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落入泳池那一刻,真体会到了什么叫“如鱼得水”——我指的是皮肤的饥渴感。游泳停了几个月,整个身体再一次被水环抱的时候,心一下静了,像在一个嘈杂的白天,黑夜突然降临。
游泳十多年,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要沉下去,所以一直是菜鸟级。但有个成绩很自得:能一口气潜泳五十米,二十五米池一个来回。据说这算得上专业运动员的成绩了,以我现在的高龄,更不容易。
但这个纪录的取得,有许多条件。一是时间,我每次游一个小时,这个成绩只能在下水二十分钟后四十分钟前。前二十分钟身体没打开,后二十分钟体力已经不够了。二是要合理分配整个游程的体力,比如第一划必须撑过十米,十二划内结束单程开始折返,在四十米的地方才能把气用完,最后十米依靠惯性。三是意识。我试过,整个过程要控制好自己的意识,不能全想事,想事很耗体力,也不能什么都不想,不想就会失控,在预定的时间和节点游不到位,必须掌握好这个平衡。四是心态。整个过程要很放松,有游戏感,觉得好玩,不能让目标对自己有压迫,压迫导致紧张,紧张很耗体力,没体力就沉下去了;但也不能太游戏,心里还是要有目标,不然玩嗨了,中途气绝,也到不了终点……还有几条,属于秘籍,这里就不说了。
听起来是不是像人生指南?但那不是我的本意。我想说的是,身体真的是一个很精密的系统,呼与吸,意识与肉身,心与灵,都是有关系的。这种关系以秒、以毫米为单位,严密精准,你看不到,想不清楚,但能丝丝入扣地感觉到。人潜在水中,你会觉得像一个将领一样,调整和控制着自己身体的所有器件,疾与缓,轻与重,辗转与沉浮,在水的托浮和推动下,游向一个可以预定的目标。
人对自己身体的自觉源于古埃及。埃及人特别注意身体的规则,强调一种高度节制的纪律性。这种纪律性是通过对身体施与各种教养和管理完成的,他们觉得身体的纪律就是一种美。泳池里,我没发现自己的身体跟美有什么关系,但对身体系统的纪律性深有体会。
而世事总是结伴而行,结伴的双方还看似对立。一个真理的对面往往站着另一个真理。朋友开瑜伽馆,请来一位印度大师表演,让我去观摩。在那一个小时,我发现了迥异于身体纪律美学的另外一种身体语言。
大师精瘦,眉眼松弛,身体伸缩和缓,在瑜伽音乐的伴随下,体态饱满、柔软、富裕,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莲花。他表演“拜日式”,将身体尽量拉长,拉到跟蛇一样柔软,这时他的肌肉已经没有暴突感,而是跟呼吸一样缓和和悠长……我想起在印度卡朱拉霍神庙里看到的那些身体石雕,也是这样柔软绵长,透露着肉体渴望扩大和延长的欲望。
印度人觉得美的身体可以收放自如,放纵到极限,同时也收敛到极限,在收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衍生出一种慵懒、缓慢、没有野心的身体美学。这点与同在东方的日本不一样。日本人的身体观如同格律,刻板严谨,可一旦解放,又常常放肆到残酷不可收拾。
后来大师教我们瑜伽,从呼吸开始。呼吸这事我从一生下来就没停过,但那一次真正安静下来,聚精会神,才体会到呼吸的精妙:呼跟吸中间其实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如果把所有的呼和吸放慢,呼跟吸之间的界限会小到近乎消失。大师说,平日练习呼吸,懂得了呼吸,在面对一件事的时候,呼吸可以帮助我们获得静气。
静气,东西方的身体美学在这一点上殊途同归。我感觉,瑜伽能让你获得一种“上帝的眼光”,忘记自己的身体,而游泳更能结实地唤起你的身体感。从瑜伽馆出来,我还是跳进了泳池,那一刻没有别的声音,只有水在哗哗流动,排水,打水,水花像冷烟火一样聚集又散开,各种水声交织一起,喧哗又几近无声,和自己的身躯融为一体,非常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