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全文在线阅读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韩翃·温暖的寒食

关灯直达底部

关键词:

离乱、柳枝

警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

唐德宗年间,知制诰的岗位有了缺员。这个岗位担负着草拟诏书的责任,一定要好文笔的才子才能胜任。唐代不缺才子,即便是刚刚经过安史之乱的风波。但是,中书省先后两次上报了候选者的名单,德宗却全未批准。

中书省长官终于放弃了揣摩上意的努力,直接向德宗请示,德宗也很爽快,直接批示道:“授予韩翃。”当时有两位韩翃,同名同姓,中书省长官再次向德宗确认,德宗径自在文件上写下一首诗,继而注明:“授予写这首诗的韩翃。”

这一首诗,就是韩翃最为传世的名篇《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首七言绝句,写得极尽轻盈。寒食节在古代传统里要禁火三日,这期间厨房不开火,只吃冷食。禁火的期限一过,皇帝便会命令侍臣取榆柳之火作为火种来赏赐近臣,是为“新火”。韩翃的诗,正是描绘这一场面:春日的长安城里到处飞花,皇宫御柳的枝条随风摇曳,日暮时分,宫中侍臣将火种带了出来,纷纷送入近臣的宅邸里去。但我们似乎很难想象,这样一首诗究竟为何会让德宗皇帝如此倾心呢?

2.

德宗皇帝看到的其实不是诗艺,而是政治。

寒食禁火,清明传播新火,年年如此,但只有今年,在安史之乱这巨大的社会动荡之后,这春城,这飞花,这东风,这御柳,这轻烟,突然具有了一种崭新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动乱结束了,新生开始了,天下太平了,人们迎来的不仅是季节的春天,更是生活的春天、政治的春天。

尤其对照此前安史之乱的时候,写《枫桥夜泊》的那位诗人张继眼里的清明,农民都被征召从军,于是田园荒废,清明时节却见不到几处新火新烟: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阊门即事》

对于这样的诗歌含义,经历过沧桑的德宗皇帝自然感慨系之,而韩翃也因着这首诗意外地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3.

当时的韩翃早已走过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他曾经也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如今年事已高,却只在幕府里担任一个卑微的职位,跟年少后进们共事。年轻同僚正是轻狂自负的年纪,官场也照例是欺老不欺少的规矩,他们只将韩翃的作品一概目为恶诗,肆意地轻视这个年长却庸碌的家伙。

韩翃也被磨折得没了自信,于是当有人来向他传达任命消息的时候,韩翃以为这一定是搞错了。来人问道:“‘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可是您写的诗吗?”韩翃点头,来人便道:“那就一定没有错了。”

4.

年轻时的韩翃也曾经意气风发过,甚至有过一段被载入史册的轰轰烈烈的爱情。

那时韩翃在长安赶考,与柳氏相恋,待进士及第之后需要回乡省亲,只好在一番海誓山盟之后暂时辞别柳氏,约定归期。没想到韩翃才走,安史之乱便接踵而至,不久长安陷落,一对有情人从此天地悬隔,连音信都无法相通。

美丽的女子从来都是战乱中最为脆弱的,柳氏无奈滞留京城,为了自保,只好削发为尼,在寺院里寻求一分不甚可靠的托庇。

叛乱的平定足足耗费了八年时光,在这八年里,韩翃无时无刻不记挂着柳氏。那时他在淄清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中做了一名书记,趁着幕主入朝的机会,终于可以请人去长安寻访爱人。

使者不负所托,找到了柳氏,把韩翃的书信交给了她。那是一首小词: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短短几句,有关心,更有焦虑;有担忧,更有恐惧。柳氏一介弱质女子,飘零在这波诡云谲的乱世上,就像颜色青青的柳枝陷入了无边无尽的狂风暴雨,当好容易挨到风收雨住,那柳枝还能够存活下来吗?那青青的颜色不曾凋谢吗?纵然容颜依旧,是否早已经属于别人了呢?

乱世之中,平凡小男女的平凡幸福已经成为多么大的奢望。柳氏读着这首词,呜咽不止,也以一首词来作答,请使者带回给韩翃: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足足八年的动乱,芳菲时节的柳枝已经挨到了秋天,纵使有情人终于重逢,青春也已经变作了沧桑。

但重逢是那么令人期待,终于,韩翃随着侯希逸入朝见驾,眼看着有情人历尽劫难而终成眷属。但命运仍嫌对他们的捉弄不够,作为平定安史之乱的外援功臣,番将沙吒利就在这个时候抢走了法灵寺里的柳氏,青青的杨柳枝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动乱,却在和平刚刚降临的时候“攀折他人手”了。这样的一个逆转让韩翃忧愤交加,但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能如何呢?

5.

所幸侯希逸部下有一名叫作许俊的将领,一向任侠仗义,敢管天下不平事,对同僚所受的不平事就更是义不容辞。许俊这一次出手,硬是从沙吒利的府邸里把柳氏抢了回来。

韩翃一心只系在爱侣身上,许俊一心只行侠仗义,生怕惹祸上身的幕府同僚们拉着这两人请侯希逸定夺,后者竟然兴奋起来:“这真像我年轻时候做的事啊!”但毕竟姜是老的辣,侯希逸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立即上表向朝廷奏明事情经过,指责沙吒利行为不端。

侯希逸当然晓得朝廷不敢开罪胡人,而事既然已经犯了,就必须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因为一旦被朝廷封锁消息、低调处理,吃亏的一定是自己这一方。于是,无论韩翃、柳氏、许俊、侯希逸,人人都义无反顾地站在正义的一边,这真给代宗皇帝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幸好这场危机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代宗皇帝判决柳氏归于韩翃,毕竟皇帝在被逼得非要表态的时候,总不能公然站在道德舆论的对立面上;当然对番将也要给予丰厚的补偿,所以判定赐沙吒利绢两千匹——也还好这位沙吒利不是个重色轻财的角色。经历过动乱的人,才更加觉得和平的可贵。有过这样一番经历的韩翃,当他摹写清丽和平的春景的时候,落笔恐怕不是粉饰,而是庆幸与期待。

《寒食》这首诗,并非他刻意为动乱之后的政局粉饰太平,而是他真心献给这一时代的绮丽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