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全文在线阅读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责备的规则

关灯直达底部
世界上大奸大恶之人,都是一些非常顽固、自以为是、很自私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总是喋喋不休地责备别人,你别指望从他们那儿看到什么好脸色。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现错误并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我把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称为“说谎的人”,因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欺欺人,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论何时何地。即使错误有迹可循,他们也不会做出自我调整,反而去抹杀这些错误痕迹,并为此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不仅如此,他们还盛气凌人,经常责备他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病态。这种抹杀和责备,恰恰就是他们的罪恶之源。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让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人们在读一些怪诞小说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情节。我听过这样的例子:一个着了魔的人蜷缩在角落里,啃着自己的脚踝。这图景令我想起中世纪的地狱画,你在画里面能看到同样或类似的景象——一个可恶之人在啃自己的脚踝。这使人陷入非常怪异和不舒服的状态。开始,我对此颇为不解,直到我读了弗雷德里克·比尤坎内的《如意算盘:神学ABC》后,我才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尤坎内把“愤怒”描述成一个啃自己骨头的人:只要有一点肌腱,只要有一点骨髓,只要有一点剩下的,你就会不停地啃。唯一的问题是,你正在啃的是你自己的骨头。这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愤怒”的情绪正是那个在地狱里啃自己脚踝的人。抓住愤怒不放,就像抓住自己的脚踝啃啮一样,令人恐惧。然而,不仅愤怒如此,责备也同样如此。责备他人会成为一种习惯。当你总是责怪某人对你不好,你就会陷入啃啮的循环,直至生命终结。正因为如此,“责备游戏”常被看作“心理游戏”最基本的特点。伟大的心理治疗大师埃里克·伯恩在他的著作《人玩的游戏》中,首先使用了“心理游戏”这一概念。他将其定义为两个以上参与者,因一些没有说明的原因而发生的“反复式互动”。这种“反复式互动”,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而且毫无新意,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重复。而“没有说明的原因”,指的是一些没说出口的东西,一些隐藏在外表下的秘密的东西,甚至是一些心理游戏惯用的伎俩。“责备游戏”也可被称作“要不是因为你”游戏。我们大多数人都玩过。婚姻游戏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例如,玛丽会说:“是啊,我知道自己是个爱唠叨的人,但那是因为约翰总是沉默寡言。我不得不唠叨以便与他交流。要不是他这样,我才不会唠唠叨叨的。”而约翰说:“我知道自己沉默寡言,但那是因为玛丽的唠叨,我不得不以沉默应对。如果她不这样,我愿意与她交流。”这成了一种没完没了的循环。这种游戏的特点是循环往复,难以打断。在解释如何才能停止这种心理游戏时,伯恩讲了大实话,也是真理。他说,停止一个游戏,唯一的方式就是停止,不再进行。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就说你怎么停止吧!还记得“大富翁棋盘游戏”是怎么玩的吗?你可以坐在那儿说:“哼,这真是一个愚蠢的游戏,我们都已经玩了四个钟头了。它可真是幼稚。我还有更要紧的事去做。”但是随后轮到你叫牌时,你又嚷道:“200美元还我!”无论你如何抱怨,只要轮到你叫牌时,你都会继续拿出自己的200美元,继续玩下去。除非一个玩家站起来说:“我不再玩了。”否则,这样的两人游戏,就能一直进行下去。即使你要停止,另一个玩家或许还会劝:“可是,乔,你刚叫了牌。这儿是你的200美元。”“不,谢谢,我不再玩了。”“但是,乔,你的200美元。”“你没听见吗?我不再玩了!”停止游戏的唯一方式就是停止。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的确切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我知道这的确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