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把日子过成诗 » 把日子过成诗全文在线阅读

《把日子过成诗》如心道长

关灯直达底部

1

住在深山的人,除了偶尔下山买生活必需的油盐等物品,大都极少下山。到了冬季,更是如此。一场雪过后,终南山又一次被大雪覆盖。一位山友喊我一同去为山里的住山人送供养,想为他们送上自己的心意。

第一天,装好物资后便上路了。下过雪的山路很滑,即便给车安装了防滑链,我们前行的速度也只有平时的四分之一。车开到不能开的地方就要靠人手提、肩扛才能把物资运上去。因为速度慢,为一个茅棚送完物资已是傍晚,我们便下山,计划休整一下第二天继续去往其他处。

下山路上车开到一半时,看到两位背着行囊的坤道向我们的车招手,她们是问路的。因为雪太厚路难走,这时天已将黑,我建议她们在前面的农家乐住宿一晚第二天再赶路,然后就道别了。在这样的大雪天很多人经受不住寒冷都不再出门,但这两位年轻的坤道竟然有如此的决心,真是魄力非凡。我从车里回望她们消失在雪夜中的背影,不由得升起一份敬意来。

2

第二天,我们装上物资,再次向山里出发。这一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如心道长那里。

两个小时后车终于在一个山沟的入口处停下,我们把物资背在肩上,开始爬山路。山间小路很窄,加上背了物资,山路滑得时常得手脚并用,我们用了将近三个小时才爬到。如心道长的茅棚由一个山洞改建而成,他在这里住了七年了,四位乾道弟子跟着他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在出家进山前他们大都是高校毕业的高才生。

洞里有一张炕,炕的一边是一共不到十平方米的空地,这块空地就是平时如心道长为弟子讲法或来客时喝茶会客的地方。房间四周堆着各种古典名著和经书,而头顶四周很戏剧性地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里面有苹果、干果、饼干等各类食品,这些都是如心道长的信徒居士们从各地赶来拜访时带来的,而茅棚里对食物的需求有着严格的把控,所以这些大多没有来得及吃,就被这样搁置着。如心道长戏称他这里是终南山茅棚里的“高级小卖部”。

山洞门口有一片大概十平方米的空地是做饭的地方,紧接着就是悬崖。他和几位弟子一起,每天练武、打拳、打坐、参经。离山洞不远有一片十几平方米的平地,这里就是他们的练功场。站桩、打拳等各种训练都在这里完成。群山在他们的面前和脚下,他们练习的身影似乎已和这巍峨的山脉融为一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会以为自己是在某个电影场景里。

画面是美好的,训练却是无比辛苦,甚至严苛的。每一个练习都有规定的数量和时长。大冬天的,各位弟子却都练到出汗。

如心道长说:“住山不能一味地打坐,动生阳,静生阴,应动静结合,方达最佳状态。”

这还只是基础的。天气好的时候,他时常还会带弟子们到周边爬山,让弟子们走悬崖峭壁或跳到某个紧挨着悬崖的小平台上,以练心智。当有弟子因害怕而不敢跳时,如心道长就会亲自先跳下去给弟子们打气。有弟子问:“师父,底下就是悬崖,你真的就不怕死吗?”如心道长说:“怕啊,我比你们还怕死,但我更想和你们一起活下去,一起更好地活下去。”

我也有些不解,日常的锻炼对体力和意志力的锻炼不是已经足够了吗?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看上去有些极端的方式?

如心道长说:“那些是远远不够的,不只要锻炼他们体力的极限,也要开启他们意志力的极限,唯有这样,才不会停止不前,他们的心性才会日益磨炼。不只修体力、定力,还要有敢于打破自我的魄力。直冲目标,不受任何障碍的限制,这也就做到了‘不着相’。在日后的生活中,他们才能拥有非凡的意志力,不惧万难创造作为。”

我不由得内心一震: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做事都不会成功?因为欲望多,但意志又薄弱。遇到困难或挑战,只记得发愁或退缩,忘却了自己的目标,活在“着相”里。

3

从练功场回到茅棚,突然,一个身影让我感到似曾相识,原来是昨天下山时问路的那位年轻坤道,她的目的地竟然也是如心道长这里,昨晚她们并没有停下来在农家乐住宿,而是趁着雪夜当晚就赶路爬了上去,有的地方雪的厚度到了大腿处,这一路她们一共花了六个小时,到茅棚时已经深夜了。

聊天中我又得知,她是如心道长的女儿,道号心惠,20岁了,从小便跟如心道长一起练武术、读经。我一眼就感觉到她眉眼之间的气魄那么与众不同,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的言传身教自然不必说。如心道长的妻子和女儿在几年前也都出了家,在市里的一家坤道院里修习,如今她们都是如心道长的徒弟,以师徒相称。

她们这次赶上山来,因为这一天刚好是如心道长的生日。她们特此上山为师父庆生,如心道长的其他三位徒弟和居士也从市里赶来了。没想到,我这样一个外道人,歪打正着地赶上了如心道长的生日,这真是莫大的荣幸。

所有的弟子和居士对如心道长都十分恭敬,每次练习完毕都会到门口作揖通报,等如心道长开口发令才会开始下一步的行动。每次说法完毕,也都会弯腰稽首。那种发自内心的严谨和恭敬,是我在以往的生活氛围里从未感受过的。

我对他们练的功夫也很好奇,如心道长说:“你想体验一下吗?”我说:“好,当然愿意。”

如心道长示意一位女居士慎和与我先练“推手”,规则很简单,看谁先把谁推倒在地。

几个回合之后,我赢了。

如心道长又示意心惠道长与我推。我使尽全力地去推,可是我还没看清她的出力点,刹那间就已经被她推到山洞的另一侧,撞到了书桌上。她微微一笑说:“我还没使出全力呢,怕伤到你。”

然后如心道长又与心惠道长推,我还没反应过来呢,刹那间心惠道长像刚才的我一样,几乎是“飞”到了山洞的另一侧。

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如果不是这次亲自与他们“过招”,我永远体会不到那些练习究竟有何不同,真的还一直以为只是不断重复的动作而已。这内功与外功几十年如一日不分昼夜的练习果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你羡慕的人,都毫不吝啬地为自己的成长付出过你不曾有过的付出:时间、精力、专注,甚至意志的挑战……

因为出发时没有来得及吃早餐,到了中午我已饿得肚子咕咕叫了,却还没见要做饭的动静,这才知道这个道场几年来师父和弟子每天都只在下午食一顿素餐,而且都是白煮,不放一粒盐。我奇怪,按照世俗的说法,盐类能给身体带来各种不可缺的微量元素,每天都不吃盐对身体不会有损害吗?

如心道长说:“我们的五脏是与各种味道相对应的,肝欲酸,脾欲甜,心欲苦,肺欲辛辣,肾欲咸。这五味都是属阴的,就五味来讲,普通人求的是平衡,而我们修行人则求阴消阳长。”

先且不说他的这个说法是否属实,连我这偶尔到深山的人,每每到来,都会有说不出的畅快和轻盈,更不用说他们常年不下山的人了。我相信,他们每天在这深山的天地之间,吸取到的大自然的能量,比城市里的任何补品都养人。

到了四点多,如心道长对弟子们喊:“可以开始做饭了。”弟子们拱手作揖:“是,师父。”然后就在门口外的平台上忙活开来。

到了六点多,饭菜终于上来了。

平时每餐只有一道清水煮菜,而因为那天是师父的生日,所以弟子们特地做了12道菜,还有他们用馒头做成的八卦形的“蛋糕”,黑色部分用紫薯粉制作。这“蛋糕”原料虽普通,却满是弟子们对师父的敬意和心意。饭菜上来,所有的弟子对师父叩首,祝福师父。

每天一顿的晚餐终于开动了,山里运来粮食实在不容易,大家也都饿了,所以每个人都吃得格外珍惜,连掉在桌子上的菜渣也都会捡起来吃掉。吃完饭,开始切“蛋糕”。这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原来是如心道长的另一位在家弟子,他从市里带了蛋糕来为师父祝寿。这一个蛋糕,他先开一两个小时的车,再爬上这陡峭湿滑的山路,最终才得以送上来。经过这么难走的山路,蛋糕却没有一丁点儿被磕碰的痕迹,依旧完好无损,这得是多么用心才能做到啊。

分蛋糕的环节也很有意思。因为做不到切得大小完全均匀,如心道长就把蛋糕按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让弟子们猜拳,按照赢的顺序相应地拿取。或许是因为这深山的气氛,这次的蛋糕我吃得异常甜香。

4

山里的天黑得很快,吃完晚餐和蛋糕,不知不觉间天已黑透了,如果在平常,我一定会打着电筒下山,但这雪实在是太厚,得知茅棚附近有一间专门供女居士和女弟子住的寮房,我可以住下,我便决定不再趁黑下山,待第二天再下山这样最安全。

生日餐结束,弟子们纷纷拿出自己亲手写的祝寿诗,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心惠道长的:

万物气冲将复苏,

仙曲剑舞把寿祝。

待到瑶池相会时,

再捧蟠桃敬师父。

如心道长也写了一首:

望归蓬莱跨鹤起,

青云万里也瞬息。

却道一心化成尘,

凡显圣隐不二气。

然后,男弟子们在夜里的练功场继续练习,而女弟子们则在洞里举哑铃。每个人轮流地举,每一次如心道长都会鼓励大家坚持。

我也参与了尝试,10多斤的哑铃,我连续举了60次,这对我来说也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举完哑铃,如心道长又开始点评弟子们的诗,对每一位的心意、语法、措辞等,给予点评或提点。平时最晚十一点多我就休息了,而点评完诗已经深夜一点多了,他们还没有回去休息的旨意,每个人依旧专注地听着如心道长的开示。我困得开始打盹,终于熬到凌晨三点,如心道长才说:“大家去休息吧。”

他们每天都是如此,学习到凌晨三四点。这真的是一般人不能及。

茅棚门口空地的一侧,有一个两米多高的完全90度的梯子,爬上这个90度的梯子沿着狭窄的小路往前走,是一间由简易材料搭建的房子。这便是女弟子和女居士的寮房,里面除了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大通铺,而房子的一边紧挨着的就是悬崖。

深山的夜晚格外安静,一丝杂音都没有,繁星点点,每一颗看上去都格外大。铺好被子,心惠道长和其他居士们依旧交流着她们今天的收获和学习,也许是爬山体力消耗较大,也许是极少熬到凌晨三点,我实在是太困了,掖好被子,很快就睡着了。

5

第二天一早,起床的时候,门口已经被阳光铺满。

弟子们排好顺序,一同向如心道长请安。新一天的训练开始了。

到了中午,我向如心道长告别,女居士慎和也要下山,我们便相互做伴。

下了山,车子开出山脉,拥挤的村庄和忙碌的人群陆续出现在视野里,我回想起山里的那些面孔来。当俗世间的男男女女在热衷于搜罗各种美食时,他们选择了一日一餐的清汤寡水;当人们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美容、购物和娱乐上时,他们在寒冬里苦苦训练,磨炼心性;当人们追逐于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为男欢女爱迷茫或执着时,他们选择身无分文,把自己的生命交付于天地自然。

我不禁感慨:一山之隔,两重世界。

再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每当想起深山里如心道长他们的精神,我都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告诉自己不要因为阻碍的存在而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地。经过这次拜访的感染,我想,我在成为更坚韧的自己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一到冬季,动物们也都蛰伏起来,偶尔会有喜鹊出来觅食。

出了茅棚就望见远处连绵的山脉,高山之巅,宽广无垠,天人合一的画面,使人感到震撼。

练功时的如心道长。他的动作总是异常的迅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