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军看来,做任何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取个好名字是关键。很多创业者对起名字重视不够,随便取了一个名字。不好的名字,用户很难记得住,推广的成本也非常高。
“取个好名字,这是创业的第一步,千万不能输在创业的起跑线上。”雷军说,他曾经在微博上诠释“小米”名字的由来。“很多人问小米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小米加步枪。其实,小米这个问题还有不少故事,首先小米拼音是mi,Mobile Internet,小米要做移动互联网公司;其次是mission impossible,小米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小米’这个名字亲切可爱。”
“‘佛家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小米,我们希望去掉高大全,从小处着手。”雷军特意强调。
不光雷军,乔布斯做手机的时候,他就起了全世界大家都知道iPhone,他为了要这个名字,不惜跟别的公司打官司。iPhone刚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工程师就帮iPhone想一个叫V8850的名字,显得自己很高科技,但消费者肯定记不住这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数字加拼音的型号名。
很少有人还记得自己用过的手机型号,但几乎都记得住iPhone,因为iPhone没有型号,这叫大道至简,他简单到极致,他直指人的内心,非常好传播,马上就接受了。雷军在做小米的时候,小米的名字和型号就叫小米。
取个好名字,不仅仅是宣传推广的问题,更牵扯到产品的定位。而产品的定位,直接决定着一个产品的市场空间。如果一个公司产品在开始做的时候定不好位,一开始就会把自己置于很不利的地位。
当然,创业的路很长,但很多创业者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尤其对于创业者,产品定位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前途。雷军说,在任何行业,正面打败领头羊都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未来互联网行业还会继续上演新公司挑战老公司,小公司颠覆大公司的故事。在投资人的支持和创业者的创新下,创新会来自各个方面:技术的、标准的、产品的、商业模式的……各种方面的创新肯定还是会从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向上涌现出来。
要想咸鱼翻身,在战术层面上,必须要在巨头的生态链里面去寻找自己的定位,怎么利用他们的资源成长壮大。比如说淘宝挺好,如果做另外一个淘宝跟淘宝竞争,还不如把一个内部的淘宝店做成行业第一,可能更有机会。所以,雷军的建议就是在巨头的生态链系统,其实也能找到生存空间。
当然,还得研究一下在巨头里面有哪些机会,哪些点是他们忽略的,或者他们做不到的。其实这样的机会还是蛮多的。比如YY应该是在腾讯的地盘上面,但是YY也发展成了一个大公司。如果一出门撞在铁板上,只能怪运气不好。所以,创业者创业要“看星象”,要看一看这个空间里面的机会。
电子商务有多少机会,想想移动互联网有多少的机会。哪怕今天兴起的、哪怕今天比较成熟的互联网的行业主战场,也会有很多的机会。
雷军做米聊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米聊的确在国内企业里面最早进入了手机社交的领域,但是6个月后就撞到铁板上了,这也是发展的历程。要在正面战场上击败微信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只能自己努力寻找生存空间。
当然,要赢在起跑线上,还要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雷军开始做小米之后,对智能手机的理解发生了一些变化。他觉得其实不是手机替代了电脑,而是手机变成了电脑。最初,他也是PC时代的软硬件分离的思维,他想能不能做一个MIUI系统,跑在大部分手机上,所以小米就开始做了MIUI。当MIUI成功以后,雷军开始思考做硬件,也就是小米手机,软硬件结合之后,再把云服务整合在MIUI里。
从小米的产生以及发展来看,雷军一直在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者说,小米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的。不断解决问题,正是一个创业型公司不断前进的路线图。
一个创业者如果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就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人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在思索:是进还是退、向左还是向右、坚持还是放弃?所以,很多人在经常性地纠结。面临这样的窘境,没有机会的时候困惑,当机会来临的时候纠结。公司在为如何选择而无休止地开会和争吵,而个人则在为如何选择而头疼和失眠,整个社会在辗转地纠结。
经常有人一脸无奈地抱怨,这个事情如何如何的困难,如何如何的难以操作。面对困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把那些不能解决的困难,分解成能够解决的困难,如此,就没有不能解决的困难了。
困难让我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克服。放弃不是最好的选择,那就需要我们克服。而克服困难有很多种态度,最基本的有两种:一种是如同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碰撞,这样也能最终找到出路,但这种代价有点大;另一种就是静下心来,仔细分析,找到解决办法。
在困难面前能沉下心来,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在困难面前最大的困难是让自己陷入慌乱。人一旦慌乱,就会焦躁,一焦躁,就会让大脑空白,就会一筹莫展没有办法,困难真的就成了困难。
其实,能否解决困难,解决了多少困难,完全可以看作是一个企业能否赢在起跑线上的晴雨表。
小米所做的事情就是把互联网的基因注入手机行业,他们称这个为互联网手机模式,说出来挺简单的。第一,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做一个好用易用的MIUI系统。第二,做一款高品质、高效能的手机,然后通过互联网的形式零售,把价格控制在同类产品一半不到的水平上,来完成这个商业闭环。PC时代的思路是软硬件分离,但智能手机时代,你不仅仅要有能力做软件,也要有能力做硬件,还要有能力通过互联网、电商的方式形成营销、市场和渠道的全闭环。
把这些一一实现,要解决很多问题。对于手机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显示。于是雷军就想到做小米盒子,要把电视屏变成显示器,这也是他做小米盒子的初衷。想象一下,以后办公室里没有白板,只在办公室桌上放两个大显示器,全是60寸的大彩电,把手机一搁,所有设备都自动连上了。可以通过这个屏幕播放PPT,当开始讲解时,既有声音,也有视频同步。现在有些功能实际已经做到了,但中间还有些环节需要理顺。雷军相信,未来手机会是电视机的遥控器,而电视机是手机的显示器。
“发现问题一直是我解决问题的动力。”雷军如是说。比如当时雷军发现手机QQ不好用,它还是一个从PC上直接移植过来的产品,交互界面虽然变了,但不适合手机使用。小米内部成立了一个小组称为小米通,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如何做IM。其实手机就是个大号的QQ啊,信息就是短信,VOIP就是电话,其实手机就是IM。后来,小米参考了国外很多idea(创意),整合起来就成了米聊。
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让小米不断创新,也不断成熟,如此一来,一开始起跑,小米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