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代前的那些爱 » 五代前的那些爱全文在线阅读

《五代前的那些爱》第四回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关灯直达底部

——息夫人的故事

公元737年的一天晚上,地点是在唐歧王家中,事件是歧王请了一帮文人吃饭。

春秋战国时候,王公贵族们喜欢养门客。到了唐代。这个风气又有了点复兴的味道。杜甫诗里就说嘛——“歧王宅里寻常见”。为什么寻常见?就是文人名士经常在王公贵族那里聚会。

说这天晚上,歧王与一帮文人边喝酒,边聊天,说着说着就说到女人这个话题上来了。这男人在一起,喜欢以女人为话题,这完全是正常的事儿。问题是就女人的话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红颜祸水”的话题上。

有一人站起来慷慨激昂地说:“这红颜祸水最典型地就表现在女色误国上,你看,吴王夫差好好的天下,不就毁在西施的手里了吗?这上推到上古夏、商、周,这末代君王无不栽在女人的手里。妹喜迷惑夏桀,妲己迷惑商纣王,褒姒迷惑周幽王,这哪一个不是女色误国,断送了大好江山。就算是息妫,好像错不在她身上,但息国与蔡国因她而灭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女色误国、红颜祸水,我辈不可不谨记啊。”

歧王听了这话,点头称是,其他的人也纷纷附和。这时候歧王就对在场的一位关键人物说:“王维啊,你何不就此作诗一首?以警后人啊!”

听了这话,一直默不作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王摩诘站了起来,只见他丝毫不作犹豫,取过纸墨笔砚,当即挥毫写下了一首他的旧作,一首五言绝句,题目就叫《息夫人》。诗是这样写的:

“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当时,所有人看了这首诗,都变得鸦雀无声了。那个夜晚,也因此永远留在了历史的灯火阑珊处。

话说又过了一百年左右的时光,时间已是晚唐,地点仍是在文人骚客的诗酒聚会上,又有人谈起了红颜祸水,谈起了女色亡国,谈起了这个女人——息妫息夫人。所有的文人都力推当时的大文豪杜牧赋诗一首,以仿前朝盛事。杜牧也不推辞,同样像王维一样,挥笔立就,成七绝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同样是大文豪,同样是写息夫人,王维与杜牧的诗却大相径庭。为什么呢?两人的观点到底有何不同呢?这个答案,我们暂时按下不表,待会儿再详细解说。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息妫息夫人到底是个什么人,她为什么会在千年之后,还让这些酸腐文人津津乐道呢?

息夫人的故事出自《左传?庄公十四年》。说楚国的周围有两个小国家,一个叫息国,一个叫蔡国。息国的国王叫息侯,相传他的祖先是周文王的第十四子。息侯与蔡侯之间本来没多大交往,但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娶了一对姐妹花——陈国国君陈侯的两个女儿。就像孙策和周瑜分别娶了大乔和小乔,所以两个人的关系才铁到那份儿上!也就是成了连襟了。说这个蔡侯娶息妫姐姐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息妫,他也从来没见过息妫,所以只是听说这小姨子很漂亮,仅此而已。两国之间因为有亲戚关系,所以书信来往,礼仪问答,倒也一直相安无事。坏就坏在有一天息妫思念起姐姐来了,她想到姐姐那儿窜窜门,走走亲戚。按道理说,这也没什么不好,所以息侯就派人把息夫人送到她姐姐蔡国那里去了。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我们中国人的那句老话,叫做“一动不如一静”,这一去就像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牌,让无数人的命运,无数人的心情为之彻底发生了扭转。读史读到这里,我经常会感慨,这也是人生的“蝴蝶效应”吧。

有些人会问了,这小姨子到姐夫家去窜窜门儿,很正常啊,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是啊,一般想来,确实也不应该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这个人啊,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再难想到,这个蔡侯,身为一国之君,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

在给息妫办的接风宴席上,蔡候一看到息妫立即目瞪口呆,惊为天人。心的话,天下怎么会有这么绝色的美人!这人和人不一样,男人被女人的美丽所震撼后,一般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像段誉看到王语嫣之后,那敬爱之情会上升为一种圣洁的情感,所以他只肯远远地追随王语嫣,开始连碰下手都认为是对王语嫣的亵渎;另一种就是像这个蔡侯见到息夫人之后,喜爱之情立即会变成污浊的无耻情调,所以他在酒席上就开始污言秽语,动手动脚,大概他平常在国内耍流氓耍惯了,他又是国王,又没什么人能管她,所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在酒席之上是极尽无耻之相。

息妫受不了他的侮辱,离座拂袖而去。回到家里,向息侯这么一哭诉,息侯勃然大怒,这做姐夫的调戏小姨子,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息侯就要发兵去攻打蔡国。说起来呢,这个时候虽然息国虽然有了点实力,(插叙一下下:说本来这个息侯也是个无用的昏君,但在娶了息夫人之后,在息夫人每日规劝下,他倒逐渐地改邪归正了,息国的国力也渐渐有了起色。)但奈何息国毕竟是个力量很小的诸侯国,不要说跟楚国比了,比蔡国也还不如。息侯这有心杀贼,但无力起兵啊。于是他也不跟息妫商量,脑筋一根筋,跑到楚国去借兵了。

楚文王一听你们要打架,那好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反正春秋无义战,管你们谁对谁错,打去吧。他也不问息侯为什么事,反正想瞧热闹,就让大将斗丹率兵帮息侯把蔡国给灭了。蔡侯成了阶下囚,被送到楚都郢城软禁起来了。

按道理,此事尘埃落定,恶人有了恶报,也该了结了吧。哪知道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真正的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说有一天,楚文王刚巧就碰着蔡侯,刚巧就顺口聊了起来。这个文王就问了:“老蔡啊,我倒忘了问你了,你和老息是怎么回事啊?他非要灭了你?”

这小人就是小人,蔡侯一听有了这个说话的机会,可就使起了坏水。他说:“老熊啊(案:楚人国姓为熊),你不知道,我是为了一个女人才亡国的,虽然亡国了,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啊。”于是他就把息夫人的美丽极尽夸张之能事地在楚文王面前描述了一番。末了还来了一句:“老熊啊,我虽然亡国了,但我是见过真正的天下第一美人了,死也无憾了。而你,虽然身为泱泱楚国之君,没见过息妫息夫人,你算是白活了。”

楚文王一听这话,立马抓肝挠肺地睡不着了。他虽然没有蔡侯那么无耻,但本质上还是有着蔡侯一样的流氓本性。于是,他就派人去跟息侯说:“我听蔡侯说贵夫人很漂亮,能不能借我看看啊?”

你说这像人话吗?有借人家老婆看看的吗?这息侯当然不肯,而且是坚决不肯,于是楚文王让斗丹二次出兵,又把息国给灭了。把息侯也掳到楚国。

话说斗丹冲进息国王宫的时候,息夫人正含泪欲自尽,斗丹就对她说:“夫人不欲全息侯之命乎?何为夫妇俱死!”也就是说,你要死的话,息侯也就铁定是要被杀的了;你要活着的话,他也就能活着。息妫一听这话,不死了,就随斗丹来到了楚国。文王一看,果然大喜,自此,后宫三千粉黛无颜色。楚文王封息夫人为王后,此后数年,宠爱有加。

换一个普通的女子的话,故事或许到这儿也就结束了。因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根本没有话语权,根本就没有反抗这种暴政下命运的权利和机会。蔡国与息国虽然确实都是因为息夫人而灭了国,但她一个弱女子,面对这些握有强权的“流氓大亨”们,又能怎么样呢?只有顺从罢了!只有屈从罢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我觉得现代的女性要远比古代的女性幸福得多。

故事到这儿,从艺术的角度看,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悲剧审美内涵,但事实上,因为主角是息妫息夫人,所以真正的高潮还没有到来。

我们看惯了电影、电视剧,对高潮部分的情节大多能够想像得到,董存瑞炸雕堡的时候是高潮,王成在上甘领上喊“向我开炮”的时候是高潮,乔峰在巨大的民族矛盾面前跳崖自尽的时候是高潮,但你肯定想不到,这个故事里的高潮居然只是“无声”和“不言”。

《左传》里记载,息妫嫁给楚王后,“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也就是说她嫁给楚王后还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楚成王。但她在嫁给楚王的数年里,从来不跟楚王说一句话。有人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我作为一个忠贞的女子,不幸嫁给过两个丈夫,面对命运的捉弄,我既然没能去死,又有什么脸面去强颜欢笑、对君王言呢?”其实,这话说的是反语,她的“不言”实质上是一种不屑言,她的无声实质上是一种沉默中的反抗。这让我想起林徽因的一句话来:“我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这才是那个真实的息妫,这才是那个“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的息夫人。

至于息夫人的结局,至今已不可考。有一种传说是,终于有一天,她趁着文王出外行猎的机会,一个人溜出宫外与息侯见面。一对苦命的夫妻劫后重逢,唯有相拥而泣,又自知破镜难圆,最后双双殉情自杀。鲜血流在地上,朵朵状如桃花,楚人就在他们的溅血之处遍植桃花,并建桃花夫人庙来纪念他们,于是息夫人又被称为桃花夫人。

说完息夫人的故事,就要说到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两首诗了。

杜牧的诗是“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细腰宫”就是楚宫,“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嘛!头两句说的就是息夫人居住楚国王宫里,面对花开花落,无言度春秋的场景。后两句是议论,也就是杜牧对这个事的观点,他说不知道息夫人是怎么死的,但毕竟息国与息侯的灭亡命运都是因你而发的,从这点看,你不在当时殉节,这就比不上后来坠楼的那个绿珠了。

“绿珠坠楼”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故事,说绿珠是石崇一手发现并培养的歌女,石崇就是那个爱跟人比富的纨绔子弟,是个典型的暴发户,后来石崇为孙秀所杀,绿珠跳楼自尽,为主人尽忠了。后世的封建卫道士们对绿珠这种为主尽忠的行为大加赞赏,经常是会拿出来说说事的。

先不说绿珠为了石崇殉节值不值当,就杜牧本人而言,他自己也说自己“楚腰纤细掌中轻”、“赢得青楼薄幸名”,我就想了,你既然自己也是“青楼薄幸人”,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个情感忠贞的人,你凭什么去指责息妫呢?

所以站在道学和男人的立场上理解息妫是很困难的,只有站在真情的立场上才有可能去理解那个真情的息夫人。幸好公元737年的那个晚上,歧王宅里毕竟还有一个真情的人,他就是王维。

王维有一首《红豆》,我们都很熟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又被称为“相思豆”,就缘于这首诗。王维在他的妻子死后,一心理佛,终身未娶,是一个对爱情相当坚贞的人。所以他才会设身处地地去考量息夫人的处境:

“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息夫人的处境真可谓之两难了,面对两个深爱自己的男人,一个因自己做了亡国奴,一个对自己百般宠爱,还生了两个儿子。真是爱又爱不得,恨又恨不得。正如才女安意如所说的——“再深的痛苦也只能像冰雪飞落大海,水深无声啊。”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虽然在矛盾里,虽然在两难里,虽然内心有着无限的凄楚,她也要在沉默里慢慢地学会坚强,她也要在爱与恨之间恪守自己最脆弱却又是最牢不可破的底线!

所以,我喜欢王维的这首诗“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我颇喜欢安意如的这段评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是男人的贞洁;息夫人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是女子的坚定”!说的真是太好了,因此我想,说这话的人应该与王维一样,也一定是一个有真情的人!

其实息夫人的故事除了让我感动之外,还让我想到很多。我觉得它其实牵扯到一个重大的命题,一个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情爱。

你看息夫人被称为桃花夫人,后世以花命名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后蜀孟昶的花蕊夫人。宋太祖赵匡胤在对待女色的问题上,不比那个好色的楚文王好多少。在灭掉后蜀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把名闻天下的绝色佳人花蕊夫人费皇后送到汴京来侍寝。花蕊夫人和息夫人一样,一个弱女子在滚滚的红尘里,尤其是在滚滚的政治尘埃里,所有能做的事情只有默默地承受命运,默默地抗争。她在宫中挂着孟昶的画像,平淡的日子里,就“看像满眼泪,心共孟昶言”,可见夫妻之情还是很深的。有一次,宋太祖偶然间看到了这幅画,就问是谁?花蕊夫人灵机一动,答是在蜀中常供奉的送子张仙,宋太祖说很好很好,结果宫中一下子流行起来挂孟昶的画像,可笑赵匡胤,抢了别人的老婆,却不知道孟昶就一直站在墙上冷眼看着他。

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和他哥哥一样,人家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但在好色与无耻上他和他的哥哥没有半分差别。在灭南唐之后,他把李煜夫妇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后主和小周后掳到汴京,开始是让小周后进宫,常常十天半个月才让回去,李煜见到小周后惟有相拥而泣。你说堂堂一国皇帝,用这种男盗女娼、掩耳盗铃的方法来霸占别的老婆,真难为宋朝的那些史官们要挖空心思为他们这么肮脏、龌龊的主子圆谎、遮羞。后来,李煜不堪其辱,写了首《虞美人》,也就是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赵光义看了这首词,索性横下心来,用牵机药把李煜毒死了,小周后也就彻底被他给霸占了。

还有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隋炀帝杨广那时还是晋王,灭陈之后也是一直惦记着风华绝代的张丽华的。结果去收编的大臣高颖认为张丽华女色误国,也没请示,就把张丽华给杀了。杨广气得要命,找了个茬,把高颖给杀了。事实上,高颖和杨广都不是好东西,就是因为上至帝王,下至这些以卫道士自居的士大夫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他们偏偏又掌握着社会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张丽华、小周后、花蕊夫人、息夫人,这些女人们的命运才注定是一场悲剧。但息夫人的不死、不言,也就是她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我以为,却是这种悲剧里最大的亮色,最有价值的内涵。

真是“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说到伤心,说到落泪,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像她那样,哭得如此震撼人心,哭得如此感天动地!

请看下回:孟姜女的故事——“一个女人,一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