,但是和小孩儿在一起的时候却表现得非常温顺,任凭小孩儿对它连打带掐,甚至被小孩儿骑到背上也毫无怨言,从来没有反抗过。但是只要一看到猫,它就变得非常激动,马上展开追杀。这是因为这条德国牧羊犬从小就和小孩子在一起,知道不能对小孩儿下手,但是它很少见到猫,并且看到过同类追赶喵星人,所以就把猫当成了捕杀的对象。在这只牧羊犬的世界里,立场已经非常分明:猫是食物,小孩儿不是!

我们观察动物星人进攻的时候,发现整个过程真是快如疾风,迅如闪电,并且“它们冷静地来,又冷静地去,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个活口”!难道它们真的这样生性残忍,嗜血如命?其实不是的,不是它们真的冷血,而是在我们看来凶残的进攻,在它们眼里仅仅是一种本能,或者说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我们哪个人会因为买个菜就激动得脸红脖子粗,心跳加速,浑身冒汗,肾上腺素激增呢?因为买菜对我们来说也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

以上我们所说的动物星人这种不掺杂任何个人情感,不持有任何立场的进攻,被称为“掠食性进攻”!这种进攻表面看上去疯狂不已,但捕食者内心平静如湖水,不为所动。但是另外一种进攻,则是表面上疯狂同时内心也疯狂——“情感性进攻”!

掠食性进攻——内心波澜不惊

情感性进攻——“老子跟你玩命!”

情感性进攻与掠食性进攻截然不同,它是在愤怒情绪驱使下的进攻,往往更加激烈。拿喵星人举例,当一只猫要发动情感性进攻的时候,它会呜呜叫着,毛发直立,全身都活跃起来,心跳加速,肾上腺系统活动加强;而这只猫准备发动掠食性进攻的时候,它全身会很平静。

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愤怒是一种很痛苦的情感,所以无论动物还是人类,都不喜欢激活情感性进攻,而是尽量避免发怒。但是有些情况对动物星人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势必要“怒攻”一下的,比如说下面这样:

“把脚从老子地盘上拿开!”——维权

动物星人的世界里没有民主可言,永远充斥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大哥就是大哥,小弟就是小弟。而哪位胆敢“以下犯上”,挑战老大权威的话,势必遭到愤怒的攻击,轻则致残,重则致死。当然老大也不光是“窝里横”,当地盘受到外界挑衅或者侵犯的话,它也会怒发冲冠,身先士卒,毫不犹豫地冲出去迎战来犯之敌。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恐惧

恐惧和愤怒真是一对好伙伴,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他俩如影随形——恐惧的极致就是愤怒!

所以我们常说“围师遗阙,穷寇勿迫”,生命岌岌可危的恐惧感会使一个毫无退路的动物感觉除了进攻别无选择!狮子爪下的牛会为了求生做出最后一搏,把狮子踢个眼冒金星,死去活来,不省人事;在牧场上的人总会被警告要离带牛犊的母牛远一点儿,因为恐惧不安的牛妈妈很可能因为感到威胁而做出进攻。

如果一个人或者动物天不怕地不怕,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恐惧是把双刃剑,在遭受攻击时恐惧可以保护你,同时它还可以制止自己变成攻击者。比起无所顾忌的小孩儿,胆小的小孩儿打架次数会少得多。这并不是说胆小的孩子不会生气,他们也会发火,区别就在于恐惧可以阻止一个怒火中烧的人走向极端!

在这方面,有一项研究非常有趣,说男人之间的打斗比女人多,但女人的愤怒水平和男人是相当的。女人很少大打出手,却更多地采用间接性的攻击,比如对不喜欢的人,她们往往会散播流言蜚语,或者对其进行排挤。原因就在于每当她们发火时,她们感到的恐惧也更强烈,正是这种恐惧有效地压制住了她们的进攻性。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人类中间,那些肆无忌惮的杀人狂恐惧水平都非常低,因为“天不怕地不怕”。

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为什么动物会发动攻击:

第一个原因是“不走心”的情况——掠食性攻击,仅仅是为了“生计”而展开的攻击,就跟我们去逛超市采购食品和生活用品一样。

第二个原因是“走心”的情况——情感性攻击,被侵占了地盘,或者被逼得走投无路,再或者被吓个不轻的时候展开的攻击,饱含着强烈的情绪色彩!

暴力星球

很多人认为动物虽然有进攻性,但都事出有因,并不暴力,他们以为只有人类才会犯下强奸、杀人和战争等种种罪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看完下面几个例子再说吧。

黑猩猩之间常会发生“小规模战争”,这是一种有组织有纪律的暴力行为,是敌对的两群公猩猩在双方领地边界展开的斗争,类似于我们人类帮派之间的争夺地盘。在这种战争中,每次都会死掉许多大猩猩,结果很多地方的大猩猩种群中都出现了“女多男少”的情况。

有一个农场主花高价从别的地方买了一只公羊。这只公羊看上去极其温顺,在人前也很老实,农场主非常满意,于是就把这只公羊和他的二十几只母羊放到一起。那些母羊已经接受过配种,正处于怀孕初期,并不在发情期。这可能让这只公羊十分不满,于是它用角把那些母羊一个个都开膛破肚,无一幸免。

虎鲸在残杀其他动物方面也很有“心得”,它们把企鹅的一头咬开一个洞,然后从另一头用力挤压,直到把内脏都挤出来,动作非常熟练,就像我们人类挤牙膏。还有的时候,它们把其他种类鲸鱼的幼鲸从母鲸那里隔离出来,然后用身体将小鲸鱼一次次压入水底,直到把它们淹死,整个行凶过程长达六七个小时。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吗?接下来,它们只把小鲸鱼的舌头吃掉就扬长而去。这一幕触目惊心,非常恐怖。

看过英文书《to touch a Wild Dolphin》(《接触狂野海豹》)的人会知道,海豹也并非总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样温情脉脉,风度翩翩,它们不但会犯下轮奸罪,还有杀婴罪。由于雌海豹不像雄性那样集体活动,雄海豹掌握了雌海豹的这个特点,于是它们成群结队,对单个的雌海豹穷追不舍,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同时它们还会无端地杀掉小海豹。对此有人解释说,雄海豹这么做是进化的结果,为了让雌海豹早点儿进入发情期,这样它们就能得偿所愿,获得繁衍自己后代的机会。

战争、凶杀、强奸等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在动物星人中同样存在,而且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暴力行为都是年轻雄性干的。这和我们人类非常相似:和其他群体比起来,15-24岁的年轻男性参与暴力活动的概率最大!

那么,是什么让这些动物星人以及包括人类犯下这些恶行?这里又涉及“造物主的公平性”问题。动物的大脑越复杂,其行为就越恶劣。动物星人也好,人类也好,都要为复杂的大脑结构付出代价。

原因之一在于,对于复杂的大脑来说,分区比较多,分区一多,连接出问题的概率也会比较高,而这些问题常常会导致恶劣的行为。

另外一个原因是大脑越复杂,行为的灵活性就越大,这样,拥有复杂大脑的动物就可以自由形成新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有可能是好的,有可能是坏的,或者不好不坏的。所以人类能够做出无私的牺牲,也能做出灭绝人性的恶行,动物星人也是如此。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和人类世界一样,动物星人中也有警察。动物星人的警察通常是族群中地位最高的那个。这里我们就拿猪星人来举例,养过猪的人都知道,猪星人的行为有时候非常顽劣,很喜欢打架斗殴,四处挑衅,而且它们真的咬起来,场面会很糟糕,非常难以控制。这时,就需要居于支配地位的成年雄性来对其他猪形成震慑作用,它们才不敢乱来。

于是,在养猪场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有两只猪突然毫无征兆地扭打在一起,引发了小范围的骚乱。一只大公猪听到动静后,向它俩走了过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打架的两只猪看见这只大公猪走来,立即停止了打斗,迅速分开,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过:“啊,今天天气真好啊……”这只大公猪就是这群猪中的老大,充当了警察的角色。它不怒自威,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要走过去就够了,别的什么都不用做,它的威仪足以起到干涉调停的作用:“都给我老老实实的!”这和人类的一帮小混混看到警察,马上停止胡作非为一样。年轻的猪在展开打斗之前甚至会东张西望,看看“公猪警察”在哪里,要是在自己身边,它们就会老老实实,但要是在猪圈的另一端,它们很可能会马上展开搏斗,先打几个回合再说。

“相爱容易,相处难”

和人类亦正亦邪的特点一样,动物星人身上也有“双刃”。就拿我们身边的宠物来说,在它们带来欢乐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它们曾经是在野外驰骋“杀”场的战士!而当它们从野外来到城市,做起了人类的宠物后,就不再有那么多的攻击目标可供选择,如果它们再次“出手”,恐怕唯一可以攻击的只有人类!

有报告表明,那些咬人的狗中,有75%咬的是非常熟悉的人,要么是主人,要么是主人的朋友,真正的“杀熟”哇。我身边就发生过怀孕的女主人被自己的宠物狗咬伤,无奈打掉胎儿的事情。尤其是当彼此无法真正理解对方意图的时候,一些伤害就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跟动物星人相处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下面,我们还以汪星人为例,来说说这门“相处的艺术”。

“我不是你的食物!”

前面提过,小孩身材矮,又总喜欢到处乱跑,汪星人一看到快速移动的物体就会热血充顶,开启捕捉模式,因此让汪星人学会和小孩儿相处尤其重要,许多致命的咬伤都发生在小孩儿身上。所有的汪星人都应该学会辨别什么是猎物,什么不是。如果狗小的时候你不专门教给它这些,它是不会认识到这一点的。

不仅如此,你还要让汪星人从小就知道别人家的小孩儿也不是猎物。这一点很简单,只要让小狗常常接触蹒跚学步的小孩儿就行。因为小孩看见陌生的汪星人,总喜欢跑过去抱一抱,玩一玩,你只要在散步的时候把狗带到公园里就行,那里会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玩耍。或者,你还可以把狗带到住户密集的小区中,这样,小狗出来见过一些小孩儿后,它们自然就会明白小孩儿不是自己的猎物了。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必须让小狗接触别人家的小孩,因为对狗来说,你家里两岁大的小孩儿和邻居家里两岁大的小孩完全是两个概念。对它们来说,一个是苹果,一个是橘子,汪星人知道自己不应该咬张三,但谁也不敢保证它就不会去咬李四。

“Who’s the Boss now?”

这里又涉及了“谁是老大”的问题。我们之前说过,在动物的世界里,没有民主可言,总会有一个头领,也总会有附庸,它们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支配等级划分。狗群中有高高在上的雄性首领,也有地位低下的狗愿意俯首称臣。

而这种等级制度在汪星人与人类一起生活以后还会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即,狗的主人必须确立自己的支配性权威,否则,如果狗把自己当成一家之主,那麻烦就大了。它会在家中“称王称霸”,向任何一个构成挑战的人发起进攻,比如它想要最软的座位,就必须给它最软的座位;它想吃饭的时候不被打扰,就不能有人在这个时候靠近它,否则它就会毫不客气地开咬。你带它去看兽医的时候,它也一定不会好好合作。总之是尚不能蒙之喜悦,就必然遭殃。

不信就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事情发生在一个三口之家中。在这个家里,父亲对母亲不太好,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训斥母亲,当然,这一切也被狗看在眼里。后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这个家庭破裂了,母亲带着孩子和狗独自生活。此后不久,这只汪星人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女主人想带它去一个地方,它就以利齿相威胁,不让她出门。

有一天,女主人要开车出门办事,狗跳进车里怎么也不出来,女主人想拉着它的牵引绳,把它拉出来,它马上恶狠狠地呲牙咧嘴。最后它在车里坐了一整天,直到它自己想从车里出来。事情到了这一步,女主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让它到哪儿去,就把一块牛排扔到那里,然后趁它跑过去的时候赶快把门关上。

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家庭内部的不和谐不仅会影响孩子,还会影响到家中的狗!在这只汪星人的眼中,男主人就是绝对的一家之主,它甚至会认为自己在家中处于一人之下,其他人之上的位置。就这样,男主人消失以后,这条狗马上就开始争夺支配权,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它就必定会先挑战女主人,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难不成还反了它们啦?看我不把它们都阉了,灭了它们的威风!”

只要一阉割,它们就不咬人啦?实际情况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将“不服管”的狗进行阉割主要是为了避免它们与别的狗打架,原因就在于,阉割后的公狗对于其他公狗来说,闻起来就不再是公狗了!这样一来,别的公狗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动辄向其发起挑战。母狗也同样。可以说,被阉割之后,它的进攻性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其他狗对它的敌意减少了。

“那就把它们摁倒,狠狠打一顿!”

这里我们不提倡暴力,尤其是在暴力也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别忘了有一句话叫“狗改不了吃屎”,当你把它放倒在地,玩命狠捶的时候,它身上先天的臣服本能也就开始了,它会示弱,会求饶:“啊,不敢啦不敢啦!”但是当它重新站起来的时候,是不会忘记曾经被按倒在地的耻辱的:“哼,仇都记着呢。”没准儿哪天你刚一转身,它就一口咬在你屁股上!

所以强扭的瓜不甜,我们要“以德服狗”!怎么做呢?千万不要愚蠢地跟它玩抢东西的游戏,即你拽着东西的一头,它咬着另一头,你俩都不放手。这样会让汪星人感觉你跟它是平等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喂它食物之前,命令它老老实实地坐着,这样可以让狗明白它的食物来自主人的恩赐;你还可以在狗之前先进门,让它明白主次先后;在它吃饭的时候把手伸进盘子里,让它清楚主人有崇高的支配权;玩耍的时候让它主动打滚,或者仰面躺下肚皮朝上,接受你的爱抚,向你臣服……总之做法是不拘一格的,重要的是让它认清“时势”,服从命令。

汪星人的群体性非常强,总是生活在等级次序中,如果人类干扰了这种次序,地位低的狗就可能命丧其他狗之口。人类应该尊重动物星人自然的等级结构,不应该想当然地用我们的方式来对待它们,否则只会酿成悲剧。

有一位女士养了一群狗,这些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等级次序,有两条高高在上,处于支配地位,还有三条狗属于中间阶级,而另外两条狗则位于最底层。这位女主人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等级分化,她信奉“万物生来平等”,并试图以此来“普度众‘狗’”,因此她一回家就将大多数时间和注意力放到地位低的两条狗身上,让它们备受宠爱。

她这种做法明显刺激到了地位高的狗,就好像我们人类“我在公司做了10年才拿5000块,你凭什么刚毕业就拿10000块”的心情一样,那个恨啊,气啊。于是为了争夺主人的恩宠,地位高的狗向地位低的狗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结果一场血战过后,地位低的两条狗全部被咬死,处于中间地位的狗有一条被咬成重伤,不得不进行安乐死。如果这位主人能遵从汪星人的“社会制度”,回家之后先对领头的狗打招呼,喂食时也先喂它们,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没准儿一大家子会平安融洽,幸福喜悦地在一起。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要向大家介绍本篇的最后一个概念——“幼态持续”。何谓“幼态持续”?是说某个物种在成熟期仍保持幼年特征的现象,说白了就是我们人类的“一把年纪了,还做小孩的事”。

人们对狗与狼进行过研究,虽然它们看上去外貌各异,但两者DNA的差别只有2%,它们都属于狼类!但是狗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狼,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狼”——幼狼。汪星人无论年龄长到多大,它的情感和行为上的成长,在相当于30天左右的幼狼的程度时就停止了。也就是说,以后的日子里它们都是“大狗体内装着小狼”。一条成年的德国牧羊犬会有30天大的幼狼拥有的每一种攻击技能,但不会比这更多了。

狼为什么会变成狗?许多专家认为,可能是因为哺乳期的妇女把失去母亲的小狼崽抱回家,让它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吃自己的奶长大。这可以说明,狼演变成狗的主要原因就是早期的人类非常喜欢幼狼,因为它们驯服,可爱。这就使得那些发育不良的成年狼有了繁衍上的优势(如果没有人类的偏爱,这种狼在野外会很快被优胜劣汰掉),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狼就慢慢演变成了今天的狗。

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狗身上,还发生在其他许多动物星人身上,它们都是在人类干预下演变出来的,可以说没有人类,就没有它们的存在。并且有很多动物在与人类共同生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记录表明,一种动物受到驯化之后,它的大脑就会缩小:马的大脑缩小了16%,猪的大脑缩小了34%,狗的大脑缩小了10%~30%。这可能是因为一旦人类开始照顾这些动物,它们就会失去原来维持生存所需要的部分大脑功能。我们不知道它们究竟失去了哪些功能,但比起野生动物,家畜的恐惧和焦虑减少了,日子也过得安逸舒服多了。

力是相互作用的,情感、信息也是可以互动的,人类在改变动物星人的同时,也被其改变着。有记录表明,我们人类的大脑也比远古时候缩小了10%,显然动物也替我们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因此我们的大脑和动物的大脑都变得更专业化了,地球上的生物似乎都在朝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方向努力着,做到“术业有专攻”:人类的大脑整体性更强,负责出谋划策和组织领导;而动物的大脑细节性更强,负责感知和察觉。可以说我们和动物是分工合作,共同进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好地对待动物星人,很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动物星人却能做到,我们需要它们的帮助。

人类也曾经是动物星人的一员,但在演化为人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简单的情感,爱憎分明,从一而终……也许通过与动物星人的接触,我们能够把这些东西重新找回来。动物让那些能够爱它们,更好地倾听它们的心声,更好地与它们交流的人,比那些不能的人生活得更加愉快;动物让那些能够尊重它们,更好地欣赏它们智力和才能的人,比那些不能的人内心更加充满激情。

动物让我们成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