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志
星野沿革建置疆界形胜山川(附海道)
古者茅土之锡,星罗碁布,绣壤相错;各在规方,毋或越焉。厥后罢侯置守,建都立县,即黑水流沙、雕题凿齿之方,靡不统于一尊;时势然也。然幅员虽广,必分封域。其间或仰观以辨疆画、或俯察以觇胜臬、或因时以审机宜,营造肇兴而规模悉定,延袤莫际而经理毕周,非以饰大观、示无外也,亦使后之抚莅斯土者,相阴阳风雨之会、知刚柔燥湿之宜,用以奠厥民居,增其式廓,以壮我皇图云尔。作封域志。
星野
沿革
建置
疆界
山川(附海道)
星野
星野之说,昉自「周官」;盖以星土辨九州之地焉。台自破荒以来,不载版图、不登太史;星野分属,何从而辨?然台系于闽,星野宜从闽。即以闽稽之,福建「禹贡」扬州之域,天文牛、女分野。按牛、女于辰为丑,银海之属、星纪之次。银海,元武象也;星纪,吴、越分也。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晋、隋、元志:『吴、越其辰在丑』。由是,而说者谓:台在泉州之穷南,去省会远矣,不宜为银海之属;又在漳州之极东,去吴、越更远矣,不宜为星纪之次。虽曰天覆罔极,而至穷南、极东,星土不无少异;遂有以台郡分野,当在女、虚之交者。虚,元枵之次,在子之辰;以台之稍迤而东,遽疑其越次、越辰,是亦坐井观天之见也。即不必论天之覆帱,而以近事考之:明时澎岛统于泉,泉分野非从省会为牛、女乎?则台依泉,为牛、女分自可无疑矣!更以近地考之: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焉。有台之错壤相接,独不属之牛、女乎?唐僧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又与一行之说相符。近考之时事、远证之前言、旁测之地里,纪台星野,终必以牛、女为定衡也。
沿革
台湾,古荒裔地也。前之废兴因革,莫可考矣。所得故老之传闻者,近自明始。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风过此。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干扰乱沿海,都督俞大猷征之,追及澎湖,道干遁入台;大猷侦知港道纡回、水浅舟胶,不敢偪迫,留偏师驻澎岛,时哨鹿耳门外,徐俟其弊。道干以台无居人,非久居所;恣杀土番,取膏血造舟,从安平镇二鲲身(鲲身屿名)隙间遁去占城(占城属广南。今尚有道干遗种)。道干既遁,澎之驻师亦罢。
天启元年,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即今日本。甲螺者,即汉人所谓头目是也;彝人立汉人为甲螺,以管汉人),引倭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始有居民。既而,荷兰人舟遭飓风飘此。甫登岸,爱其地,借居于倭;倭不可,荷兰人绐之曰:『只得地大如牛皮,多金不惜』。倭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数十丈地;久假不归,日繁月炽,无何而鹊巢鸠居矣。寻与倭约:而全与台地,岁愿贡鹿皮三万张;倭嗜利,从其约。荷兰人善用炮攻,其居台也,以夹板船为犄角;虽兵不满千,而南北士酋咸听命焉。海滨巨商,常来往贸易。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彝;事觉,召土番追杀之,尽戮从者于欧汪(欧汪,地名;即今凤山县仁寿里。怀一既诛,何斌代为甲螺)。商民在台者,被土番歼灭不可胜数;而商贾视台为畏途矣。
辛丑,郑成功自江南丧败,其势日蹙;孤军厦门,图退步地。适红彝甲螺何斌负彝债逃厦,诱其进取台湾。从来鹿耳门屈曲盘旋,沙浮水浅,非善水者不得渡;时郑舟至鹿耳,水忽涨十余丈,巨舰纵横毕入。岂天假手于郑,以式廓我朝无外之疆城也!荷兰与成功战不利,遂退保台湾土城,归一王(归一王,红彝帅名)以死拒之。郑师力攻不克,环山列营以困之。荷兰势穷,复整夹板船十余艘与成功决战;成功因风纵火,焚烧彝舰。荷兰大败,然终无降意。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我先人故物;今所有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兵始罢』。荷兰知势不敌,爰弃城归。成功就台湾土城居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府曰承天府,设县曰天兴县、万年县。未几,成功死。子经居鹭江(即今厦门),成功弟世袭阴有窃拒意;经攻逐之,世袭渡海归诚。经嗣立,改东都为东宁,改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兴市廛、构庙宇,招纳流民,渐近中国风土矣。
辛酉,经死,子克塽嗣;幼冲,在位政出多门,人心已涣。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探知虚实,阴齎劄付到台,离散其左右;结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越癸亥,靖海将军侯施统率舟师进征。六月,由铜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盘屿克之。克塽识天命有归,遂籍府库纳地输诚。于是廷议设郡建官,制度规模灿然聿新,于以征道一风同之盛云。
附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
招讨大将军延平王臣郑克塽谨奏:伏以论域中有常尊,历代绍百王为得统;观天意有攸属,兴朝宅九土以受符。诚五德之推移,为万汇所瞻仰者也。伏念先世自矢愚忠,追怀前代之恩,未沾盛朝之泽。是以臣祖成功,筚路以辟东土;臣父经,靺韦而杂文身。宁敢负固重险,自拟夜郎;抑亦保全遗黎,孤栖海角而已。迨至先人弛担,稚子承祧,常思畏天之威,莫求缩地之术。兹盖伏遇皇帝陛下高覆厚载、仁育义怀。底定中邦,如旭日升而普照;扫扩六宇,虽浮云翳而乍消。苟修文德,以来远人;宁事胜心,而焚海内。乃者舳舻西下,自揣履蹈之获愆;念此气血东来,无非霜露之所坠。颜行何敢再逆,革心以表后诚。昔也威未见德,无怪鸟骇于虞机;今者悟已知迷,敢后麟游于仁圃。伏愿视天地万物为一体,合象胥寄棘为大同。远柔而迩能,形民固无心于醉饱,贰讨而服舍,依鱼自适性于渊泓。夫且问黄耇之海波,岂特誓丹诚以皦日为已哉!
附伪藩郑氏归降第二表
为举国内附,仰冀圣恩事。窃惟臣生自海邦,稚懵无识;谬继创垂之绪,有乖倾向之诚。迩者,楼船西来,旌旗东指;箪壶缓迎于周旅,干羽烦舞于虞阶。自省重愆,诚为莫赎。然思皇灵之赫濯,信知天命有攸归。逆者亡、顺者昌,乃覆载待物之广大;贰而讨、服而舍,谅圣王与人之甚宽。用遵往时之成命,爰邀此日之殊恩。冀守宗祧以勿失,永作屏翰于东方。业有修表具奏外,及接提督臣施琅来书,以复居故土,不敢主张。臣思既倾心而向化,何难纳土以输诚。兹特缮具本章,并延平王印一颗、册一副及武平侯臣刘国轩印一颗、忠诚伯臣冯锡范印一颗,敬遣副使刘国昌、冯锡韩齎赴军前缴奏;谨籍土地人民,待命境上。数千里之封疆悉归王宇,百余万之户口并属版图。遵海而南,永息波涛之警;普天之下,均沾雨露之濡。实圣德之渐被无方,斯遐区之襁负恐后。独念臣全家骨肉,强半孺呱;本系南人,不谙北土。合无乞就近闽地方,拨赐田庄、庐屋,俾免流移之苦,且获养赡之资;则蒙高厚之生成,当誓丹青以衔结。至于明室宗亲,格外优待;通邦士庶,轸念绥柔;文武诸官,加恩迁擢;前附将领,一体垂仁;夙昔仇怨,尽与蠲除;籍没产业,俱行赐复;尤期广推宽大之仁,明布维新之令。使夫群情允惬,共鼓舞于春风;万汇熙恬,同泳游于化日。斯又微臣无厌之请,徼望朝廷不次之恩者也。为此,激切具本奏闻,伏候敕旨。
建置
台湾滨山阻海,居要荒之外。明嘉靖间,澎湖属泉同安,设巡检守之。旋以海天遥阻,弃之。崇祯间,荷兰人居台,亦舍澎湖;惟建台湾、赤嵌二城(台湾城,今安平镇城;赤嵌城,今红毛楼),规制甚小,名城而实非城。设市于台湾城外,遂成海滨一大聚落。顺治间,郑成功取台湾,稍为更张:设四坊以居商贾,设里社以宅番汉;治汉人有州官,治番民有安抚。然规模不远,殊非壮观。至康熙二十二年归我国朝,建置始详。设府一、县三:府曰台湾(统三县)。邑曰台湾,是为附郭(辖十五里、四坊);曰凤山(辖七里、二庄、十二社、一镇、一保)、曰诸罗(辖四里、三十四社),地分南北焉。治文事,则有分巡道及府、厅、县(详载「秩官志」);修武备,则有总镇府及副、参、游(详载「武备志」)。府庠、县庠,广文各一;正学、明伦,风布三代。设保甲以剔奸(详载「规制志」),立汛防以卫民(详载「武备志」)。凡所建置,皆因人情而宜土俗;制云隆矣!法云善矣!虽城池未设,而千万人一心;岂不安如磐石、固如金汤欤?
疆界
唐、虞之世弼服五千,成周职方氏掌天下之版图,则疆界不可不辨也。台自建置以来,设府一。其府治,东至保大里大脚山五十里为界,是曰中路;人皆汉人。西至澎湖大海洋为界,亦汉人居之;除澎湖水程四更(水程无里铺,舟人只以更数定远近。一更,大约旱程五十里)外,广五十里。南至沙马矶头六百三十里为界,是曰南路;矶以内诸社,汉、番杂处,耕种是事,余诸里、庄,多属汉人。北至鸡笼山二千三百一十五里为界,是曰北路;土番居多。惟近府治者,汉、番参半。至于东方,山外青山,迤南亘北,皆不奉教。生番出没其中,人迹不经之地;延袤广狭,莫可测识。
台湾县治,附郭。除澎湖三十六屿(澎有三十六屿,各孤悬于巨浸中。地之广狭、里之短长丛杂不可纪极。详载「山川志」),东至保大里大脚山五十里;西至澎湖水程四更,除水程外,广五十里;南至凤山县依仁里交界,十里;北至新港与诸罗县交界,四十里。南北延袤五十里。
凤山县治,在台湾府南一百二十五里。东至淡水溪二十五里,西至打鼓山港二十五里;东西广五十里。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北至台湾县文贤里二赞行溪一百二十五里;南北延袤四百九十五里。
诸罗县治,在台湾府北一百五十里。东至大龟佛山二十一里,西至大海三十里;东西广五十一里。南至新港溪与台湾县交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鸡笼城二千一百七十五里;南北延袤二千三百一十五里。
形胜
台湾府襟海枕山,山外皆海。东北则层峦叠嶂,西南则巨浸汪洋。北之鸡笼城,与福省对峙;南而沙马矶头,则小琉球相近焉。诸番樯橹之所通,四省藩屏之所寄;戍以重兵、择人而治,内拱神京、外控属国。实东南门户,非若珠崖可得议弃者也。
台湾县,木冈山耸峙云霄,赤嵌城危临海渚;日暮烟霞,极蜃楼海市之钜观。外有澎湖三十六屿,星罗碁布;内有鹿耳门,海天波涛,纡回曲折,险要固塞之地,莫或最焉。
凤山县,旗、鼓天生(旗、鼓,二山名;在县治之南)、龟、蛇地设(龟、蛇,二山名;在县治之南北);凤(山名)鸣高冈,鲲(屿名鲲身)蟠巨海。最特出者,有傀儡山干霄插汉,东渡指南。又有淡水流清,莲池吐艳(在文庙前);郎娇波涛,贯耳如雷。所谓奇观胜概,约略如此。
诸罗县,鸡笼山在其北,龟佛山在其南;斗六门流汇大海,半线港直接奥区。其巃嵷之回环者,不可纪极;而其浩瀚之奔流者,无不朝宗。
山川(附海道)
台湾府山
台湾山形势,自福省之五虎门蜿蜒渡海;东至大洋中二山曰关同、曰白畎者,是台湾诸山脑龙处也。隐伏波涛,穿海渡洋,至台之鸡笼山,始结一脑;扶舆磅礡,或山谷、或半地,缭绕二千余里,诸山屹峙不可纪极。大约〔台〕湾之山,背东溟、面西海,而郡邑居其中。自木冈山(在府治东北约百三十余里,巍峨特耸。其顶每罩云雾,必至天气晴朗之时,方见山形。远望其峰,上与天齐。台湾之山,惟此山最高大。是为郡山之祖焉)南至大冈山(在府治东南。此山离府三十余里。山上有大石耸秀,形如冠帽,中有大湖石洞。其山能鸣;鸣则非吉祥之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为台湾县治(大冈山北为台湾县界)。自大冈山南至沙马矶头山(在凤山治西南,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其山西尽大海,高峻之极。山顶常带云雾,俗传此山有仙人衣红、衣黑,降游于上;今有生成石磴、石碁盘在。凡吕宋往来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西南之山,至此极焉),包裹络绎,环抱巩固,则为凤山县治(大冈山南为凤山县界)。自木冈山北至鸡笼鼻头山(在诸罗治东北。形如鸡笼,因以为名。原红毛时,筑有一小城在焉。见「规制志」。城东设铳台一座。台湾之山自此发源,凡日本往来洋船,皆以此山为指南),诸峰错秀,■〈辶里〉迤千里,则又诸罗之县治也(木冈山南为台湾县界,木冈山北为诸罗县界)。盖凤山、诸罗虽分县界,而远峰近岫,莫不明拱暗朝于郡治也。至若深山之中,辙迹罕到。其间人形兽面、乌啄鸟嘴、鹿豕猴獐,涵淹卵育;魑魅魍魉、山妖水怪,亦时出没焉。则又别一世界也。
台湾县山(附澎湖屿)
台湾县治东北百余里,山之最高而大者,曰木冈山(在大目降营之东北境。山形见「府山志」。山之南为台湾县治,山之北为诸罗县治)。南过大目降营,历保大里西、保大里东,至新丰、永丰二里,又南抵崇德里,皆山也(以上皆县属里名。自大目降营盘至崇德里,相距百余里。其山崔嵬巉险,人迹所不到;且日戴云雾,非天清气朗之时不见山形。故山虽高大,从来无有名号;今约略志之)。巃嵷之势,矗列无隙,是为府治屏障。自崇德里而西转,曰大冈山、小冈山(此二山脱落平洋;大冈山在北、小冈山在南,互相对峙焉);逶迤而至七鲲身(详见「凤山山志」),皆凤山县治界山,而实为府治外扈也。又县治西至于海,曰鹿耳门(在台湾港口。形如鹿耳,分列两旁;中有港门,镇锁水口。凡来湾之舟,皆从此入,泊舟港内。其港门甚隘,又有沙线;行舟者皆以浮木植标志之)、曰北线尾(在鹿耳门南,与鹿耳门接壤。其南,即安平镇也。离安平镇未上里许,中有一港,名大港,红毛时甚深,夹板船从此出入。今浅),南转与安平镇七鲲身会;是又府治水口罗禽也。从鹿耳门北转,历众山而上,曰僠米基山(详见「诸罗山志」),以至木冈山北,皆诸罗县治界山,亦郡之东北拱辅焉。至于澎湖,亦属县治;但遥隔一洋,有四更水程。另叙于左:
(附)澎湖屿
澎湖一岛,山屿错出,泛泛若水中之凫。其最大而宅中者,曰大山屿(横、直各三十余里)。屿之东偏,曰香炉屿(形如香鼎,故名);西偏,曰鴈净屿(鴈净屿有二,比肩而立,无人居)、曰沙墩屿(屿皆土沙,故名)。其北偏,曰龟壁山(龟壁,海物名。山下最多,山因以为名)。山以外,曰锭钩屿(屿产紫菜,澎民常往采焉)、曰鸡肾屿(形如鸡肾,故名)、曰员背屿。北之上流,曰鸟屿(此屿多鸟,因名)、曰白沙屿。而北之极,则屈爪屿(形如卧虎屈爪)、吉贝屿(澎民捕鱼者多在此)。之数屿者,跳跃鼓浪,罗列拥塞,足为大山屿之北门锁钥也。越而极西,则有目屿(形如人眼,故名)。目屿之东,则有姑婆屿(屿出紫菜)、铁砧屿(上皆石板,大三、四丈,平坦无痕,若攻铁之砧)、土地公屿(上有石镌神像,不知来自何时;因名)、金山屿(屿色黄赤如金然,故土人呼之);蜿蜒磅礡间,空壳屿(此屿百物皆空,故土人因目之)。而正西,则有西屿头。西屿之西,则丁字门屿(横于西屿,如丁字然)。北则镇海屿(明时设兵防守海寇于此,后因以名屿),东则大仓屿(澎民罕到,只一旷土)。其间虽旋绕丛结,亦成岛阜。独西屿之背,悬耸天半,即内、外二堑地也;极澎之西表,为厦门西渡者之标准焉。西屿后,为四角屿(其形正方,为名)、为鸡笼屿(其形上狭下广,如土人笼鸡之器)、为桶盘屿(形如托物之盘)、为虎井屿(形如虎临深)。转而南,则花屿也、草屿也(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名)、大猫屿、小猫屿与南屿也(大猫屿、小猫屿相去无多。屿之怪石,隐约如猫,故名。南屿亦名大屿。先时居民甚多,以波涛不测,移居八罩屿)。而头巾屿(形如角巾),则居南屿之上。头巾屿之西,为八罩屿(周围三里余。居民稠密,烟火相望而书声相闻也)。八罩之北,为狗沙屿(鱼名狗沙,此屿最多,故名)。其对峙,为将军屿(上有将军神庙,因以名屿)。将军屿之西,为岑圭屿(闽人谓岑圭者,即阶级也。屿形如之,故名)。后为船帆屿(形如船帆)、为后埭屿。其南为东屿平、西屿平二屿;居南屿之东而平分一水,故分东西焉。是皆障列东南,而为南屿之拱护者也。当东、西二屿平之下流者,乃味银屿(波流甚急,红彝时通商诸番金宝满载而归,船多磕破于此;土人善水者,入水寻银。故名)、钟子屿(形如悬钟)。由此而东,乃西吉屿、东吉屿(舟人所谓「甘吉」是也)。参二屿之中,顽然一块,乃锄头增屿也。彼东西二吉,渡海者,风无论南北、船无论往来,必知由是路始能入是门;是东吉、西吉,又入台之指南车也。总澎之屿而计之,实四十有五;而相传为三十六屿者何?盖间或无天堑之险(如狗沙屿、岑圭屿、味银屿、锄头增屿是也),或渺然沧海一粟(如船帆屿、草屿、后埭屿、姑婆屿是也),故名虽存而不挂人之齿颊,特举其大概言之耳。若夫志山者,务存其实;虽小而不可以或遗。良以人略我详,不敢附会俗人言也。
凤山县山
凤山之山,自台湾县治崇德里东南诸峰蜿蜒而来。冈峦重叠,势皆南向(台湾县界至崇德里止,其东南诸峰皆属凤山县界)。至阿猴林以北诸峰(阿猴林在观音山南。此山谿谷绝险,必攀藤附葛、凿道驾桥,方得至焉),崔然若拱、若峙、若盘、若踞,是为观音山(在阿猴林之西北、小冈山之东南。其山生成五片,中一座尖秀,形像如佛,故名曰观音山)、为七星山(此山脱落七顶,至第七峰山顶更高。上有石圆静如星,故名曰七星山)、为大滚水山(此山甚高。详「古蹟志」)、为小滚水山(此山去大滚水山十里余,地势与大滚水山相接)、为尖山(此山峻起清秀,故名曰尖山),隐伏二十余里,经南赤山(在已上诸峰之西南。其土色赤,故因以为名。此山去凤山不远)为凤弹诸山(在赤山西南有十数小山,或高三四丈者、或高七八丈者不等。俱土山圆净,在凤山之后,形如卵,故俗呼为凤卵)。至尽处蒐然高大者,为凤山(在凤弹山西。踞其巅视之,其形如凤:旁有两山如翅,又有一仑戴碝石如凤冠,另有一仑向海至沆仔口如鼻,后有叠隅形如卵;故名凤山),建县治焉。治东北为大冈山(在嘉祥里。详见「府山志」)、为小冈山(同上)、为半屏山(在小冈山西南。山面颇平,遥望之如屏一般;故名。堪舆家传为房屋、坟墓有向此山者,主凶败)。转而西,为漯底山;并峙者,为打鼓山(在漯底山西南,俗呼为打狗山。其山踞海岸上,有大潭石洞,为安平镇七鲲之宗。其形如鼓,故名)。从打鼓山蝉联而下,势若长蛇,为蛇山。打鼓山之后,越一小港,有土阜,曰旗后山(冬天捕乌鱼者在此)。又逶迤而西南,有鲲身者七(自打鼓山蜿蜒而亘西南,共结七堆土阜,有蛛丝马迹之象,如鲲鱼鼓浪然。自一鲲身递至七鲲身,相距有十里许;并无碝石,俱皆沙土生成。然任风涛飘荡,不能崩陷。上多荆棘杂木,望之有苍翠之色。外系西南大海、内系台湾内港,宛在水中央。采捕之人居之),皆凤山之拱卫也。治之东,其山之最耸者,曰傀儡山(在县东。其土番性极顽悍)、曰卑南觅山(在傀儡山东。卑南觅社,即在此山之后。社东南又有二山,名小向山。山外大海之中有屿,名尚仔屿;周围百余里。此处万水朝东。屿外又有一绝大高山,名尚冈山)。转而南、复折而西南,叠峦复岫,莫非山也(有麻律律山、吕佳冈山、霄马干山、知本山、兆猫离山、霄猫离山、加流蛋山、龙鸾山、十仔仑山、水里山、摭朥■〈必上虫下〉米山、卓落拨舌山、州哥山、加览弼山、曲文麦山、大扳六山、大乌万山、尽卜山、援人人围山、把仔益山、老佛山、蜈蜞岭)。更转而西出于海,为郎娇山(在沙马矶头山东南,离府治五百三十余里)、为沙马矶头山(在郎娇山西北。其山西临于海,山顶常带云;人视之,若有人形往来云中,疑为仙人降游其上。离府治五百三十里),而山始尽;皆凤山之佐辅也。西南洋海中突出一峰,层峦高峻、林木蓊翳,则小琉球山也(此山在凤山西南,在海洋中。周围约有三十余里,崎嶔巉险,并无抛泊船只处。上多出椰子、竹木,并无人居)。凤山水口,藉是山而益缜密。
诸罗县山
诸罗之山,自木冈山折而西向,峰峦不可纪极。其峙于东北者,曰■〈人米田,上中下〉米基山(在木冈山之西北、县治之东北。阿里山社东界至此山止;自此山以东,皆系内山)、曰大龟佛山(在阿里山八社东南)、曰阿里〔山〕(在县治东北。其山下有土番,共八社)、曰肚武畲膋(在县治东北。阿里山社北界至此山止。八掌溪、牛椆溪、山叠溪,皆此山流出)、曰打利山(在鹿仔埔山东、阿里山南)、曰鹿仔埔山(在打利山西、覆鼎山东)、曰覆鼎山(在打猫社大武壠山西北。形如覆鼎,故名),此拱辅邑右者也。其耸于东南者,曰马鞍山(自木冈山西递至此,众山重叠,不可胜记。至马鞍,乃其尽处。此山在木冈山西北,形如马鞍,故名。壬戌年间被溪冰涨裂,中有崩坏一坑。台、诸二县分界之港曰新港,自此山透入)、曰大武壠山(在马鞍山西北大武壠社。山尤高耸,下有溪二条:曰澳溪、曰澳溪);西面赤山(在马鞍山西北、大武壠山西。其山无石,土赤如黄金色,故名。上有观音亭、下有龙潭,周围皆肥美有源之田),又西北而小龟佛山(在覆鼎山西南。其形如龟,故名。下有古树高数丈余,俗传有神附焉。乡民近此居者,多疾病夭折;故农家皆徙三里之外为舍),皆拱辅邑左者也。至若文峰直插,上与天齐,则有山朝山(在鸡笼鼻头山东南,有土番山朝社。其南即蛤子滩三十六社)、有买猪末山(在山朝山南。其峰尖秀如文笔山形。南即哆罗满社、北即山朝社三日路程)、有黑沙晃山(在买猪末山南。秀拔峭丽,与买猪末山并峙。其东南,即直脚宣五社),是又东北之秀出而远拥者也。磅礡而下,则有斗六门诸山(斗六门山甚多:北山在半线社界、南山在大武郡社界;吼尾溪、东螺溪、大武郡溪,皆从斗六门山透出);北面猫雾山(在斗六门东北猫雾社界。内与小龟仑山隔大甲溪一条)、小龟仑山(在猫雾山北龟仑社界。此山出滩流入淡水港)、南日山(在崩山社界小龟仑山西。中港在此山北发源)、合欢山(在南日山西。此山出滩流入淡水港)。又北而鸡笼鼻头山(在山朝山西北。山形见「府山分界志」内)、奇独龟仑山(在鸡笼鼻头山西、淡水城东。山后磺山、圭州山)、干豆门山(干豆门山有二,一在淡水港西。二山夹港如门柱然,故名)、八里分山(在淡水港口外,奇独龟仑山在港东、八里分山在港西,二山相与互峙)、查内山(在八里分山南。山麓有二小社:一名查内社、一名霄里社。山下有小港,通竹堑港)、眩眩山(在查内山西。有小港南流,入竹堑港)以及小凤山(在眩眩山西。其山尽海,北至〔南〕嵌港、南至竹堑港),莫非邑之朔方外障也。自鸡笼鼻、龟仑之外,为大海。海有小屿曰鸡笼〔屿〕(在海洋中,与鸡笼鼻头山相对,而在其西)、曰桶盘屿(在鸡笼屿西。其屿平坦方正,故名桶盘)、曰旗干石(在鸡笼鼻外。二石高耸,形如旗干夹石,因以名)、曰石门屿(在旗干石西。一石中空如圆门,故名石门)、曰鸡心屿(在石门西。状如鸡心,故名),则又台湾之脑龙隐见处焉。
台湾府水道
台郡四面巨浸,台、凤、诸三邑众水攸归。郡治在木冈山之阳,夹以两溪:北为新港,与诸罗界;南纳凤山之冈山溪,西入于台湾内港,与凤山界。而台湾县治在中焉。兹将三县水道,谨志于左:
台湾县水道
县治之为水凡六:
一曰新港通木冈山溪。溪从诸罗之马鞍山南,出大目降营盘之北,又西过广储西里,又西过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从洲仔尾汇新港,西入于海。此台、诸县界水也。
一曰大目降中溪从马鞍山之南,过大目降营盘西,过广储西里大目降草地;至武定里北,而与新港会。从洲仔尾西入于海。
一曰大目降南溪从木冈山之西南出,西过大目降营盘,逶迤数里,过广储东里之北,又西北过广储西里、大目降草地,与中溪合;至武定里后,同新港西入于海。
一曰咬狗溪从香洋仔出永丰里北,过新丰里,又北过保大东里、保大西里,又西北过广储东里,汇于鲫仔潭;合流至永康里之北,西入大目降南溪,又西入大目降中溪。至武定里,同为新港入于海。
一曰大桥港、小桥港合流东过武定里之南,分为二;又东过永康里,北为小桥港、南为大桥港。
一曰安平镇港潮汐从鹿耳门北至洲仔尾,受新港溪流;南至濑口,受凤山之冈山溪流。港内宽衍,可泊千艘。
(附)澎湖澳
一曰娘妈宫澳在大山屿之南。秋冬之际北风盛作,可泊戈船二十余艘。澎之港澳,惟此处最稳。今水师副将驻此。
一曰暗澳在大山屿之东。原有土城,今圯。巡检司署在此。
一曰双头跨澳在暗澳之东。中可泊船,以避北风。潮退时,皆污泥。
一曰圭母湾澳在双头跨之东。四面皆山,商舶逃风者便之。
一曰风柜澳在圭母澳之南,而大山屿之前峰。仅容小艇,巨舰不得抛泊。
一曰禅垵澳即峙内。地在风柜澳之东。澎之捕鱼者居之。
一曰猪母落水澳邻于禅垵。春夏时,舟之渡厦者从此只可寄舶,非避风处也。
一曰琐管港澳乃大山屿之赘地。港多墨鱼,故名。亦非聚泊巨舰之所。
一曰林投澳在琐管港之东。崖上生丛棘,叶如剑,多莿;俗呼为林投。因以为名。
一曰良文港澳在林投港之东。岸上多人家,乃大山屿之东崖也。
一曰小果叶澳在文良港之北。崖上多人居,捕鱼小艇常聚泊焉。
一曰龟壁港澳在大山屿之东北龟壁山前。自龟壁港至风柜仔尾,有三十里。
一曰洪林罩澳在龟壁港之后,而大山屿之北。南风发,可以泊船。东西各有大湖:东曰湖东澳,西曰湖西澳。
一曰东西卫澳在大山屿之西。其可泊舟者,惟东卫澳;西卫则无澳,而名兼之者,地相并也。
一曰镇海澳在镇海屿之北。可泊船十余艘。有潭名万丈潭。上有土城,今圯。
一曰赤嵌澳在镇海屿之西三里许,与小赤嵌相迎。南风泊船地。
一曰瓦硐港澳在镇海澳之西,去通梁社五里许。
一曰竹篙湾澳在西屿之北。南风泊船地也。其西北有二地:曰南吼门、大吼门湍水潆洄,舟楫不通。
一曰大果叶澳在西屿北。去澳北,有石一片沉水底,船不敢犯;俗呼为礁,名师公礁。
一曰牛心湾澳在大果叶澳南、西屿之东。厦门商船来台,多入此。
一曰内堑澳在西屿之南。此澳有二,分为内外。外堑去内堑不远,约其地有二里许。外堑之西,有东西二窝。窝者,水中高地也。东窝潮退时,离水四丈八尺、阔七尺;西窝潮退时,离水二丈余,其上倾泻不平。
一曰后湾澳在西屿之西。此处南风时,只可寄泊,不足以避飓风。
一曰小池角澳去后湾澳无几。亦仅可寄泊,非甚稳处也。
一曰辑马湾澳在西屿之南。北风寄泊之地。
一曰西垵澳在八罩屿南。崖上有大人宫。居民捕鱼者在此。
一曰挽毛潭澳在八罩屿东。崖上枯涸,无水泉。
一曰布袋澳在八罩屿北。其形外狭内广,如布袋状;故名。
一曰水垵澳在八罩屿西。崖上多人家,春夏行舟多在此澳取水。
一曰大花宅澳在八罩屿南。旁曰小花宅澳。二澳与花屿拱照,故名花宅。
一曰将军澳在挽毛潭东。其澳崖麓临深,泊船时择跳者飞身登岸,植木系缆。
一曰沙钩澳在将军澳西。澳狭水浅,巨舰不进。
一曰承质澳在大屿之南。越而西,有湖内澳。此处惟十月至三月波浪少平,亦可以寄泊;四月至七月,则洪涛不测,虽土人罕至其处。
凤山县水道
凤山之为水凡六:
一曰冈山溪出自冈山北,西流过嘉祥里、依仁里,为二赞行溪;又西过长治里,为竹扈塭。西至永宁里,流入于海。此台、凤界水也。
一曰浊水溪出小冈山之南。山南有大滚水山,出水常浊;故溪之流皆浊,因以为名。西北过嘉祥里、长治里、维新里,南受鲫仔潭流,西汇微罗港,入于海。
一曰万丹港在微罗港之南。潮至仁寿里,受崩山之小水凡四,归于海。
一曰打鼓仔港在观音山庄打鼓山下。其港口,有巨石裂成一门;门甚窄,仅容一舰。中有港,可泊船。赤山庄之小流,皆汇于是。
一曰阿猴溪从阿猴林内山,西出阿猴林。又西南过罗汉文社之北,而与大泽机之北溪会;经搭楼社、阿猴社,为巴六溪,浩瀚潆洄千余里。至淡水,为淡水溪,又为沤湾溪;复折而南,汇于东港,入于海。
一曰大泽机北溪从大泽机内山,北出罗汉文社之南;西流至搭楼社东,转而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汇于东港,入于海。
一曰大泽机西溪从大泽机之西南山而出;北过搭楼社之东,与北溪合,转为西北流,入阿猴溪。西为淡冰溪,汇于东港,入于海。
一曰中港潮过赤山仔之北,转而东,过上淡水之南,受下淡水杂流,归诸海。
一曰力力溪从力力社东南内山,西北过力力社;又西过淡水巡司之北,同为中港,西入于海。
一曰放索溪自茄藤社东南内山,西北过茄藤社之南;又从放索社之北,同为中港,西入于海。
诸罗县水道
诸罗县地广山众,其为水最多。支分流折,凡一十有九:
一曰木冈山溪从木冈山之西过马鞍山,又西过新港东新化里。至新化里为新港,入于海。
一曰欧汪溪一从大武壠山之东南内山而出,一从大武壠山西出;至新港社东,合流茄叐仔,为茄叐溪;经开化里赤山之南,又西过善化里、安定里,入于海。
一曰蚊港从南北鲲身外海潮过佳兴里之北,分南北二流;东过麻豆社之北,复分为二,受开化里之赤山杂流。港有桥,曰铁线桥。
一曰嘓溪从大武壠山北,西出大武壠社,过旧嘓之北;又西过开化里之北,稍转西北,而与急水溪会,入于海。
一曰急水溪从大武壠山北,西过大排竹之南,又过下茄冬,经倒咯嘓之北西迤,而与嘓溪会,同入于海。
一曰八掌溪自鹿子埔山东南出,西过上茄冬之北、诸罗山之南,又西过小龟佛山,逶逦数里,汇于猴树港,入于海。
一曰牛椆溪自鹿子埔山西发源,西过覆鼎山南,又西过诸罗县山之北、打猫社之南,至南世竹西入龟子港,同猴树港而入于海。
一曰山叠溪源流有三:南从鹿子埔之北流过西北,与中流会;中从斗六门山之南流过西南,与南流合;遂西过覆鼎山北,又北折过打猫社,至石龟之南,复与北流会,同为山叠溪。至笨港,入于海。其北流,则又从斗六门山西出者也;经柴里社、猴闷社、他里雾社,而与南流、中流合。
一曰吼尾溪自斗六门西,过柴里社,南折至猴闷社之北,又折过他里雾北,受麻芝干社细流。至南社而西,入于海。
一曰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西过西螺社,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西入于海。
一曰大武郡溪自斗六门与吼尾、东螺二溪合流,西过大武郡,经柴里社之西支分,北流过东螺社、大突社,从二林社之北,同三林港入于海。
一曰大肚溪从投拺社之东南内山,北过投拺社西,为投州溪;又北过柴硿仔社,至水里社之南折而西,经大肚社,为大肚溪。南受半线、阿束二社细流,而西归于海。
一曰大甲溪出猫雾、龟仑二山之间,西过牛骂社转而西南,至大甲社;又西南至于崩山之房里、茅于、宛里、吞韶四小社,西入于海。
一曰后笼溪社西过新港仔之南,入于海。
一曰中港潮至中港社分派,从社南东过合欢山,受南日山、武劳澳二流,西归于海。
一曰竹堑港潮过竹堑社,受眩眩山一水;又东过查内社,受查内山一水,西归于海。
一曰南嵌港潮过小凤山之北,南受眩眩山一流;入东北至南嵌社,南受查内山一流、东受干豆门一流,而西归于海。
一曰淡水港从西北大潮过淡水城,入干豆门,转而东南,受合欢山滩流;又东过外八投,南受里末社一水;又东过麻里则孝社,东南受龟仑山滩、东北受鸡笼头山滩,从西北会归于海。
一曰鸡笼港其港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然西北有鸡笼头线,东北有鸡笼鼻山,港口又有鸡笼屿、桶盘屿,周围甚密,内可泊巨艘。
附海道
茫茫大海,何处问其道途?然往来有远近、有平险,不可不知也。台湾为闽省外障,其山皆向内地;所谓障百川而回狂澜者也。北路之后壠港,与兴化南日对峙;后壠而上,有竹堑社与海坛对峙;竹堑而上,有南嵌社与福州闽安镇关潼对峙;自南嵌至上淡水,与北茭相照;淡水至鸡笼城,与沙埕烽火门相照。是以开拓时,诸当道有北路添兵,以通北方海道之详议也。今之往来船只,必以澎湖为关津。从西屿头入,或寄泊峙内、或妈宫(二者北风寄泊最稳处)、或八罩、或镇海屿(二者南风寄泊最稳处),然后渡东吉洋(即甘吉),凡四更,船至台湾,入鹿耳门。则澎湖乃台湾之门户,而鹿耳门又台湾之咽喉也。行舟者,皆以北极星为准。黑夜无星可凭,则以指南车按定子午,是以天门测海道也。倘或子午稍错,南犯吕宋、或暹罗、或交趾,北则飘荡无复人境,甚至无力水而莫知所之。此入台者平险、远近之海道也。
至若台湾郡治之海道,自鹿耳门北至鸡笼,十九更船;自鹿耳门南至沙马矶头,十一更船。苟遇飓风,北则坠于南风气(气者,海若呼吸之气),一去不可复返;南则入于万水朝东,皆险也。此又居台者之不可不知也。
总论
郡有四封,所以域民也。然诗曰:『无此疆尔界』;传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又何以称焉?盖诗所言,颁一统也;传所言,重得道也。台湾未入版图,星野、山川,虽在天覆之内;而因革、措置,终属化外之区。今者,遵道、遵路,即有分疆画界;而率海之滨,莫非王臣!猗欤休哉!
然则敷政优优,使众志成城,无庸以封疆域民者,是谁之责哉?
(附)形势总论宋永清(凤山令)
台湾,荒裔区也。二十余年沐圣天子深仁厚泽,置郡县、定营制、启文明,士读农耕、商怀工集,毂击、肩摩之盛,有礼陶乐淑之风;大纲小纪,治具毕张。猗欤休哉!凡庙谟宪虑,真无远弗届矣。予莅凤七载,土俗人情,窃为谘察于形势之中,而得其大要焉。
盖台以府治为准,附郭之地,曰中路者,东至保大里大脚山五十里,则台湾县之疆界也,而澎湖附焉。自郭而南曰南路者,直抵沙马矶头六百三十里,悉为凤山疆界,而安平镇附焉。中路汉人居之,南路则民番杂处。沃壤虽广,渐且治辟。外此生番聚族,其延袤广狭莫可测识。迤■〈辶里〉而北曰北路者,至鸡笼山二千三百一十五里,尽为诸罗疆界。民番富庶,过于台、凤。而山后辽阔,亘北迤南,生番出没,更为人迹不到之处矣。
综而约之,三县鼎峙之中,水陆安置,碁布星罗。郡内,驻镇标三营;于水师,则有澎、台之五营;于陆路,则有南、北之二营。大镇驻劄府城,统十营而总辖之。铺有塘、里有汛,周遭防卫,巩固金汤;允称尽善。然北路一隅,尤为全台至要。余前署诸篆,躬履村落,备观形势,内而控四里、四社之番民,外而制八庄、众社之扼要;则罗山其天险也。旧制营县设佳里兴,至是奉文改移。凡设县安营,业于罗山雄其壁垒。居民错杂接踵三百余里,抵半线焉。自半线以外,茫然千里,靡有穷极;无稠密之人居、有生番之异类。径道蜿蜒,必至穷月之力,始通于鸡笼、淡水;稀疏人迹,势将藏垢长奸。是罗山为全台锁钥,而半线又为罗山之锁钥也。向来千总轮防,亦颇严其稽察。惟是官微兵少,匪类窃发,诚恐拒绝无由;是非五百之众,断不足以资弹压。欲分内里社之汛兵以为加防之计,则沿途汛守已有专司,一转移间,未免此盈彼缩;莫若撤下茄冬之汛与半线合而为一,得兵二百名,再于额外加增三百,凑足五百之数,移驻守备,以专保障。盖旧营佳里兴距下茄冬颇为辽远;若罗山咫尺,此汛实为赘疣。惟于半线谨其盘诘,严以哨巡,则此外无藏奸之虞;全台之区,绝欃枪之患矣。至夫水师之军,与陆路自不相侔。盖以陆路之兵,披坚执锐,自有一定之技,一经操练,到处可以驰驱;三年换班,此其宜也。若夫台地孤悬,周围环海,兼以港道纡回,多产铁板沙线,舟航触之,未有不立见其碎;稍有生疏,安能撑驾无虞?是以内地水师换至台湾,必藉本营将弁多方操演,使其孰嫺港道,然后随手扬帆,无往不利。乃及一年、二年颇为精熟,而换班之期,又将复届;循环往复,究于水师无补。何若免其更戍,使水师之众永驻台湾,不必有调换轮班之举;而素练精熟者,悉鼓勇于楼船之上,平日资哨逻之勤,临事策前驱之力。则解缆扬帆,一如挥鞭按辔。水师既为得力,边海之地可以帖然,奠南天而雄东顾矣。
夫自开拓以来,成例已周;迂拙如永清,敢复谬为蠡测?然仰体圣天子安不忘危之意,亦未始非刍荛一得也。忆康熙四十四年,前大中丞长白李公以利弊下询,业为陈其梗概;谬叨采择,行司议详。惜未核题,而中丞遽捐宾客。为事虽寝,然案牒具存也。敢悉颠末,附于编终,以俟后之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