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早上收到广州卢叔的短信,每每喝到什么好酒他就会发来一些感悟。品酒除了闻它、喝它、品它,确实也是需要谈论它的。
“觉得靓酒香气有两种,一种勃艮第、波尔多类,是分层的,表层飘逸类,如薄荷、桉叶、花香,鼻子深入酒杯闻是馥郁的果香,似煎肉、煎鱼,似荷叶饭。意大利酒远近闻都是一个味,却有着香料、木、果脯等很复杂的香,呈集束型。两者味道均很丰富,就是形态不同。在口感上,偶有靓得够酸度的勃艮第酒或意大利巴罗洛酒,入口或收结瞬间鲜、酸味在口腔有明显集中,呈点、呈线状,也是每饮一杯不同,在波尔多等产区是没有发现的。”
回复曰:“每个人的感悟都不一样,每个产区的酒都各具风格,这就是品葡萄酒的乐趣啊,从喝差异入门。”
穷其至味,这并非只是个人化的癖好,也是知性上的好奇,更受对葡萄酒的热情驱策,卢叔触物而感的细腻的心态真让人敬佩。确实,瓶中的酒必须倾进杯中、喝到嘴里,然后形塑感受才能说明和被人理解,语言并不能百分百地再现杯中的真实,而且,就杯中酒而言,不能化作笔下文字的那些感受才更为甜美,只因感官的感受很多时候是窘于形容、无法述说的。
给卢叔的最好的回复,我想应当是告诉他,收到他的信息后我忍不住打开了一瓶他谈到的酒,一个人喝着呢。
不过,这举动在别人眼中肯定是得不到酒中知己的赞誉的,只会说:就是俩酒鬼!
前几晚在一个葡萄酒爱好者的聚会上,自己曾难得动情地说出对葡萄酒的礼赞,当然,一定是微醺的后果!
葡萄酒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文化,正是因为在饮食范畴中它以其多元化、多样性反映着自然的属性,比如它香气的丰富,百分百用葡萄酿造而成,而自然里、生活中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几乎所有物事的香气却都能够在酒中找到;比如它的味道,味觉的酸甜苦咸鲜,口感的触觉、温度、厚重、刺激感,皆蕴涵在一口之中;固然,对葡萄酒的喜好只是感官的癖好,属动物性生命层次,但对葡萄酒的审美经验深具美学特性,不但能够唤起在身体与心灵、物质与观念、思想与情感等方面给人带来享受和满足的完整的生命意识,而且也能够通过感性的具体存在显示出文化情调和心灵旨趣来,携载有文化意涵,这一切皆促进了葡萄酒审美文化的达成。
——这就是葡萄酒让我二十余年不离不弃不厌倦,并依然深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那时候,我的手中端着的是徒弟小周特意为我而开的一支意大利巴罗洛,而且是我出生那一年生产的酒。
那种香气、雅正的甜、活泼的酸度……能被细微地感知到,摒除那令人激动的情感元素,那一刻,我其实更想悄悄地站在暗影里,一个人品味这酒带来的沉静又电打雷劈的感动。
四十余年的老酒啊,没喝到之前,很多人不相信它依然能够焕发出如许生动的表现力!这就是葡萄酒的魅力呢,而我愿收徒,也是因为葡萄酒是文化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