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自毁模式
在前来治疗的人中,不少人有受虐狂倾向。我不是指他们从身体的痛苦中获得性快感,而是指他们纯粹是在以某种奇怪的方式慢性自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杰出而能干,在他的领域里升迁得很快,但他却在26岁即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副总时,做出了一些绝对可耻的事情。事发后,他被辞退了。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他很快又被另一家公司聘用了,又是飞快地升迁,在28岁,恰好又要被提升时,他重蹈覆辙,再次被解雇了。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后,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了某种自毁状态,一种受虐狂的模式。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个女人的。她漂亮迷人,出色能干,但是,她却不停地与一个又一个注定不成器的男人约会。陷入这种慢性自毁状态的人通常也是廉价宽恕的牺牲品。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在说:“噢,我没有很好的童年,但是我的父母都尽力了。”为了解释为什么廉价的宽恕毫无功效,为什么只有真正的宽恕才能有助于你从自毁的陷阱里逃脱,我首先要解释,构成受虐狂的基础是什么。要想说明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顾一下孩子们的心理动力因素,这些因素对成人来说是心理疾病,在孩子们当中却显得很正常。拿4岁大的约翰来说,他想在客厅里玩橡皮泥,而妈妈说:“不,约翰,你不能玩那个。”约翰坚持说:“不,我要玩。”妈妈还是说:“不,你不能玩!”约翰跺脚上楼,哭着进了自己的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在里面哭起来。5分钟后,哭声停了,但他仍没出来。半小时后,妈妈想自己该做些什么哄孩子高兴。她知道,约翰最喜欢的东西莫过于巧克力冰激凌蛋卷了,于是她深情地做了一个巧克力冰激凌蛋卷送上楼去,发现约翰还躲在房间的角落生气。“瞧,约翰,我给你做了一个巧克力冰激凌蛋卷。”她说。“不要!”约翰嚷道,“啪”的一下把蛋卷从她手上打落。这就是受虐狂的反应。约翰在最喜欢的一件东西唾手可得时,却这么轻易地把它丢掉了。为什么?因为比起对冰激凌的爱来说,约翰当时对妈妈的恨更胜一筹。受虐狂就是这样,他总是伪装成施虐狂,假装仇恨,假装发怒。前面所说的那个能干的男人,在提升之际以自毁的方式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这是因为他心中有恨,他心中的恨超过了他想要的一切。当然,他自己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童年的怨恨已深深地植入了自己的潜意识,不管他的意识是否能觉察,这种自毁的模式随时随地都在起作用。那个迷人而能干的女人也同样如此,由于她没有真正宽恕自己的父母,童年的阴影一直跟随着她,她根本无法摆脱。童年一盎司的阴影,长大后就会变成一千吨的自毁,而要消除其危害,就要做到真正的宽恕。所以,我说宽恕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处于这种自毁状态的人在前来治疗时,都精通于“责备游戏”。他们的潜意识会说:“瞧我的父母(因为通常事关他们的父母),都是他们把我毁了!”这就是他们正在啃的骨头——记住,他们总是在啃自己——他们最初的动机就是让世人知道,他们那可恶的父母是如何毁掉他们的。如果他们自己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儿女有出息,他们就不会说:“看,都是他们把我毁了!”由于他们始终处在自毁的状态之中,所以他们根本无法成功。他们越不成功,就会越责备;越责备,就会越不成功。不停的责备就是他们的“骨头”,继续啃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继续自毁。而改变现状的唯一方式就是宽恕,真正地宽恕他们的父母,但这是非常非常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