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喜志 » 法喜志全文在线阅读

《法喜志》法喜志卷二

关灯直达底部

氷蓮道人 夏樹芳 輯

寤斗居士 馮 定 閱

陶貞白

陶弘景。字通明。丹陽人。母霍氏。夢天人手執香爐降其家。有娠生弘景。宋末為諸王侍讀。齊永明中脫朝衣挂神武門。上表辭祿。公卿祖征虜亭。供張甚盛。朝野榮之。止句曲華陽洞天。築危樓三層自處其上。百應遂絕。間一聽吹笙而已。庭院皆植松。每一聽松風。欣然自樂。與梁武帝有布衣舊。即位後手詔召之。弘景畵兩牛。一散放水草。一著金絡頭紖而策之。帝笑曰。此何減莊生龜臾尾耶。乃罷不復徵。而朝家大事無不取決。帝每得弘景書。必焚香盥讀。尚書令沈約以下。皆屏師資之敬。時謂山中宰相。甞建菩薩白塔於三茅山。又夢佛授記。名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臨終不用沐浴。以大袈裟覆衾上。弟子遵之。年八十五。諡貞白先生。

荀公普

荀勗。字公普。武帝朝領秘書監。得汲郡塚中竹書。撰次以為中經。列在秘書。自中書遷尚書令。人賀之。曰奪我鳳凰池。諸君何賀耶。泰始二年。勗於洛下造金像佛菩薩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競集瞻禮。

劉慧斐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博學工文辭。起家梁安成王參軍。隱居東林寺。自搆一小園名離垢。時人因稱為離垢先生。與張孝秀同游。相得甚歡。論者謂遠法師後將二百年。方有張劉之盛。

陸佐公

陸倕。字佐公。少勤學。善屬文。永明中。同謝眺等八人。竝以文學親侍。累遷給事黃門侍郎。天監初。與劉孝綽。為龍門之游。甞撰誌公塔銘曰。緒胄莫詳。邑居罕見。譬彼湧出。猶如空現。言無成則。服匪恒倫。坐亡立在。折體分神。動足牆立。發言風偃。徒識靈奇。莫究深淺。

孔彥深

孔淳之。字彥深。居會稽剡縣。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窮其幽峻。甞游山遇沙門法崇。因留共上。遂停三載。因指法崇歎曰。緬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傾盖於茲。不覺老之將至也。會稽太守謝方明苦要之不能致。使謂曰。苟不入吾郡。何為入吾郭。淳之笑曰。潛游者不識其水。巢棲者非辨其林。飛沉所至。何問其主。元嘉初徵為散騎侍郎不就。

梁敬之

梁肅。字敬之。以文辭清麗擢太子挍書郎。修國史。累官翰林學士。學天台教於荊谿禪師。深得法要。以止觀文義弘博。覽者廢日。乃刪定為六卷行於世。有天台禪林寺碑。天台止觀統例。智者禪師傳論。

魏伯起

魏收。字伯起。少機警。能屬文。北齊受禪。詔冊諸文及魏史。皆収所撰。官至尚書左僕射。諡文貞。其譔魏書佛老志曰。生生之類。三世神識甞不滅也。凡為善惡必有報應。漸積勝業。陶冶麤鄙。經典數形。澡鍊神明。乃至無生而得佛道。其言三歸五戒。六道受生。六度進行。及佛真應。不生不滅。舍利塔廟。教化流廣之義。最為深密。

劉溉

劉溉。彥之曾孫。為建安太守。故人任昉以詩寄溉求一衫。溉撿槖中無可贈者。答曰。予衣本百結。閩鄉徒八蠶。官至吏部尚書。家居蔬食。虗室草牀。傍無姬侍。朝夕從僧禮誦。武帝為月致三齋。所得俸祿皆充蔣山二寺。及卒。顏色如生。屈二指而逝。

沈休文

沈約。字休文。婺州東陽人。少為書生。名聞一時。以風流見稱。而肌體清癯。時謂沈郎腰瘦。甞出新意撰聲律以革古詩。後世取則。號曰四聲。立宅郊阜。作郊居賦以自敘。仕至尚書僕射。休文於佛理甚精。著中食論一卷。謂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醲。皆使心神昏亂。而甘芳沉溺。為累甚切。以往古諸佛過中不餐。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後。清虗無事。念慮自簡。在始未專。在久自習。此誠遣累之筌罤。適道之捷徑也。

劉彥和

劉勰。字彥和。東筦人。雅為太子照明所重。撰文心雕龍五十篇。家貧不婚娶。依沙門僧裕。遂博通經論。區別部類而為之敘。定林寺藏經。即其銓次也。中書令沈約絕重其文。常置几案間。凡都下寺塔。及名僧碑碣皆出其手。累官通事舍人。表求出家。先燔鬚自誓。帝嘉之。賜法名慧地。

崔子約

崔子約。五歲喪父。不肯食肉。後喪居喪。哀毀骨立。兄子度死。百日不入房。長八尺餘。姿神儶異。為平原公開府祭酒。與兄子瞻俱詣晉陽。寄居佛寺。瞻長於子約二歲。每退朝久立。子約憑几對之。二人風華鬱然。諸沙門竊窺之。以為二天人也。

劉士湮

劉霽。字士湮。性至孝。十四居父憂。每哭輙嘔血。家貧與弟歊立志勤學。博涉多通。梁天監中。歷位西昌海鹽令。母明氏寢疾。泣誦觀音數萬徧。母病得瘥。及卒。廬墓哀號。白鶴雙翔其側。所著有釋俗語八卷。

元士宗

阮孝緒。字士宗。陳留人。父彥之。宋太尉從事中郎。孝緒年十三。通五經大旨。十六丁家難。入鐘山聽講。母有疾。緒在席心驚而歸。合藥須生人參。入山採求未獲。忽一鹿在前。心異之。至鹿息處果得人參。藥成。母疾隨愈。尚書令王晏來候之。緒惡其人。穿籬而遁。及晏被誅。以非黨獲免。甞以鹿林為精舍。環以林池。杜絕交游。世罕得而見之。御史中丞任昉欲見。輙望廬而返。乃指鹿林謂其兄曰。其室則邇。其人甚遠。繇是朝貴絕於造請。唯與斐子野交好。天監末累召不赴。曰若麏麚盡可參馭。何以異乎騄驥哉。甞著七錄載內外圖書。其六曰佛法錄。既卒。門人諡曰文貞處士。

庾彥實

庾詵。字彥實。新野人。幼聰警。經史百氏無不該綜。性嗜林泉。蔬食布衣。不事生業。普通間召為黃門侍郎不就。晚年遵釋教。宅內建道場。六時禮誦。卒諡貞節先生。

杜輔言

杜[弓*丙*弓]。字輔言。中山人。幼聰敏。家貧無書。寄郡學受業。為時輩所推。魏孝明初。除太學愽士。入北齊。為神武高歡奉使西魏。魏帝見之九龍殿。曰卿精於學佛。聊問經中佛性法性。為同為異。[弓*丙*弓]曰止是一理。又問曰說者皆妄言法性寬。佛性狹。如何。[弓*丙*弓]曰。在寬成寬。在狹成狹。若論性體。非狹非寬。帝曰。既言成寬成狹。何得非狹非寬。[弓*丙*弓]曰。若言是寬。則不能成狹。若言是狹。亦不能為寬。以非寬非狹。故能寬能狹。所成雖異。能成則一。帝稱善。

徐孝穆

徐陵。字孝穆。剡人。仕梁為散騎常侍。及候景宼梁。父士秀被圍。陵蔬食布衣。皇皇然若居哀恤。使齊還。除御史中丞。時安成王頊為司空。權傾朝野。大臣莫敢言。陵劾奏之。朝野肅然。累官太子少傅。陵八歲能屬文。沙門寶誌摩其頂曰。此天上石麒麟也。嘗聽智者講經。因立五願。一臨終正念。二不墜三塗。三人中托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墮流俗之僧。後至唐貞觀間。生縉雲朱家。年十八將納婦。路逢梵僧謂曰。少年何意欲違昔誓。因示其五願。遂感悟不復還家。即往天台國清寺。投章安法師咨受心要。證法華三昧。號智威。

徐孝克

徐孝克。陵之弟。性孝。通五經善屬文。梁太清中起家博士。候景亂。歲饑。孝克養母。饘粥不能給。乃剃髮為沙門。乞食以給。後旌於朝。高宗召為祭酒。每侍宴取珍果。還以遺母。高宗嗟歎。勑所司餉其母。方克托鉢時。有神僧印度。號法整。

李子約

李士謙。字子約。平棘人。幼孤事母孝。其伯父瑒稱曰。此吾家曾子也。宗黨豪盛。士謙獨捨宅為寺。兢兢儉素。不御酒肉。隋有天下。畢志不仕。嘗有粟千石以貸鄉人。值歲祲。對眾焚券。不責其償。明年又大饑。士謙罄竭家資。糜粥施藥。鄉人全活者萬計。或謂之曰。子多陰德。後必昌大。士謙曰。陰德猶耳鳴。已自知之。人無知者。子今已知。何足為德。士謙善談玄理。嘗有客在座。不信佛家報應之說。士謙諭之曰。積善餘慶。積惡餘殃。非休咎之應耶。至若[魚*糸]為黃態。杜宇為鶗鴂。褒君為龍。牛哀為虎。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鄧艾為牛。徐伯為魚。羊祜前身李子之子。此非佛家變受異形之謂耶。客曰。邢子才云。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僕以為然。士謙曰。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皆由心造。木豈有心乎。客不能難。

楊越公

楊素。字處道。華陰人。奇策高文。為一時之傑。累官上柱國。封越國公。雅重佛法。造光明寺。又於華嶽造思覺寺。嘗行道院。觀壁間畵像。道士曰。此老子化胡成佛圖。素曰承聞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變身作佛。胡人方受。是則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乎。且老子安用化胡為佛。何不化胡為道。道流不能對。

張士衡

張士衡。樂壽人。九歲喪母。哀毀渝制。隋末兵起。諸儒廢學。士衡復講教鄉里。太子承乾迎致。謁太宗。推崇賢館學士。太子問事佛營福。其應如何。對曰。事佛在清淨仁恕。如貪惏驕虗。雖傾財事之。無損於禍。且善惡必報。若影赴形。為君明。為臣忠。為子孝。則福祚永。反是則禍至矣。時太子有逆志。故因對以箴之。

孫思邈

孫思邈。華原人。幼聰慧。日記萬言。獨狐信異之曰。聖童也。善老莊。兼通陰陽。推步醫藥。於釋典無所不究。居太白山。隋文帝以國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召至京師。時已老。欲官之不受。竟稱疾還山。嘗手寫華嚴經。太宗問邈曰。何經為大。對曰。華嚴經佛所尊大。帝曰。近玄奘三藏譯大般若經六百卷。何不為大。而八十卷反為大乎。對曰。華嚴法界具一切門。於一切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般若經乃華嚴之一門耳。帝悟。從是受持。盧照鄰嘗稱之云。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詰。

王仲淹

王通。字仲淹。龍門人。既冠。慨然有弘濟蒼生之志。西游長安。上太平十二策不見用。作東征之歌以歸。乃讀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道。九年而六經大就。門人自遠而至者。京兆杜如晦。趙郡李靖。河東薜收。中山賈瓊。清河房元齡。鉅鹿魏徵。太原王珪溫彥博。咸稱北面受王佐之道。大業十三年有疾。聞煬帝被害。泫然而興曰。生民厭亂久矣。天其或者將啟堯舜之運。吾不與焉也。命也。遂卒。嘗為中說以擬論語。其周公篇曰。詩書盛而秦世滅。非孔子之辠也。玄虗長而晉室亂。非老莊之辠也。齋戒修而梁國亡。非釋迦之臯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虗行。或問佛。文中子曰。聖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中國則泥。

褚河南

褚遂良。字登善。錢塘人。貞觀二十二年。太宗宣玄奘法師譯經流布。遂良入奏曰。佛教沖玄。天人莫測。言本則甚深。語門則難入。陛下擁護五乘。建立三寶。當叔葉而秀質。間千載而挺生。陟重險以求經。履危塗而訪道。見珍異俗。具獲真文。歸國飜宣。若菴摩之始脫。精文奧義。猶金口之新開。況天慈廣遠。使布九州。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億劫難逢。不勝欣幸。遂良博涉文史。工楷隷。歷官諫議大夫。兼起居注。太宗曰。朕有不善。卿亦記耶。對曰。臣職在載筆。君舉必書。後受顧命輔高宗。遷尚書右僕射。高宗欲立武后。遂良力諫不納。乃置笏殿陛。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歸田里。其忠鯁若此。

虞文懿

虞世南。字伯施。姚江人。貞觀中。弘文舘學士。圖形凌煙閣。世南崇信佛事。嘗撰疏曰。弟子早年忽遇重患。許設千人齋。今謹於道場供千僧蔬食。以其願力。希生生世世常無病惱。七世久遠。六道冤親。竝同今願。後世南卒。帝手勑魏王泰曰。世南云亡。石渠東觀之中無復人矣。未幾。賦往代興亡詩一篇。輙歎息曰。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皷琴。朕此詩將何所示。令褚遂良持詣世南靈帳。讀畢焚之。冀其神識感悟焉。明年。夢世南進讜言有如平生。因下詔曰。故禮部尚書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純備。志存忠益。奄從物化。良用悲傷。可即其家造五百僧齋。佛像一軀以資冥福。以申朕思舊之意。

孔頴達

孔頴達。字仲達。作五經正義。太宗朝。累官國子祭酒。時釋慧淨。與道士蔡晃談義。晃屢被摧折。頴達心存道黨。謂慧淨曰。佛家無諍。法師何以屢搆斯難。慧淨答曰。佛破外道。外道不通。反謂佛曰。汝常自言平等。今既以難破我。即是不平。何謂平等。佛為通曰。以我不平破汝不平。汝若得平。即我平矣。顧今亦爾。以淨之諍。破彼之諍。彼得無諍。即淨無諍也。

杜克明

杜如晦。字克明。杜陵人。英邁善斷。有王佐才。太宗即位。進右僕射。與房玄齡共筦國政。尊元琬法師之道。嘗詢要法。臨終召琬。願為世世之師。

司馬喬卿

司馬喬卿。河內人。官大理司直。天性純謹。有至行。永徽中為揚州司戶曹。丁母憂。居喪骨立。刺血寫金剛經。未幾於廬墓生芝草二莖。長尺有八寸。綠莖朱盖。日瀝汁一升。食味甘如蜜。取而復生。喬卿同僚數人竝目睹其事。

王子安

王勃。字子安。龍門人。六歲善文辭。麟德初對策高第。授朝散郎。數獻策闕下。兄勔勮皆第進士。有才名。林易簡稱為三珠樹。勃嘗撰釋迦畫像記。維摩畵像碑。如來成道記。皆精金美王。豐贍周詳。

駱賓王

駱賓王。義烏人。七歲能賦詩。武后朝。數上疏言事。除臨海丞。鞅鞅不得志。棄官去。徐敬業討亂。賓王為敬業傳檄天下。斥武后辠。敬業敗。賓王亡去不知所之。當是時。狄仁傑委曲以圖大功。徐敬業慷慨以申大義。而賓王則佐佑敬業者也。或者乃謂敬業反。賓王被誅。謬矣。太平廣記載之甚詳。按。記云。唐考功員外郎宋之問。以事累貶黜。放歸江南。遊靈隱寺。夜月極明。長廊散步。因賦詩曰。鷲嶺鬱岩嶢。龍宮鏁寂寥。第二聯沈吟未就。有老僧點長命燈。坐大禪牀。應聲曰。何不云樓觀滄海日。門對淛江潮。之問愕然訝其遒麗。遂續終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氷輕葉未彫。待入天台路。看予度石橋。僧所贈句乃一篇之警策。遲明更訪之。則不復見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駱賓王也。之問詰之。答曰。當徐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渠魁。辠且不測。因求類二人者函首以獻。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髮徧遊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當時雖敗。且以興復唐朝為名。故世多憐而脫之。

武平一

武甄。太原人。通春秋。工文辭。武后時畏禍。隱嵩山修浮屠。屢召不應。中宗時。拜修文舘學士。

宋廣平

宋璟。字廣平。南和人。耿介有大節。風度凝遠。武后時為鳳閣舍人。每遇事直言。不顧身之利害。玄宗時拜相。清政平刑以持天下之正。中興賢相。璟為首稱。公方為廣州刺史。入曹溪禮六祖塔。誓曰。弟子願畢世外。護**師。祈一祥瑞。言訖。異香襲人。甘傾注。璟喜躍賦詩而去。

房琯

房琯。字以律。玄宗朝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初為桐廬令。邢真人和璞嘗過訪。琯攜之野步。過一廢寺。松竹蕭森。和璞坐其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數尺。得一瓶子。瓶中皆婁師德與永公書。和璞謂琯曰。省此否。盖永公即琯之前身也。父即房融。聰慧好佛。武后時以諫議大夫同平章事。值天竺僧般剌密諦持楞嚴經梵本至。融譯書而筆授之。後流欽州。

元魯山

元德秀。字紫芝。少孤事母孝。舉進士。擢魯山令。秩滿駕柴車而去。天下高其行。遂以魯山稱之。母亡廬墓。刺血寫經。卒諡文行先生。元結哭之曰。公生六十年。未嘗識女色。未嘗有十畝之地。未嘗完布帛而衣。未嘗具五味而食。吾哀之者。以戒荒淫貪侫。紈綺梁肉之徒耳。房琯亦嘗歎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王右丞

王維。字摩詰。開元中右拾遺監察御史。天寶末拜給事中。歷官尚書右丞。與弟縉皆篤志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綵。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與道友斐迪浮舟往來。彈琴嘯詠。留連終日。母喪柴毀骨立。上表於朝。請以輞川地為佛寺。在京師。日飯十數名僧。以玄譚為樂。齋中無所有。惟茶鐺藥臼。經案繩牀而已。退朝之後。焚香獨座。一以禪誦為業。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處一室。屏絕塵累。乾元二年七月卒。臨終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屬朋友奉佛修心之旨。捨筆而絕。嘗作能禪師碑云。無有可捨。是達有源。無空可住。是知空本。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是心是情。同歸性海。

張燕公

張說。字道濟。洛陽人。開元中為中書令。封燕國公。朝延有大著述多出其手。雅好釋典。於鄎國公主碑。手寫金字梵經。嘗問法要於神秀禪師。師曰。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捨父逃走。後著般若心經略曰。萬行起於心。三乘歸於一。知心無所得是真得。是一無不通是圓通。後為湘州刺史河北道觀察使。勤恤民隱有惠政。

嚴挺之

嚴挺之。名浚。以字行。華陰人。姿質軒秀。重交游許與。生死不易。張九齡雅知之。每曰嚴大勁苦。舉進士。累登顯用。天下引領望其為相。帝亦知其賢。欲遂相之。晚為李林甫所抑。鬱鬱不得志。至是豫為墓誌曰。天寶元年。挺之自絳州刺史抗疏。陳乞天恩。養疾歸間。兼授太子詹事。前後歷三十五官。春秋七十。無所展用。為上士所悲。今年九月。寢疾於洛陽之私第。擬卜地於大照和上塔次之西。自分盡忠事上。叨載國史。勉拙從事。或布人謠。陵谷可以自紀。文章焉用為飾。初挺之師事大照禪惠義。深明釋典。及遺葬大照塔次。示不忘其德。見舊史。

李青蓮

李白。字太白。成紀人。唐宗室。天寶初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歎曰。子謫仙才也。言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賜食。上親為調羹。詔供奉翰林。白嘗著西方淨土贊曰。向西日沒處。遙瞻大悲顏。目淨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心往生。是故稱極樂。珠網珍寶樹。天花散香閣。圖畵了在眼。願托彼道場。以此功德海。冥祐為津梁。八十一劫辠。如風埽輕霜庶觀無量壽。長願玉毫光。

李公度

李舟。字公度。為虔州刺史。少以節行自負。杜甫有詩三十六韻送之。代北有豪鷹。生子毛盡赤是也。舟嘗與妹書曰。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識者以為名言。

蘇晉

蘇晉。藍田人。戶部尚書珦之子。數歲能屬文作八卦論。房頴叔王紹宗歎曰。後來之王粲也。常得胡僧慧澄繡彌勒佛一本。晉寶之常曰。是佛好飲米汁。正與吾性合。愿事之。他佛不愛也。

韋蘇州

韋應物。長安京兆人。逍遙公韋瓊之後。李肇國史補云。韋性高潔。鮮食寡欲。所居焚香埽地而座。唐天寶時扈從游幸。永泰中為府功曹。大曆中為鄠令櫟陽令。建中初刺滁州。又刺江州。貞元中刺蘇州。官轍所經。精虔奉佛。與釋皎然為方外友。唐人謂以文字作佛事者。皆影響剽其外廓。惟王摩詰柳子厚韋蘇州三。能深入耳。

李遐叔

李華。字遐叔。贊皇人。中博學宏辭科。天寶中拜監察御史。上疏劾宰相楊國忠姻黨橫暴。州郡肅然。嘗從荊谿然禪師學止觀。荊谿為述止觀大意一篇。包括大部。同時學者散騎常侍崔恭。諫議大夫田敦。更相提唱。潤州鶴林寺徑山之師元素示寂。華撰碑文。其末曰弟子嘗聞道於徑山。猶樂正子春之於夫子也。

杜子巽

杜鴻漸。字子巽。濮州人。出撫巴蜀。遣使詣白厓山請無住禪師入城問法。曰弟子聞和尚說無憶無念無妄三句法門。未審是一是三。無住曰。無憶名戒。無念名定。無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則具戒定慧。非一非三也。曰後句妄字莫非從心否。無住曰從女者是。曰有據否。無住曰。法句經云。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時庭樹鵶鳴。公曰。師還聞否。曰聞。鵶去矣。又問師今聞否。曰聞。公曰。鵶去無聲。云何言聞。無住。曰。聞與不聞。非關聞性。本來不生。今亦不滅。有聲之時。是聲塵自生。無聲之時是聲塵自滅。而此聞性。不隨聲生。不隨聲滅。公又問何謂識心見性。答曰。一切學道人隨念流浪。盖為不識真心。不見本性。真心者。念生亦不順生。念滅亦不依滅。不來不去不定不亂不取不舍不沉不浮。無為無相。活潑潑平常自在。此心體畢竟不可得。觸目皆如。無非見性也。公與杜黃裳同日拜相。晚以疾辭。釋位三日而終。命朝服加僧伽黎。剃鬚髮而逝。遺命依沙門法葬。鴻漸係靈武策立功臣。家世奉佛。觀其末後一著。打徹大事非偈然矣。

陸鴻漸

陸羽。字鴻漸。初為沙門得之水濱。蓄之。既長。以易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為姓氏。名而字之。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逃去為優人。天寶中。太守李齊物異之。授以書。貌侻陋。口喫而辨。上元中隱苕谿。與沙門通標皎然善。自號桑苧翁。又號竟陵子。又號東岡子。又號東園先生。召拜太子文學不就。杜門著書。或獨野中。誦詩擊木。徜徉自如。

李鄴侯

李泌。字長源。京兆人。七歲知為文。玄宗召見呼為奇童。使與太子為布衣交。後謁肅宗於靈武。入議國事。出陪輿輦。兩京之復。泌之翼贊居多。初無妻不食肉。代宗強詔食肉娶妻。德宗朝。進禮部尚書同平章事。封鄴侯。聞瓚禪師居南嶽。人號嬾殘。泌往謁之。聞其經聲。先悲愴而後悅豫。知其為謫墮之人。不久將去。候之良久。匍匐問道。師曰碎卻筆硯。方可談此。撥火出芋食之。泌至中夜復請曰。終無一言見教乎師撫其背曰。領取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為帝言其高行。詔徵之。使者至石窟宣麻。讚含涕垂膺。凝然端坐。不以介意。使回以聞。德宗益歎異之。

顏魯公

顏真卿。字清臣。杲卿從弟。博學工詩。事親以孝聞。舉進士累官平原太守。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累遷尚書右丞。封魯郡公。李希烈陷汝州。朝廷遣真卿往諭之。不屈被害。公嘗受戒於湖州慧明。又問道於江西嚴峻。乾元三年。肅宗置天下於生池八十一所。公奉詔立碑。其辭曰。昔殷湯克仁。垂一面之網。漢武垂惠。致含珠之報。流水救涸。寶勝稱名。盖事止於當時。尚介祉於終古。豈我今日動者植者。水居涸居。舉天下以為池。磬域中而蒙福。乘陀羅尼加持之力。竭煩惱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彷彿。

裴晉公

裴度。字中立。聞喜人。貞元初進士。累官中書侍郎。督兵討平淮蔡。封晉國公。因閹竪煽虐。退歸集賢里。日與白居易劉禹錫文酒相歡。不問戶外事。嘗訪道於徑山道欽禪師。執弟子禮。求出世法。臨卒謂門人曰。吾死無所繫。但午橋莊松雲嶺未成。輭碧池。繡魚尾未長。漢書未終篇。為可恨耳。

龐道玄

龐蘊。字道玄。父任衡陽太守。世業儒。貞元初。謁石頭和尚。亡言妙契。一日石頭問子自見吾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對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乃呈一偈曰。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偈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石頭然之。後訪百靈和上。路次相遇。靈問昔日石頭得意句。還會舉向人麼。居士云會舉來。靈云。舉向阿誰來。居士以手自指云龐公。靈云。真是妙德空生也。

柳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解人。第進士。博學宏辭科。貞元中拜監察御史。元和中為柳州刺史。後貶永州司馬。因自放山澤間。湮鬱牢騷一寓諸文。其撰般舟和尚碑曰。和尚心大行密。禮卑道尊。以為由定發慧。必用毗尼。乃即崇嶺作精室曰般舟臺焉。嗚呼。無得而修故念為實相。不取於法。故律為大乘。萬行方厲。入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敘曰。韓退之病予嗜浮圖言。訾予與浮圖游。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奭-人+大]然不與孔子異道。退之好儒未能過楊子。楊子之書。於莊墨申韓皆有取焉。浮圖者反不及莊墨申韓之怪僻險賊歟。曰以其夷也。以夷則將友惡來盜跖而賤季札由予乎。吾之所取者與易論語合。雖聖人復起不得而斥也。子厚此書。推獎釋氏可謂極至。其送濬上人歸省敘。撰淨土院記。南嶽大明律師碑。具載唐史不可枚舉。

劉夢得

劉禹錫。字夢得。中山人。擢進士。登博學宏辭科。累官集賢直學士。晚年以文章自娛。白居易推為詩豪。嘗撰六祖大鑒禪師碑曰。如來滅後。五百歲而摩騰竺法蘭以經來。華人始聞其言。猶夫重昏之見吻爽。後五百歲而達磨以法來。華人始傳其心。猶夫昧且之睹白日。自達磨六傳至大鑒。如貫意珠。有先後而無同異。世之言真宗者。所謂頓門。初達磨與佛衣俱來。得道傳付以為心印。至大鑒置而不傳。豈以是為芻狗耶。又撰佛衣銘曰。不有信器。眾生曷歸。是開便門。非止傳衣。初必有終。傳豈無已。物必歸盡。衣胡久恃。先終知終。用乃不窮。我道無朽。衣於何有。其用已陳。孰非芻狗。

于刺史

于頔。字允元。代人。貞元十四年拜山東節度使。初為為湖州刺史。進沙門皎然杼山詩集藏於御書殿。與襄陽龐居士相得甚驩。一日詣居士問疾。居士謂曰。但願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又嘗問紫玉禪禪。師是黑風。吹甚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師曰。于頔這客作漢。問恁麼事作麼。頔當時失色。師指云。祇這便是漂墮羅剎鬼國也。頔聞已信受。

李元賓

李觀。字元賓。華之從子。貞元中舉宏辭。善屬文。一洗前人時調。與韓愈相上下。卒年二十九。退之為作墓銘。其居父憂也。刺血寫金剛經。奇香發其舍。郁然連日。香及其鄰。

李習之

李翱。字習之。趙郡人。以文章見推當時。中進士第。元和初為國史修撰。性峭鯁。嘗面折宰相李逢吉之過。刺朗州。慕藥山惟儼禪師道風。入山謁之。藥山執經不顧。翱遂拂衣云。見面不如聞名。山却呼太守。翱應諾。山云何得貴耳賤目。翱謝之。乃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云會麼。翱云不會山云。雲在青天水在瓶。翱欣然答以偈曰。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一夕師登山。忽雲開見月。大嘯一聲。聲落澧陽**十里許翱聞之。復寄偈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獨上孤峯項。月下披雲嘯一聲。

權載之

權德輿。字載之。秦州人。少以文章稱。德宗聞其才。召為左補闕。累遷禮部尚書。德輿於經術無不貫綜。雖動止無外飾而醞藉風流。自然可慕。嘗著草衣禪師宴坐記曰。師居南嶽三十年。足不蹈地。口不嘗味。時無暑寒。一繩牀而已。萬有囂然。此身不動。其內則以三世五蘊皆從妄作。然後以有法諦觀十二緣。於正智中。得真常真我。方寸之地。湛然虗無。身及智慧。二俱清淨。微言輭語。有時而聞。如雨潤萬物。風行空中。履其門閾。皆獲趨入。

徐岱

徐岱。蘇州人。於學無所不通。辨論明銳。帝每遇誕日。詔佛老二氏與群臣大論麟德殿。岱始論三家若矛盾而卒同歸於善。帝大悅。官至校書郎。

李義山

李商隱。字義山。河內人。舉進士。累官工部員外郎。詩文魂邁奇古。世號其詩為西崑體。有讚佛偈曰。吾儒之師。曰魯仲尼。仲尼師聃。龍吾不知。聃師天竺。善入無為。稽首大覺。吾師師師。商隱慕悟達國師知玄之道。以弟子禮事之。嘗苦眼疾冥禱。玄寄天眼偈三章。讀訖疾愈。

盧源一

盧士衍。字源一。家世官閥。勘解職仕。不三十餘。歷八諸侯府。皆掌劇事。性強邁不錄幽瑣。為吏所搆。謫官建州。有異人密授心契。冥失所在。胤子積歲窮索無所得。一夕於衡山佛舍眾頭陀中燈下識之。號呌泣血無所顧。明復亡之矣先是眾以為姜頭陀。至是知其為盧也。元和中元微之拜張中丞於湘潭。適士衍在座。即日詣所舍東寺一見相笑。盡得本。元遂贈以七言五韻。云盧師深話出家由。剃盡心花始剃頭。馬哭青山別車匿。鵲飛螺髻見羅睺。還來舊日經行處。似隔前身夢寐遊。為向八龍兄弟說。他生滅會此生休。

裴寬

裴寬。聞喜人。官河刺史。州久旱。寬入境輙雨。徙河南尹。不屈附權貴。拜禮部尚書。喜佛氏。與沙門游。習誦其書老彌篤云。

法喜志卷二