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光法师嘉言录 » 印光法师嘉言录全文在线阅读

劝处家宏法

关灯直达底部

●如来说法, 恒顺众生。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外尽人伦, 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 是名为佛弟子, 岂在两根头发上论也。况贵乡僻居深山, 知法者少。高明者以语言不通之故, 皆不至其地。仗此好心, 竭力学道。孝弟修, 而闾里感化。斋戒立, 而杀盗潜消。研究净土经论, 则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书》, 则知淑世之良谟。以净土法门谕亲, 以净土法门教子, 及诸亲识。正以生死事大, 深宜痛恤我后。不必另择一所, 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 尽作法眷。自行化他, 口劝身率, 使其同归净域, 尽出苦轮。则可谓戴发高僧, 居家佛子矣。【书一】三十

●二位令亲在堂, 宜以净土法门, 感应事迹, 常时解说, 令其发欢喜心, 信受奉行。若不以此为孝, 则纵能尽世之所谓孝者, 究竟于亲有何利益?大禹, 大圣人也, 不救于鲧之神化为黄能(音乃平声, 即三足鳖), 入于羽渊。观此, 可不惕然惊, 憬然悟, 以求导亲之神, 高预海会, 亲炙弥陀, 以证夫即心本具之无量光寿乎。志莲居士, 苦行虽好, 恐净土宗旨, 有所不知。或求转女身, 及生人天乐处之心, 不能彻底放下。致无边利益, 随世间小乐而失之。亦宜常为讲说, 令其志向决定耳。夫劝一人生净土, 即成就一众生作佛。凡成佛必度无量众生, 而其功由我始, 其功德利益, 何可思议也哉!又自既修净土, 尚须以此法门普告一切, 况妻妾子女, 岂可不劝令发心, 而失此巨益乎?倘天性相近, 则何善如之。如稍相远, 亦须渐磨渐染, 俾即远而成近耳。此所谓深爱, 所谓宏慈, 舍此而为慈爱, 皆名有而实无耳。【书一】三七

●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 当常劝谕, 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 或恐不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 在生助念, 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 奉母来山, 见其眷属甚多, 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亦与彼说, 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 彼亦不至漠然置之, 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阁下眷属, 儿辈则各有职业, 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 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 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 按钟点, 日在太夫人旁, 高声念佛半点钟。过时换班, 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 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 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 不过当一回值, 或至两回, 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 借此令尽孝思, 令种善根。即女使等, 亦得因此之故, 得植出离生死之缘。从此以往, 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 此法无令中辍, 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 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 皆当以此告之。【书二】四八

●汝母年高, 于净土一法, 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 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 超升最难, 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 且莫说人道不足恃, 即生于天上, 福寿甚长, 福力一尽, 仍旧堕落人间, 及三途恶道受苦。不知佛法, 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 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 让与别人, 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 头出头没, 永无解脱之日乎?如是说之, 或可发其宿世善根, 信受奉行也。菩萨度生, 随顺机宜, 先以欲钩牵, 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 及以净土法门, 劝导自己眷属, 及一切有缘者, 同作莲池会里人, 则功德大矣。【书二】五九

●夫孝子之于亲, 宜先乎本而次乎末, 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 立身行道以荣之, 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 念佛往生之法, 谕令修持。使其生念佛号, 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 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 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 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 遍入十方。上求下化, 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 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是所谓见小而忘大, 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 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 并及家眷, 同出娑婆, 同生安养, 同证无量光寿, 同享寂灭法乐, 同作弥陀法王子, 同为人天大导师。方可尽其孝慈之心, 与夫教育之谊。其所谓孝慈教育, 非世之所谓孝慈教育也。【序】六

●孝之为道, 其大无外。一切诸善, 无不弥纶。然有世出世间、大小本迹之异。世间之孝, 服劳奉养以安其身, 先意承志以悦其心, 乃至立身行道以扬名于后世。虽其大小不同, 皆属色身边事。纵令大孝格天, 究于亲之心性生死, 无所裨益。所谓徒徇其迹而不究其本。况乎杀生以养以祭, 俾亲之怨对固结, 永劫酬偿不已者乎。出世间之孝, 其迹亦同世间服劳奉养, 以迄立身扬名。而其本则以如来大囧琺, 令亲熏修。亲在, 则委曲劝谕, 冀其吃素念佛, 求生西方。吃素则不造杀业, 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 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 求生西方。必至临命终时, 蒙佛接引, 托质九莲也。从兹超凡入圣, 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之众苦, 常享极乐之诸乐。亲没, 则代亲笃修净业, 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 亲自蒙益。若未往生, 可即往生。若已往生, 高增莲品。既能如是发心, 则与四宏誓愿相应, 菩提觉道相契。岂独亲得蒙益, 而己之功德善根, 莲台品第, 当更高超殊胜矣。而况以身说法, 普令同伦发起孝思乎。

此其孝方为究竟实义。非若世间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现世, 竟遗弃其心性与未来而不论也。是知佛教, 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 孝顺至道之法, 孝名为戒。”又于杀、盗、淫各戒中, 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于不行放救戒中, 则云:“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人是我母, 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 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 即杀我父母。”由是言之, 佛教之孝, 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 后尽未来, 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 安尽其究竟至极无加之孝耶?【记】十二

●自既修持净业(谓改过迁善及念佛, 即生即愿往生西方), 亦当教一切相识者, 亦修净业。宜依《龙舒文》普劝门, 令其随分随力, 种此不思议善根。然既欲教人, 须由亲及疏。妻妾子女, 忍不令得此利益乎?文王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世出世自行化他, 莫不如是。【书一】二十

●自己改恶修善, 一心念佛。凡一切亲故, 并有缘之人, 亦当以此教之。其反对之人, 当作怜悯想, 不可强制令行。按牛头吃草, 万万做不得。若曰我一心念佛, 诸事不理。不唯与世法有碍, 亦不与佛法相合。素位而行, 方为得之。劝人念佛修行, 固为第一功德。然下而妻子兄弟, 上而父母祖妣, 皆当劝之。倘不能于家庭委曲方便, 令吾亲属, 同得不思议即生了脱之益。便为舍本逐末, 利疏而不计利亲。其可乎哉?【书一】五十

●同室之人, 固宜于闲暇无事时, 委曲宛转, 开陈至理, 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 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 可对治, 则以至理名言, 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 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 再以平心和气, 论其曲直, 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 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 兼失子女观法之训。【书二】五

●现今法弱魔强, 欲护持佛法, 在俗则易, 在僧则难。阁下若能严持五戒, 专念弥陀。克己复礼, 言行相应。然后广行化导, 普利群伦。不可居师位而自高, 不可受钱财而自益。在家为一家演说, 对众为大众详陈。则人皆仰其德而信从其言。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 以身作则, 草上之风必偃也。【书二】二四

●吾尝有联云:“舍西方捷径, 九界众生, 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 十方诸佛, 下不能普利群萌。”阁下当发大勇猛, 发大精进, 担荷此法。取古人宏扬净土之逗机言论, 为乡里倡。居尘不染, 即俗修真。方合融脱命名之义。【书二】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