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
王礼考一
【臣】等谨案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礼之大纲有五曰吉凶军宾嘉至於节文度数之详则记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是也礼之用通乎上下故自王朝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咸共由之而议礼制度考文则归於首出庶物之天子焉春秋以降礼经残缺汉兴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即今所谓仪礼而河间献王所献周官礼分职三百六十凡祭祀朝聘会同宾客燕飨与夫圭璧车旗冠冕服章无不备具盖即王朝之通礼而後世六典会要经世大典会典诸书实权舆於此朱子撰仪礼经传通解分王朝礼邦国礼乡礼学礼家礼之目其王朝礼十四卷则朝觐而外分土制国设官建侯名器师田刑辟咸附入焉夫臣庶以下冠婚丧祭之礼有历久而废及不为限制者本无沿革不烦纪载故马端临文献通考特立王礼一门取其通乎古今而代有沿革者若所载朝仪廵狩田猎冠冕服章圭璧符玺车旗卤簿及国恤山陵诸条盖本诸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王朝礼而略为变通焉我
国家肇基东土
太祖登极建元首创朝仪
太宗式辟疆宇改元定号
郊坛
庙
朝之典以次修举卤簿冠服秩然有等开国规模洵称
宏远矣
世祖一统中外制礼作乐参酌古今之宜而因革之省前
代之烦文布
圣朝之新宪巍乎焕乎仪文大备
圣祖
世宗加意典礼次第修明康熙中
命儒臣修
大清会典雍正中复加增修煌煌钜典小大率由我皇上敬
天尊
祖颁朝治官之典弗懈益?
临御之初
敕修
大清通礼
大清会典宣布海内至於礼器一书复加厘定按图系说固莫不美善同归敷锡罔暨矣数十年来犹以旧仪沿袭恐有未协训行爰经
睿虑务损益之得中悉荷
裁成极推行之尽利举凡
皇朝典礼郁郁彬彬理器该而经曲贯遐哉尚已【臣】等尝考三代以下汉叔孙通之朝仪其详既不可尽考若唐之开元礼宋之政和五礼新仪元之典章明之集礼又皆有文无实烦冗而不适於用我
朝
列圣相承典章明备以关雎麟趾之心行周官周礼之法宜古宜今足为亿万世遵守今依马氏例编次朝仪以下等礼又增入
登极上
尊号
徽号
册立
册封
皇子公主婚嫁等仪凡三十卷为王礼考云朝仪
【臣】等谨案朝会之仪所以正名分辨等威万国朝宗共球毕集用昭中外一统之盛马氏王礼考首载朝仪今循其例首
皇帝三大节朝贺次常朝次
御门听政次
皇太后
皇后三大节朝贺仪文彬彬乎盛矣
元旦朝贺
【臣】等谨案元旦者一岁之始冬至者一阳之始圣节者人君之始帝王所以涖万方臣子所以尊君上皆於是观礼焉
本朝定为三大节元日典礼尤重今列为朝仪之首云
天命元年正月丙辰朔
太祖高皇帝御殿行庆贺礼【仪注恭载登极门每年受朝不备书】始制朝仪
天聪元年正月己巳朔
太宗文皇帝率诸贝勒大臣拜
天毕
御殿受朝是日诸贝勒文武羣臣各按旗序行三跪九叩头礼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以兄行
命列坐左右凡朝会之处悉如之
国制每於除夕元旦陈乐舞设大宴是日以
太祖丧撤乐停宴
六年正月己亥朔
御殿受朝贺次日筵宴先是五年十二月丙申
谕八旗诸大臣曰元旦朝贺堂陛之仪宜於整肃兹允衆议先令八旗诸贝勒行礼察哈尔喀尔喀诸贝勒次之满洲蒙古汉官率各旗官员次之官员行礼时先总兵官固山额真次副将次参将游击护军纛额真侍卫又次备御各分班序行礼是日
上率诸贝勒拜
天毕
御殿
上两旁设二榻命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坐诸贝勒先朝贺毕令议政诸贝勒入殿内左右列坐次蒙古诸贝勒及总兵官以下各行朝贺礼次朝鲜使臣朝贺陈贡物於庭朝罢
上以兄礼诣代善第拜之旧例国人朝见
上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受八旗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惟以年齿为序至是更定八旗依旗分以次朝见
十一月丁未
谕六部诸贝勒曰国家初设六部时满洲蒙古汉人各部承政参政分为二行定有班次近见朝会之时坐立无序尊卑紊越如此体统何由而肃乎嗣後尔等宜按次序班各加整饬
崇德元年定元日进庆贺表笺奏乐
又定元旦前三日至第九日止各官皆朝服顺治元年正月庚寅朔
世祖章皇帝御殿受朝贺停筵宴免上表并年例进献令和硕礼亲王代善勿拜
二年十二月庚子定元日前後七日王公百官皆朝服
丙午更定朝仪凡元旦庆贺
皇上先御武英殿内大臣两翼护军统领护军参领侍卫等内三院都察院大臣及礼部执事各官行礼毕
皇上御太和殿衆官跪迎及陞座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奉表於阶上行礼次两翼满洲蒙古汉军各官次汉文武百官次朝鲜国进贡使臣次外国诸王使臣次土鲁番回回哈密卫人及董苏固尔地方喇嘛等行礼
八年四月戊申定三大节礼仪凡元旦冬至
上诣
皇太后宫行礼毕还宫
陞太和殿鸣钟鼓作乐诸王文武百官行庆贺礼
六月壬子礼部议定凡遇大礼
上朝服御太和殿诸王以下文武羣臣朝服集
太和殿前行礼诸王贝勒由
午门两傍门行固山贝子以下文武羣臣由午门侧两掖门行诸王贝勒由
太和门两傍门行固山贝子以下文武羣臣由昭德门及
贞度门行每月常朝及奏事除中门外各门俱随便行走
九月己卯颁庆贺表笺式於各藩王及督抚提镇等衙门
是年定朝会赐羣臣坐之仪凡大朝常朝行礼毕赐羣臣坐郡王以上进
殿内贝子以下在丹陛上百官在丹墀内均照班次跪行一叩头礼坐
皇帝进茶王公百官均就坐次行一叩礼光禄寺执事官授羣臣茶羣臣受茶就坐次行一叩礼饮毕复行一叩礼至十二年十月礼部复议大朝贝子公以上同诸王行礼毕进
殿内两傍列坐从之
九年设纠仪司员凡
御殿日设礼部司官四人於王公行礼处设吏部礼部司
官各四人於百官行礼处纠仪
康熙元年定王公百官班位凡大朝及常朝齐集亲王世子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入八分镇国公辅国公在丹陛上序立不入八分公民公侯伯镇国将军都统子尚书第一班辅国将军护军统领副都统前绦统领侍郎男步军翼尉大九卿第二班奉国将军一等侍卫护卫参领轻车都尉步军协尉小九卿郎中第三班奉恩将军二等侍卫护卫骑都尉佐领员外郎科道官第四班三等侍卫护卫云骑尉鸣赞官主事步军尉第五班护军校骁骑校笔帖式第六班其次各照职衔不论加级违
者察处
十六年重定百官班位凡大朝及常朝齐集满官公侯伯镇国将军都统尚书左都御史子及凡一品官第一班辅国将军护军统领前锋统领步军统领副都统侍郎学士左副都御史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男凡二品官第二班奉国将军步军翼尉长史参领一等侍卫护卫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祭酒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庶子洗马鸿胪寺卿理事官郎中给事中监察御史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轻车都尉及凡三品官第三班奉恩将军步军协尉佐领司仪长二等侍卫护卫钦天监监正内阁侍读司业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通政使司参议中允员外郎骑都尉及凡四品官第四班三等侍卫护卫云骑尉步军尉赞善钦天监副太常寺丞主事大理寺正光禄寺署正都察院经历及凡五品官第五班护军校骁骑校通政使司知事大理寺评事鸣赞司务司库等各职掌官及六品笔帖式第六班七品官及七品笔帖式第七班八品官八品笔帖式第八班九品官九品笔帖式第九班汉官尚书左都御史第一班侍郎学士左副都御史宗人府府丞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第二班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光禄寺卿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少詹事讲读学士祭酒庶子侍读侍讲洗马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顺天府丞第三班通政使司参议大理寺丞中允赞善司业光禄寺少卿鸿胪寺少卿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给事中御史吏部司官五部郎中第四班五部员外郎宗人府经历顺天府治中钦天监正太医院使光禄寺丞第五班五部主事都察院经历都事理藩院判大理寺正钦天监副太医院判太常寺丞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兵马司指挥钦天监五官正鸿胪寺丞大理寺副光禄寺署正第六班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中书科中书内阁典籍撰文中书办事中书各部司务大理寺司务通政司经历太常寺典簿京县丞兵马司副指挥銮仪卫经历詹事府主簿正字録事翰林院典簿待诏京卫经历钦天监五官灵台郎祠祭署奉祀等官第七班五经博士国子监丞博士典簿助教学正学録典籍理藩院知事钦天监主簿五官保章正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等八品官第八班理藩院副太常寺赞礼郎鸿胪寺鸣赞等九品官第九班武职参将游击在三班守备等官在四班千总等官在五班随旗上朝官照在部院衙门职掌品级其降级上朝官照所降品级部院衙门官有兼衔则从其衔之大者二十年设满汉纠仪御史凡
御殿日设满御史东西各二人於王公行礼处设满御史东西各二人汉御史东西各二人於百官行礼处侍立纠仪
雍正元年正月辛巳朔
世宗宪皇帝诣
寿皇殿行礼不陞殿受贺前期礼部等衙门议言帝王即位首重元正元者岁之始正者月之始也故曰春王正月所以纪即位之始也雍正元年为
龙飞之首岁
皇上孝思罔极即不陞殿受贺而羣臣进表之礼断不可缺臣等请雍正元年元旦在京诸王百官恭进
皇太后表文
皇上表文仍照例呈览交与内阁收贮将此表文式颁示朝鲜直隶各省於雍正二年具奏冬至
万寿节虽不受贺其表文亦照例具奏交与内阁收贮则
孝思已尽而国典亦全矣从之
二年正月丙子朔
御殿受朝贺宣表
始定汉官分东西班礼部奏准凡朝期汉官以吏部礼部刑部宗人府通政使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吏科礼科刑科内阁中书钦天监太医院列左班户部兵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銮仪卫太仆寺四译馆中书科户科兵科工科行人司【乾隆十三年裁】顺天府五城兵马司三营列右班均立於銮驾之末听赞唱依次排班行礼三年正月庚子朔
御殿受朝贺表文不宣读先是二年十二月壬申礼部奏
元旦受贺礼仪
上谓大学士曰朕即位之初诸王大臣奏请元旦陞殿受贺至再至三朕无可如何准於次年受贺今年元旦陞殿读表时朕听之不禁心伤凄然垂泪今尚未过三年着停止行礼壬午诸王大臣复请陞殿行礼
上曰诸王大臣虽请朕俯顺舆情亦当思仰体朕意朕意以为行庆贺礼以示万国不若尽孝道以示天下二年元旦因行元年之礼故允所请去年允行长至之礼因
圣祖仁皇帝配
天大典朕不得已勉从衆请至於御殿进表受贺不比寻常之御殿谢恩行礼也朕降此谕旨诸王大臣着即遵行己丑诸王大臣又奏孝经言天子之孝得万国之懽心以事其先王今元旦陞殿受贺锡福兆人
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必为欣慰与孝经之义相合得旨诸王大臣引经据典陈恳再三着准行礼其表文但行呈进不必宣读
七年十二月
谕羣臣曰元日朝贺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不必随班行礼竢百官朝贺礼毕朕还宫後至乾清门行礼
乾隆元年正月丙申朔
上御太和殿中和韶乐设而不作诸王公文武各官朝
鲜使臣进表行庆贺礼表文不宣读
十二月壬戌停止次年元旦朝贺礼部奏乾隆二年元旦礼仪
上曰今岁元旦乃朕御极元年朝正大典礼制攸关且在
皇考大事百日之外是以勉从诸王大臣所请御殿受朝明年元旦尚在二十七月之内陞殿受贺朕心不忍不必陞殿行礼
二年十二月定大学士於
殿内
赐茶
谕曰朕御太和殿向来大学士皆立於殿外檐下即於殿外赐茶嗣後立位仍照旧例赐茶时令坐於殿内领侍卫内大臣之上至十五年复
谕曰嗣後大学士坐次仍着在领侍卫内大臣之上协办大学士事务尚书着在领侍卫内大臣之下署领
侍卫内大臣之上
更定汉官东西班位以吏部户部礼部列左班兵部刑部工部列右班至十一年复定六科班次随六部分列吏科户科礼科列左班兵科刑科工科列右班
七年令外省官在京者一例入班行礼凡外省文官督抚以下道府以上武官将军都统以下协领副将以上或入
觐或奉调在京者遇
御殿日一例入班行礼总督加尚书衔者列六部尚书之末廵抚加侍郎衔者列侍郎之末加副都御史者列副都御史之末布政使按察使列小九卿之末道府列部郎之末将军都统提督列都统之末副都统总兵官列副都统之末协领副将列参领之末八年重定
殿内
赐坐仪四品以下官停止
赐茶是岁奉
谕旨嗣後御殿及筵宴日殿内止大臣赐坐侍卫等均着侍立不必赐坐赐茶时若侍卫轮流奉授不无舛错遗漏嗣後授茶时着礼部前期取应坐之王公大臣数目每一人令侍卫一人授茶仍依次接回庶不致舛错遗漏寻礼部议奏
御殿日除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照旧
赐茶其四品以下官惟
殿内之记注官丹墀内之外国使臣
赐坐
赐茶其余百官但
赐坐停止
赐茶从之
十六年十二月重定百官朝班礼部奏准国家建官列品各有正从次第秩然顺治初文官阶未置一品惟加师保及宫衔者充之每常朝尚书左都御史以二品居第一班侍郎内阁学士副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以三品居二班祭酒通政副使大理太常太仆少卿鸿胪卿以四品居三班其下五品居四班六品居五班位次率进本阶一等此旧典所载朝班之位也雍正八年改大学士为正一品尚书左都御史从一品侍郎内阁学士从二品乾隆十五年又改侍郎为正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为从二品是今尚书左都御史之居一班侍郎学士之居二班适与本阶相称而副都御史以下班位仍旧实为越次臣愚以为官品既已更改则朝班亦当厘定嗣後恭遇
御殿日及每月常朝百官班次请皆依品序列正从一品为一班二品为二班递至九品分为九班毋许越次至翰林詹事为文学侍从之臣体统视庶僚为优但旧典以五品列三班六七品列四班亦为太过今拟少詹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仍旧列三班庶子侍读侍讲洗马国子监祭酒改列四班中允赞善司业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改列五班其京营武职朝班及外省提镇等官遇事入朝者请照康熙二十二年所定直省行礼班位提督二班总兵官三班副将参将四班游击五班守备六班千总等官七班均附於右翼各班之末
十八年十一月停止外省藩臬等官进表笺庆贺
谕曰元旦长至万寿三大节外省文官臬司以上武官副将以上例得随进表笺称贺朕思督抚提镇封疆大吏事皆专达表贺为宜藩司副将既不得专达章疏其由督抚附进表笺亦可不必且不过由部送阁存贮并不呈览此亦向来虚文陋习甚无取焉其概行停止
二十二年五月增设朝会纠仪官员礼部奏准凡遇
陞殿日仗外百官班次恐有参错不齐应於仪仗之後昭德
贞度二门阶下东西各设满汉御史二人礼部司员二人侍卫二人严行稽察
二十四年七月设红漆木牌於仗外百官班次礼部议准凡大朝之期百官仗外侍立各有品级班次但从前未经标示一定地位恐百官站立不无参差断续嗣後遇
陞殿日交鸿胪寺於仪仗之外照常朝坐班例设立红漆木牌预先按次排班如有参差断续错综者令纠仪官查参
二十七年八月定庆贺题本式通政使司奏言此次贵州巡抚乔光烈庆贺
万寿本章面用黄绫内加黄签与各省督抚互异请钦定式様以昭画一得
旨嗣後庆贺本章着照乔光烈之式
二十八年二月更定庆贺题本式通政使司奏准凡恭逢庆贺之期在京各部院衙门陈奏寻常事件俱用黄摺况庆贺本章事关大典请嗣後恭遇庆贺
皇太后
皇上本韦及贴黄俱用黄纸其面页仍用黄绫黄签本
内及贴黄俱毋庸另行加签
皇帝三大节表式及朝贺仪先期诸王大学士率京朝官直省文武率阖属官具贺表豫送礼部其式曰具官臣某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
上
贺伏以
【表联随时撰拟】恭惟
皇帝陛下
【随时撰拟】 臣等恭遇
熙朝欣逢元旦【恭遇】
【万寿圣节则云欣逢 圣诞冬至则云欣逢长至】伏愿
【随时撰拟】 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懽忭之至谨奉
表称
贺以
闻礼部届期具疏请
皇帝御太和殿受贺
制报曰可
右表贺仪式
三十五年六月停止五经博士赴京朝贺
谕曰向遇国家庆典衍圣公以及五经博士俱有来京朝贺之例今思五经博士虽膺章服之荣究与各省绅士无异且其品秩不崇非若衍圣公之身膺显爵者可比伊等趋诣阙廷既无由一体延见加恩徒令其跋涉往来致滋糜费甚无谓也嗣後五经博士凡遇庆典俱在各本籍随班行礼其来京朝贺之例着永行停止至衍圣公孔昭焕昨已传谕令其今年且不必来京将来遇有朝贺之事并着先期奏请候旨遵行着为令
恭遇
皇上万寿大庆圣节自初一日起至三十日止一月内王公百官应衣蟒袍其前後各三日内常朝处仍衣朝服均前期具奏请
旨通行在京衙门及各直省每遇元旦节前後各三日王公百官常朝处衣朝服办事及入朝奏对咸衣蟒袍礼部豫於秋季封开印本内题明
右朝服
凡王公等进
午门亲王随从六名亲王世子郡王五名郡王长子贝勒四名贝子三名公二名进
太和门亲王亲王世子随从三名郡王郡王长子贝勒二名贝子公一名恭遇朝贺
皇帝陞殿王以下公以上止用护卫内一人携坐褥
右王公等随从
恭遇
皇帝御殿受贺先期具题请
旨每逢朝期行知步军统领衙门届日於晓钟时即启正阳门俾城外居住各官早入
右戒期
至日五鼓銮仪卫率官校入陈
法驾卤簿亲军护军旗尉民尉各服其服禁语譁者察不整备者乐部率和声署陈中和韶乐於
太和殿檐前设丹陛大乐於
太和门檐下有司设表案於
殿内东楹之南西向设笔砚案於
殿内西楹之南东向先期行工部取表文匣行銮仪卫取舁亭校尉并令派员约束行乐部派署史备导迎乐均前一日赴部住宿至是礼部仪制司官奉中外臣工贺表载於亭銮仪卫校自部舁行香亭前表亭後鼓吹前导导迎乐作奏禧平之章由东长安门至
午门外亭止仪制司官奉王以下在京文武官贺表进
太和殿设东楹案上内阁官奉笔砚设西楹案上皆退
右陈设
辨侍班官位前引内大臣立
御座前东西面後扈内大臣在
御座旁左右佥立豹尾班侍卫佩刀侍卫在
御座後左右翼立记注官立
殿内西三楹东面北上内阁大学士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詹事府詹事少詹事立东檐第三柱西面都察院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大臣立西檐第三柱东面皆北上辨执事官位乐部典乐一人立檐东植麾之次西面和声署领乐官六人分立东西乐悬之次东西面宣表官一人立东檐侍班官之次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东檐第一柱西面二人立西檐第一柱东面銮仪卫传鸣鞭官立丹陛西阶每重二人东面纠仪御史二人立西檐第三柱东面御史四人礼部司官四人立丹陛之南御史四人立丹墀之北皆北上东西面又御史四人吏部礼部司官各四人在丹墀之南东西佥立辨百官朝位丹陛上东西各二班亲王郡王贝勒为一班贝子入八分公为二班按翼序列左翼立位西面北上拜位北面西上右翼立位东面北上拜位北面东上丹墀内不入八分宗室公以下暨公侯伯子男文武各官立位在卤簿外直丹陛东西隅东西各九班东西面北上满官按翼为序左翼在东右翼在西汉官吏部户部礼部宗人府通政司翰林院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吏科户科礼科内阁中书舍人钦天监太医院以次从左翼之南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大理寺銮仪卫太仆寺中书科兵科刑科工科顺天府京县五城兵马司三营以次从右翼之南皆正从同班依品为序拜位在卤簿内直东西阶东西列品级山自北而南各十有八正从异从依品为序皆北面东班西上西班东上外藩蒙古王公等位次宗室亲王郡王贝勒子公之下哈萨克回子王公等俱入蒙古王公班次以其等为序惟外国贡使在西班後另为班次以朝鲜国领班右序班位
质明王公暨文武一二品官从
皇帝朝於
皇太后宫三品以下官会
午门阙下均行礼毕【仪详 慈寜宫朝贺】鸿胪寺卿序定王公班次鸣赞序定一二品官班次均由右翼门入引王公至丹陛上引一二品官至丹墀东西鸣赞序定三品以下官班次於
午门东由左掖门入
昭德门西由右掖门入
贞度门均引至丹墀司宾序班序定外国陪臣班次引入西班百官後均依前位立纠仪官暨执事官咸入就位钦天监官於
乾清门报时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奏请
御殿後扈内大臣二人率豹尾班执枪侍卫十人佩刀
侍卫十人於
乾清门外礼部尚书侍郎於门阶下前引大臣十人於
太和殿後阶下咸左右序立祗候
午门鸣钟鼓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礼部尚书侍郎恭导後扈内大臣
从由
保和殿
御中和殿陞座鸿胪寺官引侍班导从各官至
殿前接班行三跪九叩礼【不赞】毕侍班官先趋出就位
皇帝驾舆礼部尚书侍郎暨前引大臣恭导後扈如初
中和韶乐作元旦奏元平之章
万寿圣节奏乾平之章冬至奏遂平之章
皇帝御太和殿陛座乐止导从官各就位銮仪卫官进至中阶之右三传鸣鞕丹墀内三鸣鞭退复位鸣赞官赞排班丹陛乐作奏庆平之章鸿胪寺分引王公就拜位引文武百官由卤簿南转入拜位皆东西按班北面序立赞进皆进赞跪皆跪乐暂止赞宣表宣表官自东檐入
殿左门至东案前奉表出至檐下正中北面跪大学士二人左右跪展表宣表官宣毕仍奉表进复於案退乐作赞叩兴王公百官行三跪九叩礼兴鸿胪寺官按班引退皆复原位立乐止又赞进鸿胪寺官引外国陪臣就西拜位立丹陛乐作奏治平之章【凡丹陛乐辞三大节皆同】赞行三跪九叩礼毕引退复位立乐止【若数国并朝先朝鲜余国以次逓引行礼】
皇帝既受贺
赐羣臣及外国陪臣坐王公由
殿左右门入位东西楹後大学士由
殿左门入位东楹王公後导从侍班各官不入八分公以下文武百官就原立处咸跪行一叩礼坐尚茶进
皇帝茶王公百官就所坐位行一叩礼乃
赐王以下文三品武二品以上暨外国陪臣茶受茶及坐饮毕咸跪行一叩礼銮仪卫官传鸣鞭如初衆皆兴阶下三鸣鞭
驾兴中和韶乐作元旦奏和平之章
万寿圣节奏泰平之章冬至奏允平之章
皇帝还宫乐止鸿胪寺官分引王公百官以次退礼部
仪制司官奉
殿上表及
午门外亭内直省文武官表送内阁咸退
右羣臣朝贺
是日内监豫设中和韶乐於
乾清宫檐下设丹陛大乐於
乾清门内
皇帝御太和殿受羣臣朝贺毕乘舆至
乾清宫檐前降舆中和韶乐作【乐章与外朝同】
皇帝御座乐止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礼服诣
乾清宫
皇后就正中拜位立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稍後左右立均北面丹陛大乐作奏雝平之章行六肃三跪三拜礼毕乐止各还後宫内监引
皇子
皇孙由东西阶升就丹陛上东西拜位北面立东班西上西班东上丹陛大乐作【乐章与外朝同】行三跪九叩礼毕乐止退立两旁东西面北上中和韶乐作
皇帝降座乐止
皇子
皇孙皆退
右内朝贺
若值
驻跸热河朝贺是日早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於
澹泊敬诚殿前内监设中和韶乐於
澹泊敬诚殿檐下两旁设丹陛大乐於
二门内两旁亭内俱北向扈从各官俱蟒袍补服至澹泊敬诚殿齐集鸿胪寺官引
皇子
皇孙和硕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及蒙古王公至阶下两旁按翼排立二品以上大臣在
二宫门外三品以下各官在
避暑山庄门外各照品级按翼排立礼部堂官奏请
皇帝具龙袍衮服
陞澹泊敬诚殿宝座中和韶乐作【乐章俱同前】
皇帝陞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鸣赞官赞排班丹陛大乐作鸿胪寺官排班鸣赞官赞进赞跪衆皆进跪赞叩兴衆行三跪九叩礼鸣赞官赞退俱复原位立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礼部堂官奏礼成中和韶乐作
皇帝还宫乐止衆俱出内监奏请
皇帝御内殿
陞座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俱龙袍补服於
皇帝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成
皇帝起座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等还宫
右热河朝贺
若值
行在所朝贺是日早扈从各官俱蟒袍补服於行在宫之网城外齐集鸿胪寺官引
皇子
皇孙王公以下二品以上大臣至
皇帝行在宫网城内三品以下各官在网城外按翼排
立礼部堂官奏请
皇帝御行在宫正殿
皇帝御殿陞座鸿胪寺官引
皇子
皇孙王公文武各官行三跪九叩礼复原位立礼部堂官奏礼成
皇帝还行在後宫衆俱退内监奏请
皇帝御内殿
陞座
皇后率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俱龙袍补服於
皇帝前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成
皇帝起座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等还宫
右
行在朝贺
太和殿筵燕仪
凡元旦及
万夀圣节及
大庆典前期礼部疏请举行筵燕领侍卫内大臣奏请
命进酒大臣既得
旨乃徧布诸司供备届日尚茶庀茶尚膳庀
御馔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进馔筵牲酒光禄寺供酒
席两翼供羊辰刻
法驾卤簿乐悬依次陈设於
太和殿笳吹队舞杂伎百戏竢於
殿外东隅尚膳总领内管领豫於
宝座前设
御筵加黄幕武备院张黄幕於丹陛上正中内务府掌仪司设反坫於幕内尊爵金巵壶勺具礼部张青幕於丹墀内卤簿之後东西各八光禄寺每幕置尊陈官馔具席皆有幕
右陈设
乃布席领侍卫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尚书侍郎朝服视席布内外王公额驸台吉及入班大臣等席於
殿内东西各七行席各四十有一东席西向当东楹西席东向当西楹均北上
宝座左右布後扈大臣席各一稍後佥向
宝座前左右布前引大臣席各三东西相向
宝座後左右布领侍卫内大臣席各一又西布
日讲起居注官席一均南向
殿门外西檐下布左都御史副都御史乐部大臣席一东向丹陛左右布一二品大臣一二品世爵暨侍卫席各三行席各二十有三东西相向东当东悬之外西当西悬之外北上布礼部尚书侍郎席一於黄幕左内务府总管席一於黄幕右丹墀左右青幕内布三品以下文武百官席按翼为序如常朝之位席各二十有四均东西向外国陪臣来朝者席於西班之末东向
右布席
已刻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等朝服集
太和门外文武大臣百官朝服外国陪臣服本国服集
午门外午刻鸿胪寺官引宗室王公暨大臣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台吉在丹陛上又引文武百官在丹墀内分翼序立礼部尚书奏请
御殿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後扈如常仪
午门鸣钟鼓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
皇帝降舆入
殿北门
陞御座乐止阶下三鸣鞭鸿胪寺理藩院官分引内外
王公台吉暨入班大臣等由
殿左右门入就位行一叩礼坐鸿胪寺引一二品大臣暨一二品世爵侍卫等官就丹陛上又引三品以下文武各官就丹墀青幕内按翼依次於本位行一叩礼皆坐
右就位
乃进茶丹陛清乐作奏海宇昇平日之章尚茶暨侍卫执事官举茶案以次由中道进至檐下进茶官奉茶入
殿中门王以下咸就本位跪进茶官自
宝座中陛升跪进
皇帝茶兴立於右王以下行一叩礼进茶官跪受茶瓯由右陛降出中门羣臣咸坐侍卫内务府护军等分
赐王以下文武百官暨外国陪臣茶各於坐行一叩礼
饮讫复叩坐尚茶彻茶案乐止
右进茶
尚膳总领护军参领内管领入
殿由东西陛升展
御筵幕执事官并彻王以下席幕各退乃进酒内务府掌仪司官三人由黄幕内一人奉壶一人奉爵一人执金巵以次进至
殿中门阈外之左西面立丹陛清乐作奏玉殿云开之章进爵大臣兴离席释补服王以下皆兴进爵大臣入
殿中门北面跪王以下咸於坐跪掌仪司官举壶实酒於爵由中门入西面跪授爵兴退进爵大臣奉爵兴自
宝座中陛升至
御前当右北面跪恭进
皇帝酒兴由右陛降复位行一叩礼王以下皆随行礼进爵大臣兴由右陛升跪受爵仍由中陛降复位跪掌仪司官入跪受虚爵以退乃以金巵酌酒承
旨赐进爵大臣酒王以下起立掌仪司官入立授巵进爵大臣受巵行一叩礼饮卒巵掌仪司官立受虚巵退进爵大臣叩如初兴王以下皆坐进爵大臣出
殿右门加补服入席坐执事官分
恩赐果食於羣臣各於坐行一叩礼乐止
右羣臣奉觞上寿
乃进馔尚膳以馔入恭进於
皇帝前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寜之章执事官分恩赐肴馔於羣臣叩如前仪尚膳率属舁反坫案至殿中阶下
御前侍卫酌酒升至
御座前
皇帝简召王公大臣至
御前赐酒领侍卫内大臣东西各二人兴离席视侍卫行殿陛诸王大臣酒光禄寺官行丹墀青幕内文武各官暨外国陪臣酒王以下各就本位行一叩礼饮毕叩如初坐乐止
右行羣臣酒
是时礼部满尚书侍郎率官属引庆隆舞进司章东面奏歌司舞饰面具乘禺马进扬烈舞司弦司筝司阮司节司拍司拚诸乐人各奏其技喜起舞大臣十有八人朝服由
殿左门入诣正中跪三叩兴退立於左循歌声按对起舞每对舞毕行三叩礼歌阕退又引歌笳吹乐人入
殿歌毕又歌番部合奏乐歌毕内务府官引朝鲜国俳入陈百戏毕咸退
右乐舞入侑
行酒毕乐舞退尚膳升彻
御筵降王以下咸起立王公大臣出
殿左右门鸿胪寺理藩院官引王公至丹陛拜位序立引文武大臣降东西阶丹墀内百官出幕咸就东西拜位序立北面听赞行一跪三叩礼丹陛大乐作奏庆平之章礼毕乐止鸣鞭如初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
皇帝还宫乐止羣臣皆退所司彻席幕各退
右谢恩
冬至朝贺
崇德元年定长至进表庆贺不设宴
顺治元年十一月戊申以
南郊礼成
上御殿受诸王贝勒及文武羣臣朝贺
八年定长至节於次日
御殿受贺如元日仪
康熙二年二月停止在外各衙门齎进冬至庆贺表文
谕礼部曰冬至庆贺典礼明洪武十四年方定例举行其後随令在外各衙门官齎进表文今思官员往返有悮职掌且驿递繁苦以後在外各衙门官员除元旦圣寿节照旧齎进外冬至齎进庆贺表文着停止惟於本衙门行礼其在京庆贺表文典礼仍照旧行
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戊申
御殿诸王羣臣上表庆贺以
世祖章皇帝配
天礼成
颁诏大赦
雍正元年十一月辛丑冬至壬寅
御殿受朝贺以
圣祖仁皇帝配
天礼成
颁诏天下先是礼部奏冬至次日受贺
颁恩诏礼仪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惟
圣祖仁皇帝大礼告成普天同庆朕陞殿颁布恩诏盖以贺
列祖之鸿禧慰万方之诚悃也然朕思念
顾复深恩中心哀慕今未满三年不忍陞殿受贺着内阁九卿等详察典礼酌古准今务期於礼允协庶朕心得安大学士马齐等奏言谨按汉礼仪云冬至之日宗祀明堂登灵台大赦百官称贺此冬至配天行庆之明文也自晋至唐宋皆隆其仪宋仁宗皇佑二年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大庆礼成百官奉表上贺其後仍之名曰庆成礼明会典载大祀礼成次日御奉天殿受贺我
朝会典载冬至
南郊礼成次日
御殿百官进庆贺表臣等伏思先王制礼原以节情钜
典攸宜古今不易恳祈
俯允礼臣所请以二十六日
御殿诸王羣臣上表行礼颁
圣祖仁皇帝配
天恩诏诚於典礼符协得
旨诸臣酌古准今详察典礼具奏朕今亦难固却但朕中心实甚不安着允诸臣所请行
乾隆三年十一月庚申冬至壬戌
御殿受朝贺
【臣】等谨案是岁冬至次日辛酉系月十三日以值
圣祖忌辰改於十四日行礼
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辛亥
御殿受朝贺以回部平定
颁诏中外
【臣】等谨案冬至朝贺礼仪亚於元日蔡邕独断谓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是也马端临朝仪一门具载历代元旦冬至朝会仪注缘其间有仅一见
者有不恒举行者故特纪之以存一代之掌故焉我
国家典章明备每岁元旦冬至令节礼臣奏请
临御正殿王公百官及外国陪臣以次行礼中外一家整齐严肃洵为往牒所未有固无庸循马氏之例一一胪列也兹惟恭载剏制更定诸大端及祗奉
谕旨遵行者以昭万世之典则焉
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