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噪音 » 噪音全文在线阅读

《噪音》尼娜·西蒙

关灯直达底部

起初,我们总以为爵士是一种属于夜晚或下午背景的音乐。在烟雾弥漫的昏暗酒吧里,它是酒红色的蜜味催情剂。在黄昏的咖啡座里,它是淡褐色的神经松弛水。后来,我们才知道爵士可以咆哮,甚至还可以传带黑人的愤怒与激动。对于尼娜·西蒙(Nina Simone),这也是我认识她的经过。

尼娜·西蒙原名Eunice Waymon,出生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自幼学习钢琴、管风琴,七岁就在教堂的唱诗班里领唱。虽然家境清寒,但得到地方人士的支持,去了驰名世界的纽约茱利亚音乐学院接受第一流的古典钢琴训练。虽是如此,但贵族名校的学费到底不是普通中下阶层的黑人小女孩所能负担的,到了最后,她还是得退学回到费城,和家人住在一起打份实际点的工。可是,她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爱又岂能被呆板平凡的工作桎梏?所以她又在酒吧里找到机会,自弹自唱,并且化名尼娜·西蒙,行走江湖。与一般酒廊歌手不同,她对观众的要求很高,发现观众不留神听歌,她会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们。很快,她的名声传了出去,第一份唱片合约就送上了门。她的第一首热门单曲是1959年夏天传遍全美的《我爱你,波吉》(I Loves You, Porgy),美国音乐奇才乔治·格什温的名作。她的演绎与别人不同,那么地轻柔,但又有一股韧度,恰到好处地把这首歌里的忠贞唱了出来。

我第一次听到她的音乐,同样是情歌,是《不要离开我》(Ne Me Quitte Pas)。虽然唱的是我不懂的法文,但那种绝望的缠绵完全裹住了我,无法在那一句句缓缓遁出的句子和深情决绝的一粒粒吐音里找到出路。但后来找她的唱片回来细听,才发现她最拿手也最得意的作品,不是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情歌,而是她自己的作品。和一般的爵士名伶不同,尼娜不仅擅长用钢琴自己伴奏,而且懂得写作优秀的曲子。无论是自己的手笔,还是经过改编的传统曲目,都能听出她自幼熟悉的福音(Gospel)歌唱方式的痕迹。所谓“福音”,指的是美国黑人基督教会里的圣歌,有别于白人传统的高雅肃穆,福音歌曲往往有强烈的节拍,激情的唱腔。喜用一人领唱,其他人回应的唱法。福音与蓝调共同成为爵士、灵歌(Soul)和节奏蓝调的根源,里头有着来自非洲的自由、希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尼娜正走红的年代,恰巧遇上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她用她那充满激情的音乐积极投入了这场为美籍非裔族群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并且专门为这个运动写歌。她的出身背景和音乐根源使得她成为当时黑人(尤其是女性)的象征性声音,影响了接下来的两代爵士和灵歌歌手。美国的人权状况当然在这波浪潮后得到改善,但尼娜依然不满,于是远走法国。她的名气,她的艺术,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2003年的4月21日,尼娜走了,享年七十岁。南非政府(而非美国政府)发表唁电,以志她对非裔人权运动的贡献。如今,尼娜流行一时的音乐再度响起于Disco和好莱坞的电影里,我却经过她的教育,听到了爵士浪漫背后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