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强势谈判心理学 » 强势谈判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强势谈判心理学》用谈判方式教育孩子更有效

关灯直达底部

据调查发现:46%网瘾青少年在童年期受过重大生活的创伤。94%的孩子对父母有敌意,52%的孩子评价父母缺乏温暖和理解。

张明是一个性子温和的人,平时很少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绝不与人动怒。他的儿子性格却不大像他,活泼调皮,很难服从管教。这天,妻子不在家,只剩下张明和儿子两个人。给儿子做好了饭,张明犯起了难。儿子不喜欢吃饭,平时都需要妻子哄着儿子才会勉强吃一些。如今要让自己去哄儿子吃饭,张明一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

果不其然,他刚一把饭端到儿子面前,儿子就嚷嚷着要吃零食,说自己不想吃饭。张明耐心劝导,但是儿子始终不肯听他的话,不停地吵闹。张明没办法,便对儿子说:“吃完饭就让你吃零食。”他想儿子应该会乐意于这场小小的交易。

“不可以,吃完饭就没有肚子吃零食了。”儿子说。

没想到儿子会这么说,张明只好再次妥协。他将碗里的饭往外扒出去一点。说:“乖,那你把这些饭吃了,就让你吃零食。”

儿子看了看碗里的饭,摇了摇头。“不行,我吃一点就会饱,饭太多了,我还是吃不了零食。”

看见儿子的态度似乎有了些松动,张明心里很高兴。他把饭又往外扒出去一些,分量只有原来的一半了。“看,现在只有半碗饭了,你把这半碗饭吃了吧。”

儿子见爸爸这般容易妥协,胆子就更大了,他拿起饭碗,把饭又往外扒出去一些。这一回,碗里的饭只有原来四分之一的分量了。他高兴地对爸爸说:“这回好了,吃了这些我就有肚子能吃零食了。”很快,儿子把碗里分量很少的饭吃了个精光,欢天喜地地去吃零食了。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那么上面故事里所讲述的情节你一定不会陌生。很多父母在照顾孩子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开始的时候,爸爸做出“吃完饭就让你吃零食”的让步,只是想用来换取儿子的让步。但是有了这第一次的让步,接下来他便一直在不停地妥协。因为儿子的立场始终没有动摇,只是在最后关头以吃小小一碗饭结束了这场谈判。儿子吃的那一小碗饭,其实只是一个“以退为进”的小小策略,最终还是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以零食当饭吃。从谈判的角度来看,这位父亲是失败的。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需要不停地与孩子谈判的过程。父母需要在妥协与不妥协之间掌握好自己的分寸,否则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如说给孩子断奶,妈妈对孩子的爱很可能会让断奶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第一次,妈妈不让孩子再喝母乳,孩子哭了10分钟,妈妈不忍心再让孩子哭下去,便妥协了。到了下一次孩子想喝母乳的时候,就会哭更长的时间,15分钟、20分钟,直到母亲再像上次一样妥协。在这里,孩子的“哭”就是他的筹码,他一次又一次抛出自己的筹码,母亲一次又一次妥协,他就知道自己的筹码是有用的,便会不停地使用。连几个月大的婴儿都懂得与父母之间的这种谈判策略,更何况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小孩子,这些小孩会更聪明,更能洞悉父母心理,也更懂得怎样做才能让父母妥协。

除了上面讲到的让婴儿断奶、哄孩子吃饭,在很多方面我们都需要践行这种与孩子谈判的思维。比如,让你的孩子学会穿衣服。大部分小孩都觉得穿衣服很难,在学习穿衣服的阶段很容易放弃,哭着闹着要大人帮忙穿。在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屈服于孩子的哭闹,每次都帮他们的忙,那么你的孩子很可能要到很晚才能学会自己穿衣服。与其向孩子妥协,不如与孩子谈判。小孩子都很喜欢漂亮的东西,衣服也不例外,总有一两件衣服是他特别偏爱的。如果你把“穿那件你最喜欢的衣服”作为交换条件,他学起穿衣服来,就会比以往更有动力,不会那么轻易就放弃。

另外,很多家长都会头疼于孩子的无理取闹。爱玩本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希望父母可以陪伴自己玩耍,但是如果父母耽于工作没有时间陪自己,一些孩子就会选择吵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与其用耐心劝慰或是大声呵斥孩子这样的方法来消耗你的时间与精力,不如与他玩些“小花招”。例如,向他描述自己忙完工作以后将会陪他在一起玩的小游戏,给他讲的小故事,让他对你忙完以后的那段时间充满憧憬,从而暂时安静下来让你去忙自己的工作。这个“小花招”的实质就是让他明白,暂时的让步可以为他换取更大的利益。而这种谈判的结果,实际上对你们双方都有利。

在与孩子谈判的过程中,除了要讲究自己的方式方法以外,保持住内心的底线也很重要。一方面,父母应该清楚自己容忍孩子的底线,如果孩子的有些行为确实超出了底线,而你又不加以制止,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过分任性。另一方面,过分严厉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在你的粗暴面前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所以,父母对孩子进行谈判式教育,心中既要有一个不过分溺爱的底线,也要有一个不过分严厉的底线,在这一前提下与孩子进行谈判,才能保证你的教育方式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