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养生经】 气血虽掌握人体生杀大权,但这权力却握在五脏的手中。离开五脏的辅佐与支持,气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力、极其细微的物质;血是循行脉内的红色液体;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区分阴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是液态物质,具有滋润、滋养作用,属于阴。
可是,气、血、津液不会凭空而来,它们是天地人共同造化的结果。它们既来源于看不见的物质,又依赖于看得见的物质,所以,我们要想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气血,就要弄清楚它们的来源和出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捍卫它们。
季风是个好动的女孩,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美编。她的工作就是每天对着电脑胡思乱想,然后面对电脑屏幕涂来画去。慢慢地,她变成了一张“电脑脸”——发色枯黄、神情呆滞、面无笑容,并缺乏生活热情。每天坐地铁来来回回,隔着玻璃窗,季风自己也意识到电脑脸的危害。于是她决定改变自己,上班的时候,她面带微笑,并且隔一段时间就走到窗前,做一下眼保健操,用温热的双手按摩面部,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运动……
慢慢地,“电脑脸”不见了,大家都说她越来越漂亮了,季风这时候突然意识到,原来气血不是平白无故就产生的,它们也需要人为培养和锻炼。
就像上面这位叫季风的白领一样,我们总是以为健康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气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我们拥有的一切都要靠努力才能获得,不劳当然无获,气血也是这样。那么气血是怎样产生的呢?
1.气的生成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人生活的场所称之为“气交”,“气交”是下降的“天气”和上升的“地气”相互交汇的地方。人既然生活在“气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并且是气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人体。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一是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即构成人体胚胎发育原始物质的先天之精;二是来源于从后天吸入的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存于自然界的清气。
(1) 气的主要来源
①先天之精气——来源于父母,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②后天之精气——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又称天气。
③后天之谷气——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又称谷气。
(2) 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①肺为气之主
自然界的清气——肺吸清呼浊——参与人体的代谢。
肺主要生成宗气,其聚于膻中,具有行呼吸,行气血的作用。
②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肺——全身。
③肾为生气之源
先天之精气:构成人的原始物质,生命的基础。
后天之精气:供给脏腑代谢消耗后剩余的部分。
(3) 气的循行路线
根据气的来源和功用,我们可以把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它们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下面我们逐个分析。
①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源于肾的气,包括元阴和元阳。
元气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
②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者谓之宗气。
宗气积聚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上行者出于肺,循喉咙而走息道;下行者注于丹田(下气海),并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于足;其贯心者,经心脏入脉中,推动血气的运行。
③营气:是行于脉动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因其富于营养,故称营气。
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而络六腑。
④卫气:卫,卫护、保卫人体之气。
与营气相对而言,又称卫阳。
营气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2.血的生成
血主要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物质。《内经·灵枢》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是指脾胃(中焦)将摄入的饮食物化生血液的功能。
(1) 血化生的物质基础
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
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血由津液和营气化合而成。
(2) 血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②心主血脉,一方面主行血,另一方面主生血。
③肝在五行中属木,应春之生发之气,有助于脾与心的生血。
④肾一方面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化血;另一方面肾中所藏之精,可以化生血,即精血可以互化,故称精血同源。
(3) 血的循行路线
①血液的循行方式
沿十四经循行:肺——肝——任——督——肺
②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心主血脉:血依赖心气的推动。
肺朝百脉:肺主一身之呼吸,调节着全身的气机,助心行血。
脾主统血:脾气旺盛可固摄血液,防止其溢出脉外。
肝主藏血:一方面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使循环血量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防止出血;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利于血液的正常循行。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气血的来源和生化器官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循行路线,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气血与脏腑的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