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认为写这样一部科普读物简直易如反掌,不费吹灰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写作过程充满乐趣,但是我为之耗费的精力却比先前任何一部专业读物都多。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有幸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鼎力相助。厄尼·戴维斯(Ernie Davis)鼓励我迈出了第一步,并对本书初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托雷恩·克拉森(Toryn Klassen),我的兄弟约翰(John)和保罗(Paul),我女儿米歇尔(Michelle),以及4位匿名审稿人,对本书二稿提出了修改意见,让我非常感动。他们为迷茫中的我指出了方向,因为当时我虽然迈出了第一步,却迷失了目标。同时,我也非常感谢格哈德·拉克迈尔(Gerhard Lakemeyer)、唐·佩利(Don Perlis)、维沙克·贝尔(Vaishak Belle)以及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对书稿后续版本提出的修改意见,他们的付出为本书增色不少。当然,他们与书中出现的疏漏无关。
在此,我还要感谢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各位编辑。虽然我交出的仅是一份初稿,但玛丽·勒夫金·李(Marie Lufkin Lee)依然对我宽容友善,循循善诱。凯瑟琳·汉斯莱(Kathleen Hensley)审阅了诸多细节,迈克尔·西姆斯(Michael Sims)作为文字编辑,将书中不符合语法的措辞都进行了修改,并加以润色。
我在罗马担任客座研究员时完成了本书的部分内容。因此我想感谢朱塞佩·德·贾科莫(Giuseppe de Giacomo)以及罗马大学热情好客的朋友们。其实,我从多伦多大学退休后,才完成本书的主要内容。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感觉真的很棒!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从一开始就一直鼓励和支持着我。是他们旁敲侧击地启发我:“为什么不写点儿普通人能读懂的东西呢?”本书虽然仍旧有那么一点儿学术,但已经是我写得最通俗的一部了。恐怕今后没有机会再写出类似的读物,因此,我更想借此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哥哥保罗,他开车带我去多伦多,看了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首映。当时我才上高中,也不确定是否真正看懂了,但这部电影确实极大地震撼了我,电影在细节方面的刻画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当别人都沉醉于电影创造出的科幻世界时,我却被电影中的哈尔电脑所吸引。这部电影改变了我的生活,在本书中我也多次提到了这部电影。
后来,我在高中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工程学的奖学金,并上了大学。但我发现,工程学课程枯燥乏味,虽然要求严格,但是学无所用。唯一的例外就是计算机课。当我得知曾担任电影《2001:太空漫游》顾问的马文·明斯基在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任教后,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询问这部电影的有关情况。感谢已故的马文·明斯基教授,当年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给一个一年级本科生回信(当时电子邮件还没有出现),并鼓励我放弃工程学专业,转而投身计算机科学。若是没有我爷爷留给我的学费,我可能也没有能力放弃工程学奖学金。但好在他这样做了,而我最终做了选择,放弃了工程学,而这一选择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师从约翰·麦洛普洛斯(John Mylopoulos),当时他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对人工智能兴趣浓厚。我上了他主讲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一门新课,非常喜欢,因此暑期也一直跟随他工作。后来,我还读了他的研究生。虽然我的博士课题与他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但他依然细致耐心地为我提供帮助。他把我介绍给了来自波士顿的罗恩·布拉赫曼(Ron Brachman)。罗恩为我在波士顿找到了暑期工作的机会,并在我获得博士学位后,为我在加州找到了工作。我们在加州共同度过了三年的美好岁月。约翰四处奔走,促成我返回多伦多从事学术科研工作,而这最终成为我整个职业生涯梦寐以求的工作。约翰和罗恩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引领者,我的事业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他们两位。
后院响起了音乐声,这段文字也该告一段落了。最后,我要感谢我亲爱的妻子帕特(Pat),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她始终陪伴于我左右,从青春岁月到日薄桑榆,风风雨雨,不离不弃。正如本书开头所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妻子。
2016年7月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