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刘强东:我的青春不迷茫 » 刘强东:我的青春不迷茫全文在线阅读

《刘强东:我的青春不迷茫》强劲的竞争风暴

关灯直达底部

2012年京东、苏宁声势浩大的激烈竞争成为电商战争的导火索;“双十一”大战,淘宝191亿元的销售奇迹把“电商战”推出了水面,让一切透明化。

2013电商竞争的风暴更强劲。电商们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京东在刘强东的带领下,在暴风雨的洗礼中,历经残酷竞争,实现年交易额1100亿,成为新一代的电商霸主。

2012年,京东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有人说:“刘强东应该踩刹车了。”甚至质疑“京东已经失控!”谁能想到,刘强东却踩下了油门,再次提速,又提出2013年目标:实现全年销售额1000亿元。难怪苏宁要冲刺300亿。有人又说了:“苏宁有50亿利润作支撑,京东全年亏损超20亿,还能烧钱到何时?”

京东发展到今天,最强劲的对手是电商之王——马云。

新老电商之王最根本的冲突是京东与天猫要争做B2C行业的老大,马云与刘强东要争做电商行业的老大,不论是京东弃用支付宝,还是屏蔽一淘网搜索,都表明了刘强东不愿京东成为对手的赚钱工具。

除了春节期间的一场价格恶战,3月30日,京东正式将“360buy.com”的域名切换至“jd.com”。此外,“京东商城”这一官方名称将被缩减为“京东”,原先以蓝色为主调的“360buy”被更新成了一只名为“Joy”的金属狗,成为京东官方新的logo和吉祥物。

京东这次的举措,是在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并以猫作为官方吉祥物的一年多后,是为了用户方便记忆和直接登录,作为“京东”两字的拼音首字母拼写,“jd.com”更易于和京东品牌产生联想,有利于京东品牌形象的传播和提升。京东官方对金属狗吉祥物的诠释是:对主人忠诚而著称,拥有正直的品行和快捷的奔跑速度。当时,“天猫”这个起初在业界引起不小议论的名字和官方形象已经获得了用户的普遍认知。当然,京东的吉祥物金属狗也会获得业界承认和认知。

在经历两三年的高速扩张后,京东开始对自身业务架构、生态系统甚至是企业形象识别上做全方位的梳理。 

2013年10月初,京东就开始进行“双十一”的强势促销宣传,然后,出现了集体狂欢的网购节。天猫也不示弱,于是,互联网上一场价格战不可避免了。

这两家比较大的电商都借助自身优势造势,明确定位,为此,他们使尽浑身解数,做好宣传策略和媒介购买,并积极组织商家,争取获胜。

天猫作为电商界老大,凭多年盘踞电商领域的经验,已经举办过多次“双十一网购节”。庞大的商家组织对于天猫来说自然是很大的优势,所以商家组织优势非常明显。然而,2013年,天猫遭遇了在开放平台模式上最强劲的对手——京东,商家组织加上京东的自采体系支撑,所以在商家的组织上京东的优势比起天猫更明显。

京东的自采体系能够清楚掌控商品的库存数量,控制商品的能力更强,在单品促销上高于天猫。并且自采商家并不需要付出过多的精力和人力资源,只需要简单地把货送到京东指定的仓库,能够做到补货及时即可。商家对于京东做促销的支持程度,自然比天猫要高出许多。

京东的POP平台商家,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优质商家不少,这些商家中的一部分还是和天猫重合的,但由于天猫没有自建仓储物流系统支撑,爆仓和商品不能及时送到的事情屡有发生,这使得天猫失去部分商家,京东在这次“双十一”促销的物流配送上全面开放,并且有极大的优惠力度。天猫在这一点上也难以满足商家的需求。

天猫通过预售缓解了一部分商家“双十一”订单爆仓的问题。可天猫的预售制度只是预付款,许多商家仍然不可能把货提前发出去。而京东则将“双十一”促销的时间整整拉长了近两周,这样一来,商家可以更良性地调配各地库存,将订单压力释放开来,保证了用户在订单完成之后的后端体验。

很明显,京东在商家组织上的优势天猫无法复制!

但是,天猫除了B2C的资源外,还有阿里巴巴B2B的商家资源和淘宝大卖家的商家资源,所以天猫和京东势均力敌。

在宣传策略上,京东更胜一筹。除了在自媒体领域中利用漫画广告宣传物流配送快以外,还通过视频广告和户外、影院、电视媒体强化这个优势,同时在媒介购买上采取“跟随策略”,也就是天猫的广告在哪,京东的广告就在哪。

天猫意识到了京东的优势宣传,所以聪明地避其锋芒,开始调整宣传策略,在打折和送红包上下起了功夫。然而,很多买家仅用送的红包买最低单价的商品,大件商品却在别处购买。

京东在“双十一”促销中,访问量达到平日的2.5倍;京东的仓库24小时运营,配送服务已经可以覆盖全国接近1300个行政区县,15000名配送员的配送服务覆盖了90%的网购人群,在11月10日订单量与平时相比翻番的情况下,京东的“211限时达”妥投率达到了96%。在“双十一”开始后,0点至早8点,短短8个小时内,京东电脑数码销售商品数量突破25万件,仅电脑就售出超过3万台,平均每秒售出一台,手机售出超过7万部,其中,iPhone、三星、华为等中高端产品实现了较平日3~7倍不等的大幅增长。这些数据反映了消费者在“双十一”促销中对商品、服务品质的需求日趋强劲。

京东在“双十一”当天订单量达到680万单,是2012年“双十一”订单量的3倍多。京东的促销时间是11月1日至12日,整个促销期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天猫有的,京东也有,天猫没有的,京东还有!在电商鼎盛时期,这种霸气也只是刘强东才有!

2013年,经历了2012年电商行业的整合,追求利润和抢占行业前3名的竞争成为电商竞争主题。苏宁的张近东在“赶”,京东的刘强东在“修”,两者“水火不容”,必有一战。

苏宁易购与京东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电商行业前3的争夺比拼中,苏宁易购处于尴尬的地位,是典型的追赶者角色。

京东就不一样,在过去的几年实现快速扩张,交易额从2010年的100亿元到2012年的600亿元。蛇年初始,京东又获新一轮7亿美元的融资。在刘强东的“修养生息”战略指引下,进可冲刺IPO(首次公开募股),退可为其“修养生息”储备粮草。2013年交易额达1100亿元,可以说,京东是游刃有余。

2013年2月20日,“苏宁电器”更名“苏宁云商”。这一天,苏宁的股价一改前两个交易日的颓势,上涨了3.67%。苏宁易购在结构调整后,与京东的模型很相似,为争夺行业内排名,两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平台之争将更加激烈。

按照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的设想,“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这一“云商”模式,有别于阿里巴巴的网上交易平台,也不同于京东的电商模式。苏宁将以“采销一体、双线融合”为指导思路,进一步将线上线下电器、非电器类产品、定制服务产品、自主产品、售后服务、商业广场招商与运营等业务,纳入商品经营类进行统一采购与经营服务,进一步推进面向集团的大采购平台和大商品经营平台的建设。换言之,苏宁最后希望建立的还是平台。

京东也并非纯电商模式。京东从2010年就开始筹备POP开放平台业务,刘强东也在2103年打造了一个电商平台,而且是与阿里巴巴完全不同的平台。他说:“未来的商业竞争必然是平台之战。”京东的目标并不是在短期盈利,而是将web、物流、信息系统和金融平台业务都做成一个平台。

电商行业是资本密集行业,但资金是苏宁电器的薄弱环节。而京东新一轮总额7亿美元的融资已经到账,这让苏宁易购备感压力。在交易规模上,苏宁易购与京东还有很大差距,数据显示,京东居自营B2C市场份额第一,市场占有率从2011年的36.4%提升至2012年的49%,而苏宁易购市场占有率为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