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朝夕之间 » 朝夕之间全文在线阅读

《朝夕之间》三十三

关灯直达底部

一连两天开县级领导联席会,也就没时间找朱克俭。他想李大坤也是五十来岁的人了,该懂得怎么处理同事关系,不会神里神经去老朱那里显示他同县委副书记的关系的。他这么侥幸地想想,也就不急于找朱克俭了。

四家领导,加上顾问、调研员坐在一起足有五十多人,还有列席的有关县直单位负责人,满满塞了一屋子。主要研究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是几个大项目。发言起来,谁都认为自己要说几句,不然显得没水平。可一个事儿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个理儿,所以后面发言的都只是把别人说过的话再重复一遍。周书记和向县长都显得很有耐心。个别同志说没有什么新的意见了,算了吧。但周书记还是要人家说说:“说说吧,说说吧,大家都说说。”似乎发言是一种政治待遇。关隐达对这一套早不陌生了,别的县差不多也是这种情形。只是他一直不喜欢这种作风。

他发言干脆,说:“我刚来黎南,还没进入情况,谈不出具体意见。只讲三句话:第一,听从县委和周书记的安排;第二,一定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第三,请大家今后支持我的工作。”

大家意见最集中的是刘先生投资城北大桥的事。县城往北是去地区和省里的路,可隔着一条河,很不方便。河也不大,但河谷很宽。丰水季就靠摆汽车轮渡,枯水季就把轮渡往中间横着,成了便桥。那地方一年到头天天堵车,是县里领导嘴上念了多年的交通瓶颈,就是没钱修。这回主要是刘先生投资,省里和县里配套一些。修成之后,刘先生经营三十年,收回投资之后,再交给县里管理。

关隐达不了解刘先生的信誉到底如何。这是一个好项目,只要刘先生真正投钱来,也没太多麻烦。但还是有些领导想不通,说这桥修好之后由刘先生来管三十年,合适吗?

周书记发话了,说:“我也不讲什么大道理给你们听。我只知道这桥修好之后,他刘先生就是天大的本事,也搬不到香港去。就是他有本事把这桥搬到香港去了,九七年之后还是中国的哩。”

此事非同小可,需成立一个县领导挂帅的指挥部。王副县长分管着交通,会议决定由他任指挥部指挥长。王永坦也不说什么,只说:“这事我躲也躲不了的,我就干吧。”

关隐达家里有些弄清场了,天天晚上就有人来坐了。多是政法部门的负责人。来的人又多少带着些礼品,关隐达说什么都不收。他从那年开始走下坡路起,就坚持一条,绝对不贪不占。心想自己任何事都没有就开始倒霉了,要是再让人抓了什么把柄不就更要倒霉?但是也注意把拒礼的方法搞得艺术一点,不伤人家的面子。这一点他是有教训的。刚倒霉那年,他有回下到一个乡里检查工作,乡里备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他本来心情就不好,又不想人家日后说他大吃大喝,就把那位乡党委书记批评了一顿,就是不肯吃那顿饭,自己带着司机到外面馆子里吃了碗面条。那位乡党委书记偏又不是好惹的,过后到处臭他,说他假正经,还无中生有说他怎么怎么的。弄得他后来到基层去时常捞不到饭吃,走到哪里都灰溜溜的。在县级领导中,就有人把这事当做笑话背后宣扬。地委就认为他在这个县失去了群众基础,又给他换了地方。有一阵子,他怀着一股气,甚至也想同一般的领导一样,搞新拿来主义算了,不管黄金白银,拿来再说。这样倒与群众打成一片了。但还是管住了自己。不过他到底学聪明了,现在人家带礼品来,他就做得技巧些了。他先是推一阵,实在推不了,就收个一两样,再拿原来收的东西,打发一两样给人家,说:“既然你硬要讲这个礼,就该按老规矩办,有来有往。”这样,就总是人家送的那些礼品在送礼的人手中转来转去,他反正不贪谁的。这有来有往倒也显得很有人情味。

公安局的老朱却没有到他家来坐。他并不希望天天晚上都有人来家里,一来影响儿子的学习,二来又要费神应酬。不过政法部门的大小头头脑脑谁都来过了,只有他朱克俭一个人没来,倒显得有点不正常了。当领导的新到一地,总有些人要来拜码头,这已是规矩了,你想回避也回避不了。可老朱就叫他费琢磨了。他想来想去,觉得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老朱是条好汉子,不搞这一套,如果是这样,他关隐达今后在这里会有一个真朋友。要么就是李大坤同他传达他关某人的指示,叫他多心了,以为他宠信了李大坤,不把他姓朱的放在眼里,他就不信邪了。关隐达在别的县也管过政法,知道这公安局的头儿,多半是武艺弟兄,弄得好就跟你好得不得了,弄不好就叫你难受。他但愿老朱是条真正的好汉子。

但到底不能凭自己的愿望和运气去开展工作。他便决定提前听取政法部门的工作汇报,而且要求每个单位都要谈工作方法问题。一来他反正要听的,二来免得朱克俭以为他只对公安局的工作方法有看法。

那天县领导联席会散了,他便找政法委书记邓成国商量,要逐个听取政法各部门的工作汇报。主要听两个方面,一是过来一段的工作情况;二是今后特别是明年的工作安排,尤其要求各单位好好研究一下工作方法问题。老邓听了指示,马上叫顾秘书打电话通知有关单位,叫他们先准备一下,具体汇报时间到时候再通知。

老邓说:“这顾秘书很不错的,大学毕业才几年,学政法的,人又肯上进。我们安排他给关书记当秘书。”

顾秘书就拘束地站在那里,手都没地方放了。关隐达就说:“不错不错。”又问了些家常话。哪个大学毕业的?家在哪里?找朋友了吗?大人都健旺吗?小顾一一答了。

关隐达也不明说要不要小顾给他当秘书,心想今后有事叫他就是了。他还不了解小顾,不能贸然就说行。他自己就是当秘书出身的,知道带秘书也要慎重。有成事的秘书,也有败事的秘书。其实他知道县里的领导是没有资格配专职秘书的,可现在下面任实职的头儿都带有秘书。一般县委书记带县委办的,县长和常务副县长带政府办的,其他各位领导就带分管各部门的。大家都带,你一个人不带,人家倒以为你嫌干部水平不行。他也就只好随俗。反正这也只是为了工作,没有人会说什么的。下面的年轻干部却把跟领导跑看成很荣耀的事,他也就乐得做个人情了。

事情交代完了,他就提了包准备回自己办公室去。小顾忙问:“关书记有什么事吗?”

关隐达心想这小顾工作到位还挺快的,对他的第一印象就不错。他这会儿没什么事,只想回办公室看看有关文件和资料。刚来这里,两眼一抹黑,必须尽快熟悉情况。他就说:“现在没事,有事我再叫你吧。”

关隐达回到办公室,打开抽屉,又看见了肖荃的明信片。“随君直到夜郎西!”心想自己这么倒霉,仍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关怀着,也是很幸福的事,应心满意足了。他很想听听她的声音,迟疑片刻,挂了她学校的电话。拨号的时候,他在心里保佑能挂通。中国的电话怕是只有学校和医院的难挂一些。

一接通,是位老太太的声音,说这会儿正是上课时间,要挂下班挂她家里吧。也不容他留下一句话,那边就放了电话。关隐达心里很不舒服。北京还中国门户哩,就这素质。但也不值得往心里去,仍静不下心来看文件。

中午快下班了,突然听到楼下有人喊关书记电话。他忙跑了下来,原来是肖荃打来的。他心跳都加剧了,可脸上表情却尽量平常一些。这里有县委办许多同志都在看着他。注视领导是一种礼节,这会儿关隐达真想废了这礼节。

肖荃说:“刚要去买盒饭的,传达室左大妈说刚才有人打电话找,是个男的,听口音像是南方打来的。我猜只有你了。我又还不知道你的电话,就打你们的114问。你还好吗?”

“好,好。这是县委办的电话。你记下我办公室和家里的电话吧。”关隐达就把号码一字一字地念了一遍。“你好吗?那边天气很冷吗?”

“也不冷,今天才零下六度。”

关隐达笑道:“才零下六度?你说得轻巧。这气温要是在南方,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他本想交代她天气冷了,要注意一点。但怕显得太婆婆气了,就忍住了。肖荃却要他少喝点酒。一听这话,他鼻腔酸了一下。这是自己夫人才关心的事啊。他说:“现在不太喝了。有时是必要的应酬,身不由己。”

两人一下都不说话了。他感觉谁也不想放下电话。过了片刻,肖荃说:“你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我啊。”

“好的好的。”他的声音轻了下来。这么说话心情又太沉重了,就问,“你现在还写东西吗?”

“不太写。学校升学竞争很激烈的,总觉得压头。你知道的,我也不是成什么作家的料,写也是心血来潮。”

关隐达说:“我却是很喜欢看你的散文。”

“你当然啦。”肖荃说这么半句,又不说了。关隐达听了这半句话,心里暖暖的,却不知要说什么。

肖荃说:“今天就说这些吧。陶陶和孩子都好吗?”

“好好。陶陶仍在工商银行。在家收拾几天,前天才上班。通通也乖。”他有意大点声说到陶陶,免得周围这些人猜测什么。

关隐达接完电话,总感觉自己有些不自然。马上走的话,只怕手脚都会是僵硬的。他便随手拿了张报纸,无心地问:“有什么好文章吗?”

办公室的几位就不知怎么回答,有些手足无措了。一位干部支吾道:“没见有什么好新闻哩。”

本是他自己不自然的,这下倒成在座的干部不自然了。他便趁他们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扬扬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