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球阳 » 球阳全文在线阅读

《球阳》卷之十五

关灯直达底部

尚穆王

即位元年,【大清乾隆十七年壬申】始加賜申口方筆者年俸。申口方筆者原是申口方筆者二員、假筆者二員。而筆者賜年俸四石,以其四員撿合諸座費用,應不可不用其功勳。于今亦當預備冊封之費,而修作房屋器具亦有甚多。其筆者功勳與諸座筆者大異。況復其假筆者只無俸米,永勤其職,則其功勳與諸座假筆者愈異。是以今番筆者始加年俸一石,共計五石;假筆者二員改稱相付役,始賜年俸各四石。

二年,賜真和志並東風平郡百歲老人爵位、物件。真和志間切與儀村有高安筑登之親雲上者,東風平間切友寄村有武太島袋者,各養身謹慎,而年及百歲,以呈太平人瑞。因此獎賜高安直陞座敷位,島袋直陞黃冠位,併絲綿各一把、棉布各二端。

賜讀谷山郡百歲老人爵位、物件。讀谷山郡楚邊村真刈島袋養身謹慎,而年及一百歲,以呈太平人瑞。由是獎賜直陞黃冠位,併絲綿一把、棉布二端。

賜中城郡百歲老人爵位、物件。中城郡熱田村山户玉城養身謹慎,而年及百一歲,以呈太平人瑞。由是獎賜直陞黃冠位,併絲綿一把、棉布二端。

創建寢庙。自古未有寢庙。至于是年,命紫冠翁鴻業【佐久真親雲上盛胤】創建寢庙于國殿之後。

創建世添御殿。徃昔未有世添御殿。今番命紫冠翁鴻業【佐久真親雲上盛胤】創建世添御殿于國殿之後。【翌年因翁鴻業出使,向嘉猷·安室親方朝意代他而勤焉。】

三年,改修奉神門。是年,以奉神門年久大壞,題請改旧制而傚筆式一棟,而焉三門其左右較中,稍低以修之。上允其請,如華式新修焉。

賜八重山百歲老女爵位、物件。八重山島宮良村赤頭仲宗根仁屋之母名曰南風,平素謹身養生,年至一百歲,是為太平人瑞。故賜其稱呼與黃冠之妻同,併賜絲綿二把。後至一百三歲而身故。

皮弁冠增縫玉數。皮弁冠【即玉御冠也。】原制九縫,而其中央七縫,用五色寶珠、金銀之玉為餙;左右二縫無玉餙。至乾隆十九年,始定加三縫,共十二縫。其中八縫用珠玉二十四顆;左右二縫每縫用二十顆,二縫每縫用十七顆;共計珠玉二百六十六顆。【其皮弁於乾隆二十年造成。至二十一年冊封竣,方用焉。】[1]

濬那霸港。是港久自壅塞,茲因封舟將臨于甲戌年二月初三日,命向聰【美里按司朝昌】、毛景文【高良親方盛傳】為督濬官,自乙亥三月二十四日興工,丙子六月內告竣。從此塞通港深。

夏四月二十八日,雷損馬承基·國頭按司正方房屋柱壁。此日辰牌時分,忽有聽得一聲雷响。不料國頭後殿簷外,赤黃光輝自其茶房入其次座,轉過庫理而熄。此時所坐家女驚且悚,而家人皆無恙。自此尋其踪跡,落于後庭大屋簷外九尺許,有潦浮赤色。又見其傍邊煙立膩流,恰如硫磺之臭,侵入鼻中。不意自殿中徃來輪環,遂破柱壁而回去。

附貢使兼請冊封。貢使毛元翼【池城親雲上安命】、蔡宏謨【宮城親雲上】到閩,遞請封咨文於布司,轉詳督撫兩院具題。隨蒙皇上欽點冊封正使全魁、副使周煌,禮部移知兩院,於是海防廳知會。貢使抵京,具呈冊使徃封,乞俟近年冬國王照例遣接封大夫帶諳練海道者來閩,准于來夏航海,是為無虞等由,請禮部具奏。奉禮部批,琉球請封,蒙皇上俞允。業經本部請旨,移咨福建督撫兩院,令其預備船隻及老海之舵工、水梢,即于今年夏同貢使聯帆渡海。今未便復奏,俟回閩省,請兩院具題可也。貢使及至回閩,隨聞本國札欵天使諸務悉皆備妥,且遴遣舵工、水梢來接封舟。故不具呈懇,于丙子年六月初十日,與封舟一齊五虎門開洋,七月初一日歸國復。

四年,始營八重山崎山村。八重山古見、西表兩邑之間有崎山地方,泉甘土肥,宜住居人民耕種。而港津廣深,宜泊船隻。且附近之港亦如此。然而因道路險阻,每過有飄到舩隻,來于小舟,以致徃還,恐有遲誤公務。今番始營村于此地,名曰崎山村。因此分慶田城、波照間兩邑人民而移居,併設與人一員、目差一員而總理焉。

紅秉毅始學時憲書撰日之式。本國通書撰日與天朝憲書撰日有不相同者。紅秉毅【伊差川通事親雲上】為副通事到閩,始學撰日新法,得其傳授而歸。自此,將其新法印造撰日通書,而不用古法。[1]

五年,始造黃緞龍凉傘。原是奉迎勅書,只用黃緞無龍凉傘,似輕勅書。因此新造黃緞繡龍凉傘,只限奉迎勅書時用之,其外不敢用此。永著成例。[1]

獎八重山寡婦孝行。八重山島有寡婦名曰宇那札。既生三子,而其夫小濱早死,堅守節義,能孝舅姑。其舅年老而精力甚衰,不能自行屎尿。寡婦護扶而行,無少怠慢。如衣食之供,或夾綿,或單布,或粥,或飯,或神酒之類,先請其所欲而進之。舅彌衰,而婦彌孝,曾無違逆之心。每朝婦梳舅髮,使其一身不染垢穢。冬則進火,供煖老舅所居之處,極致清潔。寡婦孝行如此,是以長子伊那真、其妻鍋等皆觀感而向孝。但寡婦喪夫之時,子皆幼稺,無一人助治家道者,只以寡母一人之力,兼孝而養子,以致成人。當日寡母無告受苦,真不可言。今見子皆能聽母教,肯力耕耘,漸次致豐,得儲粟米,能傚母行,皆有以孝。屢次捕魚,供祖孝養。祖父至年九十,忽然得病。母子驚慌,延醫調治,不愈而亡。厚葬後日,以豐致祭不懈。今只可美寡母在堂,亦享孝養,恰如其舅。而見子之兄弟既翕和樂,以安寡母之心。又與宗族、親戚相睦,至村人無與此不相和者。是以時,賜寡母宇那札,以筑登之位妻之呼而稱呼之;賜長子小濱以筑登之位;又宇那札、小濱、其妻鍋三人,各賜絲綿二把。

天使臨國,冊封王爵。冊使翰林院侍講全魁、編修周煌充正副使,坐駕寶舟,六月初十日,與接貢船一齊五虎門開洋。十五日,収泊姑米山仲里間切真謝港。十八日,王遣御書院向廷器【浦添里之子親雲上朝孝】、長史魏獻芝【牧志親雲上】賫帖禮物,詣姑米山。請冊使安【事竣,以七月初四日囬朝。】。二十八日,又差平等側毛彩清【座喜味親雲上盛長】、中議大夫毛如苞【和宇慶里之子親雲上】賫具禮物,赴姑米山,復請冊使安【事竣,以七月初九日回朝。】。於二十四日晚間,颶風大作,封舟難以維住。於夜之寅時,繩索扯斷,擱壞于真謝黑礁。兩冊使即捧詔勅、幣帛登岸。自文武員弁以及兵丁、梢役,亦皆上岸無恙。七月初一日,王以封舟之壞,一面命法司、紫金大夫等官徃姑米山,督率諸事,併具禮物,請冊使安【法司馬宣哲·宮平親方良廷、紫金大夫阮為標·與古田親方承命為使,於是七月初三日霸港開船。因無順風,暫泊座間味間切與邊名浦候風。初五日本處開船,遇對頭逆風,駛入座間味喜瀨浦暫且維舟。初七日夜之寅時,封舟駛過此處。法司等官即另駕小舟攏近封舟,遞國王名帖、禮物及本欵手本,以達國王差來督率之意。次日早間,本處開船。夜之亥時収入那霸港內。】;一面另備船隻,遣向成訓【仲田里之子親雲上朝知】率領梢役,自那霸開駕,泊馬齒山座間味間切喜瀨浦。初四日詣姑米山。初七日,請天使登舟,隨即開駕。初八日至那霸港內。王遣尚承基【具志川王子朝利】於港口迎接封舟。【查舊例,無遣王子以迎。茲因貢使報云:奉禮部諭,此次未遣按封大夫,俟封舟入乎國境,則當遣大臣迎之,方為合禮。故遣王子而迎焉。此外委員請安皆如舊例。】王亦親詣唐船堀前迎恩亭,恭迎使節,虔請聖安。【迎恩亭者,本在過堂崎也。因其狹小,故於唐船堀前權造焉。冊使曾在閩,諭貢使曰:「冊使封國之日,國王親迎使節,躬請聖安,為合禮也。前封差法司官迎詔勅,不合禮也。此次自出京之後,所經之地,大小官員皆有親迎之禮。至福州,亦有都撫兩院以至於庶官皆詣洪山橋,恭請聖安之禮。且於冊封朝鮮、安南之時,二國世子亦行親迎之禮。惟琉球無行,甚屬不恭。爾等達之國王,舉行此禮。」使以此奏王。王行親迎之禮。】既而王待天使七宴禮竣,冊使于九月二十六日捧節登舟。王臨那霸,恭送節印。十一月初七日,封舟解纜,而風不順,仍回霸港。厥後因西風勁冽,莫能開洋。至二十日,仍請冊使下船入館。至於遊擊船,本偕封舟船一齊開洋,至六月十四日亦幾近姑米山。然以風波之險,不能前行,掉頭飄流。至二十七日飄入溫州港,而本船壞矣。因以置訪是處,則復囬福州。另駕一船,于九月初四日福省開駕,十二月十一日始到霸港。十五日,遊擊登王城,請王安,併賀膺爵。王請入南風殿行禮相見,既而令攝政尚宣謨【今歸仁王子朝義】陪坐宴待焉。翌年正月十六日,王請遊擊於南風殿御番所相見,禮畢,亦命攝政尚宣謨【今歸仁王子】陪宴。又令樂工為之歌舞以待之。於二十八日,封舟與遊擊船依舊登舟,王亦臨那霸,恭送節印。三十日,封舟開駕。又無順風,是晚収入馬齒山安護浦拋椗灣泊。二月初四日早間,本處開洋,十二日到閩。【冊使繫舟於安護浦之音信,二月初一日報到王府。理應具禮物以請安。隨於初四日,王遣御書院當毛文龍·伊野波親雲上盛周、署長史蔡功熙·具志親雲上等齎禮物以行。而封舟於是日早間開洋,不相及矣。差官等於十一日回朝。】[2]

天朝改賜御印。御印前以清字、篆字互用。今單鑄篆字賜之,其舊印仍交冊使捧囬。【先于乾隆十九年,布司咨稱:從前所賜王印,以滿、漢字交鑄。此次奉旨,單鑄漢字,俟冊使到國日賜之。其舊印可令畫其圖十張送之本司。王依其言,於甲戌年送之。】[1]

王受封,謁崇元寺。王受封,以丙子年八月二十八日照例詣崇元寺,行謁庙之禮。

謁圓覺等寺。十二月十九日謁圓覺、天王、天界三寺,燒香行禮。

冊封正使全魁樹碑於至聖庙。

又樹碑於天后宮。

又於瑞泉之上樹碑,題曰「雲根石髓」。

冊使建天后宮於姑米島。封舟在姑米山破壞之時,通船幸賴菩薩靈佑,得以活命。可知菩薩之靈,徃徃於危險之際,救難濟生者無窮,故中國各處皆崇祀焉。今夫真謝港群船出入之洋,吾欲於彼處建立天后宮,以酧救生之德。望國王亦捨銀,共建神宮等因,二冊使既達之於王。而又以工費銀一百二十兩及匾字對聯二付送之,其副使內司九人亦送助銀三十七兩二錢。王於乙卯年命建天后宮於姑米山,而其神像購之於閩。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安奉其宮。

六年,王受封,謁文庙。王已受封,擇吉於丁丑年四月初四日謁至聖庙行禮。

始設漢文總師。原是役職,總理司【惣役】、長史遴擇大夫等官能文者二員,請憲令、編修表奏公文之類,兩年交代,不賜俸米,亦不舉其功。因無學其文者,遂文力漸衰。若恐粗表奏,而致進貢之患。始請置教文總師一員,給俸【米五石、雜穀二石】,又敘其功陞官。置其候補【寄役之類】二員,相幫辦理教學諸生,庶永無表奏文之弊。乃以鄭宣猷【根路銘里之子親雲上】為是官,金節【手登根里之子親雲上】、梁廷樞【龜島里之子親雲上】為其候補。

改題啟聖上神牌。啓聖公神位,原是奉書啟聖公孔氏神位。冊封副使周煌有咨達王上,其神位併祝文應改書啟聖王叔梁紇。總理司【惣役】、長吏議請,應如周煌所咨改題,不啻尊敬啓聖王叔梁紇,即位尊至聖先師。王上依議。于是改題曰啓聖王叔梁紇。

七年,獎八重山國吉孝行。八重山仲間村國吉仁屋為人,天性至孝。不幸母早死。父粟國乃告國吉曰:「我聞男不六十不得鰥居。今吾年方五十二,若妻不在,衣服製浣,總是不便。由是吾欲再娶。」國吉奉父命,即夾媒前行本村於佐家,妁媒其女加以志。他不肯應承。國吉見父掛念不忘,子心何止。再遣媒強勸,他遂應允。父子不堪歡喜,即擇日為婚。其後加以志生得女子,名曰鍋真牛。及三歲,母加以志早死。父粟國見幼稺之女,悲惻無疆。國吉夫婦朝夕侍坐,安慰父心,亦受妹鍋真。既及成長,厚備粧奩,嫁于村人。此時父粟國衰老發痰,且腰痛。國吉供火具烤火。朝夕食物外,或黑糖,或萬金丹,或泡盛酒。從父所欲而奉進外,或奉公入山林,或徃田圃,見得父所嗜田蟹,及時物菓實等,即星夜携回進之。由此村人觀感其孝行,將他父之所嗜品物送與國吉,使進其父。其父年至八十二歲發病,食物不進,欲吃小硨渠【俗叫安左加以】,雖冬天寒而不畏惲。即徃海邊,取而進之。即喫之,病愈。國吉孝行如此外,又自身或耕耘田畝,或作工匠。又令妻勤家業,遂貯積資財。見兄弟妹不足即助之。又與村人、親戚相待和睦。不意父染病辭世。俗未有龕餙,只下臺葬之。國吉新造龕具,為出葬礼,其墓始用砂灰塗之。又其後朝晚飲食,必薦神位。又年囬忌及佳節,祭掃不懈。惟所有龕與之于村,使村人得備葬之餙。國吉之行亦如此,由是蒙褒,賜黃冠位,併絲綿二把;賜妻絲綿二把。

夏六月二十八日,龍作暴風壞屋。此日申牌時分,忽有暴風急雨。不料龍風從北谷郡桑江村丑方飛過川原時,一家併戊土樹為此龍所捲,擲棄村南三十間許。

八年,新造加良川石橋。下儀保存加良川有一小川,無貴無賤,皆踏處所有石頭,常為徃來。至近年,其所舖石為雨所破,難以徃還。由是,主上命毛自煥【佐渡山里之子親雲上安因】等新築石橋,為徃來之便。

春三月,怪星見。此夜有怪星見于辰位。由是御番頭官將下庫理當官轉達于明王。其星圖見于下庫理日記。[1]

夏四月五日,異星見。此夜有異星見巳午位,及下庫理當官轉達于明王。其星圖見于下庫理日記。[1]

天妃宮改稱天后宮。天妃曾歴受封,稱天后。然本國不知之。至此年,始改稱天后宮。

改孔子啓聖庙號。今番改庙號曰文庙,又曰至聖庙。又改祠號曰崇聖祠。

牝馬生角。首里汀志良次村有仲村渠筑登之,其家喂養牝馬一疋。已及三歲,其前左足五寸上生距,恰如羊角,長五寸。

九年,大地震。三月二十九日夜丑時,城牆內外共五十七處被地震倒塌。四月十五日,又地震數次。

古関和尚奏該天德山號,併設禪鑑禪師木主。天德山龍福寺古稱補陀洛山極樂寺。至於後世國朝,出令改曰天德山龍福寺。因令芥隱和尚居守於焉。本年三月,准其住僧古関和尚奏請,改其山號仍稱補陀洛山,併設禪鑑禪師神牌,安奉寺內。

十年,伊江、宮古兩島大雨殷雷。二月十一日巳時,伊江島西江村赤頭【官名】並里仁也之家被雷打破,樑旁出火。滅其火視之,惟打壞榱桷一株,而無形影。又四月十二日未時,宮古山多良間島塩川村人民名慶次者,行年十九歲,在途被雷打死,其肩上有燒痕處。又於十六日午時,多良間島池間村蒲户【時年五十六】之屋榱桷一株、大柱一株,被雷打斷兩截。

大里郡玉城一胎而產三子。大里間切稲福村玉城仁也之妻,四月二十九日卯時,始生一女名亀。亥時又產二男,一名蒲户,一名三良。

知念郡遷番所。本年七月二十三日,本省檢者、惣地頭,仝聞得大君御殿大親等題請,本省城內地勢尤勝,乞准遷其番所于城內。王允之。

賜粟宮古島慶佐。原來慶佐【人名】夫妻二人養一穉子,遠離鄉村,構屋居之。峕九月十八日,有中國難人漂入浦底濱,徑向慶佐屋進來。慶佐見其飢渴之色,延入屋內,與粥食之,充其飢渴。蓋慶佐僅偕其妻與穉子,僻居草野五人之地。倏見異服異言之人,則宜驚惶無措。而乃撫䘏如此,其志可嘉。故獎賜粟一石五斗,以表厥誠。

高嶺郡遷番所。因本郡屋古村遷于嘉多志川上原之地,其番所離村甚遠,殊屬不便。十一月二十九日,准其番所徙上原之區。

具志川郡宇堅、江洌、宮里三村遷址。宇堅村在天願川原外,里水不灌溉乎田圃,甚為不便。因此准遷于後川原之地。江洌村本在城原【地名】,宮里村在石大那原之地。前年以其風水不利,故遷江洌于多路喜原【地名】,遷宮里于當原之地。然邇來故墟地勢轉善,且里水亦灌注田圃。故於十二月二十五日,仍遷各村于各故墟。

十一年春二月,定按司未繼統者亦備出使。各按司未繼承統者,原無奉差之例。今始定,雖未繼統,亦均備出使之選。

夏六月,加御近習相附。法司以御近習所事繫人少,加其三人,無俸而協辦之;後考其功,或順陞本官,或另授別職等因奏王。王上允焉。

冬十一月,東苑【俗稱御茶屋】復設剃髮苑守。東苑筆者,始於雍正十二年,設置二人。今減其一人,而立苑守一人。其苑守復為剃髮改粧,晝夜俾其守之。其筆者限周年而替換。

十二年春正月,越來郡遷邑。本郡安慶田邑,每遇大風,吹損房屋,不堪屢修。兼日用泉水亦遠隔川河,每當風雨,難以徃還。且民居地狹,生齒日繁。誠恐無處可居。今夫竹口原地廣泉多,又無風雨之憂。且里水亦灌溉乎田圃。由是准遷其村于此地。

二月,獎賜馬元亮·國頭按司正實乳母百歲。馬承基【國頭按司正方】及與中,將其乳母於户年屆百歲,稟明于廷。故賞絲綿二把、棉布二端。

冬十一月,定每年正月朔望行香于圓覺、崇元、廣嚴、長壽等寺。古者,每值王正朔望,必行香【即社參也。】于此數寺。至雍正七年停之。今定,仍行舊禮,是為定例。

十三年秋八月,高嶺郡屋古邑曰大里村。是村原稱大里,後改之曰屋古村。然改名以來人民漸困,且其聲音不雅。於是酋長具奏,復改依舊名焉。

冬十月,定八重、麻姑兩島士家准戴綠冠。古制,兩島士家子孫結欹髻,許戴赤冠或綠冠。於雍正壬子年,始定未職者不得戴之。至于是年,兩島各監撫使及透明等,以兩島任職頂缺無期,鮮有就職者,故其無職者雖至老而不冠,則與民家無別。請如舊制,凢士家子孫許戴綠冠,以別上下尊卑等情陳言。法司據之奏王。王許之。

十四年春三月,以內府廚房改造層樓。王命以其廚房改作兩層樓,而其樓下仍為廚房。令向克寬·大山里之子親雲上朝堯為之董率而成之。

夏六月朔日,始定唐榮諸役限期頂缺。原是,唐榮諸役頂缺無期,邇來生齒浩繁,而役數却少,至老而不就職者亦多。故令唐榮諸大夫酌議,可否限期替換。諸大夫各陳意見,因令御物奉行會同申口官再議。其覆曰:「講談師與讀書師及通書併其相附役,本自習熟各有其能,隨用隨辦。應限二十四月而替換。至于文組寄役與漢字御右筆相附,專掌表奏,其職雖重,而各有頭目為之董率。應限三十六月而替換。其餘長史、文組師與漢字主取併其御右筆,宜如舊制,勿庸限期。應於諸役頂缺之時,着令各頭目與前任其職者五六人立為主考,當面考試,仍令唐榮司長史加考,然後舉之。則諸生益勵勉,各精其能,而限期替換,則人易食俸而無怨矣。」法司據議具奏,奉命依議。

秋八月晦日,准八重山新營真榮里邑。八重山監撫使及頭目等,以平得村近來民窮財之家鮮積蓄,每遇水旱,多欠年賦。是由地方官廣廓常耕於二三里外,離村甚遠,徃還費時,以致勞倍而得少也。竊惟其村人口已滿二千四百餘人,事亦浩繁,有司二人不能董治。乞將人丁、田地均分一半,新設一邑,名呼真榮里,立與人、目指各一人為之督率,則邑民富足,庶免拖欠之患等情陳言。法司據情具奏。奉命依議。

九月初十日,復定御醫相附頂缺無期,而廢其寄役。御醫相附近定週年替換。然屢有不便。請如古制,頂缺無期,而其每夜直入御書院與聞得大君御殿,則同御醫輪班而勤。至於聞得大君御殿,令其晝夜守直。而其寄役,宜應廢除等因具題。奉命依議。

題定納殿誥醫專令見在御醫相附而任焉。納殿誥醫六人,俱皆廢之,專令見在御醫相附三人而任之,亦限週年替換。年俸國儉之間,與諸俸一併减之,每年賜二石五斗等因具題。奉命依議。

題減鑾輿夫【即御轎夫也】三人。舊制,鑾輿夫三十人,分為三班,每班十人。內選一人為頭目,六人為之供役,其三人為勢頭方當差。今應減其當差之輿夫內三人,共計鑾輿夫二十七人為定數等因具題。奉命依議。

冬十月十七日,題設納殿醫者寄役三人。御醫等僉稟曰:「納殿公務浩繁,惟誥醫三人不能辦理。乞賜設立寄役三人。」國相、法司據稟具題。奉命依議。

十一月朔日,始定為法司者許戴紫地浮織冠。前奉王命,為法司者其任匪輕。宜於授任之時,許戴紫地浮織冠。從今以後如前命,永為定例等由具題。奉命依議。

題定法司官許坐官轎。【即安駄也。】古制,欽授法司,然後具題,而坐安駄。請自今以後,即授任之時許坐安駄等由具奏。奉命依議。

十二月二十三夜,八重山大雨殷雷。八重山監撫使與其頭目等申報,本島雷猛雨暴,於夜之亥時,雷落平得村仁志摩【人名】屋中。家人驚慌出視,不見踪影,只見其屋右角出火,高聲叫喊。四隣齊集滅其火焉。後查屋裏柱一株、榱一株被雷打碎,別無所傷。

十五年,復定老人、病人許服色襪。准諸士、百姓者,不論在公在私,皆許用水色、玉色形付布襪,以為保養。今定雖私居之時,亦除白色、淺黃色、薄土器色外,其餘各色,非朝庙行礼之時,則不論老者、病者,即諸士、下者皆許服焉。

夏四月二十六日,創建惣橫目役。今國中嚴行儉約,是以首里三平等,每平定立惣橫目各二員、中取各三員、筆者各六員;久米村立惣橫目三員、筆者四員;那霸四町,每町立惣橫目各二員、筆者各二員;泊村立惣橫目二員、筆者二員。俾其廵行轄村,觀風正俗,以杜犯法者。

五月朔日,准遷讀谷山郡瀨名波村于高志原。瀨名波村地土雖肥,然其勢溛下。每遇大雨,水聚不漏。且播種被水淹枯,又無所貯糞。況井在遠處,甚屬不便。夫高志原地方,其土磽瘠,井在近處。且風水亦善。故准其所請,遷于高志原。

二十三日,越來郡宇久田村沛雨殷雷。太工廻村農民三良,與美里郡高原村島袋筑登之親雲上男子三良,共構野莊于宇久田村於無帝伊知也原,以為稼穡。此日俄焉大雨,雷落其莊,連人被雷燒死。

二十九日,題請准繼唐榮總理司統者,减其知行高十石。古制,續久米村惣役之兆者,賜知行高五十石。今以異於諸例子,題准减其十石,而賜四十石。

復定按司未續父兆者,仍旧停其奉使于外。邇年始定,按司雖未繼統亦令其奉使出外。然甚有不便,使者應如旧制,停其奉使于外,而令其在國奉公。

秋七月二十三日,因久米嶋修其廢地而納米粟,獎賜有司。久米島具志川郡所有加佐志原地區五千六百餘坪,川場多慶原地區四千八百餘坪,久為水潦,不能耕種。爰通溝【其左右鑄石為防。】于海,又注其水于洞中,以為耕種。乃得粟三十餘石。又瑞知與原及志由密原地區,凡三百九十餘坪,崩落于海邊,以致其傍二千四百三十餘坪之地水灌而妨耕。于是修其壞圯,砌石為畦二層,濬溝注水,乃得粟六石餘。又以大田、兼城、嘉手苅三村野路之土崩落於田圃,不惟妨耕,且人馬難以徃返。是亦築石為畦二叠,以修其路,以治其圃。乃得粟三斛餘。又以兼城村大溝、中溝久被大雨所壞,由是長田原、平等田原約有三十石區、友那邊田原、講帝原、久波田原亦十石餘區皆不能灌水養水。於焉修厥溝道,使水順行,乃得耕種。此皆前任在番毛培基【新城親雲上安稠】飭令彼島夫地頭上江洌親雲上、耕作當仲間筑登之等為之督率,以修整其壞,永為萬民之福,其功可嘉。是以在番新城親雲上賞賜上布二疋;地頭上江洲親雲上賞賜勢頭座敷位;耕種當仲間筑登之賞賜黃八卷位;大田掟上江洲仁也、嘉手苅目差糸數仁也、濱川目差與那城仁也、耕作當米次仁也、前任仲地目差仲松仁也、船筑仲兼久仁也、前任仲村渠目差濱川仁也、造船工玉那霸仁也等十人,各賜筑登之座敷位;船筑大城仁也、知念仁也、幸地仁也、樽知花、蒲户與那霸、嘉那前田、武太當間、仁牛當間等八人,各賜赤八卷位。[1]

二十七日,始分設田地奉行職。高所事多人少。今加增座敷奉行三員、大屋子三員、筆者三人,俾其懲勸諸方農務,名田地奉行。其奉行給俸八石,勤職五年;大屋子給俸七石,勤職五年;筆者給俸六石,勤職三【所有親方奉行、座敷奉行,仍稱高奉行;而其親方勤職週年,座敷奉行併大屋子勤職兩年;筆者順進大屋子,但其親方兼領田地奉行職。】

八月十五日,准宮古島新立仲地、長濱、前里三村。彼島在番及頭目,以其伊良部作、和田、池間三村生齒浩繁,母村已滿二千餘人,事亦多繁,有司二人不能董治,恐其百姓怠耕就困。乞准將其三村人丁各分一半,新設三村,一名仲地,一名長濱,一名前里村,而又各立與人一人、目指一人為之督率等情具稟。法司據情具奏。奉命依議。[1]

准以納殿誥醫移置于下庫理當所。納殿人多屋狹,無棲醫處。且其醫每於禁中有事及諸方有急病之時,必稟下庫理當所,然後得以招之。故准移棲其醫于下庫理當所焉。

二十二日,因宮古島東仲宗根與人、長間與人勸民革俗,獎賜物件。多良間島水納村隔海三里,其地窄狹多沙。且百姓荒蕪農務,而欲漁獵以營年貢。是以人多漸困,拖欠賦米約有七石餘。時東仲宗根、長間二人勸勵民心,盡力農業,以完其欠。且以其村自古惑虛説而嫌修墓,人死,則不擇地而埋之。又不知喪祭之禮。二人招聚村中老幼,叮嚀教之,始築一墓,合葬各處所埋之屍,以旧葬之地變為耕田凡八百六十一坪。又教備由報來。法司據之奏王。獎賜其二人掛物各一幅、絲綿各二把。又垣川村耕作筆者下地仁也、杣山筆者平良仁也、仲筋村耕作筆者高江洲仁也等三人,隨彼東仲宗根、長間二人同為勤勞,故獎陞赤八卷位。

二十八日,准遣御儉使于宮古、八重山、姑米三島,以正田地。宮古島頭目等稟曰:「昔遣御儉使以來,歴年已久,制度混亂,風俗變頹,百姓荒業,年欠貢賦。且自明年加輸三度夫錢米,恐其百姓不能承辦。請遣御儉使正理田地,革化風俗。」因令御物奉行會同申口官確議,其覆曰:「今國中嚴行儉約,遣其檢使雖屬不便,然田地混雜,農業荒怠,則萬民之困苦必矣。應遣儉使以正之。又八重山、姑米山雖無祈請,亦應徃正舊制可也。」法司據議具奏。王命向文源【漢那親方朝昌】為之使焉。【九月十九日,漢那親方稟稱:宮古島、八重山各隔海路,若以明年秋起程,而於後年夏內兩島事竣,復到姑米,料必難矣。請准于來春起身,庶無滯悞奉命。准其所請。】丁亥三月二十一日,那霸開船。二十七日到宮古島。公務已竣,十月十五日彼島放洋,此日到八重山。戊子六月初二日,彼山開洋,要徃救米島。因風不順,駛至本國。已及三月十六日,那霸開船,次日到久米島。公務全竣,五月二十七日囬國。[1]

九月十六日,准遷摩文仁郡米次村于其故墟。米次村于乾隆十二年間遷于後原之地。奈其地凹窊,每遇大雨,水聚不漏。此次浸倒人屋四橺,溺死畜類,漂失家伙,凢歴七日其水方退。誠非可居之地。且旧村前米次當原地方,本為肥善。然遷村以後,里水不灌乎田圃,厥土痩瘠,殊屬不便。故准其仍遷于故墟。

創造唐紙、印金紙、縀子紙。首里大中村無譜知念筑登之親雲上,始造出唐紙、印金紙、縀子紙,以備國用之未備。因此停止寄貿于他國焉。[1]

十六年春二月二十九日,准遷美里郡渡口村于加那波川原。渡口村原來生齒不繁,人屋常被勁風吹損,未免修造圍村。群樹不見茂榮,且井在遠處,甚屬不便。夫加那波川原井在近處,且村水流入田地,有利於耕種。又無風患,風水甚善。故准其所請,遷之于加那波川原。

准遷浦添郡仲西村于外間原。仲西村當宮城川流水所冲料必風水不善,自古生齒不多。且井在遠處,甚屬不便。夫外間原地方近于首里、那霸,況井在近處,風水亦善。故准其所請,遷之于外間原。

三月二十七日,褒賞小祿郡大嶺村松川親雲上孝行。松川親雲上秉性純孝,嘗為西掟,轉陞夫地頭。戊寅年,又為小橫目役。其父母年各八十餘歲,松川事之盡孝,出入必告。其家近于馬場,人多會集。松川念老親待人辛苦,別造房屋,使父母安居。令弟喜屋武筑登之侍側。至于日用飲食,必問其所好以進之。且每年以米托酒家造酒,以為供奉。寒則供火箱以溫之。且養蠶桑,以供之帽,以其所剩之綿分與親戚老者。二十年前,父染眼疾,療治不痊,遂為瞽盲。松川定于每年五月初四日泛舟江流,彈絃唱歌,以樂親心。乙酉年,父染重病,松川夫婦求醫進藥,晝夜侍側,留心調養。奈因年邁,飲食少進。松川自行療治,其病全愈。其母嘗為大嶺村女祝者,有御祭與朔望及諸方參拜之務,年老難行。松川備簥乘之,以為徃還,是以禮節無缺。至若松川行路之時,見路上有小石,則恐老弱與妊婦踏跌,而採拾以除之。且甲子年以來,大嶺村百姓十二人年稅不足,皆欲賣身以納之。松川聞之,意謂許多百姓賣身于他方,則靡但一村衰微,父母妻子亦皆離散,甚屬堪憫。遂發金買之。平日使之以道理,勸之以農業。且怜其無配,為之求妻。不數年,皆得贖身,而各之門户。至於奴婢,亦擇偶成嫁。是以奴僕視松川夫婦猶父母。且大嶺村有神名呼和良伊喜由,其宮以茅蓋之。又近海邊,每年不堪修葺。松川與村人相議,以瓦改修,而其工錢松川捐其一半。且小祿郡栽落地生不多,每值公用,則徃他處貴買繳之。松川勸人播種,自此落地生蕃息廣衍。且于山野植松木千株、鉄樹二萬餘株,以防饑饉。每遇凶年,則分與親戚、隣里,以救其命。檢者、兩總地頭、田地奉行等以其孝行轉詳具題。王上嘉之,賜座敷位併上布三疋。

褒賞小祿郡宇榮原村金城親雲上孝行。金城親雲上賦性篤實,才能過人。直擢南風掟,順陞首里大屋子,兩授夫地頭,轉任地頭代。其為人也,善事老父,寒則溫之,暑則凉之。衣服飲食從父所好,家事皆從父命而行。不啻妻子感化,他人亦觀感興起焉。其父享年七十八而終。且夫金城之於奴僕也,分與己田,又給錢五十貫,以為搖會。【俗稱寄合】未數年,各得贖身。奴僕有急則周之,是以奴僕亦盡心力而事之。至於大宗家極貧,不得承祭先祖,所有家寶不得不賣。金城意謂自家祭祀雖備豐饒,先人之心豈肯安乎?遂發錢八百貫以助之。一門亦皆感其心志,各隨力量以周之。由是宗家保其宗祀。且村中每值分理田地與山野之時,必費人工。金城曾於改正經界之時,學習竿入針圖之法,分地肥磽,筭其坪數以登記,故無費力之憂。又抄竿入帳,以其原名之內,今時不用之小名,悉以硃筆記之;於探經界之時,循其硃記而正之。且于刈稻勘定穀米之時,亦循其帳而行之。由此費用减而利郡多。又村中取拂帳,自古未嘗校清,其開銷不明,百姓懷疑。金城悉校其帳,逐名歸欵,使百姓逐一知悉。因其處事若是精謹,故凡村中所賣雜物錢每年存三百貫,以此塞乎村中公用;其餘皆授村中,俾供諸用。且村中素無規模帳與諸費定例帳及締方帳、公用帳。金城新造其帳,然後諸事得無滯悞。又每年筭沠貢賦多有難辦者,金城照名寄帳,筭定貢賦及租稅米之數,扣筭定例出物之數,立案定規,從此以後無費人力。又以宇榮原村百姓地之內有崎原地方,遠在海邊而碕礒,風旱甚強,五穀難熟,甚屬不便。已於癸酉年為一村公地【俗稱浮地。】,俾人受之,每年収其稅錢三百五十貫,將其稅錢低利而借之于村中欠債高利者,使還其債。其所借之錢至癸未年俱各還清,共有一萬零五百餘貫。以二千二百貫買仕明地;八千貫授于村中,以其利息為搖會,丙戌年共収會錢一萬七千八百三十貫文。以其每年所納所之公地稅錢三百五十貫文徒貯村庫,甚屬耗折,故為搖會。至丁酉年,該収會錢壹萬五千二百余貫。夫金城不惟孝行超群,且一鄉風俗亦為淳美;郡中諸事又為善便,厥功不小。是以檢者、兩總地頭及田地奉行等以其善行轉詳具題。王上嘉之,賜座敷位併上布二疋。[1]

十七年春正月二十二日,准遷知念郡安座間村于汀敷原。安座間村原來人不堪病,民不繁榮。且廢田成籍,以致貢賦不足。本村素自有泉,若就泉作田,不惟水灌本田,且天水田亦得利。然另有地方名曰汀敷原,其地田圃得便。且井在近處,風水亦善。故准其所請,遷之于汀敷原。

二月十二日,始定每年清明之節上謁玉陵奉祭。上欲每年清明時節謁先王之陵奉祭,特諭法司議奏。法司遵令,御物奉行、申口、諸大夫會議,兼并其議題奏。上依議,每年清明初日謁玉陵,照祭寢廟之例,供御三味物三通奉祭。至次日,亦謁極樂陵,供御三味物一通奉祭。又清明初日,國母、王妃謁玉陵,供御香、御花酒奉祭。次日,恭遣座敷大親齋御香、御花酒詣極樂陵奉祭。以上祭典,俱著御書院辦理。

三月朔日,詔定諸王子之夫人各揷金筓。諸王子之夫人曾封列翁主位,尚揷銀筓。此番詔定各揷金筓。因自此次,始發帑金,造筓頒賜。

夏六月初九日過午時候,大地震。王城之石牆數十个所併三个寺、玉陵、極樂陵之石牆,處處為地震所壞。其外諸方亦有損所。且地震已止,潮水不常,或二三尺許,或三四尺許,揚入內港,再三滿退。比及未刻,潮水恬靜。至慶良間島內座間味、阿佐兩村海邊之田園處處併民屋九家被波所損。

二十六日,因王殿修完,主上自大美御殿遷于新殿。

二十九日,准遷座間味郡阿佐村于古村。阿佐村地方窄狹,前已准遷于大濱原。奈人屋常被勁風吹損,且其村都屬沙地。此次過大地震,波浪大揚,處處被潮水,所牽五家亦為波所倒。且地震以後,井水亦鹹。故准其所請,遷之于旧村。

秋九月十五日,准八重山慶田城付西表首里大屋子改名西表,西表付慶田城與人改名上原。慶田城、西表兩村役人,于慶田城之內祖納村一處設立公所辦事。奈事務遲滯,因此西表役人於西表上原村設公所辦事。夫慶田城津口不少,每有飄風船隻,於此應付。故准其所請,慶田城西表首里大屋子掌管改名西表,西表附慶田城與人掌管改名上原。

十六日,准遷南風原郡山川村于川田原。山川村風水不善,漸漸衰微。夫本村里主地內川田原風水最善,且村水流入田地,有利于耕種。故准其所請,遷之于川田原。

冬十一月二十三日,准定宮古、八重山惣橫目役賜俸各五石。宮古、八重山兩島諸凢上納與百姓對筭不清,以致百姓窘困。因此曾已每島各立惣橫目二人,【給夫六人,無有俸米】使之稽察,尚未見其效。所以然者,由致仕老人掌之之故也。且至近年加輸出米、出銀,百姓極至困窮。若非擇人而授職給俸而勸之,百姓不免依旧困窮等由,御檢使詳情。故准其所請,賜俸各五石,使其隔二年上國以報島內百務之善否。若果有功,舉之直為頭役。且其職交代之時,選首里大屋子與人內有能者授焉。

十八年春三月九日,沛雨殷雷。此日大雨,雷落於東村故仲村渠筑登之親雲上後家之市屋。其棟壁少破,家人無傷。

三月十日,准御八卷組改稱御八卷組主取;同日新設御八卷組相附一人、細工一人。御八卷組之務,一人難以承辦御用。故加立此役。

四月朔日,褒賞金城親雲上善行。金城親雲上,乃小祿郡宇榮原村人,自幼有志。兩親冀其成立,令其學習書筭。金城曾為文子,轉而服役惣地頭。奈家業素貧,兼母甚弱,將父一人之力日食難續。因此金城下班之時,晝則耕作,夜則彈棉,以為食。兼奉公直登西掟。自此順陞惣耕作當、夫地頭,轉任地頭代。勤職多年,毫無誤失。祖母、兩親俱各安心,衣服、飲食從其所好。家事皆從其所命而行。祖母享年九十四,父享年六十五。今母雖年及八十五,自壯年染脚病,不得外出。金城憐之,常以悦之,不啻一家興孝。他村人亦觀感興起焉。且夫小宗家有大城者,曾染眼病,未幾而歿。妻子皆欲賣身。金城聞之,發錢千三百貫,不使妻子離散。且正月、七月併遇佳節,亦發錢助之依之,宗家完備祭祀。又大宗家有具志筑登之者,因年不熟,拖欠賦米。金城為之借錢八百貫,以完其欠。且將金城之力償還其所借之債。不但此而已,具志抱病,費用甚多。男子雖為文子,遂賣身。金城為之鼎力,發錢四百貫,使其贖身,男子如旧任職。至於奴婢,亦親愛之,分與田園,使各自勉業。且奴婢嫁娶,亦發賜財貨,俾其婚姻。是以奴婢各自盡心勉業,及早贖身。奴婢之內,八人俱免身價,十人皆免半價。是以奴婢視金城夫婦猶父母。且村人勸農休遊之時,自乙丑年以來年年給米五斗。農人感恩,盡力農畝。夫金城于村,可謂善便。且庚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