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挺进东北一绥远前线
抗日战争的胜利,急剧地改变了国内外形势。蒋家王朝为了维护独裁统治,从峨嵋山上下来,采取各种阴谋手段,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东北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重工业占当时全国的百分之九十。另外,这里北靠苏联,西接蒙古,东与朝鲜毗邻,南与华北解放区接壤,并与山东半岛解放区隔海相望。蒋介石深知东北在战略上的重要,因而拼命与我党争夺。他利用美国的海空援助,派接收大员,占领大城市,对汉奸、伪军、土匪加以委任,作为他的先遣部队。同时抢运重兵,并利用和苏联的条约关系作掩护,与我争夺大城市。而我党在北满有抗日联军长期活动的影响和基础,南满与冀热辽根据地接壤,我八路军主力已抢先进入南满,我党我军已经构成先入为主的形势。
八月九日,苏联出兵东北,我党力争控制东北的时机随之到来。八月十一日,朱总司令发布《延安总部命令》第二号,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收日满敌伪军投降,命令我率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张学思所部,由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万毅所部,由山东现地向辽宁进发;现驻河北、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当时开往东北的有李运昌部五千余人,配合苏军作战。
八月十四日晨我和孙志远由延安出发时,即电令第一分区马仁兴带三十七团赶往绥远,协同五分区姚喆部队攻占归绥城,三十二团和二分区的三十六团立即集中待命。
在大反攻前夕,晋绥解放区由于坚决执行了毛泽东同志“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斗争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区的面积由一九四四年七月的八万三千一百余平方公里,扩大到八万七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由一百九十八万增加到二百一十五万多人。晋西北地区,在对敌连续发动了战役攻势之后,敌人在我根据地内盘踞的城镇据点已为数不多,敌人占领的公路线,除忻(县)静(乐)、太(原)汾(阳)、汾离(石)三线外已全部被我夺回。大青山地区,则从敌人手中“挤”回了地盘,夺回了主动权,并赶走了侵入解放区的傅作义部队,使绥西、绥中、绥南三块游击根据地完全恢复。在此期间,我军在不断胜利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壮大,战斗力大大提高,对敌斗争经验更加丰富。随着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民兵由一九四四年冬季的三万七千五百人发展为五万二千人(到八月下旬,全区民兵已达十万人左右),地方武装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敌占区城市中的秘密工作和伪军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情况表明,几年来所进行的整风、生产、练兵等各项运动,已经在对敌斗争中得到了光辉战果,为大反攻准备了条件。
朱德总司令的反攻命令发布后,晋绥解放区军民和各解放区一样,立即开始了对日寇的大反攻。晋绥军区的主要任务是: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展开积极的进攻,与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大解放区密切配合,力争占领太原及其以北的同蒲铁路,占领归绥及其以东的平绥铁路;堵截与消灭北犯的阎锡山顽军与东犯的傅作义、马占山顽军;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扩大与加强野战部队,以适应主力兵团集中作战的要求;积极壮大地方武装与民兵自卫队,配合主力兵团作战;从各方面进行长期战争的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对付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
八月十一日,晋绥军区向敌人发出了最后通牒,促令晋绥解放区境内敌占区城市及据点的日伪军立即停止作战行动,并于限定时间内,将全部兵员、武器、装备、运输工具及其他作战物资,连同所开具的清单交与我军。我军对投降官兵的生命财产则给予安全保障。如逾期不降,则必遭全歼的命运。
晋绥解放区的反攻于八月十一日从南、北两线同时开始行动,向同蒲、平绥线奋勇前进,猛扑敌人占领的战略要地,打击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南线反攻进军以太原为中心,在同蒲路西侧展开,我军在太原市周围拔掉许多敌人长期盘踞的据点,并曾一度攻入太原市以南的太原县城。北线我军指挥部根据晋绥军区向平绥路进攻并迅速占领归绥的命令,立即命令绥蒙区我军自铁路以北向归绥挺进。这时晋绥解放区前线的我军主力全面出动,正在陕甘宁边区执行着保卫边防与河防任务的部队,也都立即奉命依次向晋西北进发,星夜赶往前线,参加反攻作战。
晋绥部队向敌人展开全面反攻,大大激发了全区人民的斗争热情。度过了八年艰苦岁月的边区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反攻部队路过的地方,沿途人民群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他们将鞋袜和各种干粮塞进战士的挂包和口袋,把茶水送到战士手中,热情地鼓励自己的子弟兵勇敢作战,多杀日本鬼子和汉奸卖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