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寺庙丘墓祥灾丛谈
杂记者,所以纪其轶事也。国风所陈,每增春秋之缺;尔雅所志,亦补周官之遗。讵谓一名一物,不足以为考镜之资乎?至于佛宫、道庙,旧塚、残碑,传闻所及,其足以供好古者之博览,又何多也?若夫表云物、纪灾祲,是岂动言征应哉?盖顺天道,勤修省,谨小慎微,罔非圣人之明训也;故连类而及之。
古蹟
寺庙
丘墓
祥
灾
丛谈
·古蹟
城
赤嵌城,在镇北坊,红毛所筑也。又名红毛楼。周围四十五丈三尺,高三丈六尺余;以桐油和灰砌砖而成,无雉堞。郑氏以贮火药军器,今仍之。道标守备拨兵五名看守,兼司启闭。
澎湖暗澳城,都督俞大猷所筑也。明嘉靖〔间〕,林道干作乱,大猷追之。道干遁入台湾,大猷因留师澎湖,筑城于暗澳以守。今虽圯,故址尚存。
澎湖瓦硐港铳城,红毛所筑也。明时,澎湖属同安县辖,分金门哨兵汛防居于此。城今圯。
井
大井,在西定坊。来台之人,在此登岸,名曰大井头是也。开辟以来,生聚日繁,商贾日盛,填海为宅,市肆纷错,距海不啻一里而遥矣。考郡志云:「开凿莫知年代,相传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到台,曾于此井取水」焉。又传系红毛所浚。当日红毛筑赤嵌城,恐有火患,凿此井以制之。相生相克之理,或亦有可信者也。
乌鬼井,在镇北坊。红毛所筑。水源甚盛,虽大旱不竭;南北商船悉于此取水,以供日用。
马兵营井,在宁南坊。伪时驻马兵于此,因以名井。邑内之水惟此井最淡,他井均不能及,通邑之人汲以烹茗。
大井,在澎湖妈祖宫东。开凿不知何年。将军侯施琅平台之时,泉大涌,即此井也。亦名大井头。
红毛井,在澎湖红毛城东。红毛所筑,故名。泉脉甚盛,往来商船在此汲焉。
潭
龙潭,即鲫鱼潭。修而不广,绵延三十余里。界在永康、长兴、广储西三里之间祷雨之处,故曰龙潭。以其多产鲫鱼,故又名鲫仔潭(别见「水利」)。
莲花潭,在文贤里。周围里许,与龙潭相对。龙潭在北、莲花潭在南,形家谓「二潭夹府龙入首」是也。中产荷花,香闻数里(别见「水利」)。
池
月眉池,在文贤里,形似月眉。旧植莲花,不歉诸罗之北香湖、凤山之莲池潭。惜乎沙泥壅塞,开浚无人;水不满尺,荷香无闻。胜蹟虽留,非复昔日之旧观矣(别见「水利」)。
·寺庙
邑治之庙如关帝、妈祖、上帝、大道公、观音等庙甚多,今特分载于四坊十五里之内,以备参考焉。
在东安坊
黄檗寺,康熙二十七年,左营守备孟大志建。三十一年,火。三十二年,僧募众重建。前祀关帝、后祀观音三世尊佛,僧房斋舍毕备。周围植竹,花木果子甚多。
法华寺,伪时漳人李茂春构茅亭以居,名「梦蝶处」。后僧人鸠众易以瓦,供准提佛于中,改名「法华寺」。康熙四十七年,凤山知县宋永清建前殿一座,以祀火神,匾曰「离德昭明」。殿后左右,建钟鼓楼二座;前后旷地,遍莳花果。又建茅亭于鼓楼之后,匾曰「息机」。自公退食之暇,时憩息焉。
广慈庵,康熙三十一年僧募建。今圯,未修。
东岳庙,祀岳帝于中。伪时建。
大上帝庙,伪时建。康熙二十四年,知府蒋毓英捐俸重修。四十八年,里民重建。高耸甲于他庙。
马王庙,伪时建。
龙王庙,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有记,别载「艺文志」)。
开山王庙,伪时建。
在西定坊
开山宫,祀吴真人。一在新街,曰开山宫。一在北线尾,曰大道公庙。
真人吴姓,名本,生于太平兴国四年,不茹荤、受室。业医,以活人为心,按病投药,远近皆以为神。景佑二年卒,里人肖像事之,祈祷辄应。适部使者以庙额为请,敕为「慈济」。庆元间,敕为「忠显」。开禧二年,封为「英惠侯」。自是,庙宇遍于漳、泉之间,台人多建庙祀之。或称大道公庙、或称真君庙、或称开山宫,名异而实则同也。
大关帝庙,伪时建。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修。五十五年,台厦道陈璸重修。五十六年,里人鸠众改建。栋宇华丽,工巧异常,大非昔比。原宁靖王亲书其匾,曰「古今一人」。
按明太祖建帝庙于金陵,匾曰「汉前将军寿亭侯庙」。人皆以侯仕汉,以寿亭为封爵也。考汉寿本封邑,亭侯爵第五等,在国侯、邑侯、关内侯、乡侯之下。嘉靖十年,太常卿黄芳昭奏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庙」。万历甲寅十月,司礼太监李恩姶齎九旒冠、玉带、龙袍、金牌,敕封为「帝」,颁行天下。今邑属庙宇,所在多有,故均列之。
小关帝庙,伪时建。五十八年,里人同修。在小关帝庙巷内。
大妈祖庙,即宁靖王故居也。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将军侯施琅捐俸改建为庙,祀妈祖焉。
妈祖,莆田人,宋巡检林愿女也。居与湄州相对,幼时谈休咎,多中。长能坐席乱流以济人,群称为神女。厥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因就湄建祠祀之,雨阳祷应。宣和癸卯,路允迪使高丽,遇风;神降于樯,得无恙。还,奏赐号「顺济」。绍兴己卯、开福丙寅、景定辛酉,历加封号。元赐额「灵济」;明永乐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国朝改封为「天后」。各澳港俱有庙祀。
小妈祖庙,开辟后,乡人同建。在水仔尾。
小太子宫,伪时建。面海。
圣公宫,伪时建。
王宫,伪时建。
大众坛,即乡厉坛也。康熙五十五年,里人同建。前祀大众(即厉鬼也),后祀观音。东西小屋,所以寄骸;男骸在东,女骸在西。坛后设同归所,收埋枯骨。
在宁南坊
关帝庙,在道标营盘。开辟后,合标同建。
观音堂,伪时建。原为五帝庙,今改祀观音。
准提室,伪时建。康熙四十六年,道标守备娄广修。
在镇北坊
观音亭,伪时建。中奉大士,左右塑十八罗汉。康熙三十二年,居民重修,并建后堂。
大道公宫,一在观音亭边,伪时建。一在水仔尾,康熙三十五年里人建。
玉皇太子庙,伪时建。康熙二十七年,总镇杨文魁重修。
小上帝庙,伪时建。总镇张玉麒调台,中流震风,梦神散发跣足降于樯,波恬浪静抵岸;因重新帝庙焉。其后为郡侯蒋公毓英祠;时江西观察命下,士民不忍其去,故立祠祀之。
药王庙,五十七年,道标千总姚广建。
田祖庙,康熙五十五年,台厦道梁文科建。正殿祀田祖;外建覆亭,为朔、望讲约(有记,载「艺文」)。
竹林寺,堂祀观音。周围环以竹,遍植花果;寺虽窄狭,别具幽雅之致。
水仙宫,开辟后,乡人同建;卑隘浅狭。康熙五十七年,歛金改建。雕花缕木,华丽甲于诸庙。
在鹿耳门
妈祖庙,康熙五十八年,各官捐俸同建。前殿祀妈祖、后殿祀观音,各覆以亭。两旁建僧舍六间,僧人居之,以奉香火。董其事者,经历王士勷也。
在永康里
弥陀寺,〔在〕邑东郊外。年久倾圯,僧徒散去。僧一峰至自武彝山,有志重兴;托迹偏厢募化,以供香火。五十七年,监生董大彩建中殿一座。五十八年,僧鸠建阎君殿于西偏,暨僧房六间;东偏三官殿,则监生陈仕俊倡义,首襄其事焉。
上帝庙,一在洲仔网寮,伪时乡人同建。一在下洲仔甲,乡人鸠建。
圣公庙,在中楼仔街。康熙三十年,台厦道高拱干建。
海会寺,郑氏旧宅也,距邑治四、五里许。康熙二十九年,台厦道王效宗、总镇王化行改建为寺。佛像庄严,寺宇宽敞。宽亦名开元寺。
竹溪寺,距邑治二里许。径曲林茂,溪流环拱,竹木花果,堪称胜致;匾其山门曰「小西天」。
关帝庙,一在许厝甲,伪时建。系茅屋,开辟后易茅为瓦,乡人同建。一在保舍甲,伪时建。台厦道陈璸匾曰「停骖默祷」。
大道公庙,在石头坑,里人同建。
观音亭,在北路头。五十四年李三建。僧人施茶亭中。
在武定里
真君庙,乡人同建。庙后古榕一大株,荫可数亩。
在广储东里
大道公庙,红毛时建。
观音宫,伪时建。
上帝庙,伪时建。
在广储西里
田祖庙,伪时建。五十四年,乡人易茅以瓦。五十九年,复建覆船亭于庙前。
观音宫,四十四年,同知洪一栋建。
在长兴里
关帝庙,伪时建。五十九年,乡人同修。
太子宫,伪时建。
王公庙,伪时建。
在新丰里
关帝庙,伪时建。
在归仁南里
上帝庙,四十六年,乡人同建。
在归仁北里
大道公庙,在旧社口。伪时建。
在保大东里
关帝庙,五十六年,乡人同建。
上帝庙,五十五年,乡人同建。
在保大西里
五谷王庙,伪时建。
在仁德里
上帝庙,在嵌顶。三十九年,乡人同建。
在仁和里
上帝庙,在下湾。伪时建。
在崇德里
上帝庙,伪时建。
在文贤里一图
大道公庙,一在山头社,乡人同建。一在大甲社,乡人同建。一在月眉池社,乡人同建。
在文贤里二图
吴真人庙,乡人同建。
在大目降庄
观音宫,乡人同建。
大道公宫,伪时建。
上帝庙,伪时建。
在澎湖寺庙
妈祖庙,澎各澳海口俱有庙祀(繁不备载)。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靖海将军侯施琅奉命徂征,大战澎湖。既克,登岸,见妃像脸汗未干,衣袍俱湿;乃知神功之默相也。事闻,上遣礼部郎中雅虎致祭。其文曰:「国家茂膺景命,怀柔百神;祀典具陈,罔不祗肃。若乃天庥滋至,地纪为之。效灵国威,用张海若,于焉助顺。属三军之奏凯,当重译之安澜。神所凭依,礼宜昭报。维神钟灵海表,绥奠闽疆。昔藉明威,克襄伟绩;业隆显号,禋享有加。比者虑穷岛之未平,命大师以致讨。时方忧旱,井泽为枯;佑神实降祥,泉源骤涌。因之军声雷动,直捣荒陬;舰阵风行,竟趋巨险。灵旗下颭,助成破竹之功;阴甲排空,遂壮横戈之势。至于中山殊域,册使遥临,伏波不兴,片帆飞渡。凡兹冥佑,岂曰人谋?是用遣官,敬修祀事。溪毛可荐,黍稷维馨。神其佑我邦家,永着朝宗之戴;眷兹亿兆,益弘利济之功」。
上帝庙,在妈祖庙之东。康熙二十九年,澎湖左营守备赵广建。五十六年,左营游击陈国璸重修。
观音堂,在妈祖宫西。康熙三十五年,澎湖右营游击薛奎建。堂前有井二口,泉甘而美,为澎湖第一泉。
水仙王庙,在妈祖宫前海滨。康熙三十五年,右营游击薛奎建。
关帝庙,在妈祖宫西。康熙三十六年,澎湖副将尚宣建。
·丘墓
五妃墓
五妃者,明宁靖王妃也;曰袁氏、王氏、曰秀姑、曰梅姐、曰荷姐。癸亥六月二十二日,靖海将军侯施琅既克澎湖,王语诸妃曰:「我之死期至矣!汝辈听自主之」!妃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结缳齐缢堂上。王亲自殡殓,葬仁和里。越二十六日,王死。
·祥
顺治十八年辛丑夏五月,鹿耳门水涨。鹿耳门外,南北皆铁板沙线,中有港道,浅而狭,仅容一舟。是时水涨丈余,郑成功袭台,战船纵横而入。圣朝开辟之兆,实始于此。
康熙十九年六月,有星孛于西南,其形如剑,长数十丈,经月乃隐。是冬大稔。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鲫鱼潭涸。此潭为台巨浸,从来不竭;至是,涸几尽。夏五月,大水;土田阡陌,多被冲陷。在郑为灾,在本朝则为祥矣。秋八月,鹿耳门水涨,大师入台,削发归顺。冬,雨雪。台地燥热,从无霜雪,圣化所沾,天时为之变易,信不诬也!
二十九年庚午冬,大有年。
三十二年癸酉冬,大有年。
五十一年壬辰,恩诏蠲免本年应征正供粟石。四十九年奉上谕:直省地丁银两,通行蠲免。部议:恐兵饷不敷,匀为两年。五十年,先蠲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九省。于是福建内地折色俱蠲,而台湾以无蠲免粟石字样,止免丁银,士民公吁台厦道陈璸、知府周元文详照奉天府尹廖腾煃题请,蠲免米豆之例;巡抚黄秉中奏请。奉旨:台湾府属五十年应征粟石已经征完,在官虽蠲免,小民无益。其应征五十一年粟石,着行蠲免。圣恩浩荡,无远弗届,祥孰大焉!
五十九年,镇北坊民林进茂,寿跻百龄,堂萃四代;妻洪氏,年九十八,晨夕倡随,相谐伉俪。实盛世之人瑞,岂特海外之休征?国朝恩诏屡颁:军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疋、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至百岁者,题明给与建坊银两。乃已故之坊长,不思圣恩浩大,任意短造;致使海外人瑞虽两受侍养之恩,竟弗获膺旌表之荣。藉非观察梁文煊给以「升平双瑞」之匾,则薄海寰区,何由识盛朝之祯祥与圣天子崇年尚齿之钜典哉?
·灾
二十一年秋七月,地产毛。九月,雨发如丝。
二十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有大星陨于海,其声如雷。是日,宁靖王死。
二十五年丙寅四月二十日辰时,地震。
三十年八月,大风;民屋及船,多被飘坏。
四十四年冬,饥。知县王士俊会状详府、知府卫台揆转详巡抚李斯义委勘具题,奉旨:四十四年应征粮米,俱着蠲免。
四十六年冬,饥。摄台湾县事海防同知孙元衡会状详府、知府周元文转详巡抚张伯行委勘具题,准照例蠲免十分之三。
四十九年庚寅冬,饥。
五十年辛卯九月十一日戌时,地震。
五十三年甲午,火;大井头行铺延烧数百间。
五十六年丁酉冬,饥。知县俞兆岳会状详府、知府王珍转详巡抚陈璸委勘具题;准照例蠲免十分之三。
·丛谈
二十二年癸亥五月,澎湖有一物,状如鳄鱼,长四、五尺,步沙而上,鸣声呜呜。居民以楮钱送之下海,是夜登岸死焉。
四十八年己丑夏,鹿耳门有大鱼二头,略似马,脊上有鬃,长三、四寸,其尾如狮,肚下四翼如四脚,浮于海边。水面居民撑■〈舟古〉仔船二十余只,团围至大港,脱其一,而获其一,不知其为何物。或曰即海马也,抑亦有可信夫?
台湾多蛇,而内山尤大。相传曾有一蛇,盘草坡,番人用枪标之,中其两层;蛇负痛旋卷,半里草地皆平,而蛇死。番人取其皮,宽五、六尺,长三丈。又有一蛇,能起地比人。人见之,即取土掷,起呼曰「我高」;蛇即翻身仰卧,舒足盈千,人必散发示之,呼曰「我多」,蛇遂收足伏地;人即取身衣带尽断之,呼曰:「我去矣」,蛇遂死。
相传台湾之东北有暗澳,昔红夷泊舟其地。无昼夜,山明水秀,万花遍山,而上无居人。谓其地可居,遂留二百人,给以一岁之粮于彼居住。次年舟复至,则山中俱如长夜,所留之番,已无一存。乃取火索之,见石上留字言:「一至秋,即成昏黑,至春始旦;黑时俱属鬼怪」。其番遂渐次而亡。盖一年一昼夜云。
黑水沟,在澎湖之东北,乃海水横流处。其深无底,水皆黑色,舟行必藉风而过。又传水中有蛇,皆长数丈,遍身花色。尾有梢向上,如花瓣,六七出,红而尖,触之即死。舟过沟,水多腥臭气,盖毒气所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